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刀具技術
-
2 # 18506902805
卯被稱作紅木傢俱的“靈魂”,木構件上凸出的榫頭與凹進去的卯眼,簡單地咬合,便將木構件結合在一起,由於連線構件的形態不同,由此衍生出千變萬化的組合方式,使紅木傢俱達到功能與結構的完美統一。早在遠古時期,榫卯結構便運用在建築當中,以明式傢俱為代表的硬木傢俱的出現,將榫卯技術推上了技術上的高峰,也成為中國傳統美學中自然天成的最具代表性的技藝,即使在當代,榫卯結構仍被視為紅木傢俱的標誌,可謂“無榫卯,不紅木”,代表傳統工藝中精密、細緻、智慧的工藝水平和匠人精神。
以下演示說明9種常見榫卯結構:
1、楔釘榫
用於弧形材連線,上下兩片出榫頭,中間插楔釘,使連線材上下左右不錯移,多用於圈椅扶手。
2、挖菸袋鍋榫
橫豎材角接合,橫的一根盡頭造成轉項之狀向下彎扣,中鑿方形榫眼,與腿上端的方形榫頭接合。狀似菸袋鍋,故名。常用於連線彎形材,如南官帽椅或玫瑰椅,搭腦和後腿連線處以及扶手和鵝脖連線。
3、插肩榫
案形結體的兩種基本造法之一。腿足上端出榫並開口,形成前後兩片。前片切出斜肩,插入牙條為容納斜肩而鑿剔的槽。拍合後腿足表面與牙條平齊。扣合嚴密,結構穩固。
4、高束腰抱肩榫
從外形看,此榫的斷面是半個銀錠形的掛銷,與開牙條背面的槽口套掛,從而使束腰及牙條結實穩定。抱肩榫的做法採用45°,榫肩出榫和打眼,嵌入的牙條與腿足構成同一層面,是有束腰的明清傢俱的常用卯榫構造。
5、圓柱丁字結合榫
圓材的丁字形結合,如橫豎材同粗,則棖子裡外皮做肩,榫子留在正中。常用於如椅凳或桌案矮老與直棖接合、床圍子攢接品字欄杆或井字欄杆。
6、攢邊打槽裝板
常用於桌案面、櫃門等,攢邊的造法可使薄板當厚板使用,且可以使傢俱的構造穩定堅實,不受面板的脹縮影響。
7、一腿三牙方桌結構
“一腿三牙”是無束腰方桌的一種形式,構造上的特點是腿子不安在方桌的四角而稍稍縮排一些,形制在帶弔頭與不帶弔頭之間。腿子下端有挓,側腳顯著。腿子之間安牙條,牙條之下有羅鍋棖。在腿子上端安牙頭,支撐著桌面邊抹格角相交的地方,將90度的桌面恰好平分為二。
8、加雲子無束腰裹腿杌凳腿足與凳面結合
裹腿做的凳、桌也屬無束腰結構。在面子的邊抹下常加“垛邊”。每根垛邊兩端均格角並鑿透榫眼。腿足頂端的長短榫須先貫穿垛邊上的榫眼,然後再與面子四角的榫眼拍合。
9、圓香幾(攢邊打槽)
常用於圓香幾的幾面接合,圓桌的桌面或坐墩的座面接合。用弧形彎材打槽嵌夾板心的邊簧。彎材一般為四段,攢邊的方法除用楔釘榫外,常用逐段銜夾的造法,即每端一開口,一端出榫,逐一嵌夾,形成圓框。
-
3 # 奇縝君
常見的,大概有以下幾種。
國內在傳統工藝上,最近這些年有不少的好的宣傳途徑,可以多瞭解。
-
4 # 天了個兔
訂閱
榫卯,是古典傢俱之魂,一榫一卯之間,一轉一折之際,凝結著中國幾千年傳統傢俱文化的精粹,沉澱著流光迴轉中的經典傢俱款式的複合傳承。 隨著科技的發展,傢俱的靈魂榫卯結構早已被人們所淡忘,取而代之的是大工業生產階段中的釘子和膠水,因為成本壓縮後所獲得的利益更為誘人。我們一直以來都在宣傳應傳承中國古典傢俱製作中的木匠精神,我們希望透過這套33種榫卯模型,能使大家(尤其是紅木從業者)拾起已被遺忘的靈魂,一起感受中國傳承了幾千年的傳統傢俱文化,與我們共同弘揚中國古典傢俱製作中的木匠精神。 以下列33種榫卯結構實物實拍動態圖展示(涵蓋了古代榫卯結構當中最主要、實用、經典的款式結構):
回覆列表
140種常見榫卯結構:
燕尾榫:
半隱燕尾榫:
全隱燕尾榫:
口袋榫:
圓木銷:
肩榫接合:
蝴蝶木銷拼板:
方形木銷貫穿帶接合:
方形木銷暗帶接合:
穿帶拼榫:
餅乾榫:
斜角拼接:
三角形木銷斜角接合:
斜角木銷接合:
榫槽邊角接合:
木板直角拼接:
木方平接:
木板平拼:
木板榫槽直角接合:
木板榫槽平接:
指接榫:
圓木銷榫接:
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