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不列顛的鹹魚

    您說的這種情況很多釣友應該都遇見過,當然我也是經常遇到,大魚一般會在早晨、傍晚、深夜的時候會跳水,我們這裡叫魚版膘,有很多釣友認為魚跳水是因為水裡溶氧量低或者氣壓低而造成的,但我認為除了上面兩種情況,是魚興奮的表現,覓食的高峰期,這種情況下 我認為打小窩 甚至不打窩最好。大魚的警惕性較高,經常垂釣的河流和水庫,經常看到魚跳水而不進窩子,那是因為魚知道那是陷阱,不會輕易進窩,因此我有幾點建議:1、選擇環境相對安靜的地方做釣。2、少用商品餌打窩或者不打。3、儘量選擇夜釣,調低目釣高目,不要頻繁提竿。4、餌料選擇蚯蚓或玉米,嫩玉米可做窩料。5、線組準備充分,畢竟大魚可遇不可求。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 2 # 小二哥喜歡釣魚

    大魚跳水有兩種情況!1是魚兒缺氧上浮都有炸水!反之魚兒活躍也是會有的!就像人一樣心情不好想發洩,心情好了又嘚瑟了!至於怎麼釣,我的向來的規矩是該怎麼釣還怎麼釣!願者上鉤平常心!呵呵

  • 3 # 東山南火A蘇

    釣魚最怕的就是心浮氣躁。大魚跳它的,你釣你的。看你提問就知道你沉不住氣,不夠耐心,釣魚的時候喜歡東張西望。本人釣魚的時候,從來不會去管,釣點其他地方的事物。魚越大越警覺的,如果用的是手竿,手竿本來短。離岸也不過四五米,這麼短的距離,你不停的製造動靜,試問魚哪裡敢進窩?再者打了窩不一定就能進魚,進了魚也不一定能留魚。釣什麼魚打什麼窩料同樣是有講究的。俗話說放長線釣大魚,大魚一般要在離岸很遠的位置,或者水深2米以上的地上才可能釣得到。本人釣魚比較耐心,釣了這麼多年魚,不打窩的情況下,用手竿也就釣過三條大點的魚,一條四斤的鯿魚,一條六斤的鯉魚,還有條十幾斤的草魚,但是杆子斷了魚跑了。依照個人經驗,釣大魚必須下重窩,而且得連續蹲守。網上的那些著名釣魚大師,那個不是窩料喂出來的?

  • 4 # 找我的貓貓

    猜測沒錯的話,這季節你能看到的大魚跳出水面應該是鯉魚居多,幾種情況

    1,躲避障礙,或者水下突然情況,甚至撞魚…這種情況下你該怎麼釣就怎麼釣

    2,天氣原因,氣壓太低…遇到這樣的情況即便有口也很輕,即便釣浮也實在不敢期待太多,建議收杆回家

    3,有些魚處於興奮期也會出現跳出水面的情況,這說明魚情很活躍,通常天氣環境等條件都很適宜,那開口情況會很好。針對這種情況下,因為是在野釣的狀態下,那就不適合下太重的窩,鯉魚還是非常非常謹慎的,突然有了一坨吃的或者很香的餌料反而會引起它的警覺,變得不願意吃餌,更多的是在窩邊遊弋。所以建議如果打窩的話少打勤補,儘量用天然的窩料,比如糠餅鮮玉米之類的,甚至不必打窩。直接蚯蚓或者鮮玉米掛鉤。特別要注意的是這種情況下逗釣比守釣的中魚率會高!臺釣也能逗釣!但要注意,還是由於鯉魚天生膽小,逗釣的幅度及頻率不宜過高,最少也得一分鐘再逗一次,然後注意拉起來及放下控制在大約20cm內,拉起放下動作都要緩,配合長子線,祝你大鯽大鯉!

