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山東德齊老李
-
2 # 黑馬笨鳥
十多年前,八十三歲的老奶奶不幸去世了。
記得奶奶臨走時的那天,奶奶的身子十分虛弱,只能躺在床上說話。當時,親人們都在奶奶的房間,圍著奶奶,給奶奶說一些安慰的話。最後,奶奶說要給孫兒木頭交代一些事情,並讓其他親人們都先出去。
於是,我就單獨留在了奶奶的房間。奶奶努力從一個繡花枕頭底下,拿出一塊小小的玉佩,並對我說,“木頭啊,奶奶要走了,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妹妹遙遙。你現在長大了,要好好照顧遙遙!奶奶這裡有一塊玉佩,是留給遙遙當嫁妝的。你要好好保管它!說起這塊玉佩哪,它還是當年你爺爺小時候,從北京帶回來,送給我的禮物。這塊玉佩還有點奇怪……你要聽好了……”
奶奶躺在那張有點古舊的老式雕花木床上,側著頭,彷彿在用盡氣力來跟我說話。奶奶的說話聲音也越來越弱,斷斷續續的。
此時此刻,儘管我的心裡特別難過,幾乎想要哭出來,但我還是不得不接過奶奶手中的玉佩,並輕輕握住奶奶那只有點冰冷的手。
我一邊小聲的安慰奶奶,讓奶奶不要急慢慢說,一邊使勁聆聽奶奶微弱的說話聲。 我仔細聆聽了好一會兒,最後總算明白了,奶奶那一段話的大概意思。
奶奶的意思是說,這塊神奇的玉佩,一般人戴上它可能沒有什麼用,也沒有什麼感覺。但只有我妹妹遙遙戴上它,就能產生一種逢凶化吉保平安的作用。但這塊玉佩也不能長期戴在身上,一年最多隻能戴在身上七七四十九天,否則玉佩就會對主人不利。奶奶要求我一定要好好保管這塊玉佩,等到將來遙遙出嫁時,就親手把這塊玉佩,戴在遙遙的脖子上。
最後,奶奶用極其微弱的聲音對我說,“木頭啊,你要答應奶奶一件事,一定要先送妹妹遙遙出嫁,你再結婚成家!記住啊……記住……”
當時的我,忍不住淚水奪眶而出,還來不及迴應奶奶,說一聲“我記住了,奶奶,我答應你!”,只見奶奶的眼睛已經微微閉上了。同時,奶奶卻艱難的張開嘴,用盡最後一絲力氣,好像還想再說一點什麼,結果只是呼吸了最後一口氣。而奶奶那隻原本被我輕輕握住的冰冷的手,也就此永遠的垂落下來了。
這時候,我的腦子裡也一片空白,只是流著淚,忍不住本能的大喊了一聲“奶奶!”……
-
3 # 掃地聲
說說自己的家史。
我們在村裡輩份較低,推測可能由外地遷來。外鄉人到人家的地盤,自然不敢攀大輩。
高祖父吸大煙(鴉片),把家裡的地賣淨。
感謝他老人家,要不全家都得劃成地主。
我曾祖父是厲害人物,他只識字,不會寫。
在衙門裡替人打關司,擺平各種事。
我曾祖父的六叔,在日本侵略時期當過兵,有次被土匪綁走。
我曾祖父撐船到梁山把他接回,土匪只是為了要六叔祖的那枝槍。
日本打城,曾祖父把我曾祖母和我祖父送到鄉下。
他又返回,半夜敲城門。
日本人用槍抵著他,我曾祖父說回來照顧他的祖母。
當時老人已經九十多歲,癱瘓在床。
如果曾祖父不回來,老人就會餓死。
後來祖父牽連到關司,被關押在監獄。
天上日本人飛機轟炸,曾祖母帶著我祖父跪在監獄外。
一家人哭作一團,人們生活在不安與恐懼中。
能活著,老人們很滿足,只有國家強盛,人民才會幸福。
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祝願我中國強盛!
-
4 # 發起90795236
這是父親給我講的一個家史故事,是關於太公遷居到現在的居住地的故事。在此前我的祖上太公有三兄弟,由於當年收成不好,要到遠方親戚借稻穀維持生活,親戚家裡還有些糧可接濟,就擠出一擔稻穀讓太公挑回家好播種,以前物資都靠肩膀擔著走山路的,當他走到現在的居住地,已經很累了,就停了下來休息。那時太公也抽菸(是自種的菸絲),休息時會抽口煙輕鬆一下,點菸是用一種敲打的古老點火器,很難點的著的,可偏偏當時只一次就點著了,他看了看四周,好山好水,環境很好。心想是否這冥冥之中註定這是個好地方。
剛好他遇見一個放牛的老人,就上前打聽這裡有否人耕種,老人也很好,跟太公說這地方沒有人耕種,誰願意都可以開荒種地。
太公把稻穀挑回家後,跟兄弟們商量著,家裡地方小,三兄弟無法吃的飽,最終我太公決定向外發展,然後太公帶著一部分稻穀就來到了我出生的地方紮根。
-
5 # 樂觀的飯糰f
家史,就不是故事,是一輩又一輩口口相傳的。說一下我媽家的事,是一個大家族,老家在韓城的鄉下,因為自然條件差,又為了傳承,所以家裡的家業只一個兒子繼承,其它的能讀書的就供,能從軍的就從軍,每一代就留一個男子守祖業,我外公這一支是祖輩讀書有功名去現在的地方當縣令(有縣誌記載的)就留當地了,所以我外公就按祖訓成了留家的,外公的兄弟有個從軍的,解放後還回來過。到我兩個舅,五十年代都供上了大學,後來大舅在老家教書,二舅在外地工作了,外公去世時房子沒按當地風俗哥東弟西一人一半,只是大舅的,前兩年拆遷一大筆錢,大舅想兩弟兄拿大頭三個姐妹一人十五萬,但是我媽們幾兄妹坐在一起開會,結果都不要,留給大舅,因為我大姨手上有外公手書的祖訓(外公解放前教私塾的)。
回覆列表
我的祖先是在大明初期由福建省甫田縣遷到山東省肥城縣以東黃河岸邊,並紮根建村名曰李家屯。魯西北平原,黃河岸邊,風景秀麗,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四季宜人,這也是當時老祖宗選址建村的原因吧!
據說當時村子是建在一條小河上的,小河在村子中間流過,兩岸綠樹成蔭,芳草肥美。村子離黃河八華里,水源充足。小時候還記得村子大街上有四個大水沆,每當雨季到來,四個大水沆就會連在一起。由東向西流入秋王湖。這也許是當初小河的遺蹟吧!現在由於種種原因,村裡只剩下村西頭的大水沆了。
當時聽說老祖宗以後有七個孫子,可謂是人丁興旺呀!小時候還記得老墳地裡有七個大墳頭,俗稱七股子墳。後來不知啥原因老祖宗回福建省甫田縣老家了,只留下老奶奶和一大家子人。記得小時候聽大人說過老奶奶的墳就在村北的場院邊上,我也看見過。經過歲月的流失現在墳頭都沒了,祭祀和紀念只能在心裡了。
聽說後來李家也出了一位名人李邦珍,嘉靖年間進土,後在山西等地任職。為人正直,為政清廉,以法辦案,不徇私情,在位二十餘年,兩袖清風,卸任前官至正二品。告老還鄉後在家建立了"同川書院"聚集親戚及子孫授業講學。萬曆二十一年李邦珍去世。為表彰他的功績,皇帝親制祭文。今泰山經石峪南石崖有李邦珍於萬曆六年題寫的"經正"二大字,字大三尺有餘,字型蒼勁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