首頁>Club>
《紅樓夢》電視劇被拍過各種版本,小戲骨版,87央視版,和10年版,你最喜歡哪個版本?為什麼呢?
8
回覆列表
  • 1 # 言一師兄

    一個書的版本好不好不能一概而論,尤其是紅樓夢這樣各種版本差別比較大的情況下。

    如果是初次接觸紅樓夢或者比較淺層次的接觸的,請一定要從通行本開始,不管你買到的是以程甲本還是程乙本做底本的,請以通行本開始。

    如果你已經把通行本讀了很多遍還想進行深入一點的,那就是匯校版的脂本,彙集了各種版本的脂評,但是這種本子往往會因為匯校人的不同,帶有不同的主觀判斷,請留心,小心中毒(上面看到有人說看周汝昌會中毒,其實看任何一個紅學家都有中毒的可能,小心謹慎)。

    當你把脂評都弄的比較清楚,開始獨立思考曹翁未完的部分的時候,你可以讀各種版本的影印本了,以及和紅樓夢有關的史料,請注意,史料一定要那種沒有任何改動的,儘量不要其他人轉述的。

    最後,當你覺得自己對紅樓夢有一定的獨到見解的時候,可以讀紅學相關作品了。至於紅學相關作品怎麼讀,那就看你個人需求和喜好了。

  • 2 # 遊在寧夏

    一般來說,我們看小說,看的總是最終稿。作者對作品的修改過程是其創作的過程,對於讀者來說是隱蔽的,透明的。因此,普通讀者既不會也沒有必要,同時也不太可能知道一部小說經過了怎樣的修改過程。但是問題到了紅樓夢這裡就複雜起來,這部小說沒有一個作者最終完成的定稿,而是遺留下了一系列大同小異的殘本(程高本雖然完整但實在不太可能是原作)。而紅樓夢的這些版本差異對小說整體的影響與其他的小說相比又是有其特殊性的。這就要從紅樓夢寫作手法說起。不同於很多小說,紅樓夢的大情節並不算跌宕。我們看水滸傳,它就是粗線條的,看武松殺了潘金蓮,就想知道他接下來怎麼辦,是逃跑還是自首?途中有人暗害他,是誰?楊志怎樣被逼到走投無路,他究竟何去何從?我們很容易就被這樣的情節線索牽動。而且它的線索之間的交疊也是比較粗粒度的,比如寫魯智深的故事,完了寫林沖的故事,再寫武松的故事,再寫楊志的故事,然後他們慢慢的匯合,先是小股的匯合,最後一起聚義,幹出一番事業。不是說它沒有細節的描寫,它的細節描寫也非常的精彩,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魯提轄拳打鎮關西,這些場景的描寫都是如見如聞,但是它的整體風格還是粗獷豪放的。如果把小說比作織物的話,水滸傳就是一塊質樸的麻織品,清爽、簡潔、大氣。紅樓夢就不同,除了幾處,比如說秦可卿之死、元春省親,尤二姐和尤三姐之死,稍微有那麼一點大的起伏和戲劇性,其餘的,大部分就是吃吃飯,喝喝酒,看看戲,吵吵架,寫寫詩,過過生日,它並沒有太曲折迷離的情節,紅樓夢基本上也不是靠情節的曲折來吸引讀者的。它完全是靠小細節來編織交匯的,比如寫到賈芸給寶玉寫信,同時就有探春也給寶玉下帖子,兩相一對比,形成一種趣味,這邊王熙鳳過生日烈火烹油,那邊寶玉祭金釧落寞無比,很容易就引起讀者心裡的一種落差和思索。一個纏絲白瑪瑙的碟子,可以先給探春送荔枝,然後再提到湘雲也喜歡於是又用這個東西給湘雲送紅菱和雞頭,最後留給湘雲玩。前面探春給寶玉的帖子裡說謝謝你送給我一幅顏魯公的字,後面到描寫探春的秋爽齋的時候,就真的有一幅“煙霞閒骨格,泉石野生涯”的對聯是顏真卿的墨跡掛在牆上。所以紅樓夢就像是一匹絲綢,你一眼看過去,它好像沒有什麼奇特的,好像是挺光滑的一個平面,寫的都是日常的生活小事,但是一細看就不得了,全是密密地編織,所以脂硯齋批紅樓夢的時候經常會用到一個詞叫做“一絲不錯”,其實就是在給我們點出這種編織的精巧和困難。再加上紅樓夢中大量使用的春秋筆法,暗寫,側面描寫,也就是脂批中常說的所謂“不寫之寫”,更加使得某些韻味和含義在沒有異文的情況下都需要非常細心的閱讀和切身的感悟才能有所領會。正是因為這種細膩的寫法,導致了紅樓夢的不同版本之間的一些看似很小的差異,都有可能會造成不可忽視的影響。某個人物一句話的不同就可能對我們理解這個人物造成極大的偏差。正所謂差之毫釐,謬以千里。當我從只知道通行本,到看過脂本,再到現在慢慢的知道一些更多的不同版本差異時,我就感覺到,要不存偏見的來看紅樓夢,實在是無法完全拋開版本問題的。下面就談談我對紅樓夢的一些版本問題的理解和看法。

