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是否應該像馮小剛說的那樣抵制綜藝電影?
8
回覆列表
  • 1 # Sun十七

    我贊成馮導,我對綜藝電影理解是

    1、因為綜藝電影製作週期短,劇本沒有經過仔細研究,是按照綜藝的模式拍的,完全跟綜藝差不多,為什麼還要另外花費時間、人力、物力去進行拍攝呢?

    2、綜藝電影就是走粉絲經濟路線的,不考慮劇情發展,講究上映的時間是否及時。

    3、綜藝電影拍攝完後,要進行宣傳必然會跟原節目組進行捆綁。

    4、對演員演技的沒有要求,就跟真人秀一樣,電影毫無演技可看,長期下去觀眾不會為此買單。

  • 2 # 電影爛番茄

    前段時間導演馮小剛說綜藝電影的高票房無異於電影的自殺,隨此話遭到很多人的炮轟,有些人覺得這是觀眾的自由選擇,每一種電影型別的產生必定是有它的市場需求。但我是贊同馮導的,一部電影還是需要當作一件藝術品看待,它反應的是一個導演,編劇團體甚至整個電影團體的修養以及傳導一種核心價值觀。

    從2013年《爸爸去哪啊》到後來的《奔跑吧,兄弟》這類綜藝電影的高票房表現到今年《歡樂喜劇人》票房並不如預期,綜藝電影在短短几年裡就由盛到衰,也看出像綜藝電影這類無劇情架構,無主題,也沒有演技張力表現的電影,更像是一鍋雜燴,幾乎只是為了圈錢,而隨著觀眾審美的疲勞與提高,這類電影越來越遇冷,觀眾對此類圈錢行為也大多表示不滿,所以這類畸形電影產物終會隨著時間而逐漸消亡。

    可能有人說多一種電影型別,電影市場多元化是件好事。

    但是我們要知道把免費收看的電視節目搬到電影院播放,的確是中國電影市場的特殊產物,好萊塢也有此類電影,但是人家起碼是再講一個故事,而不是靠後期剪輯師東拼西湊出來的。

    電視與電影本就是兩種不同娛樂產物,電影作為世界第七大藝術產物,需要有完整的故事架構,自然的演技以及一套完整的價值觀輸出,綜藝電影更多的是違背了電影二字,只有多支援好的電影,才能促進中國電影業的蓬勃發展。

  • 3 # 星光邦

    因為這樣的現象會對那些還沒有對電影藝術產生基本概念的孩子們,造成非常不好的誤解,認為這種水平的雜糅電影也叫電影。這以後,中國的電影事業發展會不會受到影響呢?略擔心。

    國內的綜藝大電影應該是開始於《爸爸去哪兒》這檔欄目,而後,同期的一批綜藝《奔跑吧兄弟》《極限挑戰》也都在春節檔紛紛上映了自己的大電影,但是這些所謂的大電影,根本就是和綜藝型別完全一樣的素材的堆積,更嚴重的影響是,這些大電影通常比較歡樂,適合爸媽帶著小朋友去看,所以小朋友的心裡就會留下這樣的東西就是電影的想法,真的很可怕。

    電影,是一門藝術,是集合非常多的其他藝術的精華在根據它本身的表達方式,也就是視聽語言的表達方式來形成的一種新的藝術,既然是藝術,在很多方面是有標準的。主題上,思想性上,對大眾意識形態的影響上,對大眾審美水平的影響上,對大眾教育的影響上,這都是電影這麼藝術承擔的責任,綜藝大電影是沒有這種擔當的,它對視聽語言的要求幾乎沒有,而真正的電影,對於一個場景裡的一件道具的擺放都是有要求的,是整個劇組製作團隊對每一幀每一個鏡頭的精挑細選的深刻用心,最後奉獻給觀眾的心血結晶。很多大電影幾天時間就完成拍攝……藝術,是用心的人奉獻給同樣用心來欣賞它的受眾的。

  • 4 # 張大白話i

    首先,什麼叫綜藝電影,綜藝電影的分類是什麼:綜藝電影又稱真人秀電影,綜藝大電影,把當下火爆的綜藝節目以綜藝為形式、以電影為傳播媒介的方式傳播的一種新型別電影,是綜藝節目的衍生品。

    2013年《好聲音》房2000萬 2015年《奔跑吧!兄弟》4.2億 2016年《極限挑戰》1.2億 2015年《爸爸的假期》1.1億 2014年初上映《爸爸去哪兒》 7億

    當下的中國電影水準距離好萊塢差多遠不用說了吧,大片往往都得策劃好幾年才能上映。然而電視真人秀節目卻頻頻被搬上院線。雖然忽悠了不少票房,但是在口碑上的兩極分化現象相當的大。

    據瞭解真人秀大電影的拍攝週期都很短,有的後期製作只有短短几個月!自我感覺這就是一種圈錢行為,直接拿製作好的綜藝節目放在電影院播放,讓那些花費幾年時間大片導演怎麼想。在電影藝術上來說,對國內的市場是毀滅性的!都想讓中國電影走向世界,但用這種片子來迎合市場,讓許多追求電影藝術價值的人感到寒心。

    馮小剛就炮轟過這一現象:“垃圾觀眾養活了垃圾電影”。相信隨著時間的流逝這類畸形電影會逐漸消亡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3·15快來了,哪些電動汽車問題讓你最窩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