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歷史沒有假設和如果,但並不妨礙我們如果和假設一下歷史。 天啟魏忠賢干政時期,魏忠賢大力收取工商稅,降低農業稅,但因為明經濟太發達,即使不收農稅,南方工商業足以滿足國家財政。並且當時已經出現土地兼併。英國當年就是這樣,圈地運動導致農民破產,勞動力湧向工商業,國家向工商業徵稅,國家內需滿足不了的時候開始向世界擴張。如果魏忠賢沒死,大明應該還能折騰一些年頭。那時候國家發現只收工商稅就能滿足國家財政,會不會將向工商業徵稅成為制度,並大力發展工商業?從而造成經濟的騰飛,以強大的國家實力拖死周邊強敵?
9
回覆列表
  • 1 # 公議

    一點可能都沒有!人們往往小視了社會蘊藏的巨大的動能與勢能的驅動能力!明朝末年已經到了必須覆滅社會才有再生的機會的境地了!任何小型改革都無濟於事!支撐社會的表面是人 占人口絕大多數人的行為取向才是社會的實際動能卻還必須有社會的組織架構的闔理性與組織施行的實行引導才能形成闔力去分頭解決實際問題!不管是個人還是假、集體及大到社會集體的前行都必定會遭遇阻力都會遭遇挫折是不可避免的規律!是在遭遇挫折中潰敗還說在挫折中奮進後果是不相同的!奮進是需要有實際行動支援的絕非那種只說不做地喊喊口號就能解決問題的!明朝末年與南宋幾乎相同那些儒官儒解只顧爭權奪利地扎著各種圈子地內鬥和相互推諉與尋找替罪羊來證明自己“一貫正確“毫無反思自己過錯的意思。那“大一統“本身就是橫向爭霸力而解決問題需要縱向闔力是沒有辦法在短期內改變的況且明朝末年兇狠內鬥更加劇分裂勢態。故是無救的格局!無力迴天。

  • 2 # 東方國學

    我的答案是,沒有可能。

    歷史存在相似,但很可能本質完全不同。正如澱粉和海洛因,外表相似,其實質卻完全不同。

    題主的問題,邏輯應當是這樣的:如果國家發現工商業稅收能夠滿足政府開銷,那麼就會放任土地兼併,從而導致大農業的產生。而被圈地的農民,則大多數流入沿海城市做工。這樣的發展軌跡就好像當年的英國圈地運動一樣。

    如果我對題目的理解是對的,那這個過程中至少存在以下三個問題。

    1、假如能夠滿足政府開銷,國家是否真的會形成定製,任由土地兼併?

    2、假如土地兼併能成功進行,又是否會導致大農業的產生?被圈地的農民,是否真的能夠進入工廠做工?

    先說第一個問題。大家都知道,明朝皇帝,為了對付日益成熟的文官體系,建立了一套獨特的廠衛制度,這也就是說,兩廠的首領太監,不論如何跋扈,其權力的正統性,僅僅來自於皇帝的授權,他們存在的作用就是和文官體系對抗,如果皇帝否認他們的正統性,文官系統龐大的力量就會瞬間擊碎他們。所以,明朝的宦官,不論多麼權勢滔天,也無法對皇權產生實質性威脅。而魏忠賢從工商業斂財,完全是一個為了彌補農業稅收虧空的權宜之計。且不說而經過多次朝代更迭,明朝的統治階層也多少意識到了土地兼併的危害,單說明朝末年理學思想興盛,文官集團力量進一步增大,文官信奉的儒家思想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重農抑商”,重商主義在明朝人眼中看來,那是妖言惑眾,亂國之策,要被砍頭的。所以明朝統治階層一定不會任由兼併的進行,因為這樣,會損害他們統治的根基。所以根本不會形成向工商業收稅的定製。

    第二個問題。英國的圈地運動,則是英國近代政治體制形成之後的事情了,此時的英國的統治階層主力是資產階級,他們為了擴大生產和提高效率,追求規模化效應,是必然的,這是他們自身屬性使然,圈出的地,自然會成為大農場,大牧場,為英國當時強盛的製造業提供原料,而被趕離土地的農民,自然被收容成為產業工人。反觀明朝,雖然有一些大作坊在沿海出現,但是和內陸廣大的自耕農經濟相比,不僅產業規模小,從業人數也十分的有限。如果明朝的統治階級敢像英國那樣圈地,當時根本不存在能夠消化那樣大規模無地農民的工廠。再說,英國當年工業的發展,和殖民地源源不斷的原料供應和產品消化息息相關,即使明朝出現了大規模的工廠,所生產的產品該如何銷售,如何運輸,都沒有成熟的商業體系支援。所以如果真的出現大規模圈地,緊隨其後的,必定是大規模起義。我想廣大農民伯伯中間,不會吝嗇出幾個闖王一樣的人物的。所以大農業也不會產生。

