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谷力半淖

    中國歷史上從陳勝吳廣起義開始,大的農民起義基本上不是導致王朝更迭,就是重創王朝的統治基礎,只有清朝平定太平天國最徹底,而且也沒有因為動亂導致國家迅速衰落,不是因為清朝好運,而是清朝平叛的策略非常獨特,首先平叛的主力不是政府軍,而是鄉勇,相當於僱傭軍,避免了因軍備腐敗導致的平叛不力,其次是高官厚祿重獎前方將士,比如左宗棠、彭玉麟、劉銘傳,一二品大員比比皆是,為了平叛,清廷也算是下了血本,所以少有清朝官員投降太平天國也不稀奇。

  • 2 # 公子品史

    清朝個太平軍大戰十幾年,投降的清朝官員不能說沒有,但是可以說極度稀少。在中國歷史上戰爭中投降起義軍的官員還是不少的,為什麼到了清朝投降太平軍的反而非常少呢?最主要是太平軍提出的口號綱領,以及實際所做的事情都是在讓讀書人十分反感設定厭惡的事。如太平軍每攻克一座城池就會把當地的學宮、廟宇、城隍廟等建築給摧毀,嚴禁祭拜孔子等行為,對於讀書人則痛下殺手,更不要說朝廷官員了。

    太平軍的情況

    太平軍是拜上帝教的洪秀全建立的,所以在太平軍裡面神權與政權形成了複雜的關係。在太平軍中楊秀清與蕭朝貴分別取得了代天父上帝與天兄耶穌傳言的宗教特權,從此,太平天國包括君主洪秀全在內的全體君民須透過楊秀清和蕭朝貴之口來聆聽上帝和耶穌的指示。拜上帝教是極端排斥其他宗教的,所有參加太平軍的人只能信上帝教,這樣的行為就使得,讀書人都遵從的儒家文化受到太平軍嚴酷的打擊。

    讀書人和清朝的官員從太平軍的所作所為裡面已經充分認識了,他們對於儒家文化的破壞和厭惡,怎麼還可能和太平軍進行合作?最多就是一些窮苦的沒有功名的讀書人為了生活所迫而去太平軍裡面做事,或者被脅迫。很少有讀書人真正想要真正幫助太平軍的。

    清朝官員的情況

    清朝的地方官員都肩負著一項責任,那就是守土有責,一旦自己所在的地方被太平軍攻陷的話,他是沒有退路的,必須與地方共存亡,這樣即使死了也能獲得朝廷的高度肯定很嘉獎。如果他逃跑,事後被朝廷抓住也是要殺頭的。更不說投降太平軍了。

    另一方面,太平軍在戰爭中的所作所為早已被清朝的官員所知,太平軍對儒家文化所做的摧殘和破壞,也讓這些官員從心底裡厭惡太平軍,他們也知道自己的城池如果被攻陷是沒有活路的,所以他們更不會投降太平軍,而是和太平軍死戰到底,最後陣亡了也能獲得一個好名聲。

    綜上所述,在清朝和太平天國大戰的十幾年裡,很少或者說幾乎沒有清朝官員投降太平軍的。

  • 3 # 一代好賊

    太平天國與清朝之間是不共戴天的,太平天國稱呼清朝為“妖”,他們對待清朝官員的做法是,抓一個殺一個,無論大小的,所以被太平天國攻打的地方不是沒有清朝官員投降而是太平天國不接受清朝官員投降,直接上來就一刀,咔嚓!叫說話的份都沒有,還談什麼投降呢?