  • 5 # 漁意

    大魚在河中間跳在魚竿旁邊跳,不進窩子,為什麼,怎麼作釣?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需要了解清楚是什麼魚跳水,才能針對性的分析原因和制定垂釣的方法。

    鰱鱅跳水浮頭的原因有三種可能

    在夏季的早晨和傍晚經常會看到鰱鱅魚跳水,這是鰱鱅魚在吸食水面上的浮游生物,早上和旁晚是鰱鱅覓食的高峰時段,它們會浮在水面爭搶食物,所以遇到鰱鱅跳水很正常。

    第二種可能,與天氣也有關係,夏季的天氣悶熱,水裡缺氧也會導致鰱鱅浮頭露出水面,不僅僅鰱鱅是這樣,很多魚都會因為缺氧露出水面,水底壓力大氧氣少,魚兒在水裡會感覺不舒服,露出水面吸氧換氣是不能的求生反應。

    第三種可能,預感到危險或者是正在歡快的玩耍被打擾到。正如釣友發現的情況一樣,大魚在釣竿旁邊跳水,很有可能是鰱鱅在附近活動覓食,一些外物驚擾到了它們,或者是釣友提竿拋竿動作大,驚到了魚群,它們會跳躍躲避危險。

    怎麼樣垂釣鰱鱅?從釣位、釣法、餌料使用詳細解答作釣技巧

    1.釣位選擇要慎重

    垂釣鰱鱅儘量選在大水面的位置,鰱鱅的個體體型大並且是群居組團活動,很少會到彎道或者小支流處覓食,細小的支流沒有足夠的食物供應魚群,久而久之它們不會去狹窄的水面覓食,並且對於大體型的魚類來說水面越不夠安全,大水面容易逃脫。

    水面是其一,釣點周圍也很重要,平坦空便於釣魚人溜魚控魚,大體型的鰱鱅在水裡的力道很大,想要擒獲上岸不搏鬥一番,鰱鱅也不會同意,還是需要一定的時間和遛魚技術才行。水面上有雜草或者岸邊有樹木雜物,這些都不利於溜魚操作,所以想要成功釣獲大鰱鱅,選個廣水面釣位周圍平坦無雜物是必要的。

    說完了釣點的表面情況,再來說說水下,水深很有講究。垂釣鰱鱅需要選擇一定的水深,因為魚類也會尋找相對安全的地方活動,像鰱鱅這樣大體型的魚多在深水處區域,淺水區不適合鰱鱅巡遊,想要釣獲大鰱鱅還是需要選擇一定的水深,那麼到底多深的水適合呢?

    我們都知道夏季垂釣鰱以釣浮為主,浮釣也是半水作釣,淺水肯定是不易操作,最起碼水深至少2米才合適打浮。也不是說越深水就會越好,比如釣點的水深最淺的地方是4米,最深可能達到10米,那選10米就會好,非也。如果水域整體水都比較深可以選擇稍微淺一點的釣點,適合打浮就可以。反之如果整體水深比較淺,那就找最深的釣點。深淺只是相對的概念,3-4米的水深最適合打浮釣鰱鱅。

    2.釣法以打浮為主,尋找魚層是關鍵

    上面說了垂釣鰱鱅一般採用浮釣的方法垂釣,為什麼呢?因為鰱鱅會隨著一天的氣溫變化而改變水層中的位置,隨著水溫的升高,鰱鱅會逐漸下移水層活動,所以選擇浮釣比底釣要主動很多,浮釣可以從水皮層逐步下調尋找魚層。

    比如早晨氣溫低,在水深的三分之一處作釣,甚至釣水皮也可以,到了中午溫度最高時,改到水深的二分之一處作釣,釣水中層。如果垂釣中一直沒有魚口,則需要逐漸釣深尋找魚層,甚至釣底。

    浮釣調漂正常是調高釣低,比如帶鉤調7-8目釣2-3目,讓餌料懸浮於半水中,浮漂要調得非常靈敏,半水垂釣以打頻率為主,餌料霧化快,以高頻率抽窩誘引鰱鱅進窩,下杆15秒左右迅速就可以提竿,讓窩子周圍散發餌料,鰱鱅習慣成群活動,只要進窩覓食上鉤率會百分百中魚。

