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60絮語
-
2 # 清吾心i
曹雪芹為何寫不出短篇小說?吳承恩為何寫不出短篇小說?你這個問題本身就是個問題。如果把你這個問題改為:文學大師魯迅為何沒有創作長篇小說?倒值得研究和探討。
-
3 # 軒轅境飛
不但寫不出長篇小說,他的大多數作品都不是長篇,就因為對一切事情看的太透,加以概括能力超強,寥寥幾句就能說透,無需長篇大論。
-
4 # 花開山深處
一定要多讀魯迅先生的書。他的很多文章反應的都是根本性的典型的極具代表性的問題。魯迅先生是個現實批判主義者,他要治病救人,對症下藥。而不是建立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這是個人愚見,希望不致於誤導大家。
-
5 # 雨天好散步
很簡單,努力教書、堅持鬥爭、努力寫好大量的高質量的雜文及顛沛中的生活,已佔用了他全部的時間。有些分析全是搞笑甚或誣衊。
-
6 # 草原傳奇劉國星
魯迅是中國偉大的文學學、思想家和革命家。有人說,現代的文學史,一部分是關於魯迅的歷史,另外一部分是關於其他作家的歷史。現代文學史這種構成,也間接證明了魯迅的偉大和不平凡之處。
魯迅的作品是短篇小說、雜文、散文等,約有千萬字行世。而在這巨大的作品裡,卻沒有長篇小說的影子,難免不引起後來者的種種猜測和議論。魯迅為什麼沒有長篇著作?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可以解疑。
一、是魯迅為文的出發點決定的。
魯迅寫作為文的出發點,形象地說是在華人的“膝蓋”上,是跪下?還是站起?是當奴才?還是做人?在散文《藤野先生》裡,魯迅談了他“棄醫學文”的原因,是一幫健全的華人,圍看自己的同胞被殺,還麻木地喝彩。魯迅覺得自己用自己的醫術,再救死扶傷,讓其健全,可他們的精神卻是麻木的,是死的。第一要務,是讓其覺醒,是啟蒙,所以手術刀的作用遠遠沒有筆桿的作用大,沒有文字的作用大。
魯迅有寫文章這樣的出發點,他的文字就是喚醒,喚醒那些麻木的民眾。短篇小說、雜文、散文,這些作品短小精悍,像匕首、像投槍,紮在麻木的神經上,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魯迅勤奮寫作,沒寫長篇,正是堅守了自己的初心。他寫文並不是為流芳千古,而是要“救人”的。
二、是魯迅自身的侷限決定的。
退一萬步說,每個寫作的人都知道。文學的種類繁多,小說、詩歌、散文、戲劇。單從小說來說,就有小小說、短篇小說、中篇小說、長篇小說之分。寫小說的,能在這些領導遊刃有餘的寥寥無幾。因為從小小說到短篇,再從短篇到中篇,再從中篇到長篇。絕不是字數的增加,拉長。而是每一個品類,都有一套嚴格的小說技術在裡面。小小說要寫一個點,短篇小說要寫細節,中篇小說要寫故事,長篇小說要寫命運。魯迅從為文的初心出發,他已經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文體,能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能達到“救人”和“喚醒”的目的,也就沒有寫長篇的意思了。
三、是魯迅所處時代的侷限。
好的長篇,經典的長篇產生,與作家的努力和自身修養有關,當然也跟時代的關係密不可分。《水滸傳》的產生,是施耐庵聽了許多關於行俠仗義的故事而加要而成;《三國演義》的產生,也是在《三國志》的基礎之上,進行的想象加工……時代發展到一定程度,作家們對人有了新的看法和認識,他們才選擇長篇這一藝術形式,予以表現。而魯迅生活在那個年代,中國發展落後,時局亂、受凌辱,等等等等,一派亂象。中國當時的主題,就是要站立起來,就是要團結一致,就是要自立自強。魯迅用短篇、雜文、散文就很好地做出了回答,達到了治病救人的目的。當時的時代亂象,還沒有產生長篇的沃土。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的第一句話就是,華人民從此站起來啦!
-
7 # 徐地本
我同意王朔言魯迅不是什麼大作家,理由是沒有長篇。他這句話的前提是比較曹雪芹,說曹公之後沒有及格的作家。我寧願說,魯迅主要是一位思想家革命家,他最光輝的是最後雜文寫作,投槍匕首的十年!這樣評價,貶低了他嗎?
-
8 # 明月山脈
誰規定文學大師就一定要寫長篇小說?
請問李白和杜甫、蘇軾、屈原……這些人啥時候寫過長篇小說?
難道他們不是文學大師?
問這種問題有何意義?
-
9 # 樂活光陰
不甘心只當一個文人,是魯迅未能創作出長篇小說的內在心理根源,就是說他本來想“幹大事”。他一直是“左聯”的總盟主。
只有“革命”事業受挫時,才會拿起筆來,以筆當劍。他的第一篇小說《狂人日記》,就是供職民國教育部時,閒暇之餘化名所作,沒想到獲得了空前成功,這大概催生了後來的短篇小說集的問世。
魯迅曾經坦言過,也曾想寫一部關於楊貴妃的長篇歷史小說,也準備了大量的材料,他曾有專著《中國小說史略》對中國傳統文學有一定的研究。但最終沒能動筆,大概出於謹慎或者有“自知之明”吧。
長篇小說創作,必須具有宏大的歷史觀、敘述跨度,具備對一定歷史時期文化風俗習慣的積澱,否則只能寫出“偽史神劇”,所以全面的修養是基本要求。長篇小說往往就是一個作家的世界觀、人生哲學、心靈史,如果還沒有形成或沒有成熟,就勉強不來。
我認為,一個根本的內在原因是,從魯迅許多作品字裡行間可以看出,他雖然本質是個文人,但似乎不屑於或者看不起只當個純粹的文人。這從早期作品就可看出,他是把文學當作喚起民眾的“利器”,思想“啟蒙”的工具 ,所以不甘心當一個“碼字”的師傅,有幹事業的遠大志向,只是碰壁多次,不得已才成了一個搞文字的。
所以,他的短篇小說也都是“意識觀念”極強的,偏激峻急,理性梳理不夠。記得篇幅較長的《阿Q正傳》也是朋友錢玄同約稿的戲謔之作,最後似乎是不耐煩,判了阿Q死刑草草結束了事。這在他給友人的書信裡有詳盡描述。所以,就更不會有需要全身心投入的長篇小說的創作了。如果你認真讀懂了《孤獨者》《在酒樓上》這兩個自傳性的短篇,就可以看出他的這段心路歷程,以及矛盾心理、焦慮抑鬱之所在。
時間精力的原因,有位作家曾說過,村上春樹吧,他說長篇小說創作是個“體力活”,類似長跑運動。許多大作家雨果、托爾斯泰都是熱愛運動,長期健身的人。這也應該是其中的原因吧!
魯迅長期健康不佳,嗜菸酒無度,工作到深夜,怎麼能長久呢?
樂活點評,共勉吧!
回覆列表
寫長篇好麻煩的,你是作家你懂的。而且魯迅是感性作家,感覺這種東東稍縱即逝。重點是先抓住,然後點出來~~~至於後面的鋪開嗎,呃……我要去抓下一個感覺了,你們看著辦吧啊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