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動漫聚集之地

    〉海明威的自殺是因為失去了目標(當然這個目標不是我們所謂的目標)更加確切地說是一種信念的瓦解與坍塌。在其代表作品《老人與海》弘揚人與大自然的鬥爭過程中所體現的精神讓我們看到了他的頑強不懈。所以他在人們的印象中深深的烙上了“硬漢”的形象。但實際上在他的內心你細細的發現會發現他矛盾的一面。而他的硬漢形象也沒有維持多久。最終他以“死”這種否定自己的形式肯定了自己的同時也展現了他一直以來堅持的“背後”,當然他的死也是有很多因素的,還有身體上的原因,他曾經受過很多次傷,有諸多的後遺症。他的死曾經引世界文壇一片譁然,當然眾說紛紛,都是各自猜測。〉2 個人認為普希金因該算得上是自殺。其中也有樓主自己所言的那種對政治的絕望。他的死和他的詩性的思維和詩性的性格有著必然的微妙的聯絡。我比較欣賞普希金那種純粹的人。普希金在赴戰之前就已經明白(起碼他感覺到這是一場陰謀)。很大的一部分就是源於他對當時政治的絕望和抗議。至於那場決鬥本人認為只是一個引子而已。在提到的這些作家當中普希金之死毫無疑問是最有分量的。〉3川端康成的一生都籠罩在自己創造的灰暗中。他生就了一幅格外灰暗的面孔。他不斷的給自己釀造孤獨,最終直接導致了他的死亡。他自己曾認為,死亡是一種開悟,死就是生。這和川端康成對禪道的認識和理解也很大的關係。日本人認為沒有地獄,人死後都可以升入天堂。川端康成說死亡是一種開悟就不足為怪了。三島由紀夫之死也對作為摯友和老師的川端造成了很大影響(他曾見過三島由紀夫死後的樣子,貌似也受到很大的刺激)。〉4三島由紀夫作為一個揚名世界的作家,曾被諾貝爾委員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1333236363630會數次提名入選其作品水平絕對不可非議。而作為這樣一個舉足輕重的世界性的作家他的死的卻很值得惋惜。三島由紀夫不是同性戀!!!也沒有同性戀的任何傾向。如果把他的死因完全歸於軍國主義這是錯誤的,不負責任的。要了解一個人首先要了解這個人的精神,要了解一個日本人則要從支撐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入手。三島是一個典型的現代武士。他和所有的武士一樣充滿對鮮血、死亡、暴力的迷戀。因該說三島的死是一種三島美學思想的展現。三島在作品中展現這種迷戀的時候總是苦心孤詣地將它們昇華成一種美表現出來。並用運傳統的日本美來表現這種殘酷。也就是著中他對“殘酷美”的留戀和執著,讓他把現實和他作品中表現的這種美混淆在了一起。〉5太宰治沒怎麼看過。或者說看過一點點,一個悲觀頹廢的作家,他的死因一個是因為他的悲觀頹廢,還有一個是因為政治原因吧?他經歷了日本革命運動被鎮壓和二戰日本的失敗。這因該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之一 。唉.....死的最可惜就是普希金了~

  • 2 # Kele知知

    三島由紀夫:三島追求的是向死而生的決絕,組織自衛軍近八百餘人,卻在別人的嘲笑聲中憤懣自殺。他的文章宗教色彩十分濃郁,唯美之中又帶著淒厲,看著原本身為貴族的優雅逐漸頹靡,眾人盡力追求物資。其實他的死在“豐饒之海”裡面早有預言,為國獻身是他的夙願。

    川端康成:“葬禮上的名人”至親的葬禮,朋友的葬禮,就已經奠定他一生悲傷的基調。其實他生前是反對自殺的,也不認可太宰治的作品。晚年的川端康成對生活已經沒有絲毫期待,終日抄寫《源氏物語》,或許在他看來生死的界限已經不需要那麼明確了。

    太宰治:在當時的日本,自殺美學到達了巔峰,就像太宰治自己說的那樣“膽小鬼連碰到棉花都會受傷”,他懦弱膽小,自我否定認為自己有罪,生活中也是自我放逐,酗酒自殺,他的作品也隨著他的生活一樣,時明時暗。幼年時雖然衣食不缺,但是家人暴發戶的氣質讓他十分壓抑,從小就必須帶著面具生活,當個小丑來融入眾人。或許自殺是他宿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同事讓你特別討厭,這是一種怎樣的體驗?明明他自己的業績那麼差,還總認為別人不如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