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微墨弄文

    1659年正月初三,清軍未遭抵抗即佔領了昆明。初四,永曆帝逃至永昌(保山),清軍發兵追擊,留守玉龍關的鞏昌王白文選迎戰不利,只得拔營而遁,連鞏昌王的金印都被清軍繳獲。清軍渡過瀾滄江後攻克永昌,渡過怒江直逼騰越(今雲南騰衝)。永曆帝一行得知白文選兵敗,連忙再次西逃。

    永曆皇帝和他的小朝廷慌不擇路的逃到了中緬邊界地區,一些隨行的文武官員見前途渺茫,紛紛離去。負責護衛的武將孫崇雅在晚上甚至縱兵大肆掠奪隨行官員後掉頭而去,夜色下亂兵擄掠,連永曆皇帝也未能倖免,弄得光著腳無法走路。不少將士在混亂中做鳥獸散,直到天亮才永曆君臣才走到銅壁關。隨行的沐天波先派人去通知守關的緬兵,當緬方得知隨永曆帝來避難的文武有將近兩千人馬時,要求一定要解除盔甲武器,才允許他們入關。這時永曆帝隨從文武還有兩千多人,大多數人不同意繳械,稱:“猛虎所以能威臨百獸者,以其有爪牙之故也。如果解除武裝,對方必起歹心!”但馬吉翔逃難心切,大聲斥喝,一定要大家繳械。在永曆帝的同意下,明軍將士無奈的將弓刀盔甲全部解下,各種武器丟棄在關前堆積如山,永曆君臣就這樣自廢武功、幾乎是赤手空拳的進入了緬甸。

    永曆帝一行進入緬甸後,行至靠近伊洛瓦底江的八莫,遇到了緬甸國王派來迎接的四艘客船,由於船隻狹小,永曆君臣只有六百多人順水路南下,剩下的人有錢的自行僱船,沒錢的只好只能走陸路跟隨,真是苦不堪言。

    二月十八日,永曆一行人到達緬甸首都阿瓦(今曼德勒)附近的井梗,但緬甸國王卻拒絕接見永曆皇帝派去的使者,只派漢人翻譯居中傳達訊息。五月,緬甸當局為防備永曆帝一行,將從陸路而來的南明官兵不分男女老幼分別安插在附近各村民家看管,一家一人,且禁止往來,這些南明人士頃刻間妻離子散,失去了人身自由,一些人不堪受辱,被迫自縊而死。永曆帝及其隨從則被轉移到了與阿瓦城隔河相望的地方,緬人用竹子造了一座小城,裡面建草房十餘間作為永曆帝的住所,其他隨行官員只能帶著家人自行砍竹木建房居住。

    昔日大明乃是緬甸的宗主之國,現在明朝皇帝卻寄人籬下的逃到藩屬避難,緬甸也不對永曆帝行藩臣之禮。八月十三日,緬甸國王請黔國公沐天波過江參加緬歷新年,竟不准他穿戴明朝衣冠,強迫他換上緬甸的民族服飾,光著腳同緬屬小邦的使者一道以臣子之禮到緬王金殿前朝見——正所謂落地鳳凰不如雞,兩國的關係整個顛倒了過來。

    沐天波受此羞辱又不得不從,心中苦惱,回去後大哭道:“我不得已屈身下拜土王,忍氣吞聲只為保全皇上。如果我當時反抗,對方必定加兵來害,希望諸公理解。”事已至此,永曆君臣已成俎上之肉,竟然還有迂腐的官員上疏彈劾沐天波“貪生辱國”、“有失大臣禮儀”,永曆帝見已到了這步田地,大臣們還要內鬥,又可氣又好笑,只得當作沒看見,將奏章“留中不發”。

    永曆小朝廷雖暫時得到安置,但多數官員已毫無失國憂君的念頭,繼續過著苟且偷生、苦中作樂的生活。當地的緬甸居民紛紛來到永曆君臣的住地買賣日用品,許多南明官員卻不顧國體的穿著短衣光著腳,或坐在地上、或混在緬甸婦女群中砍價還價、打情罵俏的調笑。連一些緬甸人士也看不下去了,鄙夷的表示:“天朝大臣如此嬉戲無度,天下怎能不亡?”

