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夢醉紅顏48111714
-
2 # Poetry58275229
這個其實上從民族特性上我們可以分析一下,漢族其實在歷史上經歷了多次的融合,文化底蘊深厚且包容,總體而言是以漢族為主,多個少數民族為依附的這麼一個情況。雖然經歷了五代十國的戰亂,但是文化基礎和人口基數都在漢族。那麼,相對而言漢族的王朝其實自信度都還是相當高的,就算是和親議和之類的,也不是非常的主流。但是滿清不同,本事就是東北地區的小部落發展起來的,在范文程沒有投靠之前,也沒有健全的政治行政組織。滿清對於自己的當權,也明白具有很大的運氣成分,所以沒有什麼自信心。禁火器、留鞭子、文字獄、四庫全書等等都有一定的因素在裡面。而且滿清政府也明白,真正會推翻他們統治的肯定是國內的人民,而不是那些外國政府,所以,寧願割地賠款以求平安。
另外補充一點:似乎在滿清之前也沒有割地賠款的這種說法,這套東西也是西方人開始玩的,中國古代哪有這麼麻煩,喜歡你這塊地直接過來搶你的,籤合約這種事情麻煩不,而且沒有作用
-
3 # 軍都弩
閹割尚武精神,滿清不是首作俑者,但是是發展到極致者。
1.從北宋開國時起,宋太祖為避免五代時期武將篡位叛亂層出不窮的重演,採取了杯酒釋兵權的策略,從此崇文抑武,嚴防內部叛亂,武將受到空前的打壓和抑制,加強了科舉取士的制度,刻意提高文官地位,貶抑武將地位,以至北宋一代對外戰爭一蹶不振,自此中華民族的尚武精神受到嚴重閹割。
2.明朝開國雖然武力極盛,遠邁漢唐,但是朱皇帝為加強中央集權,將武功赫赫的開國諸將屠殺乾淨,為保住朱家天下,恢復了宋代崇文抑武的老套路,所以明代往往文臣領軍,太監監軍,而且明朝中央集權更嚴重,發展一堆錦衣衛之類的密探,別說武將,就連文臣都是提心吊膽,不光中華民族的尚武精神再一次被閹割,就連文人士大夫精神都被閹割了。
3.清朝以異族入主中原,靠的就是武力強盛,自然提倡尚武,但是隻對特定民族提倡,滿清以少數人口統治中原,對中原最大民族不能不防,當然對蒙古民族也是機關算盡,手段毒辣,防範漢民族的好辦法自然是重拾宋明的崇文抑武,不光是抑武,就是當兵也是三等四等兵源,清廷對滿族和蒙古就提倡尚武,刻意維持國語騎射,具有武力特權,但是對於漢民族,最好去科舉八股去吧,中華民族的尚武精神又一次被閹割。
4.對於中國這樣大的民族,中央集權統治者最擔心的是內部造反,因為外敵入侵要麼可以憑中國龐大的體量被阻止,最不行可以送錢送女人賄賂買來平安,維持統治的最基本力量就是統治者的武力,如果被統治者具有抗衡挑戰這種力量的武力,統治者就會受到威脅,甚至被推翻,因此如果沒有比較大的外部威脅,中央集權統治者肯定不會提倡尚武精神,一定會崇文抑武,甚至文武雙抑,閹割掉尚武精神一定是最早要做的。
自大漢發出宇宙最強音“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之後我中華民族一直在對外戰爭。誰侵犯我一寸土,我殺誰一族,滅誰一國,到明朝更是有“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祖宗訓言。然而滿清兩百餘年之中國,之中華民族卻是滿目瘡痍,被打的遍體鱗傷,而清朝皇帝還在眷戀自己的帝位,為了自己的帝位出賣主權領土,喪權辱國,苟延殘喘。
回覆列表
滿清經過早期的屠殺期,把漢族人成功的從狼變成了羊,而後期滿族人被他們成功奴役化的漢族人同化成了比羊還柔弱的兔子,你說一個兔子領著一群羊會幹出狼和老虎那樣的是嗎?主要還是統治者無能,當時滿族統治者還是想著自己家天下的的思想,沒有把漢族和其它民族當成國民,直到後期清朝快完了還提防漢族人的官,怕他們搞大了自己的勢力,威脅到滿族的統治,還是把漢人看的比滿人低一等,你看後期搞變法,和實業強國的人基本都是漢人,而反對變法和造實業的人,基本都是滿族的,當初八國聯軍進北京把慈禧和光緒都嚇得逃離京城,他們把漢族當成自己統治異族的土地和人民,打的過就繼續統治打不過就走,完全沒有把華夏土地當成自己的國家而保衛,反觀明朝崇禎皇帝把老百姓和國家當成自己要保護的物件,直到最後打不過而寫下那句,朕死無面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勿傷百姓一人的豪言壯語,當時滿族統治者要是有大明老朱家那種血性 多好,中國也不至於被列強如此欺負和簽訂那些不平等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