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自從康熙停播以來,基本沒看過臺灣的綜藝節目了,感覺最近幾年大陸綜藝節目越做越好,臺灣的藝人世分分來到大陸撈金,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6
回覆列表
  • 1 # 烏蒙河洛

    當大陸人經濟越來越發達、兩岸的差距越來越小,大陸14億人的能量遠遠>只有兩千萬的臺灣,臺灣很早前就有高速公路,說大陸有高速公路後再談統一,現在臺灣還是那幾百公里,而大陸都13萬公里高速公路了。綜藝節目、高鐵、GDP都亦然。

  • 2 # 王元水水

    經濟越好福利越好,人就是喜歡往錢多的地方去,大陸經濟越來越好臺灣藝人都來了。聽說去年跨年,臺灣的大咖基本全來大陸撈金!

  • 3 # 小綿洋82147222

    1.臺灣經濟在近幾年處於一個下降的態勢,電視臺的節目製作經費變得越來越有限。廣告客戶下滑,節目佈局等硬體設施跟不上。並且比起大陸較為豐厚的出場費,很多知名臺灣明星選擇到大陸發展,這幾年跨年演唱會臺灣基本上少有大咖明星出現。除此之外,大陸的文娛產業發展迅速,也重金從臺灣挖掘了不少電視節目製作人,行業人才流失速度變快。

    2.臺灣本身電視收視群體總量就少,但是政府大量開放頻道,(我在臺灣看電視就能收到100多個頻道)產生同樣性質的節目就會有好多個電視臺都在做的現象。同時臺灣也進駐外國播放外國電視節目的頻道,例如緯來日本,緯來南韓,迪士尼兒童頻道等等。再加上臺灣多數年輕人也比較喜愛日韓文化,臺灣本土綜藝又受到衝擊,收視率被嚴重瓜分。

    3.隨著時代變化,觀眾的口味發生改變,而臺灣的綜藝形式大多還是停留在脫口秀、模仿秀、訪談秀等形式上,自然收視一落千丈。

    4.我們在大陸比較多能接觸到的是臺北為主電視圈做出來的節目,它們主要以國語為主。而臺灣還有南部一些說客家話與臺語的地方,以民視胡瓜的《綜藝大集合》為例,雖然在臺南地區收視極好,但是節目很難打破方言阻礙,畢竟現在不少臺灣年輕人都不太會說方言了,更不要說把節目版權賣到其他區域,增加收視率一說了。

  • 4 # 花染涼意小懶君

    臺灣新生代沒有優秀的主持人了,直接斷檔了,像《康熙來了》給的錢太少了,每一個娛樂節目其實都是有生命的不可能長盛不衰,臺灣主持人都來大陸吸金了,連大陸的《快樂大本營》《天天向上》收視率都下滑嚴重了,現在都是80.90後駕馭綜藝節目了《80後脫口秀》《今夜百樂門》《奇葩說》《吐槽大會》誰還看60後導演編劇玩的節目,老了唄

  • 5 # 花吃了那女孩

    1.固步自封,不願學習。

    不得不承認,臺灣的綜藝節目的確是經歷過一個鼎盛時期的,那時候的《康熙來了》、《模範棒棒堂》、《黑澀會美眉》等綜藝真的是一代人的青春,但是什麼時候開始走下坡路的呢?大概是從康熙停播開始就是一個預兆了吧。

    但是還是有不少臺灣人一邊看大陸的綜藝節目,一邊酸大陸的綜藝節目爛。明顯節目的大製作完全秒殺臺灣,(臺灣不管是經費上還是地域上都支撐不起《奔跑吧兄弟》這樣的綜藝節目好嘛?)還是嘴上說著我們臺灣的節目早就做過了。不願學習,固步自封。這樣的態度,還能做出吸引人的綜藝節目嗎?2.經費不足,人才流失嚴重

    康熙停播之後,蔡康永和小S立馬就轉戰大陸市場,分別做起了《奇葩說》和《姐姐好餓》。這樣的趨勢其實代表了很大一部分臺灣媒體人的心聲。吳宗憲曾經吐槽說臺灣綜藝節目的經費太少,嘉賓也叫苦說大陸做一集節目的製作費,臺灣可以做一年,更有後來的嘉賓吐槽到:臺灣可以做十年。

