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郭公子講歷史

    你好,墨上公子為你解答。

    讀過三國的朋友都知道,關羽,關二爺的成名之戰便是“溫酒斬華雄”,而關羽之所以能出戰的原因便是眾諸侯手下猛將都不是華雄的對手,先是袁術的驍將俞涉被斬,接著是韓馥的上將潘鳳被斬,這時的諸侯都被華雄嚇破了膽,袁紹只嘆息,可惜他的上將顏良、文丑都不在,沒人能斬得了華雄,而關羽正是這時站了出來,斬了華雄,成就了自己的威名。

    而今天,我們說的是曹操。大家都知道,當時曹操手下也有很多猛將跟在曹操身邊,夏侯惇夏侯淵兄弟、曹仁曹洪兄弟,還有樂進和李典,這幾個人的武藝個個都不低,這麼好的成名建功機會,曹操為什麼不讓他們上呢?

    據筆者分析,可能有兩個原因:

    一是曹操對自己的手下沒有自信,由於此時曹操剛剛起兵,而這些武將都是剛投靠他,曹操摸不清他們到底有多大的本領,再一個,接連許多大將被華雄斬殺,曹操可能會在心理上將華雄給強化,認為自己的手下打不過華雄。

    其實看這些武將們的後期表現,可以看出李典和樂進雖然可以算是一流武將,但他們絕對進不去超一流武將的行列,這倆應該真不是華雄的對手,曹仁主要的能力在於統帥,武力值確實也不高,夏侯惇、夏侯淵,還有曹洪的武藝雖然很高,但是他們畢竟是曹操的本家兄弟,曹操自然不可能拿他們的性命去開玩笑,因此曹操不讓他們上也在情理之中。

    二是曹操知曉他們的真實本領,也有信心他們能斬殺華雄,但故意不讓他們上。李典、樂進先不說,曹操肯定是知道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淵的本事的,畢竟他們是堂兄弟,私下接觸比較多。那曹操為什麼不讓他們上呢?

    瞭解曹操的朋友都知道,作為一個梟雄,曹操絕對是有自己的小算盤的。明顯那個時候派手下去戰華雄,對於曹操並不是特別有利。如果當時曹操派人去了,即使斬了華雄,自己的手下不過落一個威猛的名聲,但是其他的實質性好處卻得不到多少,反而會被其他諸侯所妒忌,從關羽斬了華雄後眾位諸侯的態度可以看出,他們絕對不希望有人搶自己功勞,反而嫉妒立了功的諸侯。

    再一,眾諸侯其實是面和心不和的,他們巴不得其他人都戰死,別家死的人才越多,對自己以後的發展越有利,如果曹操不讓人上,華雄多殺幾個猛將,絕對會削弱其他人的力量,等眾諸侯絕望時,曹操再派人上,斬了華雄,絕對會取到更有利的結果。

  • 2 # 閒話三分

    華雄是董卓手下的一員虎將,最後死於關羽之手,《三國演義》經典橋段“溫酒斬華雄”說的就是關羽斬華雄一事。華雄挑戰,曹操不派大將出戰,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十八路諸侯各懷異心,並不是真正為了討飯董卓,拯救大漢天下。

    東漢末年,漢朝江山逐漸頹危,董卓把持朝政,淫亂後宮,肆意廢立,朝廷上下敢怒而不敢言。散佈各地的一些諸侯決定會盟,一起討伐董卓。實際上,參加會盟的十八路諸侯並不是為了真的拯救漢朝江山,而是各懷異心,乘機擴張自己的勢力,壯大自己的隊伍,提高自己的聲望。所以,以過多消耗自己為代價的戰爭,說都不想打。曹操是一代奸雄,他何嘗不懂這個道理,自然是不肯賣力,韜光養晦,等待時機。

    華雄實力未知,曹操不肯讓自己的將領貿然出戰。

    曹操是愛才之人,手下的大將那可都是活生生的戰鬥力。華雄勇猛,連斬數將,誰也不知道他的真正實力,貿然出戰,有可能是羊入虎口。而且,自己的大將戰死,就等同於其他的諸侯實力增強,所以曹操不會讓自己的大將貿然出戰。