    1、從程本談起

    紅樓夢版本雖多,但最終廣泛流傳的通行本,即程高本,在很多紅迷朋友和讀過紅樓的朋友心裡都佔據了一席之地。對於這個版本,先說高續的後四十回吧,這四十回非原作,這幾乎是無可疑的了。大量研究從人物的衣著,語言,詩詞,官職名稱,方言俗語等多個角度證明後四十與前八十存在本質的不同。至於說續的質量,這本是見仁見智的問題。張愛玲在紅樓夢魘中說這後四十回是"附骨之疽",堪稱是對這續書最毒舌的評價了。王蒙先生說得挺好,小說根本就沒法續,即便讓他自己給自己早年寫的青春萬歲續上一段,也是不可能的。但是他又說高顎竟然續成了,這何其偉大。我實在無法理解他這是對續書的包容還是在騎牆,又或者是"高階黑"。當然從另一方面,高續確實在民間有著深厚的生命力。焚稿斷痴情,魂歸離恨天等情節令相當多的讀者記憶深刻,三毛也對寶玉出家時向賈政倒身下拜的場景感到震撼和感動。究其原因,其實不難理解,紅樓夢是一部大悲劇,其實只要不是寫得太差的結局,都能讓人記住,都會很震撼(當然紅樓圓夢,紅樓續夢那種續書實在太笨,一廂情願的想要大團圓結局,也只好貽笑大方)。此外戲曲周邊等也為高續的某些場景生色不少,比如越劇的哭林,焚稿,都曾經是一代人心中的經典。正如87版紅樓夢電視劇中王熙鳳破席裹屍、湘雲在花船上遙喊愛哥哥的場景一樣,也在無數觀眾的心裡打上了深刻的烙印。誠然,這些結局性場景的描繪在某種意義上都還算是成功,但是據我看來,這樣的成功似乎有一些廉價,前80回已經把整個悲劇氣氛推向高潮,"悲涼之霧,遍被華林"(魯迅語),在這種情形下——恕我直言——一個讓人記住的結局並不算是很高的要求。實際上,這些令人記憶深刻的結局往往來自幾個第一主角,如果單純地把紅樓夢當作一部講述寶黛釵戀愛故事的書來看的話,那麼續書裡怨婦一般的黛玉,戲劇性極強的掉包計等情節描繪,的確可說是差強人意了。但紅樓夢不是青春偶像劇,不讀多遍很難體會除寶黛愛情之外的種種豐富意蘊。讀過紅樓夢者雖多,但又有多少人會反覆去咀嚼和品味?所以在這個問題上,我以為接受的人數多少並不能成為衡量其價值和合理性的標準。打個不甚恰當的比方,能欣賞崑曲,看得懂梵高的人並不會太多,絕不意味著這些東西沒有價值。所以,即便是給予最大的包容,我只能說高續後四十維持了悲劇結局,小部分細節描繪動人,大部分內容枯燥呆板(這樣的地方很多,本文也不是高續批鬥會,故此不再舉例),幾乎乏善可陳。

