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以前聽說過一句話說北宋缺名將南宋缺名相,北宋出了很多文臣,比如范仲淹,王安石,司馬光,寇準,歐陽修,蘇軾,文彥博,韓琪,富弼等等很多但名將相對來說少點,南宋相比之下良相很少奸臣當道,使得很多名將不能發揮才能,相比岳飛來說他至少在短暫的生涯中證明了自己兩宋軍事第一人,那麼辛棄疾如果得到重要他的軍事才能怎樣呢,和中興四將比如何?
13
回覆列表
  • 1 # 稼軒與詞

    稼軒是我最喜歡的一個詞人,歷史人物之一,用一句話評價就是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幼安一生可謂是跌宕起伏,但跌的多,起的少,年輕時便跟隨起義軍,為起義軍提出很多建設性意見,二十多歲跟隨耿京,半路劫殺叛徒義端和尚,在大哥被張安國出賣後,自己帶領五十人敢死隊,殺入五萬人的金軍大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活捉叛賊張安國,而後又策反金軍一萬多人,沒有膽略,沒有智慧,沒有勇氣,這是萬萬難以完成的,這也是辛棄疾最輝煌的時刻,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永遠也難以忘懷。“懦士為之興起,聖天子一見三嘆息”。

    南歸後,由於南宋對金政策,和對南歸人的不信任,導致一生一直是在被貶中度過,只有短暫的執掌一方軍政大權的時候,然而就是這短暫的時光,平茶寇,建飛虎軍,每掌一地之軍隊,都訓練的比較好,又上書《美芹十論》《九議》等戰略性文章,針對與金國優劣勢,而非常有建設性的意見策論,可惜朝廷不採納,一生積極為北伐做一切準備。這麼一個文武全才,可惜硬生生的被閒置近四十年,閒置能幹什麼,只能以詩詞來抒發自己內心的想法與不滿。辛棄疾還預言了金國被蒙古滅亡,而宋朝也要開始危機,滅亡,可見其卓越的軍事才能與眼光。大詩人陸游也不平,評價稼軒“大材小用古所嘆,管仲蕭何實亞流”。而後期朝廷在其六十多歲時想啟用,就在途中,去世。大喊“殺賊,殺賊,殺賊”而死。

    假使稼軒生於漢高祖,光武時,萬戶侯何足道哉。可惜歷史沒有假設,歷史只留下了一個詩詞被傳頌千古,鬱郁不得志的愛國詞人,辛棄疾。

  • 2 # 默凡

    辛棄疾

    宋,紹興三十一年,二十一年之辛棄疾聚至二千人,始行抵抗金。後會之由耿京主之一支勢者義師將,將兩軍並,辛幼安在內為掌師。後金人內隙起,亮以前為其部下所害,辛棄疾見之會。其不疑之說也耿京,願下與朝廷共。甚至以保之者順利,辛棄疾親冒危南與南朝通。 但惜乎,俟其將一切為號還日,見義軍為張安國剿,被賊殺耿京,起義軍散。辛棄疾聞之,極為憤怒,當時就將五十餘人之隨扈襲有萬人之敵營。 五十餘人謂上萬人,此事在今日視實太過莽。然辛幼安獨則行矣,要之,人猶成也。以弱力,將叛者自萬軍中擒出,仍解回了南方,交與宋朝。 此兒能說辛幼安勇壯,然同者亦不可忽之於其所施之方略。若曰辛幼安誠有以一敵萬之有備者,其不可者。辛棄疾成,不離其一番謀。 《破時》:“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所炙,五十弦翻塞聲。沙場秋點兵。馬為之盧飛速,弓如霹靂弦驚。而君天下事,贏得身前身後名。可憐白髮。”。”比於文人雖作之以戰鬥為大略之詞,而其實並未會過兵耳,辛棄疾為實在之經血與火洗禮之人。能作如此才而壯之句,不能易其身之可。 於辛幼安之識,多時我知者皆其壯,其涼,及其內壯志其重也,而忽於辛幼安亦有笑也。 清平樂·村居》:“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兒賴,溪頭臥剝蓬。”。”此詞不壯之觀,未抒壯也,然而使人見之溪上草茵茵,一棟茅矗,大二小兒中兒而臥剝蓮蓬之象,濃濃的生活氣撲面來。從此詞吾見辛幼安謂生之愛矣,謂靜生之嘆。

  • 3 # 文第二

    辛棄疾的有很高的軍事才能,但和中興四將比還是有一定差距。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南宋豪放派詞人,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有軍事著作《美芹十論》和《九議》,條陳攻守之策,足見有軍事才能。“中興四將”指的是岳飛、韓世忠、張俊、劉光世。

    辛棄疾雖然有“詞中之龍”的稱謂,可不是一個簡單的文弱書生,透過其作的一首詞和一件事窺測這位文人也有一定的軍事才能!