    戰勝的成果沒有太大吸引力,曹操不願給別人做嫁衣。

    十八路諸侯的盟主是袁紹,曹操此時相當於是袁紹的收下,要聽袁紹的號令,如果曹操派人戰勝華雄,收益最大的是袁紹而不是曹操。曹操的終極目標不是董卓,而是爭天下,袁紹早晚也是他的敵人。因此,曹操不會冒著損失大將的風險,去幫袁紹做好事。

  • 3 # 古今注

    三國有三笑

    “吾有上將潘鳳,可斬華雄。”

    “說出吾名,嚇汝一跳。”

    “誰敢殺我?誰敢殺我?誰敢?殺我!啊~”

    大概是我笑點比較低吧!每次看到這幾個地方,我實在忍不住。關外風沙漫天,關內人心惶惶。華雄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斬殺俞涉、潘鳳,威懾群雄,眾人大驚。這時,只見一人,

    提刀上馬美髯飄,戰鼓數聲轉瞬消。

    帳中酒暖人心躁,風捲簾掀見綠袍。

    關羽出手,非同凡響,溫酒斬華雄,一戰封神。此時,劉備感覺很舒服,這個二弟沒白認;孫堅感覺很委屈,華雄明明是我殺的;而曹操心中暗喜,一切都在我曹某人預料之中。

    那麼面對強勢的華雄,曹操為什麼不派大將滅其威風呢?

    第一,沒把握。董卓勢力有多大,呂布華雄有多厲害,別人不太清楚,曹操可是非常明白的。他剛剛獻刀,從董卓的大本營逃了出來,可是曹操身邊都有誰呢?樂進、李典、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淵。而這幾人中又要屬夏侯惇為最強戰力,根據夏侯惇當時的武力來判斷,面對華雄,他還真沒什麼把握。即使是最後可以斬殺,搞不好也要受傷,這樣得不償失。

    第二,沒發派。夏侯惇是誰呀?曹操的本家,他和曹操的關係非同一般,和俞涉以及所謂的上將潘鳳完全沒有可比性。正是因為夏侯惇在曹氏集團重要的地位,所以曹操是不會輕易派他前去冒險的。換句話說,曹操不會讓他出戰,即使是要派,也必須等夏侯惇自己請求出戰,這樣才會顯得合理。

    第三,你裝我也裝。十八路諸侯,看似名正言順,大公無私,其實說白了,他們就是羨慕嫉妒恨。正是因為如此,沒有人願意去實實在在的做些事情,大家都希望出最少的力,得最大的利。所以面對華雄時,袁紹感嘆,可惜我的上將顏良文丑不在,若一人在此,何懼他華雄;而袁術摸摸鼻子,我的紀靈也不在。實力雄厚之人尚要藏拙,那麼相對較弱的曹操又怎麼可能不會儲存實力。第四,以靜制動。曹操是誰呀!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他不會滿足只是滅掉一個董卓,他更看重的是滅掉董卓之後,如何與群雄爭天下。所以,他更加希望透過董卓來觀察其他人,瞭解眾人的實力和膽略,尤其是聯軍盟主袁紹。那麼在這種局面下,以不變應萬變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做法。

    第五,沒必要。正史中,華雄在亂軍之中,被孫堅梟首,曹操沒有機會。而演義中呢?有機會卻沒有必要,因為在曹操沒有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前,他是不會主動派人迎戰華雄的。而如果關羽當時沒有站出來,我相信,曹操最後還是會選擇與之一戰。