    如果說程高本的後四十回還只是狗尾繼貂,或者客氣一點說"值得商榷",那麼其前80回對原稿的篡改簡直就是削足適履。我們先看下面幾例程本和脂本文字的區別,然後按類別分析之:

    例一、七十八回

    脂本——說話間,賈環叔侄亦到,賈政命他們看了題目。他兩個雖能詩,較腹中之虛實雖也去寶玉不遠, 但第一件他兩個終是別路, 若論舉業一道,似高過寶玉,若論雜學,則遠不能及;第二件他二人才思滯鈍,不及寶玉空靈娟逸,每作詩亦如八股之法,未免拘板庸澀。那寶玉雖不算是個讀書人, 然虧他天性聰敏, 且素喜好些雜書, 他自為古人中也有杜撰的,也有誤失之處,拘較不得許多;若只管怕前怕後起來,縱堆砌成一篇,也覺得甚無趣味。因心裡懷著這個念頭,每見一題,不拘難易,他便毫無費力之處,就如世上的流嘴滑舌之人,無風作有,信著伶口俐舌,長篇大論,胡扳亂扯,敷演出一篇話來。雖無稽考,卻都說得四座春風。雖有正言厲語之人,亦不得壓倒這一種風流去。近日賈政年邁,名利大灰, 然起初天性也是個詩酒放誕之人, 因在子侄輩中, 少不得規以正路。近見寶玉雖不讀書, 竟頗能解此, 細評起來, 也還不算十分玷辱了祖宗。就思及祖宗們,各各亦皆如此,雖有深精舉業的,也不曾發跡過一個,看來此亦賈門之數。況母親溺愛,遂也不強以舉業逼他了。所以近日是這等待他。 又要環蘭二人舉業之餘, 怎得亦同寶玉才好, 所以每欲作詩,必將三人一齊喚來對作。

    程本——無此一段

    例二、七十八回

    脂本——(這一段為老太太對王夫人說)而且你這不明說與寶玉的主意更好。且大家別提這事,只是心裡知道罷了。我深知寶玉將來也是個不聽妻妾勸的。我也解不過來,也從未見過這樣的孩子。別的淘氣都是應該的,只他這種和丫頭們好卻是難懂。我為此也耽心,每每的冷眼檢視他。只和丫頭們鬧,必是人大心大,知道男女的事了,所以愛親近他們。既細細查試,究竟不是為此。豈不奇怪。想必原是個丫頭錯投了胎不成。”說著,大家笑了。

    程本——無此一段

    例三、五十回

    脂本——煮芋成新賞,撒鹽是舊謠

    程甲——苦茗成新賞,孤松訂久要

    例四、六十四回

    脂本——腸斷烏騅夜(尚)嘯風

    程甲——腸斷烏啼夜嘯風

    例五、二十二回

    庚辰——寶玉聽了這話忙趕近前拉他說道: “好妹妹 ……” 湘雲摔手道。

    程甲——寶玉聽了這話忙趕近前說道: “好妹妹 …… ” 湘雲摔手道。

    例六、二十二回

    庚辰——襲人笑道: “他們既隨和 ,你也隨和 ,豈不大家彼此有趣。 ” 寶玉道: “什麼大家彼此 ,他們有大家彼此 ,我是赤條條來去無牽掛。 ”

