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論民族氣節,文天祥算是每個華人心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了。我們學過很多他用以明志的詩句,深以感佩。那麼,他都經歷過些什麼呢?
文天祥身處南宋末年國勢傾頹之際,官至宰相。當時,蒙古軍所到之處片甲不留,南宋多處守軍投降。文天祥拼盡力氣保衛逃亡中的南宋小朝廷,仍難免於被俘的命運。最後親眼看著崖山海戰南宋十五萬軍隊全軍覆沒,南宋徹底滅亡。
隨後他被押解到元大都,開始了生命中最後四年的囚徒生活,這同時也是他蓋世的氣節在中國歷史上響傳的四年。
元世祖忽必烈找人勸降文天祥,希望文天祥做他的臣子。
第一個出場的人是投降元朝的前南宋的狀元宰相留夢炎。留夢炎,看資歷他與文天祥是那麼一致,元朝覺得他們會很有共同語言。 只是留夢炎在臨安將破時選擇了逃跑。 兩人相見,文天祥身著南朝衣冠,面南而坐,意示絕不向元朝屈服。留夢炎則一身元朝高官的服飾,早成了異族的鷹犬。
文天祥戟指喝罵──“你好歹是一個狀元宰相,有何面目去見江東父老?!” 留夢炎絕無羞愧,大恨而去。
第二個來勸降的人讓文天祥痛斷肝腸,居然是被降封為瀛國公的宋恭帝。
文天祥讓宋恭帝坐下,自己面北跪拜,痛哭流涕,連稱“聖駕請回”。姓趙的少年人在慌亂侷促中不知說什麼好,只好無奈離開。
這之後,元朝一時想不出還要由誰來勸文天祥, 最後來的是元朝的重臣平章政事阿合馬。這次要來硬的了。
阿合馬直接命令文天祥跪下。 文天祥冷笑,南朝宰相為何要跪北朝宰相? 阿合馬倍加趾高氣揚,問道:“何以至此?”你一個南朝宰相,怎麼到我北朝宰相的地盤來了?既然輸了土地,那就等同於輸了地位。
文天祥愈發傲然:“南朝若是早日用我為相,北人到不了南,南人更不會到北方。”阿合馬冷笑,提醒文天祥他手握生殺大權。文天祥得其所哉:“亡國之人,要殺便殺!”這正是他所求之不得的。 阿合馬悻悻然走開。
文天祥被關進了土牢,簡陋、骯髒都不足以形容這種囚室裡的生活。蒙古人的用意非常明顯,他們不信以軟弱著稱的宋人中變節最多、例來最軟的文人能挺住生活的折磨,尤其是文天祥從前的生活以奢侈舒適著稱。
不久後,元朝宰相孛羅提審文天祥。困苦之後加以威臨,蒙古人不信文天祥不屈服。 文天祥見孛羅,長揖不拜。孛羅立即大怒,同樣情形下,阿合馬只是言語調侃,孛羅命令士兵強按文天祥下跪。
元朝士兵們“或抑項,或扼其背”,文天祥始終不屈。他昂首高言──“天下事有興有廢,自古帝王將相,滅亡誅戮,何代無之!我文天祥今日忠於宋,以至於此,願求早死!”
孛羅見硬的不行,又自恃漢學功底深厚,可以在言談中壓倒文天祥。
他問──“汝謂有興有廢,且問盤古至今日,幾帝幾王,一一為我言之。” 文天祥不屑,這種小兒科問題不值一提──“一部十七史,從何處說起?吾今日非應博學宏詞、神童科,何暇泛論。” 孛羅更加不屑,直指問題中心──“汝輩棄德祐皇帝,另立二王,這是忠臣所為嗎?” 文天祥正色迴應──“德祐失國,不此之時,社稷為重,君為輕。另立二王,為社稷計,當然是忠。” 孛羅一笑,滿是譏諷──“汝立二王,竟成何功?”
這一句問得文天祥不由得悲愴,數年間流離逃戰艱辛困苦,真的是一無所獲嗎?他黯然自問,很快昂然回答──“立君以存社稷,存一日則盡一日臣子之責,何言成功!”
