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蒹葭蒼蒼142770715

    因為林則徐在廣東防守嚴密,英華人見無機可乘就北上攻擊防守薄弱的福建浙江,此時清軍每營兵員不滿,吃空餉的多,臨時抓丁充兵,戰鬥力不強。加上武器裝備不濟。兵敗如山倒。

  • 2 # 吳忌之言

    應該是這樣,如果是你與人對陣,也要找對方最薄弱的地方下手,你是選擇一個戰鬥意志堅強的人還是一個貪生怕的人進行戰鬥?

  • 3 # 九天樓

    當時林則徐在廣州確實有一定準備,這些準備在戰爭開始時確實一定程度上唬住了英軍。因為當時英軍對清軍的戰鬥力不明瞭。

    英軍由此北上尋找漏洞攻擊各海口,並擴大戰果。

    如果當時英軍沒有北上而是攻擊廣州,林則徐也守不住。

    茅海建先生在《天朝的崩潰》裡對鴉片戰爭中中英雙方的武器作了詳細分析:清軍的鳥槍射程約1百米,射速為每分鐘一至兩發,而英軍的軍用槍射程約3百米,射速為每分鐘3至4發。清火則因鐵質太差,氣泡過多,容易炸膛。

    此外,林則徐對英軍的認識極為膚淺和謬誤。當時英軍綁腿,林則徐認為英軍可橫行海上,但上了陸地因為膝蓋無法彎曲,那根竹竿就能將其擊倒。

    在這種戰術思維下,想贏得戰爭,恐怕很難。

    另外,現在一直流傳林則徐在站前給沿海督撫發出的戰爭預警,督促各方做好戰爭準備。據茅海建先生考證,這些信件都是林則徐在戰爭開始或者結束後發出的“馬後炮”。

    林則徐受困於時代限制,不能以今天的眼光對其進行苛責。但其作為名族英雄的功績也不能無險誇大。

  • 4 # 光影吞噬機

    肯定不是,英華人船堅炮利,為什麼要拍林則徐?英人北上另有打算,在英華人眼裡,認為廣東的事情都是清朝地方官員搞出來的,皇帝未必就同意這樣。英華人感覺跟廣東官員溝通沒法繼續,便選擇北上,直達北京跟皇帝直接溝通。後來朝廷果然迫於壓力撤掉林則徐改換成琦善處理,政策從驅夷變成撫夷。

  • 5 # 腦洞大開的歷史

    親,這個說法是華人意淫出來的好吧。英華人為什麼不打廣東而是北上,聽聽英華人自己講講動機才靠譜吧。

    1840年6月21日,英國遠征軍駐東印度海軍司令伯麥率軍抵達虎門。眼看大戰一觸即發,不料這路英軍於次日突然在廣東海面消失得乾乾淨淨。9天后,英國遠征軍總司令司懿律也率軍抵達虎門,但隨後又走了。後來就出現一個說法:英軍兩個司令都怕林則徐!

    實際上,伯麥和懿律先後放棄廣州選擇北上,都是聽令而行——海軍大臣的訓令,而海軍大臣則是聽取了外相巴麥尊的建議。巴麥尊致函海軍部,認為“不必進行任何陸上軍事行動”,而且“有效的打擊應當到接近首都的地方去。”可見,英華人不想和林則徐一個地方官談,而想直接與清朝最高統治者對話,一勞永逸解決所有問題。

    英華人突然從廣東海面消失,究竟想幹啥?當然不會通知林則徐。那麼,林則徐是怎麼判斷的呢?

    林則徐以為廣東防備森嚴,英華人不敢造次,但會找沿海其它省的麻煩。因此,他好心好意寫信給沿海各省同僚,請他們小心戒備:“彼見拒之益堅,防之益密,在粵無隙可乘,而又未肯棄貨於地,勢必東奔西竄,誘人售私。茲復傳有兵船多隻,陸續前來內地,雖可料不敢滋事,而護送鴉片,隨處誘賣,均在意中……自應飛諮各省,一體防查,孰可絕其弊。”

    很顯然,林則徐認為英軍離開廣東之後,是想找別的沿海省份售賣鴉片,提醒同僚們進行預防。現在有人根據林則徐的信函,說英華人北上是怕林則徐,加上廣東又防備森嚴。其實,那只是林則徐的個人看法和猜測,並不符合實際情況。