    程甲——襲人笑道: “他們既隨和 ,你也隨和 ,豈不歡喜。 ” 寶玉道: “什麼大家彼此 ,他們有大家彼此 ,我是赤條條來去無牽掛。

    例七、五十八回

    庚辰——菂官

    程甲——藥官

    例八、二十一回

    庚辰——平兒道: “別叫我說出好話來了。 ” 說著也不打簾子讓鳳姐 ,自己先摔簾子來往那邊去了。鳳姐自掀簾子進來 ……。

    程甲——平兒道: “別叫我說出好話來了。 ” 說著也不打簾子一徑往那邊去了。鳳姐自掀簾子進來 ……

    程本對原文的蓄意或無意的修改,透過上述八處異文可見一斑。例一和例二屬於最為嚴重的情況——為迎合高鶚本人的觀點和高續後四十回的情節而進行的蓄意妄改。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賈政和老太太對寶玉的真實態度我都覺得是個謎。賈政看似迂腐而又教條,非常不喜歡寶玉,但卻並沒有給我太差的映像,當然這純是說感覺。直到我讀到例一中脂本所寫的一段,才頓有豁然之感,此處將賈政對寶玉的態度轉變過程作了一個交代(這問題非關主旨,在這裡就不完全展開,將另撰文分析)。而正是這關鍵的一段成為高續後四十回的絆腳石,因為連賈政都不再逼寶玉讀書了,寶玉還有任何必要去刻苦學習八股文嗎?老太太的態度就更是如此,因為久經風浪,和年長的智慧,老太太的心理其實最難揣摩,只是從很多地方也可以看出她並不是一個完全循規蹈矩的人,我模糊地覺得老太太年輕的時候很可能也是寶玉黛玉這樣的孩子,而不會是寶釵這種。但是一直也都無法肯定,畢竟像“掰謊記”(五十四回)這些故事情節中老太太說的話實在太難以捉摸。也是直到例二中脂本所寫的這一段,使我最終肯定了賈母的陣營。因為能夠理解寶玉對丫頭們的好,甚至說出“想必原是個丫頭錯投了胎不成”這樣的話(儘管是玩笑的口吻),就足以說明賈母可為寶玉之知己,既然是寶玉的知己,又如何可能不懂得寶玉和黛玉之間的情感。而程本刪去這一段,其動機昭然若揭。即便退一步而言,對這兩個人物的具體理解和觀點還可以商榷,但是程本這兩段闕文的重要性則是不言而喻的。同樣性質的差別還有七十七回寶玉看望病中晴雯時,對晴雯嫂子調戲寶玉一段的描寫;以及對尤三姐的描寫(脂本是淫奔女浪子回頭,而程本則成了貞潔烈女殉情)。這樣的差別即使是對最寬容的讀者,我想都是影響巨大的,因為這些內容都是能夠決定人物的立體感和根本性格的。

    例三和例四代表了程本的另一大類妄改,即對詩詞的妄改。例三的詩句是五十回蘆雪廣即景聯句中黛玉和寶玉所作,大約是不知道“煮芋”的典故,改成了苦茗成新賞,孤松訂久要。取典自《論語.憲問》(蔡義江:紅樓夢詩詞曲賦鑑賞),不僅與前後詩句的意境和格調不一,而且道學氣息濃厚。例四就更是,竟把烏騅寫作烏啼,且不說烏鴉啼如何能“嘯風”,詩句寫項羽,自然是烏騅馬的典更加貼切。我們知道詩是紅樓夢的有機組成部分,看水滸完全可以跳掉所有的詩歌,西遊記的詩歌跳過不看,問題也不甚大。而紅樓夢中,“按頭制帽”(矛盾語)的詩詞對於塑造人物性格、詩讖式的表現手法對於預言人物的命運,都有著不可忽略的作用。因此對詩詞的妄改或者誤改,也會對我們的理解造成影響。

