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誠摯

    造反的理由千千萬,當不滿於現狀,當前的利益受損,時機適當等等都可能造成這樣的結果,至於說朱元璋讓位給朱允文,只能是給予朱允文成長的時間,最後能不能行還是未知數。

  • 2 # 鳴戈

    答案是依舊會造反,這個結果來自分析朱棣造反的主要原因。

    朱棣為什麼要造反?

    原因只有一個,削藩!

    朱允炆要削他諸位叔叔的藩,所以才激起反抗!

    但若是朱元璋會削他幾個兒子的藩嗎?

    答案是不會!

    如果明洪武末年,藩王已經強大到影響中央的地步,那朱元璋肯定不會把硬骨頭留給孫子啃。所以,當時的藩王並沒有強大到不可控制,他本意也是想讓幾個兒子戍邊,孫子安穩當皇帝。

    即便是朱元璋活到建文年間,這份心思也很難變,畢竟手心手背都是肉,而朱允炆涉及爺爺威勢也不敢削藩,最後只能有一個結果。

    朱元璋過世後一切走上老路!

  • 3 # 朽木兄臺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有意思的意思就是朱元璋絕對不會提前脫袍讓位。

    朱元璋雖然很早之前文盲,但是在行軍作戰間加強了學習,有那麼多謀士的薰陶,歷史典故當然惡補了太多。

    歷史上提前退休當太上皇的有一些可以安享晚年,很多就不是了,往往都是發生變亂的起因,眼瞅著兒子們骨肉相殘。

    再有一個,登上皇位,至高無上絕對的權力,會讓人優越感最強,怎麼可能乖乖讓出去了?

    當時的朱元璋可勁造,南北榜、空印案、藍玉造反案、胡惟庸案等一系列猛操作過後,折騰的幾乎文臣武將一掃空了,就剩下善守的老將耿炳文了。

    也就是說朱元璋自信得很,比如教育朱標時的狼牙棒,把大部分文臣武將剔除了,相當於光溜溜的沒刺,才不會扎手。

    只是老天不讓朱元璋如願,朱標沒等到那一天就OK了,朱允炆作為孝子,幾乎形銷骨立,一個好皇孫了,於是被立為皇太孫。朱元璋一OK,立即登基坐天下了。

    按說朱允炆此時不應聽齊泰、黃子澄勸,急吼吼削藩,而是應該慢慢培養自己更大的實力,看歷史,沒有他從軍作戰的經歷,幾乎一片空白,齊黃和方孝孺都是學而優則仕,更談不上排兵佈陣。

    只是由於削藩,導致四個王成為普通老百姓,湘王朱柏一家子自焚。

    由此讓朱棣怎麼辦?換成誰也知道跑不了了?曾經裝瘋賣傻,當年明月先生寫這段文字的時候,寫道“問權力何物,直教人裝瘋賣傻?”

    而後被逼無奈,才發動了靖難之役。這裡有個插曲,朱棣之所以在衝鋒陷陣時安然無恙,多虧朱允炆給了軟蝟甲,他曾拉住耿炳文的手囑託說“不要讓我的叔父出意外”一類的話!

    所以朱元璋不會讓位去當太上皇,朱允炆最終讓朱棣奪權了。

  • 4 # 歷史神秘人

    就算朱元璋讓位朱允炆當太上皇,朱棣還是會在朱元璋死後造反的,這是朱允炆削藩導致的後果!

    朱棣為什麼要造反呢,還不是朱允炆的削藩把朱棣給逼到絕路的,只能造反啦!如果朱元璋提前把皇位傳給朱允炆,自己做太上皇,那朱允炆會不會削藩呢?肯定不會,朱允炆是有這個心,可是朱元璋絕不會讓他削藩的,朱元璋雖說冷血無情,可是對家人卻很深情,他的那些兒子個個分封各地做藩王就是朱元璋搞出來的,你朱允炆怎麼可能逼著朱元璋答應削藩呢,一旦提出來惹朱元璋生氣了,你朱允炆就有罪受了,皇帝都可能沒得當呢!朱棣是最怕朱元璋親自削藩的,可又不擔心朱元璋會削藩,因為朱元璋不會那樣做,其實要想朱棣不造反,朱元璋下手就是行了,解除兒子們的兵權,誰敢不服啊,也就不會有後來的事了,可朱元璋不想自己打自己的臉,所以只能把這個問題留給朱允炆了!

