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心如蓮花173349538

    《金陵十三釵》,算得上是近幾年來,烏七八糟的中國影壇裡,光彩奪目的一部作品了。 中國影壇和中國社會一樣,越來越浮躁,很少有一個導演肯花四五年的時間來打造一部作品了,單憑這一點來說,張導也算是值得敬佩的,大家也需要抱著寬容的心態來面對他曾經的“失手”……從《英雄》開始,作為導演的他,的確是墮落的,十面埋伏、黃金甲、三槍,甚至是山楂樹,都讓他揹負了沉重的罵名……甚至剛聽說他的新作叫《金陵十三釵》的時候,我甚至覺得,這個片子是延續了三槍的黑色幽默,把《紅樓夢》無厘頭了一回吧…… 但是,這一次,抱著對張導慣性的失望來觀影的我,的確,吃驚了一回。因為,這一次,我看到的,是個好片子。它的的確確是感動了我的,雖然,我很容易被感動。

    好電影,之於我來說的標準很低,就是是否能讓我感動,即便它使用的是低劣的技巧、拙劣的視效。我就是那種,認為劇本重於一切的觀眾,電影的情節對我來說,比它的其它構成元素重要得多。無疑,張導用了嚴歌苓的本子,是這個電影能成為中國影壇裡的好作品的重要因素。

    但是,這個“好”,是有範圍的,我給它的範圍是:中國影壇。

    不管張導從《英雄》開始,拍過多少失敗的作品,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再失敗的作品,也具有大家無法否認的一流的光與色彩的應用、一流的畫面效果。我敢打賭,張藝謀若是不當導演,稍加學習,也會是個一流的畫家。《金陵十三釵》的畫面效果,和光與色彩的應用,依然是完美的,有著無可挑剔的美麗。它的視效,是世界一流的,它的故事打動了無數的觀眾,但是它,註定得不到世界影壇的最高榮譽。 這,是有原因的。 這個故事,一看便知,是華人寫的。也註定只有華人能夠理解。

    這個故事裡,有兩個有待商榷的華人的價值觀,但,我不敢評價對錯。

    一個是,妓女換處女。另一個是,集體主義的合理的強權。

    生命,本該是平等的,無論它的物化形式是妓女亦或是女學生。在災難面前,用一者的犧牲換取另一者生存,本質價值,無從評判。我們看到的是用身體汙穢的妓女換得貞潔天真的處女,但是,西方人,那些受基督教文化影響的人,他們看到的卻是用13條花開正好的生命換取同樣數量的含苞待放的生命。他們會費解,何以用生命,換生命?我們看到的是江湖兒女本性的義氣與人性之善,而他們看到的只能是我們對生命平等這一觀念的漠視。

    “用妓女換處女,值得。”如果,你有這種想法。哪怕是一點點,那麼,只能說明,“生命是平等的”之於你來說,只是一種口號,並非是深入你心靈深處的價值觀。你,並不瞭解,何所謂“平等”。

    小蚊子高喊著“我不是女學生,我不去。”時,也許你對她會有著道德上的譴責吧。但是,請正視,這譴責,是不該存在的。人性的確有懦弱,有貪生怕死,但是在你歌頌趙玉默光輝的人性時,並沒有權利責備小蚊子對生存的渴望,華人有一種隱蔽的文化心理,那便是,集體主義。有違這一思想的,便理所應當受到譴責。

    不,不應該是這樣的! 你,可以去仗義救命,可以去愛國救人,但你,不能因為大多數人都準備這樣犧牲,而無形地強迫別人,也同樣用她珍視的性命做出高尚的義舉。她本戀生,為何強逼她赴死?!她沒有響應集體主義的犧牲精神,她,難道就該受到道德的譴責麼?那崇高的集體主義,有時,難道不是一種隱形的強權麼?

