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趣食life
-
2 # 39健康網
我們都知道早餐對一天的工作生活有多重要,但晚餐的重要性卻常常被忽視。事實上,晚餐吃不對,對健康的危害也不容小覷。你可知道晚餐有“四不過”的原則呢?
晚餐要遵循“四不過”原則
一、晚餐不過葷
很多人晚上下班以後,選擇的晚餐都以肉食為主,比如吃燒烤、牛肉火鍋等等。
臨床研究發現,晚餐常吃葷食的人比常吃素食的人,血脂高出三四倍。
晚餐常吃葷食會讓體內膽固醇升高,過多膽固醇會堆積在血管壁上,時間一久血脂、血壓、血糖都會上升,最終就導致動脈硬化、冠心病等慢性病。
因此,晚餐應以清淡為主,適當搭配一點粗雜糧能緩解睡前的飢餓感。
二、晚餐不過飽
“胃不和,臥不寧”,如果晚餐吃過飽,必然會為胃腸增加負擔。
當身體各系統在晚上處在緊張繁忙的工作狀態時,各種資訊會不斷傳給大腦,就會導致失眠多夢,長期以往會引起神經衰弱和胃腸道功能下降。
另外,如果中年人晚餐長期吃太飽,胰島素會大量分泌,往往會加重胰島素B細胞負擔,加速衰竭,從而引起糖尿病。
三、晚餐不過晚
晚餐在晚上18~19點最好,吃得太晚會增加患尿道結石的風險。
人在睡眠狀態下血液流速變慢,小便排洩也會減少,而飲食中的鈣鹽除了被人體吸收外,剩下的都經尿液排出。
據測定,人體排尿高峰一般在進食後4~5小時,晚餐吃太晚,排尿高峰會被延遲到半夜,甚至凌晨,這時人睡得正香,大部分都不想起夜,時間一長,高濃度鈣鹽會滯留在尿液中,與尿液中的尿酸鈣鹽結合生成草酸鈣,日積月累會形成結石。
因此晚餐吃早一點,讓進食後的排洩高峰期提前,減少尿道結石風險。
四、晚餐不過長
很多人喜歡邊看電視、邊聊天、邊吃飯,晚餐可以吃40分鐘甚至1個小時。吃飯後往沙發一躺,就玩手機玩到很晚。
這樣的吃飯方式不僅會讓你不自覺吃下很多食物,增加腸胃負擔,而且吃飯注意力分散,會使得腸胃供血不足,影響食物在胃裡的消化。
因此,吃飯時間最好別超過半個小時,吃完飯後做一些家務,或者休息一下到公園裡散散步。
這4個吃晚餐的正確開啟方式,也許大家無法一下全部做到,但慢慢改變,你必將收穫健康。
回覆列表
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晚餐也不例外。老人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早餐吃的像皇帝,晚餐吃的像乞丐。”說的就是我們晚餐時應該注意飲食清淡。但是現如今人們工作繁忙,往往要等到晚餐時才有個人時間,自然會大快朵頤。而且按中國的習慣,多數應酬、聚會也都會安排在晚上,也大大影響了現代人吃晚餐的健康習慣。今天,小編就為您支招,讓你在快節奏的生活中享受健康晚餐。
一、晚餐要少吃
傍晚時血液中胰島素的含量為一天中的高峰,胰島素可使血糖轉化成脂肪凝結在血管壁上和腹壁上,晚餐吃得太豐盛,久而久之,人便肥胖起來。同時,持續時間通常較長的豐盛晚餐,還會破壞人體正常的生物鐘,容易使人患上失眠。一般來說,主食100克花捲、饅頭或米飯加、稀飯或麵條湯,副食50-100克肉禽類、100克魚類、一些蔬菜作為一份晚餐,其熱能、食量和營養成分即可滿足正常人的需要。
二、晚餐要早吃
晚餐太晚吃,除了肚子會餓瘋了之外還有可能造成尿路結石。人在進食後4~5小時會出現排鈣高峰,如果此時太晚吃飯你已經入睡則會影響排鈣,大量鈣留在體內無法排出,長久下來的後就就是尿路結石。除了尿路結石以外,晚餐時吃的肉、蛋、奶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攝入過多,蛋白質滯留體內,容易使膽固醇升高,誘發動脈硬化。因此,晚餐時間儘量選擇在6點~7點之間,儘量不要超過八點。
三、不要吃太快
小編非常理解工作了一整天后看到食物就想撲上去的心情,但是進食速度太快會不小心吃的過飽,造成肥胖問題,還會影響腸胃的正常工作,咀嚼的動作不足也會使食物太大塊而加重腸胃負擔。專家指出,每口飯嚼20下再下嚥,給大腦足夠的反應時間,從而適當地控制食量。
四、吃完要散步
俗話說“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長時間不運動的職場人士大多數都有消化不良、便秘等問題。晚餐結束半小時後出去散步,有助於減輕胃部血液集中的現象,還有助於促進胃腸蠕動,幫助食物消化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