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津豫家庭生活

    關於“醉打金枝”的故事,就牽涉到了史上大大有名的將軍郭子儀的家事。

    那麼,郭子儀是何許人也?據史料記載,郭子儀是武舉出身的唐朝著名軍事家,出身官宦世家,一生戎馬倥傯,勇武不凡,屢建奇功,是他在河北打敗了賊首史思明,收復兩京,功居平亂之首,據說天下因有他而獲得安寧達20多年,享有崇高威望,可謂是一柱擎天,也是古代少有的集“功、德、壽”於一身的猛人,史家評曰“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唐德宗還曾尊稱其為“尚父”,簡直就是無上光榮,做人能威風如此,夫復何求?

    據說郭子儀還是一個大帥哥,其身高七尺三寸(一說六尺餘,即使是按照現代的度量衡折算也該是近似於姚明式的大高個吧),而且還是“體貌秀傑”,用現代白話文來翻譯就是既有運動員的健碩身材又有演藝明星的秀美相貌,簡直就是女孩子見了也要吹口哨的夢中情人式白馬王子,了不得啊,還不“紅顏薄命”,八十五歲高齡才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簡直就是“人見人愛,車見車載”的幸運兒,神人也。

    關於“人中異數”郭子儀,圍繞他的趣事和傳說倒是有很多。

    據史料顯示,郭子儀年輕的時候在河東(今山西)服役,曾犯過軍紀,按律例是要處斬的。而在押赴刑場進行槍決的途中卻被詩仙李白碰上了,同樣是大帥哥的李白見他相貌非凡能電暈女孩子的樣子,頓時惺惺相惜起來,英雄重英雄啊,問明緣由後甚感可惜,認為其非平庸之輩,一定能出人頭地,最後還積極營救郭令公。還真是好心有好報,後來也是郭令公在李白因附逆落重罪時設法營救我們的李詩仙的,他們一個戰神一個文仙,居然曾互相救過對方性命,神蹟一樁,果然是與人方便自己方便也。

    果然後來郭子儀也不負所望,成了唐朝的大恩人,“再造唐朝”的偉大人物也(和狄仁傑可以比肩的歷史猛人)。

    話說平定“安史之亂”的唐朝大將郭子儀雖然是一個標準的職業軍人,卻也是一個能比美軍師謀士的大儒將,可謂是智勇雙全也。關於他,有很多智慧含金量很高的溫馨小故事,也足以說明了他有超高的政治智慧和生存技能,不枉他佔盡天下好事。比如說郭子儀大開家門

  • 2 # 鑑塘學社

    個人覺得要弄清郭曖的做法首先要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當時大唐王朝剛剛經歷了安史之亂,朝廷生死存亡之際,是郭曖的父親郭子儀力挽狂瀾,打敗叛軍,扶大廈於將傾,因此郭氏加官進爵,風光無限!郭曖當時年輕,憑藉父親的豐功偉績在平日裡都受人奉承,即便妻子是千金玉葉也不會包容她,一氣之下砸了宮燈,打了公主。

  • 3 # 農民工歪說古今

    “醉打金枝”,郭子儀兒子與兒媳之間的這點兒事情被拍成了無數電影、電視劇,與之相關的文字作品就更是數不勝數了。那麼,“醉打金枝”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其實說白了就是夫妻之間拌嘴而已。

    眾所周知,郭子儀是平定“安史之亂”的功臣之一,對唐王朝而言,更是立下了“挽狂瀾於既倒”的巨大功勳!為此,唐王朝的皇帝對郭子儀也是極盡“巴結”之能事,郭子儀不僅獲得了異姓封王的待遇、被封為了汾陽郡王,唐代宗李豫還把自己的女兒昇平公主嫁給了郭子儀的兒子郭曖。公主下嫁,這是一種莫大的榮寵,但對於駙馬爺和他的家族本身而言,恐怕未見得是什麼輕鬆的事情!

    “醉打金枝”的原委

    話說昇平公主嫁給郭曖之後,仗著自己金枝玉葉的身份、頗為頤指氣使。不僅老公公郭子儀要向她行臣下之禮,丈夫郭曖更加如此!而且,按照規定,公主不宣召,駙馬爺是不得強行與公主同房的,而昇平公主宣召駙馬爺郭曖同房的方式就是掛宮燈!是不是想起了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沒錯,公主與駙馬爺的地位的確有些不符合封建男權,但人家畢竟是皇帝的女兒,駙馬爺可以納妾,與公主同不同房卻只能用由公主決定!作為封建男權社會的男子,那盞宮燈實際上成了郭曖“恥辱”的象徵。

    適逢郭子儀大壽,各級官員、全家都在上趕著給老爺子賀壽。可作為兒媳的昇平公主別說是拜壽了,連面都不願意露。郭曖獲悉後自然氣不打一處來:“你們老李家的江山都是我們家老爺子搶救出來的,看把你能得!沒有我們家老爺子,你當哪門子公主去?”本就憋了一肚子氣,加上多喝了幾杯、酒勁上來了,郭曖看見公主宣召自己的宮燈自然更加火大!一怒之下,索性砸了那盞宮燈,甚至還想對昇平公主動粗……

    郭子儀一看,這還得了?“兒子啊,你真坑爹!給老子我惹禍了。”於是二話不說,綁上郭曖就送到了他岳父唐代宗的面前,請親家公發落。唐代宗也不傻,郭子儀不僅功勞大、而且在軍中影響力很大。更重要的是,彼時形勢不穩,郭子儀還有用!這個時候如果處置自己這位姑爺,勢必會得罪親家公郭子儀。於是,唐代宗冷不丁來了一句“不聾不啞、不做家翁”——“親家,人家小兩口拌嘴,咱做長輩的就別摻和了……”短短一句話、八個字,君臣之間危機就此化解於無形。