    這時李定國軍與白文選部在木邦會合,兩人認為雲南內地雖被清軍佔領,但分散在雲貴川的明軍兵力還有不少,但永曆皇帝已逃入緬甸,這讓堅持抗清的將領心裡蒙上了陰影,所以當務之急是把永曆帝從緬甸接回國內。

    然而明方屢次遣將入緬接駕,遍尋永曆帝不果,逐漸焦躁,四處焚掠,屢次與緬方發生衝突,緬軍抵擋不住,又逼迫永曆帝發敕勒令明軍退兵。永曆帝一味遷就,甚至在馬吉翔和李國泰的慫恿下發出敕令給緬甸各處的守關隘的官員說:“朕已從海路去往福建,以後若有各處官兵使者前來,一律給我殺掉!”活動在滇緬邊境李定國與白文選等部還與福建沿海的鄭成功部斷斷續續的保持著聯絡,知道永曆帝仍在緬甸,仍然不斷出兵迎接永曆君臣,但都未有結果。

    而在緬甸的永曆君臣寄人籬下,已是度日艱難——其實白文選所部明軍與永曆帝駐地僅六七十里,如果永曆帝一行派人主動打探風聲,肯定能和白文選聯絡上,逃出生天。但寄居外國的永曆君臣已毫無振作之意,以致坐以待斃,失去了逃生的機會。

    就在李定國與白文選在滇緬邊界竭蹶救亡的時候,清方的洪承疇致書緬甸,要他們主動交出朱由榔和沐天波等人。由於清朝連年用兵,財政困難,加之雲南路途險遠,兵源糧餉都難以為繼,清朝認為逃入緬甸的永曆一行和在西南邊陲土司駐軍的李定國殘部只是爝火餘燼,無妨大局。但留鎮雲南,總管全省軍民大權的吳三桂一心想繼承明朝沐家世鎮雲南的地位,極力主張出兵掃滅逃入緬甸的永曆小朝廷,一再上疏力主用兵。

    到這年的八月,清朝經議政王大臣會議商討之後,同意了吳三桂的意見,並派八旗軍由北京前往雲南,會同吳氏進兵緬甸捉拿永曆皇帝。這時的緬甸政府看到明清之戰勝負已分,清朝統治已基本穩固,不願因收留南明流亡政府而得罪清朝。加之李定國、白文選一再進兵入緬救主,雙方已是兵戎相見,緬甸當局遂決定向清朝示好,配合清軍消滅殘明勢力。1661年正月初六,緬甸國王莽達喇派使者前往雲南,提出以交出永曆皇帝為條件請清軍合攻明軍。吳三桂則不予理會,只是把大軍壓至邊境,大張旗鼓,虛張聲勢的給緬甸壓力,牽制其不要把永曆帝交與李定國。

    十二月初一,清朝大軍逼近緬甸阿瓦,緬甸國王大驚,決定將永曆帝朱由榔獻與清軍,以避免本國捲入明清之戰。

    1662年三月,朱由榔和他的眷屬被清軍押回了雲南昆明。吳三桂等人認為如果將永曆帝押解回北京路途遙遠,恐怕路上發生意外,有人劫獄,建議將朱由榔就地處決,得到了清朝的批准。但在行刑前,清方將領之間發生了分歧,吳三桂為表忠心,極力主張將朱由榔拖出去砍頭,結果連一些滿洲將領都看不下去了,反對道:“永曆也曾經當過中國皇帝,如果斬首過於慘,還是賜他自盡,留他個全屍比較得體。”

    於是,在四月二十五日,永曆帝父子被抬到了一座小廟內,用弓弦絞死,終年四十歲,隨後他們的棺木就被焚化,挫骨揚灰,南明最後一個皇帝也魂歸他鄉了。有的雲南百姓不忘故主,藉口出城上墳,尋得永曆帝未燒盡的小骨葬於太華山,因永曆帝在昆明篦子坡被絞死,後來篦子坡也被改名為逼死坡。而吳三桂也因擒獲永曆帝有功,被清朝晉升為親王。