孛羅得意了──“既知其不可,又何必為之?” 文天祥忍不住淚下沾襟──“譬如父母有疾,雖不可療治,但無不下藥醫治之理。吾已盡心盡力,國亡,乃天命也。今日我文天祥至此,有死而已,何必多言。”
有人提議,文天祥越是忠貞,就越要降服他。這會對新國家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至於如何降服,優待、威嚇、勸說、困苦都用過了。當是時,似乎只有繼續困苦還能有效,於是文天祥被押回到土牢。
從這時起,這座土牢是文天祥兩年多時間裡的囚室。 文天祥在這座低矮潮溼的土牢中備受折磨,每個人都認為他會痛苦,可事實上痛苦與折磨有時並不是一回事。
文天祥用詩歌記錄了這段生活,那就是名傳千古的《正氣歌》。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他的節氣,天地可鑑。
文天祥恪守忠義,置個人生死於度外,於困頓斗室中甘之如飴,自覺除死無大事,卻不料世間仍有擾亂其心神之事。
他忽然接到了長女柳孃的信。信中得知,失蹤三年多的妻子兒女都在大都城中,被元人禁錮。這封信很明顯是暗示他,如果投降,全家安好;不降,後果不可言。文天祥必須要在骨肉親情與忠義名節之間做出選擇,這是何等艱難痛苦。
文天祥在回信中寫道: ……人誰無妻兒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這裡,於義當死。可令柳女、環女好做人民,爹爹管不得。淚下哽咽,哽咽!
於是時,文天祥徹底拋棄了一切所珍愛的,他是南宋的宰相,他治下的無數人民都在戰火中失去一切,他不想在這方面例外。
文天祥的決心讓元朝絕望。
1282年的年底,河北地區有數千人起義反元,起事者自稱南宋幼主,要去大都劫獄救出文丞相。這件事成了文天祥的催命符。
文天祥知道最後的時刻終於到了。
文天祥對元朝只有負面作用,再留已經無意義。終於,忽必烈下令公開處斬文天祥,下令之時他猶自嘆息──“好男子,惜不為我用!”
刑場上,文天祥身著南宋衣冠,憔悴清瘦,多年的土室囚禁讓他的方向感徹底喪失,他向周圍的百姓詢問哪裡是南方。
有人指給他,他重整衣冠,向南方他的故國,他的國都,他的皇帝的方向跪拜。 最後一次向心中的堅守致禮之後,他索取紙筆,留下了一首詩。
昔年單舸走淮揚, 萬里逃生輔宋皇。
天地不容興社稷, 邦家無主失忠良。
神歸嵩嶽風雲變, 氣入煙嵐草木荒。
南望九原何處是, 關河暗淡路茫茫。
寫畢,他向行刑的劊子手說:“吾事畢矣。”從容就義,時年僅47歲。
他死後,有人在他的衣袖間發現了一張紙,那是他的絕筆書。上面寫著非常簡單的幾句話,這幾句簡單的話,在其後數百年間,成為無數堅持本我、抵禦外侮的漢家子孫的座右銘: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一個人,要活到至死無愧,是多麼的不容易……他做到了!
誰說宋人無節氣?他就是證明!
要論民族氣節,文天祥算是每個華人心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了。我們學過很多他用以明志的詩句,深以感佩。那麼,他都經歷過些什麼呢?
文天祥身處南宋末年國勢傾頹之際,官至宰相。當時,蒙古軍所到之處片甲不留,南宋多處守軍投降。文天祥拼盡力氣保衛逃亡中的南宋小朝廷,仍難免於被俘的命運。最後親眼看著崖山海戰南宋十五萬軍隊全軍覆沒,南宋徹底滅亡。
隨後他被押解到元大都,開始了生命中最後四年的囚徒生活,這同時也是他蓋世的氣節在中國歷史上響傳的四年。
元世祖忽必烈找人勸降文天祥,希望文天祥做他的臣子。
第一個出場的人是投降元朝的前南宋的狀元宰相留夢炎。留夢炎,看資歷他與文天祥是那麼一致,元朝覺得他們會很有共同語言。 只是留夢炎在臨安將破時選擇了逃跑。 兩人相見,文天祥身著南朝衣冠,面南而坐,意示絕不向元朝屈服。留夢炎則一身元朝高官的服飾,早成了異族的鷹犬。
文天祥戟指喝罵──“你好歹是一個狀元宰相,有何面目去見江東父老?!” 留夢炎絕無羞愧,大恨而去。
第二個來勸降的人讓文天祥痛斷肝腸,居然是被降封為瀛國公的宋恭帝。
文天祥讓宋恭帝坐下,自己面北跪拜,痛哭流涕,連稱“聖駕請回”。姓趙的少年人在慌亂侷促中不知說什麼好,只好無奈離開。
這之後,元朝一時想不出還要由誰來勸文天祥, 最後來的是元朝的重臣平章政事阿合馬。這次要來硬的了。
阿合馬直接命令文天祥跪下。 文天祥冷笑,南朝宰相為何要跪北朝宰相? 阿合馬倍加趾高氣揚,問道:“何以至此?”你一個南朝宰相,怎麼到我北朝宰相的地盤來了?既然輸了土地,那就等同於輸了地位。
文天祥愈發傲然:“南朝若是早日用我為相,北人到不了南,南人更不會到北方。”阿合馬冷笑,提醒文天祥他手握生殺大權。文天祥得其所哉:“亡國之人,要殺便殺!”這正是他所求之不得的。 阿合馬悻悻然走開。
文天祥被關進了土牢,簡陋、骯髒都不足以形容這種囚室裡的生活。蒙古人的用意非常明顯,他們不信以軟弱著稱的宋人中變節最多、例來最軟的文人能挺住生活的折磨,尤其是文天祥從前的生活以奢侈舒適著稱。
不久後,元朝宰相孛羅提審文天祥。困苦之後加以威臨,蒙古人不信文天祥不屈服。 文天祥見孛羅,長揖不拜。孛羅立即大怒,同樣情形下,阿合馬只是言語調侃,孛羅命令士兵強按文天祥下跪。
元朝士兵們“或抑項,或扼其背”,文天祥始終不屈。他昂首高言──“天下事有興有廢,自古帝王將相,滅亡誅戮,何代無之!我文天祥今日忠於宋,以至於此,願求早死!”