  • 4 # 喜歡書和慢生活的人

    首先,太平軍崇信的宗教不被清朝官員接受是一點重要因素。眾所周知,官員們從小都學習四書五經,崇尚儒家思想,這些人尊崇孔孟之道,對於拜上帝會是嗤之以鼻的。洪秀全等人為了招攬成員,給拜上帝會扣上了中國本土封建色彩,一面跳大神一面宣揚天父的神威,這樣的宣傳手段,在清廷官員眼中簡直就是不入流的詐騙手段。從心底裡,他們就瞧不上太平軍的教化。

    此外,太平軍政權形成後施用酷刑,對於“不服教化”的百姓都會施用斬足、斬首、點天燈等刑罰。攻破南京時,城內的官兵被俘虜,都被處以宮刑。由此可見,隨著清廷與太平軍之間戰爭加劇,雙方的矛盾只會愈演愈烈,就算清廷有官員投降,也不會得到什麼好下場。既然如此,不如為了名節以身殉國,起碼還能免受折磨。

    最後還有一個原因,使清廷官兵寧願戰鬥到最後一刻也不願主動投降,那就是太平軍內奉行的人人平等制度。要知道清廷社會有官階的人就是比底層居民身份高,他們能享有田產、房產、傭人還能繼承家族的產業,但是太平天國實行的政策與之相比有很大差別。他們講究有田同耕、有糧同食,所有財富都集中上繳到“國庫”,除了封王的核心成員,其餘所有人都屬於被管轄的範疇。

    普通百姓吃不上魚肉、不能讀書、不能聚眾飲酒,這些勝似苦行僧的嚴苛管制,更是養尊處優的清朝官員不能接受的。

    不論是從內心對太平軍的理解來分析,還是從投降後可能受到的待遇來看,清廷官兵都不太可能投降。投降的目的無非就是為了活著,但是雙方積怨已深,太平軍就連對待管轄區內的百姓都如此嚴苛,當然更不可能優待投降的官員了。

    因此官員們不投降倒不是因為全部都誓死捍衛清廷,而是因為從他們所處的局勢來看,投降的下場並不比戰死要好。

  • 5 # 你微笑時很美h

    首先,太平軍崇信宗教不被清朝官員們接受,中國自古以來尊崇孔孟之道,崇尚儒家思想,從小就學習四書五經,對太平軍的上帝教是嗤之以鼻的。

    洪秀全等人為了招攬成員,給拜上帝會扣上中國本土封建色彩,一邊跳大神一邊宣傳天父的神威,把兩種各不相同的思想強制性湊在一起,怎麼看怎麼像東西方雜交的產物,這樣的宣傳手段,在官員們眼裡就是一種不入流的詐騙手段,所以打心眼裡瞧不上太平軍的教化。

    還有太平軍成型後施用酷刑,對不服從教化的百姓都會斬足、斬首、點天燈等刑罰。攻破南京時,城內官兵被俘虜,都被處以宮刑。由此可見,隨著清廷與太平軍戰事的加劇,雙方的矛盾也會愈演愈烈,所以,就算有官員投降也不會有好下場。既然如此,倒還不如為了名節為國捐軀,起碼不用受折磨。

  • 6 # 良人一品

    兩軍交戰中戰敗的一方有時會為了保命選擇投降,有時也為了藉助強者力量選擇臣服,比如明末的吳三桂。但奇怪的是,晚清時期清廷與太平軍交戰十餘年,失去了南方大片政權,這個漫長的過程中居然沒有一個清廷官員投降,這是為什麼呢?

    在太平軍佔領南方各省期間,所到之處清兵都誓死抵抗。一些城門失守的大將更是選擇以身殉國,比如湖北常大淳,一家人以死殉國、安徽江忠源戰敗後選擇投河自盡、還有吳文鎔投塘自盡。或許有些人會說,這是清朝為了宣揚忠君護國的思想才只記錄盡忠而亡的官員,而不記載叛降的官員。

    其實這個時期,關於事實的記載早就不是隻出自官方,民間還有大量的文人墨客,他們筆下都沒有流出過有清官投降的記錄,因此可以看出面對太平軍的崛起,清朝官員的決心都很大,他們沒有投降的思想。這種眾人一心的表現,也是由當時的各種因素決定的。

