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近代如夢令
-
2 # 惡趣歷史談
男國藩跪稟
父親大人萬福金安,自閏三月十四日,在都門拜送父親,嗣後共接家信五封。五月十五日,父親到長沙發信,內有四弟信,六弟文章五首。謹悉祖父母大人康強,家中老幼平安,諸弟讀書發奮,並喜父親出京,一路順暢,自京至省,僅三十餘日,真極神速。邇際①男身體如常,每夜早眠,起亦漸早。惟不耐久思,思多則頭昏,故常冥心於無用,優遊涵養,以謹守父親保身之訓。九弟功課有常,《禮記》九本已點完,《鑑》已看至《三國》,《斯文精粹》詩文,各已讀半本,詩略進功,文章未進功。男亦不求速效,觀其領悟,已有心得,大約手不從心耳。
甲三於四月下旬能行走,不須扶持,尚未能言,無乳可食,每日一粥兩飯。家婦身體亦好,已有夢熊之喜,婢僕皆如故。今年新進士龍翰臣得狀元,系前任湘鄉知縣見田年伯之世兄,同鄉六人,得四庶常,兩知縣,複試單已於閏三月十六日付回。茲又付呈殿試朝考全單。同鄉京官如故,鄭莘田給諫服闕來京,梅霖生病勢沉重,深為可慮。黎樾喬老前輩處,父親未去辭行,男已道達此意。
廣東之事,四月十八日得捷音,茲將抄報付回。男等在京,自知謹慎,堂上各老人,不必掛懷。家中事,蘭姊去年生育,是男是女?楚善事如何成就?伏望示知。男謹稟,即請母親大人萬福金安。
-
3 # 物道
在以前,離家在外的人習慣給家裡人寫信。一封帶著平安與思念的書信,會跨越千山萬水的距離,送達親人的身旁。
即使是在戰亂的年代,四散奔逃的人們依然渴望能夠收到家人寄來的書信,以確定彼此是否安好,杜甫還因此寫下了“家書抵萬金”。
就算是不識字的鄉下莊稼人,在送別子女遠行時也會千叮嚀萬囑咐──千萬記得給家裡寫信。
而當這封家書抵達時,全家老小便激動地聚在一起,懇請一位識字先生把家書念給他們聽。聽的人得到了慰藉,於是也託人寫了回信寄往遠方。這裡面有問候與祝福,也有一家人的叮嚀與殷切希望,希望出門在外的人不忘家的根本,早日團圓。
家書|連線家與遠方的臍帶|冉雲飛說,每個人的故鄉都在淪陷。
家書則不同,它是摸得著看得見的真實存在,白紙黑字,字字鑽心。梁啟超就曾一直堅持給自己的九個子女寫家書,小到生活瑣事,大到家國天下,每一封家書都務必讓自己的每個孩子都看到。
▲ 梁啟超。
“你們須知你爹爹是最富於情感的人,對於你們的愛情,十二分熱烈。”這些感情真摯的話語每每出現在家書當中,梁家兒女便能深切感受到父親的疼愛與呵護,無論他們身處何方,心中都保留著家的方向。
▲ 梁啟超家書摘錄。
2003年,莫言在北京魯迅文學院進修的時候碰上了肆虐的非典疫情,被封閉了三個月之久的他十分想念家人,卻又沒辦法回家探望,於是寫了家書給遠在山東的父親:
“我知道麥子已經收割完畢,家中已經吃上了用新麥子麵粉蒸出的饅頭了吧。我們在這裡吃的饅頭,都是陳年麥子磨的,其中還新增增白劑什麼的,白得發青,不好吃,沒有饅頭味。北京的大蔥也不好吃,北京什麼都不好吃,北京的蒜也不夠辣。”
家鄉的味道吃不著,親人也一時半會兒見不到,莫言只好在家書裡央求父親給他做一把小錘寄到北京來,“這裡有核桃,我要用小錘砸核桃吃”。
▲ 莫言。
當時已經48歲的莫言,像還沒有離家的孩童一樣對父親說著撒嬌的話語,卻一點也不覺得生硬,這是自然流露的父子情深。
家書便也是這樣,如同臍帶一般連線起分隔兩地的人兒,無論我們走得有多遙遠,父母與我們之間的血脈聯絡總能跨過千山萬水,永遠密切。
家書 |抒發內心情感的橋樑|華人講究說話委婉含蓄,很多時候不好當面表達的話語,一封家書,反而成了溝通的最好橋樑。
被白血病折磨三年之久的華南農業大學在讀研究生李真,在逐漸看淡生死之後,寫了一封家書發到《見字如面》欄目組,希望幫助父母放下壓力,坦然面對將來可能發生的種種結果。
▲ 李真。
在家書中,李真用平靜的語調寫下他對母親的期望:
“我能在這裡跟您做個約定嗎?無母不成家,為了這個家您得保重好自己。關於我,咱們努力就好”。“若有一天真的事不可為,希望您能理解,那也只是一種自然法則而已。願您能收住淚水,笑看過往。因為我只是換個方式,守在您身旁……”
坐在李真旁邊的母親,一直流著眼淚聽演員黃志忠唸完了李真寫給她的信,她透過這些文字懂得了李真的想法,而李真也藉此給了家人一個坦誠的交代。
2015年的時候,有個叫羅志明的父親,坐了26個小時的火車硬座,悄悄來到離家出走15年的兒子經營的火鍋店,他們已經15年沒有過任何聯絡了。
在火車上時,只有小學文化的羅志明給兒子寫了一封信,信上的每一個字都是他最想對兒子說的話:
“15年前,你獨自一個人到重慶來闖,相信你不會忘記這個過程中你所遇到的所有事情。當初我對你的教育其實是失敗的,也沒有做一個父親該做的。”
“15年來,你透過自己的努力,沒有讓我們失望。作為你的父親,我還是想提醒你,不要忘記曾經幫助過你的每一個人,要懂得感恩,我們也希望你在工作的同時注意身體。最後,也祝願你們的生意越做越好。”羅志明託服務員把這封信轉交給火鍋店老闆,老闆見到信後情緒崩潰,淚流滿面,而他們父子之間15年的恩怨也瞬間消散。
一封家書,把最不忍述說的話語,最難以表達的情緒,都寄託在白紙黑字之間,不當面講,卻正好給了雙方消化這些想法的時間與空間,最終達成一致意見,相互理解。
家書|記錄家庭的點滴成長|生活在當下的我們,似乎已經很少再有寫家書的習慣了。其實家書記錄的不僅僅是家人之間的叨叨絮語,很多時候也見證著一個家庭的成長與喜怒哀樂。
他的父母親在年輕時便致力於家鄉的荒漠化治理,終其一生,把毛烏素沙漠變成了一片綠洲,張立強子承父業,同時也把父母親的這份執著與堅持寫進了給子孫後輩的家書當中:
“我父母都是普通的農民,沒有什麼文化,但他們用自己的一輩子,告訴了我們一個樸實的道理──認定了的事情,就不要怕困難,一定要堅持下去,記住了,孩子們!”