    郭曖與郭子儀態度的反差

    郭曖的態度非常好理解,在他心中,沒有自己老爹郭子儀,老李家還是不是皇帝都難說呢!你一個公主,跟這兒擺什麼譜?!這或許就是郭曖敢“醉打金枝”的原因所在。可是郭子儀的態度與郭曖反差卻相當大,甚至有些小題大作了!本來只是小兩口“拌嘴吵架”而已,郭子儀卻把兒子綁到了親家公面前,交給唐代宗發落……

    郭子儀為何要如此?就算他不把兒子綁到唐代宗面前,唐代宗恐怕也不會把這個姑爺怎麼樣。說白了,這就是在示弱和表忠心。“我郭子儀功勞再大也是您皇上的臣,現在我兒子不把公主當回事,就是冒犯了皇上您,我不敢自專,一切聽憑您處置。”以小見大,郭子儀的言外之意已經非常明白了:“我郭子儀一切聽皇上您的,您讓打仗我上馬、您讓歸田我卸甲,您要讓我殺了這兒子,我立馬磨大刀片子去!”唐代宗也不傻,既然郭子儀給足了自己面子、又在藉此表白自己的忠心,自己又幹嘛要揪住不放呢?於是便有了那句著名的“不聾不啞、不做家翁”,這就是一種君臣之間的默契、心照不宣。試想,如果郭子儀仗著自己功高、不當回事,唐代宗會怎麼想?“你郭子儀功勞大呢,連兒子都不把我老李家人放在眼裡了,你心裡是不是也不拿朕當皇帝啊?!”結局會如何,不言而喻……

    功高震主主不疑

    提起郭子儀,人們往往都會想到那句著名的“功高震主主不疑”。誠然,郭子儀一生功勳卓著、位極人臣,甚至獲得了異姓封王的待遇。但他卻最終得以善終了,沒有走上韓信等人的舊路。難道主真的不疑嗎?恐怕未必!不是主不疑,而是郭子儀做得太到位,讓主無從疑起。

    “醉打金枝”中郭子儀的反應已經足以說明問題了,一件小事郭子儀尚且如此謹慎,就更不用說其他事情了。史載,郭子儀在成為汾陽郡王之後,曾下令將王府大門洞開,達官貴人、販夫走卒皆出入自由。兒子們看不下去了,說:“爹啊,咱家好歹也是郡王府,什麼阿貓阿狗都進出自由,咱家成什麼了?”可郭子儀卻說:“要是你爹我天天大門緊閉,咱家離滿門抄斬也就不遠了……”郭子儀這話什麼意思呢?就是要把自己曬在Sunny下、讓皇帝什麼都能看見,什麼都看見了,皇帝也就不會再猜忌!功高震主的功臣最怕什麼?皇帝的猜忌!歷朝歷代有多少功臣是真的死於“謀逆”?很少,絕大部分都是死於皇帝的猜忌和提前除害!

    再舉一個例子,權宦魚朝恩曾經因為與郭子儀的矛盾派人掘了郭子儀的祖墳。但郭子儀並沒有記恨,反而對皇帝說自己征戰在外、殺人無數,士兵們也曾經破壞過別人家的祖墳,自己祖墳被掘,純屬天譴、報應。”郭子儀為何要如此?是怕魚朝恩嗎?不想與魚朝恩結仇是一個方面,冤冤相報何時了,時候連魚朝恩都感慨郭子儀是個厚道人。但是,郭子儀僅僅是因為不想與魚朝恩結仇嗎?恐怕未見得。魚朝恩是誰?權宦。宦官背後有誰?皇帝!郭子儀怎麼就能肯定這是魚朝恩的私人行為而不是皇帝的意思呢?一旦郭子儀表現出過激舉動,皇帝會怎麼想?“如果朕和你郭子儀發生了這樣的不愉快,你是不是要把朕拉下臺呀?!”

    不管是魚朝恩的私人行為,還是皇帝的主意,郭子儀把一切歸到了“天譴”上,一句話——我活該!不管你們誰的主意,我認了。你們挖我祖墳可以,殺了我也可以,我不反抗。這是什麼?同樣是示弱、同樣是表忠心。要不怎麼那麼多功高震主的功臣,郭子儀能夠做到“功高震主主不疑”呢?

    郭子儀明白,自己功勞越大,皇帝越不放心。想讓皇帝放心,就得讓他覺得自己沒有野心,是隻“會搖尾巴的狗”而不是“夾著尾巴的狼”!郭子儀一生不僅處處示弱、處處不爭,更重要的是聽話——皇帝讓打仗,郭子儀立即披掛上陣;皇帝讓交權,郭子儀隨時卸甲歸田。如此一來,明明是可以成為一匹狼的角色,硬是被郭子儀玩成了狗!既然是“會搖尾巴的狗”,皇帝只有用肉餵飽它就是了,也就不用擔心它會反咬自己一口了!

    所謂“功高震主主不疑”,實際上純屬一廂情願罷了。面對郭子儀這樣的武將元戎,沒有哪個皇帝可以做到不疑!之所以郭子儀能夠得以善終,與郭子儀自身的表現是分不開的,這是一個智商、情商都堪稱一流的角色。相比之下,清王朝進士出身、文武雙全的年羹堯就差太多太多了,那麼多書都白讀了。“醉打金枝”本身並沒有什麼可說道的,無非小兩口“拌嘴吵架”而已。但是,其背後卻隱藏著郭子儀高超的自保哲學,這才是值得我們去挖掘的東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賈寶玉和林黛玉成親會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