    軍旅題材的詞句,最直觀反饋詞人確是沙場之人《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宋 · 辛棄疾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這首大家耳熟能詳的辛詞,我們看到了愛國詞人殺敵報國、收復失地的理想,透過回憶早年抗金部隊的豪邁陣容和沙場生涯,也可以看出非親身經歷,不會寫得如此真實貼切,可以看出詞人的軍事才幹。

    起義反金,早年成名

    1161年,金主完顏亮大舉進行南攻,此刻北方後方的漢人,不堪金人嚴苛的壓榨,奮起反抗。二十一歲的辛棄疾領導兩千人參加了耿京領導的起義軍。金人內部矛盾,金主為部下所殺。金軍北退,辛棄疾奉命與南宋朝廷聯絡,完成使命歸來得知,耿京被叛徒殺害,義軍潰散,便率領幾十人襲擊了幾萬人的敵營,將叛徒擒拿送至建康給南宋朝廷處決。由此可見辛棄疾不僅有驚人的膽略,還有很高的軍事謀略。在起義軍中的表現,使其名噪一時,被任命為江陰籤判,步入仕途。

    後續的生涯,起起落落,由於其才幹卓越,多次擔任地方要員,朝廷對其北進的方略反應冷淡,詞人躊躇滿志,也未得到施展抱負。臨終前,還喊著“殺賊,殺賊”,一生一心收復失地,但未有機會大展拳腳。

    中興四將,時代略早於辛棄疾,南宋初年,領導宋軍抵禦金兵入侵的得力干將,“中興十三處戰功”多為其所建立。並無辛棄疾的指揮記錄。由此,無論從戰功戰績,還是封王的等級,均可以看出,辛棄疾的軍事才能仍是無法與之相提並論。

  • 4 # 潯陽鹹魚

    縱觀辛幼安一生,其軍事才能之體現,主要分為三個方面:膽略、用兵。

    膽略

    關於辛棄疾的膽略過人,其實我想從兩方面去說:

    斬叛徒,南下歸國

    其實關於這件頗為類似“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的傳奇故事(當然,沒有那麼誇張),即使在我自己筆下,都算被寫爛了。

    【文武雙全的辛棄疾塑像,取自網路】

    故事大體說的是:辛棄疾奉在金義軍首領耿京的命令南下臨安,向南宋朝廷奉表歸順。在他完成使命的歸途中,聽聞耿京被起義軍內部的叛徒張安國所殺,義軍已落在金軍手中。二十三歲的辛棄疾並不慌亂,而是召集眾人商議對策,約集各部突襲金軍大營,於混戰中生擒此時正在與金將酣飲的叛徒張安國,之後馬上率領殘部南撤。其速度之快,連金軍也來不及做出反應,待到派兵追擊時,辛棄疾早已走遠。

    《宋史》以寥寥數十字帶過了這一驚心動魄的場景:“(辛棄疾)乃約統制王世隆及忠義人馬全福等徑趨金營,安國方與金將酣飲,即眾中縛之以歸,金將追之不及。”

    說實話,關於辛棄疾這段誘擒叛徒的事蹟,不需要過度藝術加工,就完全堪稱傳奇了。

    當然,在生擒張安國之事前,手刃叛僧義端也是體現辛棄疾武力值的典型事例:

    舉兵投靠耿京義軍的僧人義端與辛棄疾本相談甚歡,但有一天,義端突然竊取了身任掌書記的辛棄疾的印信逃跑。耿京大怒,準備殺死辛棄疾。辛棄疾請求以三日為限,將義端解決。他在搞清楚了義端“必以虛實奔告金帥”的企圖後,馳追義端,將其捕獲,斬首帶回,交給了耿京。此舉使得耿京對這位剛剛二十出頭的年輕人愈加另眼相待。

    2.與陳亮縱論天下局勢

    素有燕趙豪傑之氣的陳亮,與辛棄疾過往甚密,相談頗歡。一次,陳亮拜訪辛棄疾,二人飲酒暢談,興致頗高。辛棄疾壓抑於時局,平素就積累了一肚子的才華,這次碰到志同道合的知己來訪,大為興奮,又藉助於酒精的催動,他於是一改平日謹言慎行(治政練兵時也不怎麼低調)的作風,與陳亮大談天下局勢:

    稼軒言南北之利害,南(南宋)之可並北(金朝)者如此,北之可並南者如此,且言錢唐(行在臨安府)非帝王居,斷牛頭之山,天下無援兵,決西湖之水,滿城皆魚鱉。

    如此大膽,如此酣暢淋漓,以至於陳亮在入夜歇息時仍在思考此事。但他越想,越感覺不對勁,辛棄疾一向沉穩寡言,今天放言大談,待到第二天清晨酒醒後,必將殺自己以滅口。計算後果完畢,陳亮當即動身離開。直到一個多月後,才敢以借錢十萬緡為由,來試探辛棄疾的口風。

    用兵

    辛棄疾不僅膽略過人,還擅長訓卒用兵:

    知滁州時,辛棄疾招撫流亡,勤練民兵;

    以提點江西刑獄出征,誘降被稱為“劇盜”的茶商賴文政,成功平定了這一擾亂南宋地方的事變;

    任湖南安撫使時,“盜連起湖湘,棄疾悉討平之”;