麻省理工大學博士後何江,從小山村一路走來,進入世界數一數二的高階學府,他的弟弟也考上了國內高校的研究生。
在何江離開家鄉即將前往美國深造的那天,母親送到車站時問他想不想吃菱角,然後便趟過車站旁的水渠,下水採了一捧菱角給何江在路上吃。
何江說他吃菱角的時候都不敢看自己母親的眼睛,那是一份關於“兒行千里母擔憂”的深沉的愛。
所以何江在寫給自己以及弟弟未來的孩子的家書中說:“一個人需要走出原有的視野,在未知的世界闖蕩,才能發現和發掘自己的潛能。我慶幸,你們的爺爺奶奶,曾讓我透過教育,透過知識,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他們寫下這些留給後輩子孫的家書,不僅記錄了自己和父母之間的故事,也將故事本身和將來的子女聯絡在了一起。
當有一天子女長大成人,看到父輩曾經寫下的家書,瞭解了家族成長與發展的故事,家,也就有了更豐厚的意義。
“開拆遠書何事喜,數行家信抵千金”,一封家書,總能無限拉近我們與家人之間的距離,當我們懷著思念拆開書信的那一刻,激動、喜悅都不足以表達內心的感動。
它時刻提醒著我們,遠方還有家在,有親人在。
▲ 《兒行千里》海報。
回覆列表
夏完淳的《獄中上母書》,作者年近17歲,是明末少年詩人,為了心中大義與父親入獄,在獄中給母親寫了這一封家書,既表達了心中為追隨理想與父親無所畏懼,又表達自己對母親的不孝,還有一點,讓我記憶猶深恩是,表達對自己妻子的歉意。
這麼年幼,卻成熟,周到,真心讓人心疼,佩服!
附原文:
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報母矣! 痛自嚴君見背,兩易春秋。冤酷日深,艱辛歷盡。本圖復見天日,以報大仇,恤死榮生,告成黃土.奈天不佑我,鍾虐先朝.一旅才興,便成齏粉,去年之舉,淳已自分必死,誰知不死,死於今日也!斤斤延此二年之命,菽水之養無一日焉。致慈君託跡於空門,生母寄生於別姓,一門漂泊,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問.淳今日又溘然先從九京,不孝之罪,上通於天。嗚呼!雙慈在堂,下有妹女,門祚衰薄,終鮮兄弟。淳一死不足惜,哀哀八口,何以為生?雖然,已矣。淳之身,父之所遺;淳之身,君之所用。為父為君,死亦何負於雙慈?但慈君推幹就溼,教禮習詩,十五年如一日;嫡母慈惠,千古所難。大恩未酬,令人痛絕。
慈君託之義融女兄,生母託之昭南女弟。淳死之後,新婦遺腹得雄,便以為家門之幸;如其不然,萬勿置後。會稽大望,至今而零極矣。節義文章,如我父子者幾人哉?立一不肖後如西銘先生,為人所詬笑,何如不立之為愈耶?嗚呼!大造茫茫,總歸無後,有一日中興再造,則廟食千秋,豈止麥飯豚蹄,不為餒鬼而已哉?若有妄言立後者,淳且與先文忠在冥冥誅殛頑嚚,決不肯舍!兵戈天地,淳死後,亂且未有定期。雙慈善保玉體,無以淳為念。二十年後,淳且與先文忠為北塞之舉矣。勿悲勿悲!相托之言,慎勿相負。武功甥將來大器,家事盡以委之。寒食盂蘭,一杯清酒,一盞寒燈,不至作若敖之鬼,則吾願畢矣。新婦結褵二年,賢孝素著。武攻甥好為我善待之。亦武功渭陽情也。
語無倫次,將死言善,痛哉痛哉!人生孰無死,貴得死所耳。父得為忠臣,子得為孝子,含笑歸太虛,了我分內事。大道本無生,視身若敝屣。但為氣所激,緣悟天人理。惡夢十七年,報仇在來世。神遊天地間,可以無愧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