  • 4 # 大拇哥剪輯

    1,華雄征戰多年,能力和威望還是有的。曹操有點忌憚華雄。曹操曾在追擊董卓時在滎陽城敗給華雄過,差點死在華雄手上。

    2,華雄在進攻曹操前是和荊州,徐州有聯盟的,誰知道劉備在攻下被曹操佔領的城池後就沒了動靜,曹操怕攻打華雄時,誰給他來個偷襲。

    3,以曹操的老謀深算,審時度勢,他是不會打無把握的仗。

    4,在曹操得知華雄根本不知道他有霹靂戰車,劉備不會援手華雄,才說,“華雄不知道天高地厚,被劉備小兒所騙……”

    曹操在知彼知己後,派出大量的霹靂車開始攻擊華雄。霹靂車威力之大,一仗打下來,華雄的守城上哀鴻遍野,場面血腥慘不忍睹。

    5曹操只有三萬人,華雄有上萬人,曹操即使派大將和華雄交戰,他也不會佔上多少便宜。曹操有霹靂車他用霹靂車可以減少自己傷亡最小損失,就沒必要派大將正面和華雄交戰。

    綜合以上原因,這就是華雄挑戰,曹操不派手下大將交戰的原因。

  • 5 # 雪狐圭垚

    謝邀!關於《三國演義》裡這段理解,我認為是當時華雄的英勇把在場的許多武將給震蒙了,就連當時的袁紹也只是想起了顏良、文丑的英勇來。這給關羽的出場及體現關羽的英勇作了準備。而結果則是關羽溫酒斬華雄,就這一節就把關羽大將之風體現的淋漓盡致,為關羽以後人物形象刻化起了一個好的開端。再次謝邀!

  • 6 # 50後男人

    這還得從中國古代人才選拔的制度變化說起。中國古代選拔人才的制度大概有這樣三個階段:一、世襲制 二、薦舉制 三、科舉制。

    科舉選才興起於隋朝,之前中國的歷朝歷代,選拔人才都是以世襲與薦舉為主的。世襲制大家好理解,即老子當官的,兒子自然也是當官的,朝庭封賜的官爵,後世是可能世襲的。其次就是薦舉制度,春秋戰國時期,由於各國需要大量的人才,單單在靠世襲或在貴族裡挑選,已經不夠用了。於是,就將人才選拔的範圍擴大,但得由一些所謂有名望、有影響的人推薦,這就是薦舉制。

    漢朝,就是以薦舉製為主選拔人才的。漢初,朝庭就規定,二千石以上的官員任職三年以上,可以送家族子弟一人入朝為官。漢武帝時,用董仲舒的舉賢良策,將選拔的人群擴大到一般的平民,規定各地官員每年可選兩位民間賢者入朝為官。開始時,這樣的制度還是選出了很多人才的。但到了後來,官場日益腐敗,選官制度被一些官僚貴族把持,變成了一些官宦望族只為自己族人謀私利的渠道,形成了新的門閥制度,出現“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的腐朽情況。漢末就更甚,你出身不是官宦望族,你是沒有機會出仕的,別人也不會看得起你的。

    《三國演義》第一回,劉備救了董卓,但因為劉備是“白身(無官職)”,董卓就“甚輕之,不為禮”。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時,劉備更是連個座位都沒有。後袁紹聽說劉備是“漢室宗派”才給了一個座位,並說“吾非敬汝名爵,吾敬汝是帝室之胄耳”。爾後,關羽請戰,袁術就大喝:“量一弓手,安敢亂言!與我打出!”;即使關羽斬了華雄後,他還說“俺大臣尚自謙讓,量一縣令手下小卒,安敢在此耀武揚威!都與趕出帳去!”。可見,漢末門閥觀念之嚴重。

    曹操則好一點,官居騎都尉,秩比二千石,但他手下的曹氏子弟、夏侯兄弟、樂進、李典等,也是“白身”,在袁紹以及那十八路諸侯眼裡,根本就是無名小卒,是不配出戰華雄的。如曹操貿然派出自己的手下出戰,勝了還好,敗了免不了會被笑話。曹操久居官場,深知這一點,他不想折了自己的銳氣。加上曹操手下這些人都是剛出道,對自己的實力還不那麼自信(樂進、李典等也自知不是華雄對手),自然不敢輕易出頭請戰,曹操也不會強迫他們的。

    而關羽就不同,天生自信驕傲,加上前面戰黃巾打過幾仗,早已信心爆棚,自然敢挺身而出,建下他“威鎮乾坤第一功”了。

  • 7 # 初心如舊

    虎牢關前,華雄殺了很多諸侯大將,猖狂至極,曹操那些猛將,為啥不出頭應戰呢?