    鰱鱅其實是兩種魚類,特點很明顯也很容易區分,鰱魚嘴巴小,鱅魚嘴巴大又被稱為胖頭魚。鰱魚和鱅魚的吃口是不一樣的,鰱魚的吃口輕一些,常出現浮漂慢慢下陰三分之一目,又慢慢上浮,很難抓住口。如果在浮漂出現下浮期間半路停漂,提竿必中魚。

    鱅魚的吃口要稍微重一些,吃口清晰,胖頭魚嘴巴大,吸食進魚嘴的力度大,大部分情況以頓口為主,浮漂下頓1-2目,有時候也會出現黑漂的現象。兩種不同的魚類由於嘴巴的大小不一樣,吃鉤的力度會有差異,給出的漂相上也會不同。

    3.餌料使用要有針對性

    鰱鱅是透過魚鰓把水排出體外將餌料殘渣吸進身體裡面來進食,所以餌料的霧化必須要做好,正常會選擇比重輕,霧化快,餌料入水後可以快速的霧化開。在做餌的時候要注意餌不能做的太軟,加水儘量做到一次到位,揉餌的次數一般在10次左右,餌料入水後霧化時間在20秒左右為最佳,垂釣鰱鱅餌料的狀態非常重要。

    鰱魚和鱅魚喜好的口味也不一樣,鰱魚喜歡酸甜型的食物,鱅魚則愛好酸臭味餌料。下面分享筆者常用的商品餌配方,野戰藍鯽100g、速攻2號150g、酸臭味的桶裝鰱鱅餌200g,餌水比1:0.6,釣胖頭效果不錯。如果不想去買商品餌的話,我們自己就可以製作出一些專門用來釣鰱鱅的自制餌料。

    再分享一款釣鰱魚的自制餌料:麩皮、白麵粉革半斤左右,玉米麵來兩斤,加入少量白砂糖和少量蜂蜜,混合攪拌均勻,然後加入清水攪拌,捏成饅頭狀上鍋蒸,香噴噴的饅頭出鍋放涼後捏成碎渣,最後裝進密封袋暴曬個三四天。餌料味型酸臭甜,適合垂釣釣鰱魚,效果非常好經濟又實惠。

    總結:

    以上是詳細講解了釣鰱鱅的方法,如果釣友再發現釣點有鰱鱅跳水,不妨按照上述的方法試一試,讓您輕輕鬆鬆釣獲大鰱鱅。

  • 6 # 周洋younger

    1.釣大魚要靜得下心耐得住性子,很多時候釣大魚是可遇不可求,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哪怕大魚上鉤了,但是脫鉤跑掉了也不要覺得遺憾,享受釣魚的過程最重要,其樂無窮;

    2.想要釣到大魚,釣位的選擇很重要,要選擇地形複雜、深淺交界、大樹陰涼處、樺尖等處;

    3.提前做窩很重要,甚至連續幾天在同一個地方做窩,老玉米(發酵玉米)、小麥(發酵小麥)、菜餅、螺絲(想釣青魚的話)等;

    4.釣大魚餌料味型要清淡,哪怕是釣某某大魚的專門針對餌,也要將其沖淡,調整好狀態,以免引起魚的警惕,更何況大魚能夠成為大魚,是經歷過風雨的,有戒心那是肯定的;

    5.釣大魚要安靜,不要吵鬧,不要頻繁起竿以免驚動大魚,耐心守候會有所收穫的。

  • 7 # 姚老道

    大魚跳水,這是很常見的現象,釣魚人見得最多,像題主說的那樣,有時在河中間跳,有時就在魚竿旁邊不遠處跳,看得釣魚人又激動又無奈!

    為啥激動:

    河裡有大魚啊,每跳一次,釣魚人都會預估一下大魚的重量,這個得5斤,那個起碼8斤,眼看著離窩子不遠了,快了快了,馬上就進窩子了!