    而在軍事上,辛棄疾最為人稱道的,除平定賴文政起事外,就是創設飛虎軍了。他在湖南任內,發現不但“官逼民反”,而且每次呼叫兵力,都極其不便。鑑於頻頻發生小股民變的現狀仍無法改變,辛棄疾退而求其次,希望依照廣東(摧鋒軍)、荊南(神勁軍)、福建(左翼軍)等地的例子,“別創一軍”,“以湖南飛虎為名……專聽帥臣節制排程”。

    這支專屬於湖南帥臣排程的軍隊,除去危急時充當“滅火員”的工作外,平日裡也有威壓各族百姓,使得部分煽動者不敢輕易舉事,“望風懾服”。

    辛棄疾在建議得到宋孝宗許可後,馬上改建營寨,召集軍隊,購置馬匹,然而,來自文臣的不滿,使得建軍一事充滿不確定因素。辛棄疾力排萬難,籌集經費,甚至在彈劾者請到了御前金字牌來阻擾時,敢於不顧詔命,在一個月內建成了飛虎營柵,宋孝宗在得知本末後,也釋然同意。

    這支兩千五百人的精銳部隊,一旦成立,“雄鎮一方,為江上諸軍之冠”。在辛棄疾離開之後,荊南府甚至想借用飛虎軍,宰相周必大認為飛虎軍彈壓湘湖,責任重大,竟不準外借,可見飛虎軍之成功。這一切的功勞,都應該歸於辛棄疾一身。

  • 5 # 鏡鑑青年

    辛棄疾的軍事能力不比寫詩作詞差。

    作為一個公元1140年出生的山東人,辛棄疾一出生便是在金的統治之下。

    山河破碎風飄絮,目睹了太多金人鐵騎蹂躪百姓,年輕的辛棄疾參加了義軍。

    辛棄疾的祖父雖是金朝官員卻始終沒有忘記亡國之恨,常常抱著年幼的辛棄疾在城牆之上指點江山。

    公元1162年,21歲的辛棄疾帶領著2000個兄弟找到了義軍領導人耿京,成為了反金的夢想合夥人。

    最初吸引耿京的還是辛棄疾的詩詞,看小夥子一腔熱血還有才華,耿京決定讓辛棄疾掌管文書。

    上任沒有幾個月,辛棄疾便碰上了和尚義潛入軍隊端偷取信印逃跑。兩人展開了長達三天的追逐,眼見逃無可逃,義端回頭,準備做最後掙扎,只見寒光一閃,義端人頭落地。

    這是辛棄疾第一次以武力在世人面前亮相,一個劍術不凡的小夥子。

    同年,辛棄疾奉命與南宋朝廷聯絡,得到宋高宗的認可,正式步入仕途。

    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南宋朝廷從上到下,熊了一堆人。

    作為南渡而來的將領,辛棄疾不是自己人,被派往了歷經戰火,荒僻貧困的淮南滁州,因為無油水可撈,還得收拾民生凋敝的爛攤子,大家說這是一條“畏途”。

    也正是在這個“邊陲之地”,辛棄疾不僅招撫流民,發展生產,而且實行兵民結合的屯田制度,組建起了兵民合一的隊伍,使得淮南免受侵略之苦。

    寶刀初試,政績斐然。在之後的湖南任上,非宋皇親信的辛棄疾為抵禦金兵毅然決然決定建立飛虎隊。

    招兵,買馬,建營寨,一切都有條不紊。

    就在緊鑼密鼓準備時,偏居一隅的皇帝聽信讒言,認為辛棄疾趁機斂財,於是下金牌收回成命。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辛棄疾暗暗藏起金牌,轉身便命令手下士兵限期營建,如有違遲者斬。儘管正值雨季,可在辛棄疾的事必躬親下,軍事工程如期完成。

    之後,棄疾把收支賬目詳報朝廷, 並將營柵“ 繪圖繳進” , 既洗清了 聚斂民財的罪名,也使飛虎軍如期建成。

    這支險些流產的軍隊成為了發揮最大戰力、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支。在與金六次戰爭的過程中,僅有一次失敗。

    南宋偏居一隅,時戰時和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南宋君臣認為金人的“地廣,財富,士眾”,難以對付。

    為此,辛棄疾寫下著名的《御戎十論》,指出金人這些所謂優勢,只不徒有其表: 地廣卻是由掠奪所得,極易分崩離析; 財富依賴宋朝的歲幣與布帛,只能用來賞賜而不能用於戰備,何況金人每佔領一處地方便搜刮民財, 導致民怨沸騰, 結果必然是“ 財不可得而反喪其資” ; 金人兵馬雖眾, 但有不少乃漢軍,而漢兵都有父母被殺之仇, 田園被奪之恨, 心都向宋離金; 若金人捨近求遠,若從萬里之外調兵遣將, 則路途遙遠, 供給困難, 很難聚集到位,極易潰散。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若南宋朝廷能及時採納辛棄疾的建議,還我河山的夢想未必不能實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用路由器DHCP的DNS要設定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