    首先,太平軍崇信的宗教不被清朝官員接受是一點重要因素。眾所周知,官員們從小都學習四書五經,崇尚儒家思想,這些人尊崇孔孟之道,對於拜上帝會是嗤之以鼻的。洪秀全等人為了招攬成員,給拜上帝會扣上了中國本土封建色彩,一面跳大神一面宣揚天父的神威,這樣的宣傳手段,在清廷官員眼中簡直就是不入流的詐騙手段。從心底裡,他們就瞧不上太平軍的教化。

    此外,太平軍政權形成後施用酷刑,對於“不服教化”的百姓都會施用斬足、斬首、點天燈等刑罰。攻破南京時,城內的官兵被俘虜,都被處以宮刑。

    由此可見,隨著清廷與太平軍之間戰爭加劇,雙方的矛盾只會愈演愈烈,就算清廷有官員投降,也不會得到什麼好下場。既然如此,不如為了名節以身殉國,起碼還能免受折磨。

    最後還有一個原因,使清廷官兵寧願戰鬥到最後一刻也不願主動投降,那就是太平軍內奉行的人人平等制度。要知道清廷社會有官階的人就是比底層居民身份高,他們能享有田產、房產、傭人還能繼承家族的產業,但是太平天國實行的政策與之相比有很大差別。他們講究有田同耕、有糧同食,所有財富都集中上繳到“國庫”,除了封王的核心成員,其餘所有人都屬於被管轄的範疇。

    普通百姓吃不上魚肉、不能讀書、不能聚眾飲酒,這些勝似苦行僧的嚴苛管制,更是養尊處優的清朝官員不能接受的。

    不論是從內心對太平軍的理解來分析,還是從投降後可能受到的待遇來看,清廷官兵都不太可能投降。投降的目的無非就是為了活著,但是雙方積怨已深,太平軍就連對待管轄區內的百姓都如此嚴苛,當然更不可能優待投降的官員了。

    因此官員們不投降倒不是因為全部都誓死捍衛清廷,而是因為從他們所處的局勢來看,投降的下場並不比戰死要好。

  • 7 # 初生牛讀讀野史

    我覺得太平天國很大程度上被人高估了,統治集團的眼界決定了這個運動必定不能長久,回到正題,當時太平天國無論從信仰和習俗都與當時的中國社會格格不入,從宣傳上又被宣傳成一個牛鬼蛇神般的存在,肯定會有投降的,只是沒被寫出來吧

  • 8 # 靈芸

    太平天國當時也只是佔了清朝的部分地區,滿清王朝還是百姓心中的正統王朝,而太平天國更多的時候是被人稱為長毛賊,並且太平天國以所謂的“拜上帝教”為立國之本,當時的華人普遍還不能接受耶穌教等外來物種,更何況洪秀全自己胡編亂造的教,而且洪秀全的太平天國將儒家視為歪門邪道,所以天下的讀書人都將太平天國視為離經叛道的邪教,他們自然是不會去報效的,所以當他們中舉為官後就更加不可能去投降太平天國了,因為他們報效的其實不是滿清政府,而是捍衛他們所信奉的儒家思想。

    不過話也不能說的太絕,投降太平天國的清朝官員肯定是有的,只不過職位可能比較低微,所以也就沒有記載,其實清朝官員大多數情願兵敗自殺也不投降太平天國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看不到希望,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太平天國建國以後,它的治國理念不行,搞了個山寨版的中西結合,也就是中國的引用一些,西方的引用一些,弄得大家摸不著頭腦,所以也就對這樣一個政權心存很大的疑慮,也就是說它不能使人信服。

  • 9 # 說叔

    說白了,太平天國信奉的就是一個邪教組織,是一個被洪秀全歪曲了的天主教,大概的教義就是洪秀全是唯一的天地之神。曾有西人來中華太平天國與洪秀全探討相關的教義,先是大搖其頭,然後是憤怒至極。太平天國越到後期越喜殺洋人,尤其是傳教人員。太平天國信仰的拜上帝教的教義不同於傳統的中華傳統儒家文化和固有宗教,有極度的排異性,缺乏包容性,自然不能與整個大環境其他文化和教義相融合共處。甚至可以說是異端邪說。