    例五到例八,則是一些細節語句上的錯誤,這一部分錯誤,憑心而論,影響是不算大的,且不一定是蓄意妄改,很可能由於筆誤而造成。所舉的例子都是程本較劣,例五中如果沒有寶玉“拉他”二字,湘雲如何“摔手”道……?例六中,襲人如果完全沒有說過“大家彼此”,寶玉又如何重複她的話說“什麼大家彼此”呢?凡此種種,不一而足。當然也有部分詞句程本的確優於其他版本的,就暫不一一舉例了。

    由此觀之,即使排除掉續書,在前八十回的範疇內,程本和脂本有區別,這是不爭的事實,並且存在如例一和例二這樣產生關鍵性差別的異文,也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所以我覺得,即便不作專門的版本學研究,紅迷朋友或者普通的紅樓夢愛好者,也應該對程本和脂本的差異有一定程度的瞭解。而對於那些細小的異文,可以擇善而從,可以忽略之,也可以腦補之,這都無傷大雅。

    2、談談脂本

    脂本,其實並不是一個版本,而是一系列版本的統稱,具體包括甲戌、己卯、庚辰、戚序、蒙府、列藏、舒序、甲辰、楊藏、鄭藏這些版本。這是紅學界的研究重點了,其派別之多,觀點之奇異,考證之繁冗,都令人咋舌。隨便找一篇紅樓夢版本學的論文或者書籍(比如張愛玲的《紅樓夢魘》),就能發現這種繁雜,如果不是專業做此類研究,可能讀起來會非常的枯燥。包括本題下其他答案內所提到到,比如林黛玉的眉眼描寫,比如寶釵的燈謎“恩愛夫妻不到冬”的問題(22回燈謎部分,一般認為原稿殘缺,後面各版本自行補配,均非原作),很多文章甚至糾結於一兩個詞的差別(比如探春的丫頭是作待書還是侍書,是冷月葬花魂還是冷月葬詩魂),所以我並不想在這裡絮絮叨叨的說那十來個本子的異同等等,因為每個問題展開了都需要很大的篇幅。

    這些內容,有的需要讀者自己去挖掘差別,有的只是在學術範疇內有其價值,或者說探究這眾多版本的差異本身就像在解一個繁瑣的謎題,謎底總是誘惑人的,儘管這迷也許永遠也解不開。但對於從文學角度去欣賞,可能差別就不是那麼的大。

    而且關於版本學的內容,往往說起結論也許不過是兩句話,可是要追蹤溯源,又是另一個故事了。就像《紅樓夢魘》中的內容,三詳紅樓夢的內容或許還是有趣味的,可是如果對各版本沒有基礎的瞭解,如果沒看二詳中那些繁瑣的論證,三詳根本就看不明白了。所以有時候喜歡一個東西也許不會考慮太多的意義和價值,只想瞭解關於她的一切,她的前世今生,她的撲朔迷離,她所有的謎都變成了魅力——如同喜歡一個人一樣。

    最後正面回答一下題主的問題吧:從根本上說,【最好的】紅樓夢版本是不存在的,這本來就是一部殘書,最好的紅樓夢只能存在於每個紅迷的心裡(因為對每個版本的差別可能每個人的主觀喜好都不會一樣),只有自己對每個版本都有一定程度的瞭解,才能形成自己的判斷和偏好。

    如果退一步,從市售角度去說,那無非就是程本(為底本)和脂本(為底本),都各買一套看看,基本就能瞭解大概了。而至於說市售的質量,就跟普通書籍一樣,看看字型大小,紙張如何啦,等等,這些其實就跟版本什麼的沒什麼太大關係了(很難說哪個版本為底本最好,甲戌本倒是好,可人家只有16回的殘稿,你能怎麼辦),因為市售的大部分都是各種版本綜合校訂的。其餘就是給做研究者使用的原版的影印本,這種本子一般是用來研究的,具體就包括我上面提到的那些本子,這些本子都比較貴,而且有十幾個版本之多,所以也不推薦初讀者購買。

