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wang我姓王
-
2 # 夢噠噠是我
你不知道你是你,所以你是你。這裡面的第一個你是指的你自己,也就是現在的你,但是因為你的知識水平和人生經歷以及所有的環境的綜合,不足以讓你的智慧達到一個完全了知的狀態,因此,現在的你,由於認知的不足,無法瞭解真實的你(第二個你)。第二個你包含了現在的你所不瞭解的你本來就擁有的潛能與智慧,只是被現實世界的種種色相所引導。基於這種原因,所以後邊這句“所以你是你”中的兩個你都是指的第一句中“你不知道你是你”的第一個你。這裡面一共五個“你”,其中第一、二、四五的你是同一個你,未覺醒的你。第三個你指的是覺醒後的你。
-
3 # 自然之子一一彼岸花
你不知道你是你,所以你才是你。
這句話充滿了辯證的深刻含義。
這篇文章很具有思想的啟發性。但是我也確定它的確需要一定的科學和哲學的基礎。
先來講一個現代經濟社會創新的模式。
“天生我才必有用”,告訴你的是什麼?假如有一個新的產品出現了,大家為什麼會買它?這個產品就一定會表現它與同類的產品不同之處在哪裡。也就是說其實它的價值在於它的不同之處,而不在於它和別的產品的相同之處。
這就是所謂商品經濟社會進行創新的理念模式。
人類最終會毀於這種邏輯。你為什麼會習慣並預設這些邏輯---你的價值所在就在於你和他人和萬物的不同之處才有價值,才有意義。現在理解這句話“你知道你,所以你不是你”就清楚和容易的多。你知道的你其實是非常狹隘的,與眾不同的那一丁點的你。而作為與萬物相同的,一個完整的你的特性,你己經忽略了。所以你熟悉和認知的你都只是片面的你。
我曾說過,科學是向前探索的學科,不斷地向深處挖掘。哲學是像後回溯的學科,而這要艱難和困惑的多。理論有了,製造和建造得要容易得多。而透過現象去探索理論則要艱難的多。因為很多東西已經消失了。
今天我們再想去追溯一個完整的人的生命體也成了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無論是對於人體而言,還是對於社會或者對於科學而言。我們的所有關注點就在於能起作用的這一部分,與眾不同的這一部分。而那些我們認為毫無作用或者可有可無的一部分已經消失於我們的視線和思想,甚至很多已經真正的消失於人類的退化之中。
所以我們今天所看到的任何一個人都不再是一個全面的完整的人。也許一個真正完整的人類生命體它的許多功能和作用已經消失在了漫長的人類演化中(就像今天我們的感覺總有一種似是而非,模模糊糊的味道)。就像一個人,如果我們把人體其它的部位全部消去,只剩下一隻手。然後我們要憑著這隻手再去畫出整個人體的形狀和輪廓,這幾乎是非常非常艱難的事。
我用了很長的一段時間,一直都在思考一些問題。我一直向著人生過來的方向追溯。一來想要尋找歸宿感。二來總在不斷的反思,為什麼我們會到今天這種境地?人類越到現在,我們就越難看清人的本來面目。因為隨著時間的發展,沉澱和掩蓋在我們身上的外在屬性越來越多。
因此到今天我們看任何一個細節會越來越清楚越來越明白,但是我們看整體就越來越模糊,越來越糊塗。不是嗎?那麼我來問你。
我們非常清楚一個人他的每一個器官的功能和作用。但是我們越來越糊塗,一個完整人他到底有什麼作用?有什麼價值?有什麼意義?所以今天假如有人問你你是誰,你的價值在哪裡?我們所尋找的一定是我們與萬物不同,與其他人不同的價值所在。我們根本就不知道我們和宇宙、和自然、和萬物和其他人相同之處在哪裡,關聯之處在哪裡?它的價值是什麼?它的意義是什麼?我們是從無中生出來的有,我們的價值就是“有”這一部分的價值。我們是從自然、從萬物當中自我剝離出來,然後我們就再也找不到我們剝離之前所剩餘的那大一部分的價值所在。我們甚至都不知道那個“我”到底是什麼,有什麼?
或許理解這段話有些難。我舉一個常識的例子來理解它。
給你一張白紙。我告訴你,這張白紙上有很多字。但是你說你看不見,因為字的顏色和紙的顏色是一樣的(無)。為了讓你能看見,就必須要把字的顏色填上黑色(對立出現了,“有”產生了),或者把字的輪廓用剪刀削掉。那麼也就是說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我”,所看到的萬物其實是被填上了顏色或者被剪去了形狀的紙。當我把剪掉了字的那一部分紙再填充回整張白紙上時,字帶給你的邏輯和意義就消失了,萬物又歸原了。
所以這才是老子《道德經》上真正所想講述的道生一,一生二。萬物生於無,化於有。
那麼結局呢?今天的你到底是那個被剪去了一部分而剩下的紙?還是拿出來的那個字?又或者其實你的本來就是一整張白紙。
回覆列表
個人理解;
A和B在一起喝酒聊天
B很沮喪,工作中每月收入一般,也沒有升職可能。
生活中,每月房貸,車貸,小孩開支,一切都壓得他竄不過氣
A告訴B,其他人很優秀,因為他們發現了自己的優點或者發現了機遇.......一步一步努力得到了成功
你現在並不知道我自己的能力方向你現在還在探索階段,所以你看到了現在碌碌無為的你
A,我現在和你一樣也碌碌無為,但是我們應該一起去發現一起去探尋一起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