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喬峰最大敵人是誰?為什麼他越是掙扎,越是無力?
6
回覆列表
  • 1 # 琉璃火未央天

    喬峰最大的敵人是民族之間的偏見,漢人和契丹的矛盾絕不是宋遼之間的矛盾,是幾千年來和各個少數民族的矛盾,是農耕社會和遊牧民族的矛盾,是文化差異的矛盾。遊牧民族的特性是居無定所,隨著草原而遷徙,說白了就是破壞,這裡草吃光了就去那裡,在原始社會的時候這種靠天吃飯的生存方式是很容易生存的。而漢人是農耕社會,靠辛苦勞作積攢糧食,說白了就是守成,我在這裡紮根這裡就是我的家,無論強盜還是野獸甚至蝗蟲,我都要守著來放置別人破壞,因此這是一個從本質上就對立的立場問題。遊牧民族吃牛羊肉長大,每天就是騎馬放牧捕獵,身體素質要比漢人強壯。而漢人每天耕地勞作,只有辛苦而難以像遊牧民族那樣鍛鍊體魄,不信你試試做一天家務和在健身會所鍛鍊一天身體,結果是不一樣的。而遊牧民族遇到天災,或者部落數量增加迅速,草場資源不足的時候,人口數量和壽命就會驟減,而漢人只要沒有遇到外來侵襲這幾方面就比較穩定,所以這時就會產生大的衝突。漢人受孔孟思想影響,講究中庸,而遊牧民族大多連文字都沒有,骨子裡就散發著野性,因此漢人本身對其就是充滿了排斥的。而長年居無定所的遊牧民族,造成手工業不發達,對於生活捕獵用的鐵器,紡織和附屬食品,對漢族有完全的依賴,因此當邊境貿易出現矛盾時,也會產生大的衝突。

    契丹時期的遼國,已經根據漢制建立了政權,也有了自己的文字,但對於自己的歷史於文化的建立,還有長遠的路要走,手工業雖然有了很大的發展,但還遠遠滿足不了需要,加上五代十國時期漢族長時期的內亂,契丹人迅速崛起,就好像暴發戶一樣,對於曾經高高在上的漢人產生了極度的蔑視,加上幾千年的恩怨與文化矛盾,遼宋之間的矛盾幾乎是不可調和的,所以喬峰一生可以挑任何人,但天大地大缺並沒有自己容身之所,聚賢莊內以一己之力挑了整個武林,缺難免因為在夾縫中生存最後不得不自絕與雁門關前。如果硬說喬峰有一個敵人,那無疑是慕容博和他父親,匹夫無罪,懷璧其罪,他們本無矛盾,但因為喬峰的身份慕容博是不會允許這個謎底揭開的,因此他在看到證人一個個被殺,甚至馬伕人道出了實情,還是無法洗脫冤屈,甚至感覺整件事背後有一個人在主宰一切,只能叫對方大惡人,甚至是他的父親,在沒達到目的前,也不允許謎底在不恰當的時候揭開。可以說,蕭峰這個人是個轟轟烈烈的大丈夫,真英雄,但他的一生也是悲哀的,空有絕世本領,不得施展,左右制肘,無論愛情還是自己的結局,都是一場悲劇。

  • 2 # 史海爛柯人

    喬峰實際上是敗給了自己。在金庸的眾多作品中,我最喜歡《天龍八部》,而在這部小說中,我最喜歡喬峰。喬峰是真英雄,大丈夫,不僅武功蓋世,而且義薄雲天,是備受尊重的武林豪傑。但是,他同時也有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過於剛烈。

    慕容氏的一場陰謀,引發了雁門關外的一場血戰,一個契丹嬰兒從此流落中原。在少林高僧和丐幫的教導下,成為了抵抗契丹的英雄翹楚。在他的身上,有著無數的光環,威名煊赫,戰功卓著,但卻性情直爽,不會與人玩弄心機,也容不得半點虛情假意,更受不了一絲冤枉。這,是喬峰剛烈性格的表現。或許,這與他的血統有關,也與他修煉的武功有關。不管如何,這是他人生悲劇的源頭。

    一個真性情的喬峰,最初只懂得習武殺敵。直到遇見了阿朱,這個血性的漢子才變得富有柔情,逐漸富有了人性,但卻不善表達。換句話講,先前義薄雲天的丐幫幫主,不過是個被塑造起來的殺人機器,而與阿朱的愛情,使得這臺機器有了感情。可惜的是,還未等到這段感情開花結果,阿朱便被喬峰用降龍十八掌打死了。