    3.地域小,明星少,話題有限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臺灣的綜藝節目反反覆覆抄的就是那些老話題。誰誰誰出軌啦誰誰誰撕逼啦誰誰誰整容啦,然後就是爆料、澄清、卸妝的梗。剩飯炒多了其實就沒意思了,尺度大也不能博人眼球了。再加上臺灣地域小,知名的明星也就是那些人,能夠有多少人可以請呢?通告費也給的少,康熙來了大家應該都看過吧?主要請的嘉賓還是那些不那麼有知名度的人啦。通告費捨不得砸錢,然後也不能引流讓觀眾有想看的慾望啦。

  • 6 # 無所謂213478592

    臺灣綜藝節目走下陡路,主要是市場容量小,製作經費少原因。大陸不一樣,一個省都有近億人,全大陸有十三億人,這個規模在世界上都是獨一無二的大市場。因為市場巨大,回報率也相當可觀,投資商也敢大量投入資金。資本的特性是遂利的,臺灣有給資本逐利的空間嗎?顯然沒有!

  • 7 # 張揚同學1

    臺灣的綜藝的確有它自身的綜藝感和笑點

    但臺灣綜藝越來越不行的原因主要還是經濟投入

    臺灣的收視群體不多,而且進步太小

    臺灣綜藝常用的梗一直就是那些,不進步是最大的問題/。

  • 8 # 王大錘的榔頭

    不知道是不是節目越來越不行了,但關注量確實是越來越小了,至少大陸人在綜藝節目上有了更多更好的選擇。

    其實不止是綜藝節目了,大陸正在從越來越多方面拿回華人世界的話語權,臺灣不是沒有進步,他們仍然有吳宗憲等四王一後,只是面對大陸的虹吸效應,臺灣的明星很少願意上本土的節目了,綜藝節目離開了大明星,當然吸引力就小了很多。都是些通告藝人,誰還願意看?

    臺灣,只是正在回到正確的位置。

    不過有一種臺灣節目還是比較精彩的,就是臺灣的政論節目,看起來像是在說相聲一樣。藍營的節目把大陸誇的,常常看的我都有點不好意思,綠營的節目,要是不把他們當人看的話也挺有意思,真真正正的一本正經胡說八道,比什麼綜藝節目好玩多了。