  • 6 # 機械核心

    1840年1月5日,林則徐根據道光帝旨意,宣佈正式封港,永遠斷絕和英國貿易。1月8日英國“窩拉疑”號艦長宣佈,自1月15日起,封鎖廣州口岸與珠江口。1月16日,維多利亞女王在國會演說,謂正密切注意英人在華利益及國家尊嚴。在中國發生的事件,已經引起中國臣民與該國通商關係中斷,朕已極嚴重注意,並將繼續注意這一影向中國臣民利益與王室尊嚴的事件。

    2月,英國政府任命懿律和義律為正/副全權代表,懿律為英軍總司令。 4月,英國國會對此進行激烈辯論,在維多利亞女王的影響下,最終以271票對262票透過軍事行動 ,英政府始終未正式宣戰,認為軍事行動只是一種報復,而非戰爭。

    6月,懿律率領的英國艦船40餘艘及士兵4000人(包括第18皇家愛爾蘭聯隊、第26蘇格蘭來福槍聯隊、第49孟加拉聯隊、孟加拉工兵團和馬德拉斯工兵團等)的機動艦隊從印度出發到達中國海面,標誌著第一次鴉片戰爭正式開始。該艦隊有戰艦16艘(其中3艘為裝備有74門大炮的大型軍艦),蒸汽軍艦4艘,運輸艦船28艘。戰爭爆發後,英國從本土又不斷增援。除去被替換回國的艦船外,到1842年8月戰爭結束時,侵華英軍戰艦達25艘,蒸汽艦船15艘,醫院船、測量船、運輸船共60餘艘。

    戰爭爆發之初,中方只視英軍為蠻夷,認為不具威脅。1840年6月,英軍統帥兼全權代表義律領兵到達廣州海面,並根據英國外相巴麥尊的指示,遠征軍封鎖廣州、廈門(今屬福建)等處的海口,截斷中國的海外貿易,並於7月攻佔浙江定海(今舟山市),作為前進據點。

    此時,中國沿海地區,除廣東在林則徐督飭下稍作戰備外,其餘均防備鬆弛。8月,英艦以驚人的速度攻城略地,抵達天津大沽口外,本來主張戰爭的道光帝,眼見英艦迫近,懾於兵威,開始動搖,1840年8月20日,道光帝批答英國書,令琦善轉告英人,允許通商和懲辦林則徐,以此求得英艦撤至廣州,並派琦善南下廣州談判;同時,英方也以疾疫流行,秋冬將臨,同意南下廣東進行談判。10月,琦善署理兩廣總督。林則徐、鄧廷楨被革職。12月,琦善透過私人翻譯鮑鵬與義律談判,拖延時間。英軍南下後,清廷下令沿海各省督撫籌防海口,並命兩江總督伊里布率兵至浙東,準備收復定海。義律失去耐心,決定戰後再商。1841年1月7日,英軍突然攻佔虎門的大角、沙角炮臺,清守軍死傷700餘人,帥船、拖船沉毀11艘。琦善被迫讓步,1月25日與義律簽訂《穿鼻草約》,條約第一款就是將香港島割與英國。第二天,英國軍隊就佔領了香港島。林則徐被髮配新疆,他雖上書道光帝,力言必須禁菸和重視海防,使被道光帝斥為一片胡言。不過《穿鼻草約》由始至終並未經中國皇帝批准,而琦善也沒有蓋用關防印,因此該條約不具法律效力。以下是個人見解:1.英軍兵力不足,而且長途跋涉,不準備打長時間的戰爭,所以希望直逼京師,威脅清朝的統治者妥協,同意開放市場,補償戰爭損失,畢竟英國一開始是想經濟掠奪,而不是在中國設立殖民地;2.林則徐治理下的廣東,軍備要好於其它省份,如果開戰英軍佔不到便宜,而英國希望速戰速決,不想陷於廣州;

    至於英國怕林則徐不太可能,因為戰前英國國內妖魔化林則徐,把他醜化成一個破壞自由貿易的罪人,將挑起戰爭歸罪於林則徐,對鴉片隻字未提,只說是商人的私有財產。

  • 7 # 史論縱橫

    可以說怕,也可以說不怕,打仗其實和買東西做生意一樣,不在於東西的貴賤,而在於價效比和利潤高低。

    林則徐當時在廣州進行了諸多作戰準備,在鴉片戰爭初期,林則徐也是七戰七捷(打的應該是商船),當時清政府在廣州做了充分的準備。

    而且無論是清政府還是老百姓,對英華人都是同仇敵愾的,尤其是三元里人民抗英事件,也讓英國有所牴觸。

    英國發動鴉片戰爭,不是要和中國進行你死我活的戰爭,也不是想完全征服中國(當時英國也沒有這個能力),而是想要和中國進行正常的貿易(主要還是走私鴉片,因為別的東西他出口過來,華人也不會買)。所以,這場戰役的目的在於觸動清政府,希望清政府能夠認清當時的國際形勢,改變自己的姿態。

    華人想的是,尤其是林則徐,想要在廣州和英軍進行決一死戰,展現我大清國的神威,當然,林則徐屬於那種典型的地主士大夫,這些士大夫都有那種建功立業的情懷,可是清朝承平已久,這也是一個機會啊!