  • 3 # 湖海一生

    強烈建議第一次讀紅樓夢的朋友選八十回本,哪個版本都可以。至少讀三遍以後再讀高鄂續貂的本子,可以少走彎路。當年不懂,害我多讀了N遍。當然,如果你只想看個故事,那就隨便了。但是,千萬別看電視劇。

  • 4 # 心婧如水761

    一、不浮躁,有力量

    那個時候不像今天,導演、演員都認真研讀《紅樓夢》,編劇、導演、美術都是業界良心,整部電視劇一點一點打磨出來的,不怕費時間,自然能夠熠熠生輝。許多經典的配樂、經典的橋段、經典的鏡頭、經典的演員、深入人心。想起木心的《那時慢》,那個時候因為人們不那麼浮躁,又帶著理想主義,追求品質的,作品很有表現力。

    二、演員的個人魅力

    很多演員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比如說陳曉旭版的林黛玉,讓陳曉旭成為那個年代所有男人的大眾情人,關鍵是她自己也寫詩,很有林黛玉本人的氣質。以至於拍了這部片子以後,她扮演的其他人物角色,都無法突破這個角色。好在她後來從事廣告業,做的也不錯,到最後得癌症去世,成為永遠的遺憾。比如鄧婕版的王熙鳳,丹鳳眼,潑辣的性格,演得十分傳神。後來她演繹的很多角色,其實都有王熙鳳的影子,比如《康熙微服私訪記》等。

    我想大概是因為這些演員演這部戲演得太投入,以至於很多人最終都走不出去,他們的人生最後和這些故事裡的人物結局也殊途同歸。或者應該感嘆性格決定命運吧。

    那個時候的影視節目相對比較單一,比較模式化,而這樣的一部《紅樓夢》,很大程度上不僅滿足了人們喜歡四大名著的情懷,而且對於經典的解讀又很到位,成為那個時代的印記。

    我想懷舊也是我喜歡那版《紅樓夢》的主要原因。

    我說了我的觀點,你呢?

  • 5 # 緣分與巧合YQ

    每一本經典小說被改編成影視作品都會遭到謾罵和唾棄,而每一部根據經典小說改編而成的影視作品一旦被人們標榜為經典,再標新立異,做成美味佳餚不僅是難上加難的技術活,更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創新精神。金庸除了《連城訣》,部部躺槍,《新還珠格格》已被唾液淹沒,還有古龍系列,《半生緣》,《步步心驚》等都是如此。不僅國內,國外也是,所以每次此類影視作品一經播出,罵聲一片,這不是對作品的詆譭和嘲弄,而是對經典的深情厚愛。因只看過87版和10版的,現就這兩個版本淺談一下我的感受。

    翻拍四大名著和其它休閒小說,如金庸小說,從觀賞價值看很有不同,四大名著代表了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的創作水平,而《紅樓夢》是四大之首,又是古典小說巔峰之作,是中國封建社會的一幅《清明上河圖》,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講,李導不僅才華橫溢,而且勇氣可嘉。

    很多影視作品除了剩下圈錢之外已無任何可敬之情,典型例子就是最新版的《笑傲江湖》,真的是“笑熬漿糊”。

    我個人認為,《紅樓夢》翻拍勢在必行,不僅體現在經濟價值上,也是時代所需要的與時俱進。

    一,創作背景。那時候影視市場沒有這麼大,競爭沒有這麼激烈,國家是全力支援的。

    在那個心態不太浮躁的年代裡,但凡用心肯定是經典,籌備資金,演員海選,取景,拍攝,服裝,道具等也有種種波折。所有的工作人員都是帶著誠心去的,哪怕小小的角色也會細細揣摩。而新版的創作背景更加艱難,演員海選範圍更大,更是眼花繚亂,良莠不齊,因為市場經濟自由化,資金渠道靈活,所以在選角的問題上存在不合理也是情有可原。

