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南方的雨似乎已經開始向北方轉移了,一些北方城市已經出現大範圍城市內澇。為何今年如此多雨?
4
回覆列表
  • 1 # 棄一方天下愛一人永恆45238359

    自從我玩過紅警(一款遊戲)之後,我就認為有一些國家,已經熟練掌握了自然災害等能力。就像遊戲裡的藍色風暴一樣。

  • 2 # 棋逢對手

    截至2016年7月4日,長江中下游地區的強降水已持續5天,累計降水量超過100毫米的區域面積約有41萬平方公里。4日,降水仍在持續,桂黔湘鄂蘇皖等地部分地區有大暴雨。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馬學款分析,相比於此前的強降水過程,從6月30日開始的這次過程持續時間長、雨帶相對穩定、強降水範圍廣、降雨強度和累計雨量大。

    老天爺盯著幾個地方一直下,這是為何?不少公眾對此頗為關心。馬學款解釋道,由於冷暖空氣交匯形成低渦,低渦東移形成雨帶,而副熱帶高壓比較穩定,冷空氣不強,因此雨帶主要位於長江中下游地區,並且相對穩定地維持數天。在此次降水過程中,江淮大部、江漢中東部、江南北部及重慶北部等地累計降水量達到100毫米至250毫米,湖北東部、安徽中南部、江蘇南部、湖南中部和東北部等地累計降水量達到300毫米至500毫米,多地日降雨量突破歷史極值。

    7月5日之後,副熱帶高壓西伸加強,長江下游地區降水強度將明顯減弱,但長江上游的強降水會呈現增多趨勢,四川盆地西部5日至8日會持續出現強降水。8日之後,強降水區域會向東擴充套件到重慶、貴州、湖南西部、湖北西部等地。馬學款指出,未來長江上游的強降水與前期中下游地區強降水的疊加效應,會加大長江流域的防汛壓力。

    針對今年第1號颱風“尼伯特”,馬學 款說:“目前臺風距中國較遠,對華東沿海的影響還存在不確定性,但是有登陸浙閩沿海的可能,並給華東沿海地區帶來強風雨天氣。颱風的活動會對副熱帶高壓的位置和強度產生影響,引起環流形勢改變,進而影響雨帶的位置和強度。”此前,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首席預報員許映龍表示,在6日前後,隨著颱風逐步靠近中國東南沿海,將會迫使副熱帶高壓北抬,雨帶也會隨之北抬。颱風活動可能會導致輸送至江淮地區的水汽減少,梅雨強度也會有所減弱。

    近期,長江中下游的強降水給多地造成了災害,公眾對於雨帶的移動、主要降水區域的變化愈發關注。馬學款表示,氣象部門關注的雨帶往往是指主要降雨帶,即降水最強的區域,用它的變化來表徵雨帶的變化。氣象預報中提到雨帶移動時,並非指其之前所在的區域不下雨了,而是指該區域降水有可能減弱。比如,預報長江中下游後期的強降水將移到偏西、偏北的位置,並不一定意味著長江中下游地區完全沒有降水 了,只不過不再是主要降雨區而已。即使在副熱帶高壓控制區,如果局地產生了熱對流,也可能導致短時的強降水。。。。。。

  • 3 # 瀚海觀察

    華人心頭上的洪水之殤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與水災抗爭不休的民族,早在五千年前的三皇五帝時期,在我們的上古傳說中就有著大禹治水的典故,而五千年的歷史中洪澇似乎是一個與中華民族永恆相伴的話題,海清河晏基本上是中國每代帝王的終極目標,但是恐怕沒有一人真正做到。

    新中國成立以來,洪水問題依然是困擾我們的重大問題,1998年抗洪搶險我們在保武漢還是保荊州之間苦苦抉擇,2012年的北京721暴雨讓我們的首都也遭受了重大的災難,如今多年過去,我們卻不得不依然面對著武漢被困,北京內澇的災難的時候,我們是不是應該反思,到底為什麼在如此先進的科學技術條件下,我們依然無力對抗洪水?是不是有我們自己的原因呢?

    經濟發展最終加劇了洪水的肆掠

    中國是一個多水的國度,在我們的地名中有著太多與水有關的地名,比如說武漢的漢陽、漢口,北京的海淀、門頭溝都是與水有關的地名,這些地名在某種程度上都是曾經水系縱橫的一種代名詞,作為中國有名的人口聚集地,水的作用肯定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既然是人口聚集肯定不會是洪水肆掠之地,那麼為什麼現在的洪水那麼厲害呢?