    可是,當林則徐準備好了,英軍卻北上了,這樣給全國造成的印象,就是哎呦,英軍怕林則徐,不敢在廣州進行戰鬥,當然,華人就是這樣的思想,敵人不和你打,就會認為敵人怕你;清政府後來換了林則徐,讓別人頂替,後來就有了,如果不換林則徐,鴉片戰爭不會敗!

    就像長平之戰時,因為趙國在決戰之前用趙括換了廉頗,因此大家都認為,如果不換走廉頗,趙國不會輸,問題的關鍵,廉頗要能堅持住,趙國會換將嗎?

    林則徐也是一樣,當時的情形,是英國長驅北上,無人能擋!

    所以,為什麼英國不在廣州開打,而選擇北上攻擊?

    就是想用最小的戰損來達到通商的目的,這就是傳說中的價效比,在廣州開戰第一離北京太遠,怎麼打道光都不會疼,屬於那種打尾巴的方法,長驅北上,則是想打七寸打七寸,想打腦袋打腦袋,如果哪都不好打,繞一圈再回來打尾巴唄!

    反正,英軍就是挑清軍最薄弱的地方打,整個東部沿海,全在英軍炮口之下,其實即使英軍火炮沒有那麼先進,按照英軍的這種打法,大清也是必敗無疑。

    當英國軍艦抵達天津大沽口的時候,其實,整個中國的防禦措施已經失敗,因為在此千年未有之變局之前,中華民族也從來沒有遭受過這種來自海上如此嚴重的逼迫。

    因此,英國對鴉片戰爭時期害怕林則徐的原因是,明明可以死一個人就解決的問題,而不希望在廣州死兩個人來解決戰鬥。

  • 8 # 浪跡天涯歷史領域者

    林則徐是清朝時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和雲貴總督,兩次受命欽差大臣。

    1839年,林則徐於廣東禁菸時,派人明察暗訪,強迫外國鴉片商人交出鴉片,並將沒收鴉片於1839年6月3日在虎門銷燬。

    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林則徐以虎門銷煙、奮力抗英而聞名中外,成為一代名臣、民族英雄,為後人稱頌。但也是因為禁菸和抗英,使林則徐成了朝廷的一名“罪臣”,遭受了5年悲壯的流放生活。

    歷史教科書的描述:

    林則徐虎門禁菸後,道光二十年(1840年)6月,英軍派艦隊封鎖珠江口,進攻廣州。林則徐嚴密佈防,使英軍的進攻未能得逞。英軍受阻後沿海岸北上,於7月5日攻佔定海,8月9日抵達天津大沽口,威脅北京。這時,道光帝驚慌失措,急令直隸總督琦善前去“議和”;又命令兩江總督伊里布查清英軍攻佔定海的原因,究竟是由於“絕其貿易”還是“燒其鴉片”,意欲將林則徐作為“替罪羊”。

    道光二十年9月29日,道光帝下旨,革了林則徐的職,並命令“交部嚴加議處,來京聽候部議”。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6月28日,道光皇帝下旨,革去林則徐“四品卿銜”, 發往新疆伊犁,效力贖罪。”

    1840年6月下旬,英軍遠征軍六七千人在海軍司令伯麥和英國遠征軍總司令兼全權代表懿律的率領下,先後抵達廣東海面後,他們並沒有直接攻擊禁菸運動的中心廣東沿海一帶,而是隻留下了數艘戰艦對廣東海口進行封鎖,之後,餘下的大部隊徑直捨棄廣東而北犯福建、浙江、上海和天津等地,

  • 9 # 歷史漩渦裡的雜學家

    並不是,即便是到了清朝,廣州的地位在中國依然排不上號。對於滿人政府來說,廣州也不過是犄角旮旯。儘管十三行非常繁榮,英華人依然敏銳的發現,拿下它的戰略意義並不大。必須尋找一個打了以後能震懾到清政府的地方,於是一路奔著北邊打過去就成了必然,實際上與其說是軍事需要,不如說是政治需要