孛羅見硬的不行,又自恃漢學功底深厚,可以在言談中壓倒文天祥。
他問──“汝謂有興有廢,且問盤古至今日,幾帝幾王,一一為我言之。” 文天祥不屑,這種小兒科問題不值一提──“一部十七史,從何處說起?吾今日非應博學宏詞、神童科,何暇泛論。” 孛羅更加不屑,直指問題中心──“汝輩棄德祐皇帝,另立二王,這是忠臣所為嗎?” 文天祥正色迴應──“德祐失國,不此之時,社稷為重,君為輕。另立二王,為社稷計,當然是忠。” 孛羅一笑,滿是譏諷──“汝立二王,竟成何功?”
這一句問得文天祥不由得悲愴,數年間流離逃戰艱辛困苦,真的是一無所獲嗎?他黯然自問,很快昂然回答──“立君以存社稷,存一日則盡一日臣子之責,何言成功!”
孛羅得意了──“既知其不可,又何必為之?” 文天祥忍不住淚下沾襟──“譬如父母有疾,雖不可療治,但無不下藥醫治之理。吾已盡心盡力,國亡,乃天命也。今日我文天祥至此,有死而已,何必多言。”
有人提議,文天祥越是忠貞,就越要降服他。這會對新國家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至於如何降服,優待、威嚇、勸說、困苦都用過了。當是時,似乎只有繼續困苦還能有效,於是文天祥被押回到土牢。
從這時起,這座土牢是文天祥兩年多時間裡的囚室。 文天祥在這座低矮潮溼的土牢中備受折磨,每個人都認為他會痛苦,可事實上痛苦與折磨有時並不是一回事。
文天祥用詩歌記錄了這段生活,那就是名傳千古的《正氣歌》。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他的節氣,天地可鑑。
文天祥恪守忠義,置個人生死於度外,於困頓斗室中甘之如飴,自覺除死無大事,卻不料世間仍有擾亂其心神之事。
他忽然接到了長女柳孃的信。信中得知,失蹤三年多的妻子兒女都在大都城中,被元人禁錮。這封信很明顯是暗示他,如果投降,全家安好;不降,後果不可言。文天祥必須要在骨肉親情與忠義名節之間做出選擇,這是何等艱難痛苦。
文天祥在回信中寫道: ……人誰無妻兒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這裡,於義當死。可令柳女、環女好做人民,爹爹管不得。淚下哽咽,哽咽!
於是時,文天祥徹底拋棄了一切所珍愛的,他是南宋的宰相,他治下的無數人民都在戰火中失去一切,他不想在這方面例外。
文天祥的決心讓元朝絕望。
1282年的年底,河北地區有數千人起義反元,起事者自稱南宋幼主,要去大都劫獄救出文丞相。這件事成了文天祥的催命符。
文天祥知道最後的時刻終於到了。
文天祥對元朝只有負面作用,再留已經無意義。終於,忽必烈下令公開處斬文天祥,下令之時他猶自嘆息──“好男子,惜不為我用!”
刑場上,文天祥身著南宋衣冠,憔悴清瘦,多年的土室囚禁讓他的方向感徹底喪失,他向周圍的百姓詢問哪裡是南方。
有人指給他,他重整衣冠,向南方他的故國,他的國都,他的皇帝的方向跪拜。 最後一次向心中的堅守致禮之後,他索取紙筆,留下了一首詩。
昔年單舸走淮揚, 萬里逃生輔宋皇。
天地不容興社稷, 邦家無主失忠良。
神歸嵩嶽風雲變, 氣入煙嵐草木荒。
南望九原何處是, 關河暗淡路茫茫。
寫畢,他向行刑的劊子手說:“吾事畢矣。”從容就義,時年僅47歲。
他死後,有人在他的衣袖間發現了一張紙,那是他的絕筆書。上面寫著非常簡單的幾句話,這幾句簡單的話,在其後數百年間,成為無數堅持本我、抵禦外侮的漢家子孫的座右銘: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一個人,要活到至死無愧,是多麼的不容易……他做到了!
誰說宋人無節氣?他就是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