    這提問不錯,曹操部下確實猛將、良將不少,但可能忽略了一個事實,打華雄那一戰,是曹操剛剛組建隊伍,那些兵基本屬於民兵,所謂將也只有陳留六將,即曹操起兵時就投靠的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淵、李典、樂進,全是“新兵蛋子”,加上一開始,華雄咄咄逼人的氣勢,不但這些沒經陣仗的新兵發怵、曹操自己心裡也虛得很。

    先看看當時氣氛,三國演義第五回:【忽探子來報:“華雄引鐵騎下關,長杆挑著孫太守赤漬,來寨前大罵討戰”!紹曰:“誰敢去戰”?袁術背後轉出驍將俞涉曰:“小將願往”,紹喜,便著俞涉出馬。即時報來:“俞涉與華雄戰不三合,被華雄斬了”。眾大驚。太守韓馥曰:“吾有上將潘鳳,可斬華雄”。紹急令出戰。潘鳳手提大斧出馬,去不多時,飛馬來報:“潘鳳又被華雄斬了”!眾皆失色。紹曰“可惜吾上將顏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懼華雄”!言未畢,階下一人大撥出曰:“小將願斬華雄之頭,獻於帳下!”眾視之,其人身長九尺,髯長二尺,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聲如巨鍾、立於帳前。】

    轉眼之間,華雄連斬俞涉、潘鳳兩員大將,盟主袁紹,在大帳中廢話連連,語滅聯軍志氣,話長華雄威風,顏良文丑是名將,會武藝的大多都聽說過,曹操把袁紹那時當神敬,袁紹的話就是標杆,曹操心裡不想、也不願把自己好不容易,才湊攏的兵將給廢了,曹操不發話,曹仁、曹洪、夏侯兄弟等,自然不敢隨便逞能。

    再看斬華雄【……關公曰:“如不勝,請斬某頭”。操叫鱺熱酒一杯,與關公飲了上馬,關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來”。出賬提刀,飛身上馬,眾諸侯只聽得關外鼓聲大震,喊聲大舉,猶如天摧地塌,嶽撼山崩,眾皆大驚,正欲探聽,鸞鈴響處,馬到中軍,雲長提華雄之頭,擲於地上——其酒尚溫。】

    這場隱形惡戰,乾淨利落,氣勢磅礴,雖不明見戰場,但“天摧地塌,嶽撼山崩”,眾諸侯還在狐疑、大帳內緊張窒息之際,華雄頭顱已擲於帳前,而戰前熱酒尚有溫度,這是何等氣概!只有羅先生著意塑造的關羽,才當之無愧。而曹操部下最能打的許褚、典韋、徐晃等,還在懵裡懵懂混世界,沒找到施展武力的位置,自然撈不上斬華雄這露臉機會了。(121)

  • 8 #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演義中的事,演義的邏輯來。

    首先,絕不是因為曹操韜光養晦,儲存實力。在討董戰爭中的曹操,還是一位忠心漢室的仁人志士,甚至不惜犯險孤身刺殺董卓,這樣的曹操,絕非後來的“奸雄”。

    此時的曹操,還是熱血沸騰的救國志士。

    我認為,只要細看演義,大致以下幾條原因:

    1、曹軍諸將有理由認為自己未必打得過華雄。

    華雄出陣時,剛大敗鮑信軍和孫堅軍。

    鮑信軍鮑忠被斬,這個我們不細說了,只是,貪功爭先,不是無自信之人所為。曹操與鮑信很熟,鮑忠被秒殺,讓曹操不敢小視華雄。

    而擊敗江東猛虎孫堅之戰,華雄的表演著實讓人吃驚。孫堅勇武,早已威名遠揚。早年與張溫征戰涼州時,勇武已有名於四方。

    與華雄之戰中,敗於袁術使壞,軍心不振,這個可以理解。但其中與華雄的武力過招,實在顯示出華雄之勇。

    孫堅於暗夜中,連射華雄兩箭,都被華雄躲過。這一對決,華雄之勇畢現!暗夜中,孫堅兩箭,都射得準(否則華雄也不必閃避),顯示出江東猛虎的射術精湛。而華雄,在暗夜中居然全部閃過,可見華雄之勇!這兩閃,也讓久經沙場的孫堅瞬間震撼不已,以至於第三箭時用力過猛,拉斷弓弦,若非祖茂忠義,孫堅怕是要交待在那了!

    江東猛虎孫堅,勇武之名早已揚名四海

    而孫堅四大將之一的祖茂,居然在精心設計了偷襲戰術後,仍被華雄大喝一聲,斬於馬下!什麼概念?四大將皆世之勇將!而祖茂能在亂中從容設局,也足見其久歷沙場,有勇有謀。遇華雄如此不堪,實在令人感嘆華雄之勇!

    祖茂忠心護主,堪稱忠烈。但被華雄一刀斬。

    想曹公,此時帳下諸曹夏侯,李典樂進諸人。雖皆勇烈過人,但有誰敢說自己比揚名已久的孫堅強?

    二、曹軍諸將尚缺戰陣經驗;

    稍加半點史實,除了主角光環加持的劉關張,漢末紛亂的初期,最搶眼的是徐榮、鞠義等職業軍人。就連曹操,也要幾番打個精光,死裡逃生,才能修煉得道。

    回到純演義,曹軍諸將,雖各有英勇履歷,比如街頭殺了辱師者的夏侯惇,但畢竟沙場經驗均有限,不及孫堅、華雄職業軍人之久歷沙場,自然不宜冒失前往,需看看職業軍人們的表演,再找準位置,積累經驗!

    威風凜凜的曹軍,也是在失敗中磨礪出來的。

    三、開戰依始,各諸侯將軍出陣踴躍,輪不到曹軍諸將;

    一說要打架,各將軍無不湧躍。名將俞涉、上將潘鳳,個個爭先而出。曹公帳下諸將此時資歷淺都還稱不上“名將”,還輪不上。

    你們讓開!上將潘鳳,可斬華雄!

    所以,輪到更草根,更拼命的關雲長閃亮登場了!

  • 9 # 一半秋色

    華雄一出場,便是技驚四座,勇冠三軍,先是一刀砍死鮑忠,接著挫敗孫堅,砍死大將祖茂,接著三合砍死俞涉,五合斬潘鳳於馬下。華雄連連斬將,猶如霸王附體,自信心瞬間爆棚,大有天下之大舍我其誰的氣魄!各路諸侯見華雄如此神勇,聞之色變,一時之間,竟無人敢於應戰。

    當時曹操兵少將寡,兵不過區區幾千人,而且大多是未經訓練的新兵蛋子,單兵素質不高,作戰經驗不足,綜合實力較弱;大將不過曹仁、曹洪、夏侯惇等本家兄弟,以及招募來的李典、樂進二將,這些戰將缺乏戰場經驗,武藝都非一流。而且曹操本務實之人,不會冒然派大將前去送死!

    尚且徐晃、張遼、許褚、典韋、張郃等一流悍將,此時尚未歸附曹操。所以曹操即便想挫一挫華雄銳氣,但苦於無良將可用。

    看到各路諸侯不敢向前,袁紹嘆了口氣,“若我顏良文丑在,何懼華雄?”這句話像一把鋼針,深深刺痛了一位猛將孤傲的心,正所謂危急關頭方顯英雄本色,這位猛將走出帳下,大喝一聲:“小將願往!”