  • 10 # 一寸三分

    林則徐何德何能,能使得英華人如此之害怕。不過,英軍北上也到底和林則徐有些關係。

    在鴉片戰爭期間,實際上敢於硬氣的和英國對抗的也就只有那麼幾個人,林則徐就是其中之一。在此之前,英軍封鎖了珠江口,進攻廣州。但是又豈是那麼的簡單,林則徐有心銷燬鴉片,所以對於英軍他們也是努力的阻攔,透過對廣州的嚴密佈防,英軍在此受了挫,就轉而北上了。

    但是,雖然說英國沒有打下廣州,但是要說他們懼怕林則徐這倒是有些誇張了。

    實際上在廣東一代,英國軍隊也是沒有怎麼對這裡動武,就是對沿海地區做了些封鎖,打了一下。之後他們就捨棄了廣東,轉而北上打福建,浙江,上海,轉眼之間就打到了天津。打的這麼快,打的這麼好,還會怕林則徐?這是將其他的武裝看成了玩具。無疑是有些誇大林則徐了。

    那為什麼英國不打廣州。

    其實英國也是知道,即使打下了廣州,他們又能如何,林則徐說到底也不過就是一個禁菸的大臣,他們能代表著什麼?能做出什麼決定,在這裡,不過是空耗時間罷了。

    而且,對於清政府來說,對於當時的英國來說,他們很清楚,真正可以做出決定的只有一個人,那就是清廷的皇帝,道光皇帝。況且真正的大臣都在北方,他林則徐不過就是一個封疆大吏,對於英國來說沒有絲毫的吸引力。

    再者,就以當時林則徐的那一些武器,那一點兵力,對於後來的城市又如何呢?對比英國軍隊呢?英軍為什麼會懼怕一支不如自己的軍隊呢?

    區區鴉片,雖然利益豐厚,但是還有更多更加具有吸引力的東西在誘惑著他們,而且他們制定的行動預案也是如此,可見不在廣州糾纏也是早就確定好了的,可見他們的野心也早就不止鴉片這一項了。

    之後的事情也都知道,英國一路打到了天津大沽口,最後道光皇帝怕了,就排了人去進行了和談,結果,林則徐被流放,清廷簽訂了《南京條約》。英國的野心也算是毫無遺漏的展現了出來。

  • 11 # 陳子帥菌讀文史曰

    不是。這是英國的戰略問題。

    英國遠征軍海軍司令伯麥在1840年6月22日晚上下令北上進攻舟山。

    此時英國軍隊包括海軍戰艦16艘(其中3艘為裝備有74門大炮的大型軍艦),軍艦制式火炮512門,東印度公司派遣武裝輪船4艘,英國海軍運兵船和僱用的運輸船27艘,此時在中國的英國陸軍軍隊包括英國陸軍3個團、愛爾蘭皇家陸軍第18團、蘇格蘭步兵第26團、步兵第49團、第49孟加拉聯隊、孟加拉工兵團、馬德拉斯工兵團共4000人。

    海軍加陸軍總兵力大約六七千人。

    這支軍隊和當時清王朝的龐大軍隊來說就是一支小規模的軍隊,但是我們應該從英國殖民史上的殖民軍隊來比較,會發現這是一隻很強大的軍隊。

    這支部隊北上是執行外相巴麥尊的命令。巴麥尊稱:“在廣州不必進行任何陸上的軍事活動”,“有效的打擊應當打到接近首都的地方去。”

    而當時的清王朝還處在天朝上國迷夢之中,不相信清王朝如此強大的軍隊會輸在一群蠻夷手裡,所以才有了“英國北上是因為林則徐在廣州做了嚴密防備的部署”這種說法。

    其實這個時代誰都不能阻擋英軍的腳步。

    有一個例子證明了這一點:虎門戰役第一仗是沙角、大角之戰。清王朝軍隊在戰前做了充分準備,士氣也高昂,很多軍人也不怕死,結果清軍戰死283人,受傷462人;而英軍只受傷38人,無一人死亡。

    我們一般把虎門戰敗歸咎於琦善,但是實際上清王朝任何人過來都是戰敗的命運。因為戰敗的所有原因都是因為雙方軍事素養、軍事技術水平造成的,而英國陸軍經過反拿破崙戰役,軍隊身經百戰,火炮大規模部署,海戰更是英國的強項,導致清王朝戰敗。清王朝人們處在戰敗中,找不到如何才能成功,這時候最容易產生某種願望,願望有超級英雄能拯救他們,而林則徐就是這種願望造就的時代英雄。
  • 12 # 沂藍書院趙月光