    又為啥無奈:

    題主已經說出來了,跳水的地方離窩子不遠啊,為啥就是不進窩啊?老跳水就是不吃鉤,就是釣不上來,到底為啥呢?題主的這個問題其實問得非常經典,能觀察到這種現象,又能意識到此時魚卻不好釣,一看便知是個用心的釣魚人!

    那麼,大魚頻繁跳水,為啥卻釣不到呢?真的是因為大魚只是跳就是不進窩嗎?哪些因素影響了大魚的吃口?該怎麼辦?這就是筆者在這篇文章裡要講的內容,讀完後,題主的問題便迎刃而解了。

    跳水不是浮頭,也不是受驚嚇,先作個概念區分

    關於跳水的概念,有不少釣魚人雖然經常見,但會把這種現象和浮頭、受驚嚇聯絡起來,而這完全就是兩碼事,跳水和浮頭還有受驚嚇相差甚遠!

    跳水是大魚的一種生理反應,大魚跳水時,身姿是優美的,往往是直上直下躍出水面,跳水的位置多是在河中心或是離岸邊稍遠的位置。

    而受驚嚇躍出水面,大魚絕不會垂直水面躍起,都是斜刺裡越出,有時甚至能躍出很遠的距離,說明大魚此時在水底正以較快的速度逃竄,躍出水面的位置多是在岸邊或者有明顯拐角的地方,已經無路可逃了才會奮身一躍!我們釣魚人正在作釣的時候很少會碰到這種情況。

    而大魚的浮頭現象和跳水來比相差就更大了,前者只是把大嘴巴露出水面,一張一合地大口呼吸,而跳水則是直接躍出水面,二者在形式上完全不同,不過,有釣魚人之所以愛把這兩種現象放在一起比較,那是因為二者的成因有相似之處。下文有詳細敘述!

    這節之所以把跳水現象和浮頭現象以及受驚嚇現象作了比較,就是為了讓下文的分析、解釋更容易理解!

    大魚跳水時的水環境是怎麼樣的?天氣又是什麼樣的?

    大魚為啥要跳水呢?因為水底有輕度缺氧現象,大魚跳出水面的目的就是為了呼吸一下空氣中的氧氣,注意,魚在一個短暫時間內是可以呼吸空氣中的氧氣的,民間有種“弓魚”的存魚方法就是利用了這一原理!

    同時,跳出水面後,身體會裹挾一部分空氣中的氧氣溶解在水中,所以,大魚在剛落入水中後是不會馬上沉底的,而是會接著在落水點待上一段時間,呼吸一下剛融入水中的新鮮氧氣,過上一陣子後,有可能會再次躍出水面,重複上面的動作

    再看浮頭,浮頭現象一旦產生,水底就不是輕度缺氧了,已經達到了嚴重的程度,魚兒只能靠近水面張大嘴巴呼吸,已經沒有力氣跳出水面了,更別說吃鉤了!

    可見,大魚跳水的時候水底有輕度缺氧的現象,但對魚的活性影響尚且不大,而此時的天氣狀況往往體感較舒服,這也是大魚要跳出水面融入空氣中的重要原因,也是我們一般在早上和傍晚愛見到大魚跳水的根本原因。

    既然有輕度缺氧現象、有魚的向上層水體活動現象,我們想釣到大魚就有一定難度了,因為我們都是底釣!

    為啥大魚愛跳水,小魚卻不跳?

    這個問題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這是一個有意思的現象,細細回想我們以往釣魚時的情景,是不是很少見到小魚跳水?

    這是為什麼呢?這其實和它們的活動水層有密切關係,水底一旦缺氧,小魚會迅速游到水體的上層活動或者游到近岸淺水活動,它們的活動範圍會很大,在哪個水層都能輕鬆適應!

    大魚則不同,出於生物本能的需要,即使水底有輕微缺氧的現象,大魚也不會輕易遊向淺水,或者長時間在水的上層活動,過上一段時間還會沉入水底,而水底缺氧,大魚的覓食慾望就會受到一定影響,也就不好釣了!