    我就舉個例子,假設我們現在已經擁有了良好的排水裝置,我們的城區下水道可以建的像青島一樣在裡面開公交巴士都綽綽有餘,那我們還會有城市內澇嗎?其實可能還會,這是為什麼呢?這就需要我們從一個宏觀的觀念來看了,大禹治水一直有個理念堵不如疏,只有將排水系統疏通之後,才能真正的實現水患的大治。

    那我們來看,中國其實現在最大的問題在哪?從環境經濟學的視角來看,在人類經濟的發展過程中,隨著經濟的不斷髮達,人口的不斷增多,必然會有人類與環境的資源爭奪,隨著這種資源爭奪的加劇,環境對於人的報復作用也會不斷增大。而將這個視角放到我們今天的水患來看,同樣也可以適用。讓我們來分析一下中國水患的根源:

    一是人口增加向水域要土地。在古籍中武漢的旁邊是雲夢澤,是中國最大的溼地和水土涵養區,一旦出現大範圍的洪水,可以輕易的將洪水傾瀉入雲夢澤,而不會對於人口的聚居地產生什麼樣的影響。但是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髮展,我們的人口不斷增加,所需要的糧食與日俱增,於是大量的填湖造地工作開始,填湖造地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將沼澤等溼地變成可供耕種的土地,另一種是湖泊由非固定變成固定,然後不斷的侵佔水域面積,這種圍湖造地在平時不會有什麼影響,但是一旦在水患年間就會有較大的衝擊,出現洪水無地可去,無處洩洪,自然就會演化成為巨大的災難。

    二是經濟發展讓地下水出問題。相比於南方的圍湖造地,北方的問題也相當嚴重,曾經有報道說整個華北都已經成為了地下水的採空層,大量的地下水被開採,導致了井越大越深,水越來越少,讓海淀等北京周邊富含水源地的溼地都變成了乾地,好處是這些地方可以用於經濟開發,但是壞處是北方本就不足的水源涵養能力遭到了巨大打擊。本來,如果北京的海淀依然是一片溼地的話,只要排水系統做好了,水是有地方可以引流的。甚至是說如果北京周邊比如說永定河的水系十分發達也是可以達到引流的目的。但是事實上北京周圍的水系都開始不同程度的萎縮了,因此,出現強降雨水排不出去,甚至會引發極其嚴重的地質災害。

    三是填海造地造成了進一步的內澇中國有句古話,叫做水往低處流,隨著城市的不斷髮展,不少沿海的城市開始了填海造地的過程,相比於原先的陸地而言,填海造地造出來的土地地勢更低,更容易引發內澇。一旦填海造地甚至會對江河的出海口造成影響,江河的出海如果不夠順暢,那麼對於整個區域的水系發展都會產生較大的問題。

    四是地上河的問題亟待解決。在我們的教科書中一直在強調黃河是有名的地上河,但是隨著華人口活動的不斷增加,我們修築大量的大壩來攔水發電,從而導致了河流流速下降,河流泥沙淤積,從而河床被不斷提高,為了防止河流泛濫,我們的堤壩也越修越高,但是我們沒有發現的是,當河流河床已經高過我們的很多城市市區的時候,一旦發生強降雨或者水災,一方面是河堤極易決堤,另一方面是河水容易順著城市地下管網系統倒灌城中,形成內澇。

    綜上所述,我們發現當我們的城市出現嚴重內澇的時候,並不僅僅是我們的地下排水系統沒有建好,更是我們整個水系的大環境出了問題,中國的內澇問題不能從簡單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角度來考慮,更需要從整個系統的大環境來分析問題的來源,否則我們的城市內澇問題恐怕還是難以從根本上根治。

  • 4 # 汽車關注

    為何這個7月下這麼多雨?揭開謎底:與厄爾尼諾有關。

    氣象專家稱,正常情況下,現在這個時候副熱帶高壓位置偏南,對西南暖溼氣流形成抑制,進入中國的水汽較少,乾燥少雨,而最近副熱帶高壓位置反常,導致活躍的暖溼氣流頻頻影響中國,給降雨創造了水汽條件。導致本月以來降雨明顯偏多的深層次原因,和厄爾尼諾有關。厄爾尼諾是指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海域平均海表溫度持續偏高的一種現象,始於2014年5月的厄 爾尼諾事件目前還在持續,今年上半年起,受厄爾尼諾影響,副熱帶高壓持續偏強、偏大、偏西,低層西南水汽輸送明顯加強,在這樣的環流形勢影響下,自然就會 造成降雨偏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總是感覺最好的朋友不希望我過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