    二,選址問題。選景在北京大觀園河北大觀園和上海大觀園,而這三個大觀園是都是80年代以《紅樓夢》原著為建築藍本,結合多位紅學家的研究興建而成的,耗費頗大。新版據說在棚裡另建了一個怡紅院,不知是真是假。如果是真的,也是在燒錢。

    三,排場問題。大場景自然要大排場才能振奮人心,而《紅樓夢》的大場景有秦氏頭七和出殯,元春省親,賈府去虛淨觀,賈府除夕祭宗祠,寶玉過生日,還有賈府抄家等情節各有各的妙處,平分秋色。(根據當時的財力和人們的賞美觀念做了最大的努力,燒錢都燒得火光從天)。黛玉葬花也不錯。舊版自然風景,新版用了特效,都很美。

    四,演員問題。演員都進行了不同規模的海選,但是由於一些難以避免的潛規則,魚目混珠的也很多。舊版從顏值上看,李紈、尤氏和賈珍都顯老,這三人是同輩的,但把王夫人,賈政放在一起,我竟分不出來(前者和後者是差一輩的)。賈母上,舊版多慈愛,新版有霸氣,賈母實際上是賈府最高的掌權者,自然要有霸氣。新版都很好地體現出來。如元春省親前,賈母叫賴大進來回話,賈政打寶玉賈母斥責賈政,賈府被抄家賈母合理分配自己的體己等都得到了很好的詮釋。而老版都是慈眉善目。幾個小姐公子上,舊版最大的成功之處就是三主角的選角,陳曉旭已成為傳奇,而新版寶玉太小,和黛玉成姐弟戀,黛玉嬰兒肥太過,完全沒有清瘦之美。丫頭小妾上,舊版晴雯,平兒比較漂亮,襲人,鴛鴦有點老,其他如紫娟,雪雁姿色平平。新版各個出挑,解析度很高。但是讓我驚喜的是舊版的尤二姐比新版漂亮很多。除此之外,兩版王熙鳳,王夫人,賈政,賈赦等都各有特色。演技方面。兩版三大主角演技,賈母,王夫人,王熙鳳都還不錯,王夫人,晴雯,平兒,襲人都各有特色。但是老版尤氏,李氏,紫娟,雪雁,麝月,秋紋都沒什麼感染力。邢夫人和尤氏的戲份很少,形象很不鮮明。尤氏和鳳姐在老版一點都看不出感情很好。鳳姐因賈璉偷娶尤二姐大鬧寧國府這段新版比老版細膩。新版秦鍾毫無存在感,不知投資了多少。新版笑聲太多,太莫名其妙了。新版有個小配角,我特別喜歡,就是鳳姐病了,探春改革大觀園,有個叫吳新登家的神演藝,地下配角也很給力,而老版完全沒有這樣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新版大小姐們和寶玉都有“少年版”和“成年版”兩個版本,我覺得完全沒有必要。因為長期適應了“少年版”,一下子跳入“成年版”很容易跳戲,而且“成年版”讓我患了臉盲症。最讓我吐槽的是“成年版”的寶玉,你能不能用點心,完全不會演戲,一個勁地在那裝傻子,到底拉了多少贊助(不是我惡意重傷你,你的演技有目共睹)。

