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公考上岸店小二

    不能,分配生考上後,其檔案,就會被鎖定到這所學校了,其他的學校是無法獲得該生的檔案的。因此,是無法報考其他的學校的。

    這是武漢市中考五大新政之一———“分配生” 。

    教育行政部門在5項與考生利益休慼相關的政策上進行調整。即:部分省級示範高中首設“分配生”,民辦初中優秀畢業生也能上重點高中;省級實驗班停止提前測試,遏制各高中學校之間爭搶生源;新城區設“保底學校”,滿足貧困生讀高中需求;綜合高中招生範圍縮小;民辦學校提前錄取等。

    1.“分配生”看重綜合素質評價。

    在今年的中招方案中,一條新政格外吸引考生和家長的眼球:繼去年武昌試行“保送生”後,今年,武漢市將在部分課改區(中心城區及東西湖區、漢南區、武鋼)初中畢業生中首次嘗試“分配生”試點,將部分省級示範高中指令性計劃的12%直接分配到初中學校,優秀學生免試入學。

    2.“分配生”青睞全面發展的學生。

    今年,武漢市課改區初中生畢業都有一份綜合素質評價結果報告書。這一報告測試內容分五大塊:一是道德品質與公民素養,二是學習能力與實踐能力,三是交流與合作,四是運動與健康,五是審美與表現,考查每位學生的基本素質。

    綜合素質評價採用等級形式,以A、B、C、D四等區分,這一結果記錄了初三畢業生德智體發展情況。至於能否成為“分配生”,綜合素質評價是重要一關,要求各項評定必須全部是“A”等。

    當然,要想成為“分配生”,在初中被評為區級以上(含區級)優秀學生(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或曾兩次被評為學校優秀學生(三好學生)也是基本條件。

    今年,“分配生”(去年稱保送生)招生人數由各校指令性招生計劃的5%擴大至12%。武漢市教育部門負責人稱,推行這一政策,主要是為了加快素質教育的推進,以此鼓勵更多學生全面發展。

    薄弱初中的學生也可“保送”重點高中

    不用參加今年全市統一的中考,透過綜合素質評價等方式招錄“保送生”(今年稱為“分配生”),省級示範高中如何看待這一舉措?

    武昌某省級示範校負責人表示,“保送生”綜合素質高,是校園中的“進步力量”,他們普遍具有很強的集體意識,熱衷於學校的活動,相當一部分人還擔任了班幹部,他們的學習成績大多優秀。

    由於今年採取指標分配到各區初中(含民辦學校),這意味著,今年,一些曾被忽視的民辦初中(薄弱學校)內優秀畢業生,也有機會免試就讀省級示範高中。這在一定範圍內限制了優質學校特別是省級示範高中的激烈生源競爭,也促進了高中的均衡化發展。有教育專家指出,這種做法也會淡化初中階段的擇校熱潮。比如一名要對口入學到一般初中的學生,過去可能擔心考不上優質高中而擇校,而現在即使在一般初中就讀,仍有機會進入省示範高中。

    這一新政策的推行,不免讓省示範高中憂心起生源質量。對此,武漢市教育局特意安排“五一”測試,各省示範高中可對推薦的優秀初中畢業生進行語數外檢測,難度低於中考,其目的是為了在一定範圍內進行選拔。比如,某民辦學校分配指標為2人,推薦了4人。那麼,透過省級示範高中組織的測試,最後從4名候選名單中選拔2人。

    3.免試能否保證公正公平?

    一是把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中,各個專案的良好表現、不良表現,全部向學生和家長公佈;

    二是推薦名單由班級民主產生,最後由學校按1:2的比例確定本校候選學生名單,且名單在校內公示3天。

    三是把最後的分配生名單,在原初中、招錄分配生的省示範高中學校和武漢招生考試網上公示,有不同意見可直接向區有關部門反映。“當然了,全社會建立完善的誠信體系,才是保證綜合評價順利進行的根本。”

    趨勢:課改要培養能力型人才

    從新課改的趨勢來看,就是要“從過分關注學習成績評價,逐步轉向關注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也就是說,中考、高考學習成績將不再是選拔學生、評價學生髮展的唯一指標。

    武漢市教育局負責人稱,“分配生”政策的推行,將有利於提高綜合素質評價在中招錄取中的作用,促進全市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建設;也有利於完善本市“以中考學業考試為基礎,與綜合素質評價相結合”的招生考試製度;此外,“免試生”招生計劃,仍將按比例分配到各初中學校,從而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 2 # 畫畫的阿緣

    不能,分配生考上後,其檔案,就會被鎖定到這所

    學校了,其他的學校是無法獲得該生的檔案的。因

    此,是無法報考其他的學校的。

    武漢市2006中考

    五大新政之一

    “分配生”2006年教育行政部

    門在5項與考生利益休慼相關的政策上進行調整

    即:部分省級示範高中首設“分配生”,民辦初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孤獨終老、將就的婚姻和再婚該如何選擇,哪個結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