    這兩個典型的中國式的價值觀,無疑會讓世界尤其是西方觀眾費解。這,也許使它終究與世界電影最高榮譽無緣的原因吧。

    可惜,可惜。 中國文學得不了諾貝爾,也許是因為世界無從瞭解中國文學的博大精深。

    中國電影得不了奧斯卡,也許是因為世界無從體會專屬於中國的價值觀。

    而這專屬於中國的價值觀,到底是可歌,還是可悲。我不予評說。

    但,這個故事裡,中國軍人捨生忘死的氣魄,和玉墨美麗的身影與靈魂,以及華人民團結一致抵抗外辱的精神,讓我深深地感動著……

    《金陵十三釵》,算得上是近幾年來,烏七八糟的中國影壇裡,光彩奪目的一部作品了。

    中國影壇和中國社會一樣,越來越浮躁,很少有一個導演肯花四五年的時間來打造一部作品了,單憑這一點來說,張導也算是值得敬佩的,大家也需要抱著寬容的心態來面對他曾經的“失手”……從《英雄》開始,作為導演的他,的確是墮落的,十面埋伏、黃金甲、三槍,甚至是山楂樹,都讓他揹負了沉重的罵名……甚至剛聽說他的新作叫《金陵十三釵》的時候,我甚至覺得,這個片子是延續了三槍的黑色幽默,把《紅樓夢》無厘頭了一回吧…… 但是,這一次,抱著對張導慣性的失望來觀影的我,的確,吃驚了一回。因為,這一次,我看到的,是個好片子。它的的確確是感動了我的,雖然,我很容易被感動。

    好電影,之於我來說的標準很低,就是是否能讓我感動,即便它使用的是低劣的技巧、拙劣的視效。我就是那種,認為劇本重於一切的觀眾,電影的情節對我來說,比它的其它構成元素重要得多。無疑,張導用了嚴歌苓的本子,是這個電影能成為中國影壇裡的好作品的重要因素。

    但是,這個“好”,是有範圍的,我給它的範圍是:中國影壇。

    不管張導從《英雄》開始,拍過多少失敗的作品,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再失敗的作品,也具有大家無法否認的一流的光與色彩的應用、一流的畫面效果。我敢打賭,張藝謀若是不當導演,稍加學習,也會是個一流的畫家。《金陵十三釵》的畫面效果,和光與色彩的應用,依然是完美的,有著無可挑剔的美麗。它的視效,是世界一流的,它的故事打動了無數的觀眾,但是它,註定得不到世界影壇的最高榮譽。

    這,是有原因的。

    這個故事,一看便知,是華人寫的。也註定只有華人能夠理解。

    這個故事裡,有兩個有待商榷的華人的價值觀,但,我不敢評價對錯。

    一個是,妓女換處女。另一個是,集體主義的合理的強權。

    生命,本該是平等的,無論它的物化形式是妓女亦或是女學生。在災難面前,用一者的犧牲換取另一者生存,本質價值,無從評判。我們看到的是用身體汙穢的妓女換得貞潔天真的處女,但是,西方人,那些受基督教文化影響的人,他們看到的卻是用13條花開正好的生命換取同樣數量的含苞待放的生命。他們會費解,何以用生命,換生命?我們看到的是江湖兒女本性的義氣與人性之善,而他們看到的只能是我們對生命平等這一觀念的漠視。

    “用妓女換處女,值得。”如果,你有這種想法。哪怕是一點點,那麼,只能說明,“生命是平等的”之於你來說,只是一種口號,並非是深入你心靈深處的價值觀。你,並不瞭解,何所謂“平等”。

    小蚊子高喊著“我不是女學生,我不去。”時,也許你對她會有著道德上的譴責吧。但是,請正視,這譴責,是不該存在的。人性的確有懦弱,有貪生怕死,但是在你歌頌趙玉默光輝的人性時,並沒有權利責備小蚊子對生存的渴望,華人有一種隱蔽的文化心理,那便是,集體主義。有違這一思想的,便理所應當受到譴責。

    不,不應該是這樣的!

    你,可以去仗義救命,可以去愛國救人,但你,不能因為大多數人都準備這樣犧牲,而無形地強迫別人,也同樣用她珍視的性命做出高尚的義舉。她本戀生,為何強逼她赴死?!她沒有響應集體主義的犧牲精神,她,難道就該受到道德的譴責麼?那崇高的集體主義,有時,難道不是一種隱形的強權麼?

    這兩個典型的中國式的價值觀,無疑會讓世界尤其是西方觀眾費解。這,也許使它終究與世界電影最高榮譽無緣的原因吧。

    可惜,可惜。

    中國文學得不了諾貝爾,也許是因為世界無從瞭解中國文學的博大精深。

    中國電影得不了奧斯卡,也許是因為世界無從體會專屬於中國的價值觀。

    而這專屬於中國的價值觀,到底是可歌,還是可悲。我不予評說。

    但,這個故事裡,中國軍人捨生忘死的氣魄,和玉墨美麗的身影與靈魂,以及華人民團結一致抵抗外辱的精神,讓我深深地感動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關於dnf的小故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