    只見這人,身高兩米有餘,鬍子長達半米,面若重棗,威風凜凜,器宇軒昂。袁紹一問才知此人名叫關羽,無官無職,只是個小小馬弓手,於是不以為然,頗為輕蔑,冷笑道:“難道我各路諸侯就無人可派了嗎?馬弓手出場,豈不令人笑掉大牙了嗎?”

    曹操見此時儀表不俗,肱二頭肌發達,一看就是個練家子,於是及時替關羽解了圍,說了句:“華雄怎麼會知道關羽是個馬弓手啊!”袁紹這才同意!

    關羽憋的一肚子火,狗眼看人低啊,今個要不露兩手,這輩子白活了!這邊,曹操讓人端了杯溫酒過來,給關羽壯膽。關羽說了句:“不忙,等我砍了華雄的頭,回來再喝不遲!”這話霸氣十足,大有不殺華雄誓不還的氣概!

    說罷,關羽提著青龍偃月刀,飛身上馬,只聽得戰鼓隆隆作響,吶喊聲陣陣,大概不到十分鐘,關羽手提滴著血的人頭,擲於袁紹面前,故意羞辱袁紹。

    自此,關羽算是與袁紹結下了樑子,後來關羽斬顏良、誅文丑,算是報了袁紹輕蔑之恨!

  • 10 # 淨月暖陽

    華雄的武力值被嚴重低估了,流行最廣的三國二十四將都沒列入,借這個問題,替華雄報個不平。(限於三國演義情節)

    華雄是董卓從西涼帶出來的悍將。西涼之地,民風彪悍,素出名將。三國演義中都能列出一大批驕兵悍將,如李傕、郭汜、張濟、樊稠、張繡、馬騰、馬超兄弟、龐德、馬岱、王雙等等。華雄其實是其中的姣姣者。

    華雄在氾水關前,兩回合先斬了北濟相鮑忠,再與孫堅部激戰。孫堅幾乎是十八路諸侯中戰力最強的君主,手下還有程普、黃蓋、韓當、祖茂四員大將。華雄乘孫堅糧草不濟之機劫營突擊,與孫堅直接交手兩三回合,孫堅心慌敗退,華雄緊追不捨,躲過孫堅回射的兩箭,後斬掩護撤退的祖茂,算是大勝。

    隨後挑戰諸侯聯軍,袁術驍將俞涉,兩三個回合被斬,韓馥說我有上將潘鳳,武藝高強,可斬華雄。被主公坑的潘鳳很快送上人頭。這時袁紹感嘆自己顏良文丑不在,曹操這個發起者默不作聲。

    曹操這時的勢力還不大,手下大將都是夏侯和曹姓的本家兄弟,但就這四員將,在後面都是赫赫有名的名將。曹操不派他們出戰,他們也沒主動申請,正是曹營中都無取勝的把握,可見華雄的厲害,是高於他們的。

    幾個被秒殺的上將,是各路打先鋒者,不會是完全的無能之輩,這牽扯到各路人馬的面子和士氣,華雄斬殺他們是有含金量的。特別是斬了埋伏偷襲的祖茂,絕對實力碾壓。祖茂死後頂上其排名的是周泰,周泰之勇在後面也是著名的。

    由此可見,華雄當於顏良相當,高於張遼、徐晃、夏侯兄弟,在三國中排十名左右才合理。這就解釋得了,曹營無人出戰了!

    最好笑的是顏良,沒吸取華雄教訓,死於關羽同樣手法之下。

  • 11 # 大飛熊騎士

    華雄是董卓手下悍將,彪悍的西涼將領出身,自然讓討董諸侯們十分頭疼,那麼曹操為什麼不派自己的手下大將出戰華雄,起碼能解了聯盟的燃眉之急?難道曹操認為自己的手下都幹不過華雄嗎?那倒也未必,雖然曹操手下時有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李典,樂進而已,也不見得無一人能對戰華雄,先來看看六將實力。