    第一次鴉片戰爭中,英軍放棄攻擊林則徐所在的廣州,選擇北上,不是害怕誰,而是服從英國的戰略。

    1840年6月,英軍統帥義律領兵到達廣州海面,挑起第一次鴉片戰爭。

    當時英國來的兵力並不多,戰船隻有20艘,陸軍才4千人。

    英華人的目的不是洩憤,而是要用最少的兵力打中清朝的要害,打掉大清皇帝的尊嚴,迫使其談判。

    4千陸軍的英華人,不想在陸地上與有數十萬軍隊的清朝過多糾纏。

    英華人發現清朝的一個弱點,清朝的動脈血管是負責漕運的京杭大運河。

    京杭大運河的頸動脈是鎮江,完全暴露在英國艦隊面前。

    只要幾千兵力掐住鎮江,就可以阻斷大清朝廷的糧食供應,讓清朝亂了陣腳。

    第一次鴉片戰爭打打談談,拖了很久。

    1842年7月21日,英國6千多兵力攻陷鎮江,並威脅佔領南京。

    正因為鎮江失守,清朝才和英國簽訂和約。

    1842年8月29日,耆英與璞鼎查簽訂不平等的中英《南京條約》。

  • 13 # 老威觀史

    我是老威,我來回答。

    歷史上的鴉片戰爭,英國從廣州北上攻擊,並不是因為害怕林則徐,而是屬於對方的策略。如果我們今天好好總結一下當年的戰爭,會發現實際上根本不忍細睹。

    很多人都說鴉片戰爭失敗是因為清廷腐敗無能,軍隊戰術思想落後等等。關於林則徐守廣州的情況,我們更多的是從以前的影片《林則徐》裡面得到的情況,影片中,英國艦隊到廣州的時候被林則徐的炮臺打的不要不要的,連連被擊沉好幾艘戰艦,英華人在廣州打不過就往北打,而北邊的清廷部隊都是一些戰五渣,被英華人輕鬆登陸。

    所以才有了本題,英華人怕林則徐的說法。

    後來我翻越了當時英國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的資料,才發現情況並非如此。

    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的英國艦隊實際上是一支不入流的艦隊

    當時英國的艦隊是由50艘英國皇家海軍和16艘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艦船組成,當時英國還是風帆戰艦時代,所有的戰艦分為1-6,六個等級。1-3級是風帆戰艦,是風帆時代的主力戰艦。

    區分這些戰艦的級別,主要是以人力、火力、噸位去區分的,一級戰艦是火力最強、人員最多、防護最好的戰艦,說白了就是皮糙肉厚火力猛,但造價昂貴,數量不多,速度慢。在特拉法加戰役中大敗西班牙和法國聯合艦隊的勝利號就是一艘一級戰艦。二級戰艦就是便宜版的一級戰艦。

    以上為二級戰艦

    當時來說,英國的海軍分散在全球各地,除非是真的要決一死戰,否則也不會過分地集中兵力。鴉片戰爭的時候,英國在全球沒有戰事,大可以派出主力陣容來華,但英國派出的陣容卻非常地LOW。50艘來華的皇家海軍戰艦當中沒有一艘一等戰艦,也沒有一艘二等戰艦,只有4艘三等戰艦,其次四等艦2艘,五等艦4艘,六等艦9艘,剩下的,就全部都是不入流的小艦船。

    50艘戰艦,有10艘是負責運兵、測量、打雜的船,能戰鬥的也就只有40艘,且不是一次性來的中國,這50艘只是在整個鴉片戰爭出現在中國的船隻,所以即便如此,戰鬥力還要打個折扣。

    另外,這些船艦中還有很老的型號,如恩德彌安號是18世紀的老古董。也有一些艦船年齡不大的,特別是一些小船,但是這些船艦的共同特點是戰爭結束後不久絕大多數都成了各種雜物船,如海上監獄、醫務船、運輸船等,還有的當了靶船。

    整個鴉片戰爭,英國實際只損失了三艘艦船,沒有一艘是大清擊沉的

    整個鴉片戰爭期間,英國損失船艦的情況如下:

    1841年7月21日,巡邏船路易莎在香港遇到颱風沉沒。1841年8月,東印度公司的馬拉加西號在臺灣海峽失事。1842年6月28日,炮艦雅莉雅典號在舟山群島遇事沉沒。可以看出,英國沒有一艘艦船是毀於戰火的,所以綜合英國派出軍力以及戰爭的情況,我也只能說,當時的清廷實在是太弱了。