  • 2 # 天涯看點歷史號

    在古代,一場政變經常會讓當政的皇帝送命,但是鄰國的一次政變,卻讓別國的皇帝送命,這種事情也算是少見了。有這樣一位明朝皇帝,就是這樣一次鄰國政變的犧牲品,這位皇帝就是南明最後一位皇帝——永曆帝,而這個鄰國則是緬甸。

    永曆帝劇照

    在1644年清軍入關之後,明朝的殘餘勢力擁護明朝皇室不斷遷移,堅持抗清,一直堅持到了1658年,在這年年底清軍已經攻下了南明最後一塊土地——雲南,南明的皇帝永曆帝無奈之下退到了中國和緬甸邊界,在清軍的軍事壓力和姦臣的蠱惑之下,永曆帝選擇進入緬甸境內,做了流亡之君。隨永曆帝入緬甸的幾千兵馬不得不放下自己的武器,而永曆君臣則沒有了往日天朝上國的地位,成了寄居於昔日屬國緬甸國王籬下的客人。

    南明末期形勢圖

    剛開始,緬甸國王莽達喇(Pindale)對永曆帝還算比較客氣,畢竟曾經是自己的宗主國,而且還有在屬國中享有盛名的黔國公沐天波陪同,更重要的是在中緬邊境還有李定國的數萬大軍,永曆君臣得以在中緬邊境建造了一些茅草屋暫時安身。但是,隨著清軍的步步緊逼以及大漢奸吳三桂想要徹底解決明朝殘餘勢力,緬甸國王對永曆君臣的態度每況愈下。

    茅草屋

    然而,到了1661年發生一件讓永曆君臣陷入更差境地的事件,緬甸發生了政變。老國王莽達喇(Pindale)的弟弟莽白(Pye)發動政變,殺死了老國王,自己當上了國王,而新國王莽白對於永曆君臣的態度比之前的老國王更加惡劣。而且清軍在去年的八月份已經開始向緬甸進軍,在這樣的情形下,莽白更加不願意收留永曆這個南明的皇帝了,於是新國王策劃了一次針對永曆君臣的計劃。

    緬甸國王劇照

    1661年七月十八日,緬甸使者來到永曆帝的駐地,邀請永曆帝君臣前去吃咒水盟誓,永曆君臣雖然心懷疑惑,但是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只得派遣大學士馬吉翔、沐天波等人率領數十名大臣於第二天前去赴約。結果,南明的大臣們剛剛到會場,就被緬甸兵團團圍住,黔國公沐天波搶過緬甸士兵的刀奮起反抗,南明的武將也奪取武器反抗,但是終究寡不敵眾,而且很多都是文官,最終數十位大臣悉數被殺,這就是著名的“咒水之難”。

    明朝官員

    在咒水之難後,又有緬甸士兵衝進永曆帝的駐地,將裡面僅存不多的財物全部洗劫一空,而那些大臣的家屬們則備受士兵的凌辱,僅有永曆帝、太后、皇后和太子等數十人未受凌辱,但是緬甸士兵這樣的行徑已經是對永曆帝最大的羞辱了。

    1661年十二月初二日,清軍來到中緬邊境,緬甸國王大驚,趕緊將永曆帝送到清軍大營,以免清軍進入緬甸境內。永曆帝被俘後,吳三桂命滿洲兵嚴加看管,將其押回雲南。1662年四月二十五日,永曆帝和他的太子被吳三桂在昆明街頭處決,大明王朝的最後一位皇帝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而大明王朝也終於無奈的畫上了自己的句號。

    永曆帝殉國處

  • 3 # 這些歷史要讀

    公元1644年,李自成的起義軍攻進北京城,崇禎皇帝自縊於煤山。不久後,明山海關總兵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於一片石之戰中打敗大順軍。

