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烈炎2665

    這個問題很無厘頭,呂雉的毒惡是眾所周知的!虞姬的善良也是人盡皆知的!怎麼能將善良和這兩個人同時相提並論!呂雉從何談起善良……

  • 2 # 小雅詩詞沙畫

    在歷史上虞姬沒有留下什麼惡名,她只是陪伴項羽。而呂雉則留下了把戚夫人做成人彘的故事。也正是因為這個故事讓大家覺得她是個殘忍的女人,跟“善良”二字完全不沾邊,但是,我卻想為她說幾句話:

    項羽讓虞姬成為了虞姬,那麼劉邦也讓呂雉成為了呂雉。項羽一直把虞姬帶在身邊,溫柔以待。而呂雉呢?呂雉比劉邦小15歲,她嫁給劉邦時劉邦已經四十多歲了,還是個窮鬼,但是呂家變賣家產支援劉邦,呂雉更是配合他演了出赤帝白帝的故事,無論從物資上還是精神上,呂雉都幫劉邦完成了最初的積累。後來更是含辛茹苦地給劉邦撫養兩個孩子,她是真的愛劉邦。但是劉邦是如何回饋呂雉的呢?劉邦在被項羽抓去做人質的時候取了戚夫人,後來項羽放了呂雉,劉邦卻依然把她送回漢中,就在自己身邊的還是戚夫人。而呂雉見過項羽如何待虞姬,她自然想見劉邦會如何待戚夫人,她為他付出了那麼多,換來的卻是他把別人捧在手心裡。後來劉邦稱帝,竟動了想廢呂雉的兒子,立戚夫人之子為太子的念頭。忍了這麼多年,這回竟要奪自己兒子的東西…

    劉邦死後,呂雉執政的那幾年裡,幾次大赦天下,減輕賦稅徭役,你說是政治手段也好,但是其中多少也包含了她對百姓的善吧?

    至於她毒殺了戚夫人的孩子,把戚夫人做成人彘,其實是一個女人隱忍了幾十年的所有嫉妒、絕望和仇恨的爆發,這就很容易變態了。

    我更願意相信,她是一個變壞了的好人而已。

  • 3 # 雅馨說事

    這一點也不奇怪,瞭解一點這段歷史或故事的人都會認為虞姬比呂雉善良。她倆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幾千年來,虞姬的形象堅貞善良,呂雉則是陰險毒辣的變態狂!

    《史記》中較詳細地記載了呂雉,而且她是唯一上了本紀的女性,本紀是帝王的傳記,呂雉雖然臨朝攝政18年,但她沒有一天稱過帝,司馬遷肯定了她的歷史功績,也對她的殘忍狠辣客觀記述。而對於虞姬,只有兩句話:

    “有美人名虞,常幸從”、“歌數闋,美人和之。”

    虞姬之所以稱為“姬”,是因為她是霸王項羽的小妾,如果是正妻就不這樣稱號了,她應該也沒有後代,否則也該稱為“夫人”,比如劉邦的戚夫人、薄夫人,也曾稱為戚姬、薄姬。

    虞姬的“虞”可能是她的姓,也可能是她的名,霸王常年征戰,只把她帶在身邊。

    垓下之圍,西面楚歌,漢軍十面埋伏,西楚大勢已去。項羽揚天悲歌,虞美人和了項羽的歌,到底和了什麼?司馬遷沒有更多交待。

    而更早一些的陸賈在《楚漢春秋》中有《美人和項羽歌》:

    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美人和項羽歌》也被稱為《和項王歌》或《和垓下歌》,不知為何,《史記》及《漢書》均未收載此詩,唐朝時張守節的《史記正義》中才將其收入,流傳於今。

    從詩中可以推斷,虞姬為免除項羽的後顧之憂,邊舞邊歌,和項羽的垓下歌,接著橫劍自刎,一個陪伴在霸王左右,忠誠、溫柔、善解人意的美人形象初步形成。

    “霸王別姬”的故事雛形最早出現於北宋張芸叟所作的《霸王別虞姬》和《虞姬答霸王》兩首歌。

    此後元代張時起寫過雜劇《霸王垓下別虞姬》,可惜稿件失落,只在元人鍾嗣成所輯《錄鬼簿》中見到目錄。

    虞姬形象第一次較為完整出現,是在元末明初無明氏創作的雜劇《漢公卿衣錦還鄉》中,其中有虞姬與項羽訣別的曲文。其中明確道出了“忠臣不侍二主,烈女豈嫁二夫?活是項家人,死是項家鬼”的誓言,其以死效忠、捨身殉主的形象更加鮮明。

    明清民國各個時期,有關霸王和虞姬的故事從未中斷,因為虞姬的存在,使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羽更增添了英雄柔腸,是楚漢爭霸的殘酷血腥多了一抹旖旎的惆悵。誠如後人詩云:

    沒個虞姬垓下在,項王佳話豈能傳?

    京劇《霸王別姬》。1922 年經梅蘭芳、楊小樓首演,成為“梅派”經典名劇。電影《霸王別姬》因為張國榮的精彩演繹,讓虞姬的形象深入人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這一波礦難過後什麼時候組裝桌上型電腦最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