    所以,有時並不是大魚沒進窩,而是大魚進窩後也不太願意吃東西而已,若是再碰上餌料不合口,就更難釣到它們了!

    該咋釣呢?

    只有兩個方法可以適當緩解這種大魚跳水時魚難釣的情況:

    第一,釣深的選擇別太深,一般2米左右為宜!也不宜太淺,畢竟是大魚,上文也說了,此時即使水底缺氧大魚也不太可能遊向淺水!

    在深水區,可以嘗試釣浮,但筆者個人覺得這個釣浮的方法對付大魚並不算好用,不如上面的這個辦法,畢竟大魚沉底覓食的可能性最大。

    第二,釣餌的選擇,清淡為主,素餌為主,眼下這個季節,正值盛夏,一些糧食顆粒是首選,最常見的就是玉米粒,嫩玉米最好用!有關這一點,就說這麼多!

    補充一下

    讀到這,題主的這個問題就基本回答完畢了,細心的讀者可能會發現,不是說早晚大魚愛跳水嗎,既然跳水時魚難釣,為啥還說夏季早晚好釣魚呢?這不是明顯的矛盾嗎?

    實際上,這一點也不矛盾,反而恰恰反映了本文觀點的正確性!夏釣早晚沒錯,還有一句話也是釣魚名諺,那就是:早晚釣邊!釣邊就可以解決了啊!邊意味著適度的淺,水淺了,溶氧能力就增加了,也就不易缺氧了,重申,2米左右最好!也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判定,別抬槓!

    -END-

  • 8 # 君威君臣

    魚兒在水中跳,釣魚人在岸上心頭慌,究竟魚跳是因為什麼原因導致的呢?本來從事釣魚已經有42年了,見過的情況給大家分享一下吧!

    其實,當一個野釣長期者,對於觀察水面魚兒動靜是必不可少的,每當把釣位選定後,一般先打窩,在施釣,其實魚跳出水面有以下原因,缺氧、是天氣變化造成的,受驚,魚大頭魚白鰱之類,當遇到拉網打魚時由於魚遊動觸碰到網,受驚往上跳躍,這是一種,另外一種情況就是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每當打窩後,一般小魚先進窩,一會兒突然覺得小魚在跳,本人認為是兇猛魚在追逐想吃小魚,小蝦之類的。突然感覺小魚在打窩周邊有些亂跳,亂跑,但是若逃命,那速度極快!衝出水面,有時是一群,若是水不深,四周還出現渾濁的水!說明大魚進窩了,做好上大魚準備!

    另外一種就是缺氧,缺氧導致無法生存就往水面跳起,這個其實是一種大魚需要氧氣,衝出水面後一下子增加了含氧量。隔幾分鐘又重複。

    還有一種現象是四周跳的魚逐漸離你窩子近,說明大鯽大鯉咬鉤的可能性增加了!

  • 9 # 詩人影音室

    1、大魚在河中間跳,有多種情況。首先應該考慮當天的氣壓是否很低?個人覺得一般氣壓在995--1020Pa為佳;

    2、水中的含氧量不足,魚兒出現上浮或者跳魚的情況,這大多數是因為水流過緩、風力過小引起的;

    3、如果大魚在不遠處跳,而自己的釣位遲遲沒有口,很可能做窩失敗,本人一般使用酒米或者老壇玉米打窩,如果垂釣鯽魚,適量酒米打窩,不易太多。

    4、餌料的搭配,如果使用商品餌料,前期需要高頻拋竿,在釣位形成霧化帶區域,可以持久留魚。

    5、如果是肥水可以使用清淡的接近於本味的餌料,如果水較為清澈,可以使用腥味餌料為準搭配。

    沒有口是因為某一個或者幾個細節出了問題,應該及時調整。

    畢竟,釣無定律。

  • 10 # 憨憨陽的生活記錄

    經常野釣的朋友就會發現,尤其是大水面有魚在水中間蹦躂,卻怎麼都不進我們的窩子。

    每當魚在大水面蹦的時候,我們會異常的激動,看到我們心裡直髮癢,但是想一想沒有進我們的窩子,有非常的難受。

    魚躍出水面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1個水裡缺氧了。尤其是水底缺氧,水的中間比較深,大魚一般都喜歡在水的中間或者是比較深的地方。遇到缺氧時,一般會水底優先缺氧,水面的氧氣充足,魚兒想呼吸一下新鮮的空氣。