    與太平天國作戰中的清朝官員,絕大多數是統帥著當時最精銳的湘軍部隊,從文化修養和受教育方式,對清朝的忠誠度和對固有文化體系的忠誠度是很高的。從心底敵視害怕太平天國拜上帝教以及拜上帝教所造就的政治體制。

    拜上帝教在當時是新興宗教,其教義在細緻處有很多妖邪之氣。從時間和底蘊上來說,不可能與其他宗教相提並論,更不用說與儒家文化造就的封建統治文化和體制相抗衡。

    太平天國一直處於戰略劣勢,全盛時期主要作戰範圍限於長江中下游,初創期的兩萬多打到京師附近的人馬和末期在大渡河功敗垂成個石達開部不是曇花一現就是敗退之師,在整個戰略上處於劣勢,難以吸引敵軍統帥和將領叛變。

  • 10 # 愛讀歷史的大胖子

    清朝文官分科班和捐班出身,科班是正經八百科舉考試出來的,多年來深受孔孟之道,三綱五常的教誨。太平天國這種邪教式的組織形式和他們是天然的對頭,進士出身的官員沒有一人投降或投靠太平天國的。

    落第的舉人又是如何對待同樣由落第秀才洪秀全建立的政權呢。最典型的要屬左宗棠,雖然都是野史記載,可以肯定的是左宗棠曾受到了翼王石達開的接待,天王洪秀全對當時名滿湘楚,同樣落第的左宗棠也很有興趣。只是太平天國另一位實權人物東王楊秀清對這些之乎者也的文人反感,同時懼怕翼王石達開做大,下令抓捕左宗棠。不得已石達開只能禮送左宗棠離開,左宗棠最後留下八個字給石達開,太平天國是“武將有餘,文臣不足”,一針見血的指出太平天國的致命弱點。同樣左宗棠的遭遇也讓其他的落第文人看到了太平天國對待文人的態度,沒有什麼讀書人參與太平天國。畢竟就是流民發展起來的“闖王”政權也有牛金星、李巖、宋獻策幾個文官。而曾國藩正是利用這點,在討逆檄文中提出了“此豈我大清之變,乃開闢名教以來之奇變,孔子孟子痛哭於九泉之下”。把自己鎮壓太平天國的行為,變成維護與捍衛中國文化和道統的行為,天下的讀書人更把太平天國放到了對立面。

    科班出身的不行,那麼捐班的呢,這些靠錢買官的人,忠誠度自然要差很多。捐班投降的官員職務最大的是廬州知府胡元煒,太平天國勢大之時偷偷開啟廬州城門,放太平軍進城。結果受到清廷重用的安徽巡撫江忠源投江自盡,布政使、知府、同知等數名安徽重要官員被殺,胡元煒可謂功勳卓著。太平軍進城後差點殺了他,後來只能幹些劈柴擔水的活,被封了個小官在安慶,最後安慶城破被斬首示眾了。同樣捐班出身的王有齡,當年靠胡雪巖的資助做官,其官聲並不是很好,但杭州城破時以身殉國,名聲大噪。清廷賜字,厚葬,建祠,兒子也受蔭封,太平軍李秀成脫下自己王袍蓋棺,派兵禮送出境。對比以後就知道該不該投降了。

    真正投降比較多的是中層的武官,清朝對丟失國土,臨陣脫逃的官員處罰很重,所以這些人的一部分戰敗後就投降太平天國。只是太平天國從來沒重用過這些人,比較有名的錢得勝,只是個千總,苦戰無援投降太平天國。慕王譚紹光差點殺了他為死去的將士祭旗,一直受到鄙視,在王爵氾濫的太平天國只是個點檢,芝麻大官員。另一個劉遠達過去是個管領,曉勇善戰,但是太平軍對這樣投降過來的將領並不信任,最後死在自己人手裡。