    南慕容,北喬峰。喬峰得名於降龍十八掌,最終也用這門蓋世武功誤殺了阿朱。當整個中原武林都在冤枉喬峰時,只有阿朱不離不棄,生死相隨。這也是喬峰沒有走入極端的根源。阿朱死後,喬峰的心也死了,至少,在愛情這扇大門已被徹底封閉了。所以,任憑有千百個阿紫,也喚不醒他內心的半絲漣漪。

    阿朱喚醒了喬峰的人性,但卻未能帶走喬峰的怨恨。此後,證明自己的清白,成為支撐喬峰的唯一動力。至於如願之後,自己何去何從,他甚至都沒想過。因為在喬峰的意識裡,自己不該蒙受這不白之冤,一定要手刃那個幕後的大惡人。

    最終,蕭遠山的出現,讓真相大白於天下。但喬峰卻也變得更為迷茫。真相的到來,並未讓他感到絲毫的輕鬆。儘管有兄弟的陪伴,身居南院大王,但這些都不能填補喬峰內心的孤獨。就在此時,契丹皇帝要命喬峰帥兵攻宋。久經殺戮的喬峰,深知戰爭對宋遼百姓的荼毒,因而決議抗命。

    此時的中原,卻一改先前的做法,轉而傾盡全力營救喬峰。眾豪傑出現的那一刻,這個契丹漢子多年的夙願,終於實現了。可是,就在這一刻,他突然感覺到,自己所追求的一切,似乎毫無價值。阿朱的離去,便是源於他的執拗,其中的懊悔,也只有喬峰自己能夠體會。

    身後傳來大遼皇帝的譏諷。這句譏諷,再次刺痛了喬峰的早已遍體鱗傷的心。歷經風雨滄桑的喬峰,真是累了,不想再做任何辯解。因為,證明的過程太過艱辛,也太過孤獨,他不想再經歷一次。因而,在雁門關外,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幾十年的歲月,就像是一場輪迴。本該從此處墜崖而死的喬峰,最終葬身於崖底。而造成這一悲劇的,正是喬峰剛烈的性格。這種性格,是他的喜人之處,同時也是他悲劇的源頭。

    在寫下這篇文字時,心中幾次悵然,哽咽。本是一部小說,但卻凝聚著兒時的英雄夢,同時也是現實生活的映照。所以,我認為,《天龍八部》實為金庸筆下之巔峰,而在每個人心中,都藏著一個喬峰。

  • 3 # 四國列兵

    喬峰最大的敵人是編劇,也就是金庸老先生。金庸把喬峰設計成一個複雜的矛盾結合體,從一開始就註定了喬峰是悲劇角色。最後的悲情色彩達到頂峰,顯得更真實,角色的價值也得到最大體現。

  • 4 # 左左1980

    就像大多數朋友所說的那樣,蕭峰最大的敵人是他自己。沒錯!這個觀點很成立。但為什麼說是他自己呢?

    從整部劇看,蕭峰的內心是複雜矛盾的。蕭峰從小由漢人撫養長大。成年之後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第一大幫丐幫的幫主。可以說正是事業上春風得意的時候。

    這時冷不丁突然有人告訴他:你不是漢人,你是契丹“狗”!利用這一點排擠他出中原武林。恐怕放到誰身上都接受不了。因為從頭到尾蕭峰一直都是把自己當漢人看待的。

    蕭峰改變不了自己是契丹人這個事實,可又無法接受這個事實。(本人不是有民族偏見,只是以此天龍問答為論點。)

    我在別的類似問答問題裡提過的觀點:蕭峰身上能夠證明他是契丹人的證據。有兩點。一是隱藏在他胸口的契丹人的狼圖騰標記。二就是從頭到尾始終戴的這頂帽子。帽子下隱藏的奧秘就是頭頂部位是契丹人的髮型。

    他在自己是中原漢人還是契丹人的問題上徘徊不定痛苦掙扎。最後遼帝逼迫他帶兵攻打大宋。他以死回絕。除了是打消遼帝攻打大宋的念頭。以免宋遼兵戎相見血流成河以外。

    隱藏的原因就是,大宋重文輕武!在遼強大軍事攻勢下難以抗衡,他不願看到宋所剩江山全部淪陷在契丹人手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作為一名博士生,該如何社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