    朱允炆也是廢物無能,自己佔據優勢卻輸了,削藩是對的,可是太急躁了,你朱允炆比叔叔們年輕啊,等個十幾年慢慢削藩不就穩定安全多了嘛,可他偏偏急著削藩,也就逼急了朱棣,朱棣不得不反,否則死的就是他自己啦!朱棣反了,那鎮壓就是啦,可是朱允炆連續犯低階錯誤,好好的王牌在手,卻打爛了,朱元璋也沒想到自己的孫子佔據絕對優勢卻輸了,如果提前知道了,也許朱元璋就自己動手削藩了,可是沒有如果,朱允炆還是削藩逼朱棣造反,最後輸了,朱允炆下落不明,朱棣做了皇帝!所以說朱棣造不造反跟朱元璋沒有什麼關係,關鍵在於朱允炆的削藩政策觸動了朱棣的根本利益,為了自保只能造反了,當然也有一點野心,朱棣也想當皇帝嘛!

    再者朱元璋也不可能退位當太上皇,朱元璋可是一個權力慾望很強的皇帝,從一個貧民到皇帝,他怎麼可能放棄高高在上的皇位呢,儘管朱允炆很乖很聽話,可朱元璋就是不放棄權力,權力和皇位比朱元璋的命還重要,你想當皇帝啊,除非朱元璋死了,生前是絕不可能讓位的,別想多了!

  • 5 # 萬里挑園

    其實從朱元璋的性格上分析,他是絕對不會讓位給朱允炆自己當太上皇的。即便他讓位,他也會是實際上的一把手,而朱允炆就是他的一個傀儡。

    因為朱元璋是從一個窮小子起家,一步一步走到如今這個地位上來。他對權力有一種迷之執著,自然不會在活著的時候輕易放手,讓別人代替他行使這個權利。加之他是歷史上最為勤政的皇帝之一,沒有人能像他那樣如同打了雞血般的工作態度。

    說回假設,朱元璋如果讓位給朱允文的話,他在世的時候,朱棣不會有什麼動作。因為朱元璋是一個手腕非常厲害的皇帝,這群兒子們有什麼動作有什麼心思他都掌握得一清二楚。但是等他死了以後,如果朱允炆削蕃的政策不變的話,估計朱棣還是會揭竿而起的。

    朱棣雖然早就存了造反的心思,但是他並沒有造反的勇氣。中國古代造反的成本太高,藩王造反通常都失敗,朱棣雖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心裡也很明白這一點。

    其實朱棣是被朱允炆逼反的。不過他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因為朱允炆的刀都架在自己的脖子上了,反也是死,不反也是死,以朱棣這種血性的性格,那麼還不如搏一把。

    因為在大明,唯一能壓制住朱棣的就只有朱元璋,所以朱元璋一死,朱棣也就翻天了。朱允炆個人能力無法和自己的叔叔相匹敵,而朱元璋留給他的那幾個輔政大臣也都是紙上談兵的主,說起大道理來一套一套的,滿口錦繡文章,但實際上行動上就像白痴一樣。

    如果朱允炆能夠更狠一點,別發那道奇怪的命令——“不要讓我背上殺害叔叔的罪名”,這句話相當於給朱棣脖子上套了一塊免死金牌。說不定沒這句話朱棣可能會死在亂軍叢中了。

    但歷史就是偶然和必然相結合的產物,所謂成王敗寇,歷史沒有如果一說。朱元璋死了朱棣造反機率還是相當大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生病就打針為什麼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