    第2個就是魚身上可能不舒服了,比如面板上面長了一些小的寄生蟲,躍出水面蹭一蹭。

    魚躍出水面,水底缺氧,我們可以選擇一些沒有那麼深的地方,但是也不要選擇太淺,想釣大魚,水深至少也得兩米往上。

    水面比較大,我們可以選擇一些味型比較濃郁的窩料。比如選擇一些麝香味的或者是加一些中藥酒之類的擴大味型。在這定點打窩,然後撒上小麥粒兒,往前面多撒一點,形成一個魚路,讓魚沿著我們撒的窩子的路線進來。魚剛進窩子的時候,我們不要著急下杆兒,等魚放鬆警惕了,我們再下杆兒。

    只要窩子做好了,魚總會進來的。

    實在沒有辦法的話,我們可以堅持守掉,每天往裡面打一些窩料。堅持守上個三四天,形成一個人工的魚路,就會進窩了。

    我們看抖音經常會在網上看到,一些大師釣魚的話,尤其是釣大魚都會不停的打窩兒抽窩,或者是打重窩。尤其是在大水面。但是他們講解的時候一般不會講這些,好像自己的技術多麼的高超一樣。所以說想釣大魚重窩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大水面。

  • 11 # 野釣小宮

    在垂釣時我們經常會看到大魚跳出水面,而且就在窩外面不遠的地方跳,就是不進窩,不咬鉤。很多人會把魚跳出水面和魚浮頭混淆在一起,看到魚跳出水面就想到魚浮頭,其實魚跳出水面,分2種,1是自然跳出水面,2種是魚受驚或者是遇到障礙物後跳出水面。自然跳出水面和受驚跳出水面有什麼區別?魚為什麼會跳出水面?我們一起分析分析。

    我們在釣魚時,經常看到水面有魚跳,很多人會認為魚是受到驚嚇,是水裡有兇猛的魚類,或者是觸碰到什麼東西,比如魚網,樹技,船之類的。其實受驚嚇跳出水面是不一樣的,受驚嚇的魚在水裡是亂竄的。跳出水面時斜著向前衝的,衝出水面後斜著進入水裡。而且遊動的速度非常快,躍出水面後落入水後距離遠。

    大魚自然跳出水面是不同的,大魚跳出水面是垂直的。為什麼大魚要跳出水面,水裡氧氣少,缺氧時大魚會跳出水面吸氧。魚在跳出水面瞬間會吸空間的氧氣,而大魚入水後不會快速地離開,會在附近停留片刻。因為魚入水時的水花會帶入氧氣,魚會在附近逗留片刻後離開。

    這時候有釣友會問,既然是缺氧,為什麼只有大魚跳出水面,而不見小魚跳出水面呢?因為小魚的活動範圍大,小魚在水裡缺氧,小魚會到處遊。小魚會去淺水區或者是浮出水面吸氧,因為小魚活動範圍大,所以小魚很少跳出水面。而大魚安全性強,警惕性高,大魚不會輕易跑到淺水區。所以大魚只有跳出水面來吸氧。

    看到魚跳出水面不上鉤,該怎麼去釣呢?可以試試這幾種方法。上面講過大魚膽小,在深水區,所以當有魚在跳出水,我們可以釣深點,2米一3米水深。

    另外可以用素餌,如玉米,麥子之類的。也可以用味道淡的餌料,穀物味的餌料,對釣大魚有優勢。

    也可以試試釣浮,因為過可能在半水。另外可以改變垂釣時間,改為夜釣,夜晚安靜。大魚靠邊尋覓食物,這樣更有機會中大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婚姻沒了信任,生活該如何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