  • 9 # 爆米花剋星

    嚴格說來,不只是臺灣綜藝越來越不行,而是臺灣電視整體的影響力都在下滑。大家想想,是不是已經幾年沒看過臺灣的偶像劇了?是不是當下最火的明星也已經不是港臺的藝人了?要知道,當年《昨夜星辰》、《星星知我心》、《武則天》(潘迎紫版)、《包青天》以及瓊瑤劇、《流星花園》為首的偶像劇都是一時的霸屏之作。現如今,雖然臺灣市場還是有《一把青》、《我們與惡的距離》這些優秀的電視劇,但其競爭力已經很難出臺灣;倒是大陸的《甄嬛傳》、《琅琊榜》一次次在臺灣掀起熱潮。一、經濟原因1、都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文化、尤其是流行文化的傳播和擴散當然有各種各樣的原因,但由經濟發達地區向欠發達地區輻射是普遍的規律。臺灣地區的GDP從1990年佔大陸的43.8%(1700億美元:3878億美元)到2018年佔大陸的4.4%(5894億美元:134074億美元),其走向跟臺灣電視在大陸影響力的走向是基本吻合的。(同樣,擴散開來看,香港也有類似的情況。)(資料來源:世界銀行 並非直接取自圖中結論)以電視節目、電影、流行歌曲為代表的流行文化,和商業經濟有著天然的、毋庸諱言的默契,或者說,他們本就是商業的一部分。大陸與港臺經濟地位的逆轉,導致了流行文化傳播方向的轉向,而21世紀後網際網路時代的來臨,更是使這種傳播大大加速。綜藝節目其娛樂化的特質,更是迎合了人們物質生活滿足後、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臺綜的興起如是、大陸的興起亦如是。2、除了經濟因素引發的傳播趨勢,經濟優勢帶來的製作投入也使得兩岸內容製作上的差距越來越明顯。這是非常現實的問題,雖然投入和質量間未必是正相關關係,但大陸電視環境對優秀人才的吸引、製作上精耕細作、對各類題材的試錯嘗試,都讓大陸節目在各方面拋離對岸。 1、臺灣綜藝節目的興起得益於第四臺的開放,也最終被開放得混亂的電視市場反噬。老三臺時期,臺灣綜藝類節目基本集中在“ 歌、劇、舞”這些型別,資源集中、使用者集中,可算是臺綜的“雛形階段”;隨著民營電視臺的開放,臺灣電視臺多到100多臺,綜藝型別也逐漸開拓到益智、訪談、戶外、美食等多個領域。也正是這個時候,臺綜的影響力走出臺灣。但問題也顯而易見,電視臺增多了,但觀眾、贊助廠商、贊助費不會憑空增多,競爭會激發鬥志,但過度的、惡性的競爭會引發問題。雪上加霜的是,本來就擁擠的電視市場,大陸綜藝、日韓綜藝也開始侵蝕臺綜在本土戰場的空間。2、和大陸廠商蜂擁贊助綜藝節目不同(節目冠名、廣告植入),臺灣地區的廣播電視主管部門直到2012年才放寬臺綜的贊助招商。在此之前, 節目中不被允許提及廠商名稱,品牌LOGO和產品都需要打馬賽克,字幕中也不能出現品牌和產品;商品不能單一出現,廣告商宣傳自己不僅秒數有限制,還要宣傳競爭對手的產品……電視臺還有編審負責稽核。一旦違反,輕則罰款,更嚴重的可能還有停播的危險。即便放開,也依然有著各種限制:比如不影響節目獨立製作、不鼓勵民主購買、不得過分凸顯商品、不得超過節目播送總時間的5%、畫面不得好過熒幕1/4等。少了這個最主要的製作費來源,更凸顯了臺綜收入上的捉襟見肘。3、當優Actyon為代表的網際網路平臺成為目前大陸綜藝的重要生產者時,臺灣在網際網路產業的選擇上更重視硬體、晶片、代工等製造業,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被大陸猛甩了幾條街。臺灣沒有產生優酷、愛奇藝、抖音這類網際網路影片平臺,也讓臺綜少了一條新時期更快的跑道,不僅沒法反哺本土的製作團隊,新興的直播和短影片更直接蠶食了本該是臺綜忠實觀眾的年輕群體。三、自身問題1、當然,最後還是要從臺綜自身上找原因。臺綜從起源開始,經過短暫的試探,經由張菲、豬哥亮、高凌風、倪敏然這批有著濃濃秀場風格的藝人發揚過大。這批經歷過紅包場、牛肉場的藝人以其強烈的個人風格和草根個性,開啟了臺綜長達三十年的繁榮景象。比他們晚一輩的吳宗憲,雖是歌手出身,但卻靠著2千場校園演唱會的主持歷練、無人能及的臨場反應以及更貼合年輕人特點的主持特點, 在主持領域成就一代天王,也可算是最後一位臺灣綜藝天王。天王主持人光大了臺灣綜藝,但也使得臺綜基本上呈現主持人大於平臺、大於製作團隊的特點,也註定了主持人的離開對一個節目的影響基本是毀滅性的。更大的隱患是,當觀眾有一天不喜歡這個主持人了呢?曾經的三王一後,除了瓜哥和憲哥還要帶狀節目開,菲哥從2011年《綜藝大哥大》停播後,一度六年沒有固定節目;2018年新開了一檔,也僅僅8個月就收了;被李敖稱作臺灣除了自己唯一一個紅了50年的小燕姐(到今天已超過60年),2012年後除了《SS小燕之夜》,少有節目能過一年的。2、臺灣綜藝的鼎盛時期,也是臺灣電視環境競爭開始激烈的時期,各個製作團隊為了爭奪觀眾,無所不用其極,打色情擦邊球、惡搞惡整藝人、粗製濫造、跟風抄襲......香港電影“盡皆癲狂、盡皆過火”的評價,放在臺灣綜藝身上也再合適不過。臺綜幾乎涉及了每一個綜藝門類,但也幾乎把每一個門類都做到俗而又俗,最終劣幣驅逐了良幣。歌唱節目的“毒舌”評論、訪談節目的“隱私”窺視都從臺綜開始。如今隨著經濟趨勢的下滑,臺灣綜藝的製作費水平還停留在十年前,一方面優秀的藝人大多北上淘金、或者轉向戲劇電影,另一方面,製作團隊只能多製作棚內的、類訪談節目。其實單看《康熙來了》就知道了,十年前,上《康熙》的是劉德華、周杰倫,到後來,每天看的就是小甜甜、趙哥了。眼看他起高樓、宴賓客,也眼看他樓塌了。臺灣綜藝,再加上香港電影,都在鼎盛時期簌忽下滑,由影響華人圈、甚至全亞洲的文化鏈頂端,成為囿於一隅的地區文化。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我們目前看似繁榮的大陸綜藝和電影,是不是也應該多一點思考。以上。

    不專業的臺灣綜藝愛好者,希望和大家交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火舞新面板特效,大招貓妖現身!玩家吐槽這是貓影幻舞,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