    歷史總是按照自己的執行邏輯在執行著,不快,不慢,所以多一個魏忠賢,並不能改變什麼。

  • 3 # 曾園

    這個問題自然包含了魏忠賢時期對工商業收稅的成效,以及東林黨人經濟的政策的失敗。不過“大明工業化資本化能否存在可能”這個問題,其實來自於美國加州學派所提出的“為何工業資本主義發生於歐洲而非中國”的學術問題。

    這一學派的重要人物彭慕蘭在《大分流》一書提出了一個非常新奇的觀點,他拿全世界最富裕的英格蘭和全中國最富裕的康乾盛世時期的江南做了對比。

    他認為英格蘭和江南的發展在18 世紀中葉以前處於同一發展水平,從生活水準(卡路里的消費、日用家居和紡織品、儲藏和分發糧食以備饑荒的能力)到商業化的程度,以及農業與手工業勞力的分工和人的壽命等方面都存在著驚人的相似性。其中最重要的顛覆性的資料無疑是卡路里消費。以往我們認為(也有西方旅行家,比如和乾隆談判失敗的馬戛爾尼等人)中國儘管經濟總量很大,但老百姓生活相當貧困。江南的卡路里消費(我們可以粗淺地理解為肉食攝入)堪比英國,那麼這種相比就不是異想天開的,而是有意義的。

    彭慕蘭與黃宗智關於就此發生過大規模爭論,至今沒有定論。

    但工業資本主義的興起,的確需要多種因素。我們比較一下西方和明清諸多因素吧。

    1, 資本主義興起需要專制意識形態的消解。歐洲新教興起有政權支援。明朝的王陽明、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等思想家的思想爆發沒有政權支援,沒有傳人。

    2, 歐洲國家多,國家權力弱,很多城市甚至有武裝。明政權過於大一統,沒有地方自治,沒有現代城市。現在有學者(如美國羅威廉)認為,中國的漢口算得上現代意義上的城市。但漢口模式並沒有推廣。

    3, 芝加哥大學教授趙鼎新認為,和英國商人比,中國商人沒有坐擁強大政治、軍事和意識形態力量並能夠捍衛、擴大自己的利益。更別提去海外殖民了。

    4, 乾隆去世,白蓮教興起。緊接著太平天國。也就是說,即使沒有西方入侵,乾隆積累的巨大社會資產也被耗盡。明朝的社會危機處置能力相比清朝,即使高明,也高明不到哪裡去。這不僅僅是東林黨人當政的問題。

    5, 工業資本主義發展的主體是商人不是皇帝。明代商人完全沒有主導社會的能力。《大明王朝1566》中沈一石(雖然是虛構)的悲劇就充分說明了商人連自身財產和生命都保護不了,何談引導社會?

  • 4 # 衛星雲雲

    我的天啊,魏忠賢不僅能保持大明,甚至能推進社會形態的變更了。

    我就想知道魏忠賢為什麼這麼神呢?

    工業化的基礎是什麼?一般認為是瓦特的蒸汽機改良技術,使其工業化。二是火車的的普及。但實際上是現代數學,物理,化學的理論大發展。在中國絕無可能普及。工業化肯定不行。

    資本化是建立在工業化基礎上的。所以資本化也不可能。

    閹黨不是指魏忠賢等太監團伙。是指依靠魏忠賢的團伙。崔呈秀等人都是文官。這些人都收錢不辦事,烏煙瘴氣。

    滿清坐大是天啟年間,魏忠賢在掌權,並沒什麼牛逼之處。

    農民起義也發生在天啟年間。也就說魏忠賢壓根不看或者不知道底層農民生活怎麼樣。

    現在給魏忠賢翻案就算了,居然魏忠賢能代領明朝進入資本主義社會。

    小便,我完全同意你認魏忠賢為親爹。

    為了譁眾取寵,居然如此瞎編亂造。魏忠賢是明末天啟年間亂政第一人!

  • 5 # 手機使用者63080362571

    不可能,明是註定要亡的,有沒有滿人的入侵都死定了。那時候民不聊生,處處都是起義軍,朝廷內部又無任何良策解決民生,橫豎都是個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印度閱兵為什麼會有摩托車雜技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