    所以綜合以上來說,根據英國海軍的實際戰力已經派到中國的這支不入流艦隊的作戰情況來說,英華人真的不是怕林則徐,北上是出於其戰略意圖。

  • 14 # 薩沙

    並非如此。

    英華人之所以不攻擊廣州,北上攻擊,是試圖直接壓迫道光皇帝屈服。

    英國佬認為,目前兩國既然已經開戰,打垮甚至佔領廣州,不會太多觸動道光皇帝。

    廣州距離北京千里迢迢,佔領也就佔領了。

    滿清對於西洋貿易本來就不太看重,況且此時英華人的貿易是順差,透過廣州賺取大量的鴉片錢。

    如果將廣州打爛,貿易徹底終止,倒大黴的反而是英華人。

    所以,當時英華人只是派少量軍艦封鎖了廣州和廈門,然後大軍北上先佔領舟山群島作為前進基地。

    隨後艦隊一路殺到渤海灣,威逼天津大沽口。

    英國艦隊並不算強大,只有懿律率領的英國艦船40餘艘及士兵4000人。

    這點部隊,佔領中國甚至佔領幾個城市都是很困難的。

    比如我佔領了廣州,英軍肯定要派兵駐守吧。

    廣州清軍有上萬人,而三元里民兵都有好幾萬,英軍最起碼駐紮一二千人,就這樣恐怕還架不住。

    而英軍只有4000人,沒有辦法分兵。

    所以,只能進行類似於今天的斬首行動,直接威逼北京天津。

    這一手真的很管用,道光發現英華人近在咫尺,頓時嚇尿,瞬間服軟。

    1840年8月20日,道光帝批答英國書,令琦善轉告英人,允許通商和懲辦林則徐,以此求得英艦撤至廣州,並派琦善南下廣州談判;同時,英方也以疾疫流行,秋冬將臨,同意南下廣東進行談判。10月,琦善署理兩廣總督。林則徐、鄧廷楨被革職。

    那麼,英華人是對付不了廣州?

    當然不是了。

    在雙方僵持期間,英華人為了嚇唬滿清服軟讓步。

    1841年1月7日,英軍突然攻打廣州虎門要塞第一道防線大角、沙角炮臺。

    在談判期間,琦善不斷從廣東各地調兵至虎門,虎門兵力達到11000人。

    整個虎門要塞配置各類火炮383門,形成了由警戒區、海口區、側翼區相互配合的完善的海口防禦壁壘體系,成為清光緒年間設施最完整、火力最強大、工事最堅固的海防要塞。

    然而,英軍發動攻勢後,僅僅1天就佔領兩個炮臺,擊潰廣東的水師,擊沉11艘軍艦。

    搞笑的是,清軍的大軍只戰死282人,受傷462人,傷亡不到千人,炮臺就淪陷了。

    而英軍僅僅傷亡38人。

    看看,英軍要摧毀廣州根本不費力。

    當時清軍的火炮老舊,主要是明末的紅衣大炮。這種火炮射速慢,射程近,威力差,精度低。在舟山定海戰役中,清軍炮臺開炮數百發,只有1發命中,造成英軍軍艦輕傷。

    而且炮臺都是露天的,不具備什麼防禦力,最多是居高臨下增加射程而已。

    英軍以火炮進行火力壓制,隨後使用陸戰隊進行衝鋒。

    清軍炮戰不是對手,近距離格鬥又不敢,每每一戰擊潰。

    隨後2月底,英軍繼續攻打虎門要塞核心,僅僅1天就打下剩餘幾個炮臺,摧毀中國最強的炮臺。關天培犧牲,廣州海防徹底崩潰。

    1月25日與義律簽訂《穿鼻草約》,條約第一款就是將香港島割與英國。第二天,英國軍隊就佔領了香港島。

    中間還有個插曲:第一次鴉片戰爭時,參贊大臣楊芳趕赴廣州與英軍作戰。他看到英軍炮火猛烈,而且命中率極高,遂懷疑其中定有妖法作祟。於是他向民間收集了大量馬桶,懸於竹排之上,打算利用糞便的汙穢來破英軍的妖法。

    同時,他還招募勇士準備向英國軍艦潑灑糞便和黑狗血。然而,開戰以後,根本沒有勇士敢於靠近英國軍艦,潑灑黑狗血也就無從談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長學生最擔心的出國留學問題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