    夏侯惇:出場原文“自小習槍論棒,年十四從師”,在六將之中,只有對夏侯惇有較多描寫,武藝無疑是最強的,再看戰績:數合被呂布擊敗;一槍刺死西涼將領徐榮;和張遼交手不知幾回合,被呂布打斷;參與六將擊敗呂布;四五十回合擊敗高順;被射中左眼後一槍刺死曹性;誘戰關羽十餘回合而走;阻擊關羽離打了十餘回合平手;參考夏侯惇戰呂布,高順,前期的武藝不過接近強一流,個人認為倒是瞎了一隻眼和經驗提升後,武藝接近超一流;

    夏侯淵:和夏侯惇一起加入曹營,戰績有:參與六將擊敗呂布;徐州之戰被八將圍攻的張飛擊退;一回合殺了西涼十將之成宜;平漢中,三回合殺楊任部將昌奇;三十回合和楊任平手,後拖刀計殺之;漢中之戰,和黃忠打了二十回合平手;縱觀夏侯淵的戰績,再參考許褚一人擊敗楊任楊昂聯手,夏侯淵需要三十回合加拖刀,武藝至少差了近兩籌,所以大概在一流左右;

    曹洪:戰績比較少,有:濮陽兵敗,和呂虔阻擊張遼,臧霸,結果不利;步戰黃巾軍將領何曼四五十回合,拖刀殺之;平河北,亂刀殺袁譚;江陵之戰,二十回合詐敗甘寧,三十回合詐敗韓當;和東吳兩將都是詐敗,就不參考了,不過殺何曼,阻擊疲憊馬超都是經典,由此可見,曹洪武藝一流上;

    曹仁:單挑戰績幾乎沒有,唯一一次對周泰還是十回合詐敗,還有就是兵戰擊敗徐盛和蔣欽,不過參考曹仁和曹洪聯袂出場,又都是“弓馬嫻熟,武藝精通”,應該有一流的實力;

    樂進:濮陽之戰,三十回合平臧霸;聯手于禁卻不數合被呂布擊敗;射殺成廉;參與六將敗呂布;濡須之戰,和淩統五十回合平手;從戰績來看,樂進略遜淩統(曹操讓曹休暗箭),差不多一流左右;

    李典:參與六將敗呂布;生擒黃巾首領黃邵;出戰趙雲十數合,料不敵而走;李典的戰績雖然少,但是能戰趙雲這個回合數而感覺不妙(當然趙雲也沒有殺心),武藝差不多一流;

    再看華雄,自告奮勇代替呂布出戰,一向高傲的呂布默認了,所以武藝至少不會太差。再看華雄戰績:殺鮑忠,兵戰敗孫堅,反殺祖茂,陣前連挑袁術驍將餘涉,韓馥上將潘鳳,武藝也是接近強一流之選;所以,再看曹操六將,前期水平的夏侯惇能和華雄無限平手;曹洪能和華雄打五十回合,不過之後下風;至於一流的夏侯淵,樂進,李典單挑華雄,恐怕三四十回合後就要走入下風了;所以,沒有得到超一流的許褚,典韋之前,還是有夏侯惇可以和華雄打一打。

    但是即便如此,曹操也不會派夏侯惇上陣,原因有幾個,第一,華雄連殺餘涉,潘鳳後,討董諸侯已經被奪氣,萬一打不贏,曹操搞不好得背鍋;第二,討董聯盟貌合神離,特別是盟主袁紹氣量狹小,曹操也要避免鋒芒太露;之後的三英戰呂布,其實關羽,張飛完全可以擊敗呂布,劉備上陣讓呂布逃脫,這點和曹操想的一樣;第三,假如夏侯惇解決了華雄,之後更強悍的呂布出陣,而關羽,張飛又沒有出手,夏侯惇包括所有曹營武將都打不過呂布,不出戰又會被盟主袁紹責難;所以,除了實力還有這麼多客觀原因,曹操更不可能派手下武將出戰華雄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榮耀V8高配和魅族PRO6puls哪個效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