    五,內容方面。新版最大的特點就是有旁白和臺詞完全原著化。這個旁白特色早在《大明宮詞》就用了,大獲成功,而倘若沒有旁白,脫離原著是很難看懂的,有了旁白,我覺得是相得益彰。而臺詞完全原著化應該是新版的特點,而不是缺點。因為有誰規定不能這麼拍呢。兩版把前八十回主要章節都用不俗的方式演繹出來了,但是個別篇章略有不同。舊版主角自不必說,配角上,賈芸和小紅,賈薔和芳官,香菱的戲份都很足,新版前兩個都刪掉了,香菱戲份很少,只有被拐和被夏金桂折磨的戲,中間學詩都沒有。後四十回舊版根據紅學大家改編而成,有理有據,不容置喙,新版根據120回版本嚴格挑選重要章節逐字逐句來拍,各有各的妙處。值得一提的是舊版合理地加了秦可卿上吊天香樓的來龍去脈,增加了寶珠和瑞珠的戲份,加的非常巧妙。舊版因拍攝技術的問題,沒有把第一回女媧補天,一僧一道渡幻石,甄士隱和賈寶玉遊太虛幻境的帶有神話色彩的篇章拍攝出來,所以寶玉初試雲雨情也略了,而新版彌補了這個遺憾。舊版把秦鍾戲份刪了,而新版都有。一僧一道在舊版裡賈瑞迷戀鳳姐,寶玉和鳳姐生病這兩場戲都沒出現。前者至少還有一面風月寶鑑,後者兩人扎針病就好了,也太糊弄人了。舊版水月庵淨虛師太央求鳳姐拆散金哥和守備兒子的婚事拍了,新版刪了。舊版賈芸的戲很全,又加了倪二的戲,因為結局這兩人很重要,但是新版可有可無,就略了。舊版春燕,藕官的戲很足,新版都略掉了。舊版作詩作詞差不多都略了,新版差不多都有。寶玉被紫娟騙說黛玉要回蘇州了,寶玉瘋癲那場戲沒有新版精彩。舊版要通讀原著,再看電視劇才看得懂,因為每集過渡含糊又匆忙,很難懂,新版雖然臺詞完全照搬(現代語略帶古文氣息),但是拍攝手法精妙,應該都看得懂。應篇幅的限制,舊版場景都是意猶未盡,新版則很好地彌補了這方面的不足之處。舊版後面幾集中,有一段鳳姐拿出多姑娘那時和賈璉偷情的頭髮,在這裡應該是沒有的,早被賈璉拿去了,現在又變出來,非常不合理。結尾處玻璃繡球燈戲份太多,太煽情,不好。舊版有完整的懦小姐不問累金鳳,新版只有前半部份。原著賈府賞月應在山上的凸碧山莊,新版還可以,舊版為了省經費,直接在後花園了。舊版寶玉丟玉後鳳姐在雪地裡找到,我個人認為,應該是和尚還了來,因為玉本身就是虛構的東西,有一個虛構的人送來比較合理。舊版香菱,黛玉,賈母死都太倉促了,而新版則循序漸進,估計是資金的問題。黛玉死和寶釵結婚應該同步進行,更添悲劇調調,新版就比較引人入勝。總得來說,舊版側重於三角戀,主要奶奶,主要丫頭都有,感覺主旨還是側重個人情感,看主題曲就知道了,而新版演員極多,演技各個出色,小小配角都可能演好戲。所以內容自然很全。

    六,其他方面。服裝各有各的特點,在此不做評論。音樂上,片頭片尾曲我更喜歡新版,有現代氣息,內容上用了紅樓夢引子和飛鳥各投林,有始有終,前後呼應,非常妙。舊版戲曲味比較濃,不是不好,是我不會欣賞。新版有兩大雷點,雷點之一就是背景音樂為什麼有些地方要用聊齋“主打歌”,根本沒必要啊,而且老是有莫名其妙的笑聲,瘮得慌。不知道這音樂製作人怎麼考慮的。雷點之二,銅錢頭,我非常無力吐槽。略過。道具上,很新,很全,我很喜歡。新版還有個創新,就是片頭片尾曲,每集開頭都有水墨畫,非常漂亮,我非常喜歡。

    舊版已經是個經典,陳曉旭的林黛玉很難超越,這版是開創者,而新版規模更大,演技更高,縱有不足之處,也不失為一個稱職的“改革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拼頭並進才是最重要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管理,才能提高花菜的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