    清朝統治到了太平天國時期,人心已失,太平天國卻沒有把握機會調整政策,一味靠邪教式的組織維護,燒書毀廟把讀書人都推到對立面。“統戰”工作差到極點,投降官員沒一個有好結果的,試問誰還敢來投靠的。最重要一點,太平天國把繳獲來的財物以及所有人自身的財物都放到“聖庫”,平時支出有“聖庫”統一發放。下面的人要做到“有田同耕,有飯同吃,有錢同使,有衣同穿”的大同境界,初期還不讓夫妻在一起。這讓讀書上進,靠知識改變命運的精英階層如何接受,而太平天國上層生活糜爛,妻妾成群。太平天國運動一開始前景就不被中國的精英階層看好,促使官員們寧死捍衛道統,捍衛清朝,這樣至少落個好名聲。

  • 11 # 人民正能量

    我覺得根本原因還是信仰和利益問題。

    第一、太平天國崇尚的宗教與清朝官員的信仰是格格不入的。清朝官員從小就被輸灌著孔孟之道、儒家思想,學習著忠君報國的思想,在他們眼裡太平天國作為禍國殃民的農民軍當然與她們從小的思想是格格不入的。

    第二、而對於太平天國來說,她們接受的思想都是洪秀全所創立的拜上帝會,它主要是結合西方的基督教思想加入封建迷信思想柔和在一起的一種宗教,在外人看來就是一群神棍,這種教會式瘋狂,也不被朝廷官員階層認可的。

    第三、作為清朝官員來說,太平軍起義就是革他們的命,清朝官員階層也是太平軍最痛恨的人,如果主動投降的話,無異於羊入狼口,絕對不會有好的下場。

    第四、同時太平天國的政策主張和清王朝的主張也是格格不入的,太平天國主張人人平等,而清朝官員都是封建社會的既得利益者。如果他們投降太平天國,自己的既得利益肯定要失去,被平均,也不會得到任何實惠和好處的。

  • 12 # 歷史小皇帝

    太平天國和清朝交戰,是華人打華人,照理來說應該會有很多人投降,可為什麼清朝官員幾乎沒人投降太平天國呢?

    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

    清朝,也是推崇“程朱理學”,儒家思想的一個朝代。儒家的忠君思想和三綱五常早已經在清朝的官員們的身上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了。這是一種洗腦式的思想灌輸,那些科班出身的官員們無論漢族還是滿族從小都要接受這種思想的影響,一時想去改變它,早已經是很難的事情了。他們敢於去為君王而死,敢於去為父母而死。有種“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臣不得不亡”的豪邁之情。

    階級和利益的影響

    清朝的官員們大多是地主人家,而太平天國計程車兵們都是農民出身。雙方的不同階級就已經決定了他們不可能站在同一條戰線上。即使一方用武力去強迫另一方,另一方的人大多還是為選擇力戰而亡,不會去選擇投降的。因為,他們知道一旦投降的話,自己身後的家人房子都會被這些農民給佔領,會嚴重影響自己的利益,他們不得不為了守衛自己的利益而戰鬥,客觀的條件不允許他們投降。

    太平天國的酷刑

    據說那時候的太平天國喜歡施用酷刑,酷刑的厲害程度可比清朝嚴酷多了。

    太平天國對那些“不服教化”的百姓和官員們都會施用斬足、斬首、點天燈等刑罰。天平軍攻破南京時,城內的官兵被俘虜,都被處以宮刑。也就是說,一旦投降,你也就做不成男人了。由此可見,清朝的官員和太平軍之間的的矛盾只會越來越加劇,不會妥協。就算清朝有官員投降,也不會得到什麼好下場,甚至還做不成男人。所以,那些清朝官員們往往會選擇以身殉國,這樣既守衛了自己的民族氣節,又不至於受太多的折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們是否對父母感覺絕望,什麼都不顧你們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