    面對步步緊逼的滿清鐵騎,南方明朝的舊臣與昔日的對手大順軍站到一起,打著匡漢復明的旗幟,先後擁立了四個明室後裔,這就是南明政權。然而,在內耗和滿清的雙重打擊下,福王朱由崧、魯王朱以海、唐王朱聿鍵這三個小朝廷很快就覆滅了。如此一來,歷史留給大明的時間已經少之又少了。

    在此危難之際,大明接力棒交到了桂王朱由榔的手中。公元1646年末,朱由榔在廣東肇慶稱帝,改年號為永曆,成為大明朝最後一位皇帝。立朝不久,滿清就攻至廣東,明軍無力抵抗,只好放棄廣東,輾轉到貴州、廣西和雲南。

    在如此艱苦的局勢下,南明政權又與滿清苦戰了十餘年。於公元1658年,南明朝廷逃入雲南,在昆明建立滇都。不料,前山海關總兵吳三桂很快就率軍殺來。走投無路的永曆聽從了馬吉翔等人的建議,於次年正月出逃到緬甸,打算在緬甸境內延續國祚。

    正所謂虎落平陽被犬欺!緬甸雖同意接納永曆流亡政權,但卻要求南明文武官員必須解除武裝,方可入境。於是,永曆只能下令大小文武官員2000餘人放下兵器,同時還賞給緬甸王大量財物,這才得以入緬。

    永曆等人入緬時,雖然身邊的兵士不多,但其外圍仍有李定國的數萬抗清大軍護衛。因此,儘管緬甸王雖然對永曆朝廷有戒心,但也不敢輕舉妄動。

    但此後不久,緬甸國內發生了宮廷政變。緬甸王莽達的弟弟莽白在群臣支援下,發動了宮廷政變,處死了莽達,自立為王。莽白眼看各方都前來祝賀,惟獨永曆沒到,感到很生氣。於是,莽白便對永曆朝廷的態度發生了轉變。加上此時李定國的明軍節節敗退,士兵死傷大半,已無力再給永曆朝廷提供保護。於是,緬甸王便有了除掉永曆朝廷的念頭。

    公元1661年七月十六日,緬甸王決定剷除永曆隨行官員,便派人通知永曆朝臣過江議事。鑑於當時雙方關係緊張,文武官員心懷疑懼,都不敢去。兩日後,緬甸使者又來說:“此行無他故,我王恐爾等立心不臧,欲爾去吃咒水盟誓。爾等亦便於貿易。不然斷絕往來,並日用亦艱矣。”

    永曆朝臣知其有詐,即由黔國公沐天波答覆道:“爾宣慰司原是我中國封的地方。今我君臣到來,是天朝上邦。你國王該在此應答,才是你下邦之理,如何反將我君臣困在這裡。……今又如何行此奸計?爾去告與爾國王,就說我天朝皇帝,不過是天命所使,今已行到無生之地,豈受爾土人之欺?今日我君臣雖在勢窮,量爾國王不敢無禮。任爾國兵百萬,象有千條,我君臣不過隨天命一死而已。但我君臣死後,自有人來與爾國王算賬。”

    最後,在緬方堅持下,黔國公沐天波還是與大學士文安侯馬吉翔、太監李國泰等文武官員一同前往咒水,僅留內官十三人和跛足總兵鄧凱看守“行宮”。

    待赴約文武官員抵達咒水,緬軍隨即將之包圍。沐天波被拖出包圍圈,自知變生,當即奪取衛士武器奮起反抗,連殺緬兵九人。此時,總兵魏豹、王升、王啟隆也奮起抵抗,終因寡不敵眾,全部被殺。其他被騙來赴盟的大小官員42人也全部遇難。隨後,緬軍趕往永曆“行宮”,再殺隨從300餘人,並大肆搜掠財物和女子。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咒水之難”。經此一劫,永曆等倖存人員已無法生活,只能靠緬甸寺廟的僧眾送來飲食,才得以苟延殘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寵愛日#在救助流浪動物時,哪些事情必須要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