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雪碧心情1
-
2 # 開始學古漢語
和孩子交流,領著他思考和表達,幾次之後,他就會輕鬆地寫作了。
舉個例子。
有一次,我們談到瑞涵寫三角梅的經歷,琪燁說:“我也想寫三角梅!我家也有三角梅!”可是,琪燁發給我的作文,實在短了點:
三角梅是四季都開的,春天少,夏天和秋天多,冬天很少,大概十幾朵。(完)
我建議她寫豐富點,才這點資訊,我對她家的三角梅缺乏印象。她於是又發來一份,沒想到,不是更長,而是更短了,乾脆只有七個字:
三角梅四季都開。(完)
嘿!這樣糊弄讀者哪行。讀者盼著你講述,你可得熱情招待人家。
葉老師:琪燁,我們都看向你家這株三角梅,你來起個頭吧。
琪燁:我家門口有一棵三角梅,一年四季都開放。花的顏色很多。
葉老師:花的顏色很多?它不明明開著紅花嗎?怎麼理解?(琪燁愣住了)採訪你媽媽。
琪燁:媽媽,它的顏色會變來變去,有時深有時淺,怎麼說?
媽媽:據我觀察,它剛開放的時候是血紅色的,慢慢變成玫紅,然後變粉色,過一兩天就掉了。
葉老師:哦?那花期多長?
琪燁:爺爺,你說它一次開多長時間?
爺爺:差不多四周。我們這株三角梅是四季紅,也有隻開兩季的。這一株每次開花都很用力,開得好!
葉老師:琪燁,你把媽媽和爺爺說的話記錄下來,接著第一句寫。
琪燁:花的顏色會變化,剛開放的時候是深紅色,後來慢慢變成了玫紅色,差不多四周後,它就變成淡粉色,一兩天後就脫落了。每一季花都開得很鮮豔,開得很多很好,開了一個花海。
葉老師:“花海”這個字眼用得好。“開得很鮮豔”與“開得很多很好”,措辭不對應,“鮮豔”最好對應一個兩字的形容詞,並且讀起來和“鮮豔”一樣有點味道。“很多很好”太口語化了。“開了一個花海”,是指一株花開出一個花海,說得更明確些,就生動多啦。
琪燁:每一季花都開得很鮮豔,開得很熱鬧,一株三角梅就開出了一個花海。
葉老師:“開得熱鬧”這個說法課文裡出現過,用得挺好。接下來告訴我們,你家這棵三角梅有什麼故事?寫出它的個性來。
琪燁:它被砍過兩次,又長出來了,繼續開花。
葉老師:故事要展開,讀者才會產生深刻印象。你的花要打動讀者,需要細說。而且,你需要一個過渡,和上一段連貫起來,才能講它的故事。
琪燁:它不僅花開得漂亮,它還經歷了風風雨雨。
葉老師:這話聽起來缺邏輯。不如用平白的話,引出它的故事,例如:你可能會說,這樣的三角梅在廈門並不罕見,可是我告訴你,它和別的三角梅不一樣。它經歷了風風雨雨……
琪燁:花卻越開越多。以前,我們家為了蓋房子,把它砍了。後來它又長出來了。而且又開花了。開得比以前還要美。後來又被砍了一次,又長成了今天這個樣子。
葉老師:先說第一次。什麼時候蓋房子?幾年前的事?從哪裡砍斷的?過多久長出新枝葉的?
爺爺:五六年前的事了。攔腰砍斷。過了一個季節,就從砍斷的地方長出新枝條來了。枝葉上冒出很多紅點點,又開花了。
琪燁:那我這樣說,五六年前,我們家為了蓋房子,把它攔腰砍斷,可是,過了一個季節,它就長出了新的枝葉,一天比一天茂盛,很快我就發現枝頭上有許多紅點,仔細一看,原來是花蕾!它開得比之前還美了!
葉老師:“有許多紅點”,“有許多”不生動,可以用一個動詞嗎?
琪燁:長滿。
葉老師:佈滿,更好一點,體會一下。那第二次風雨呢?略寫就行。
琪燁:第二次是因為去年大臺風要來了,爸爸把它砍了。
葉老師:第二次從哪裡砍斷的?還是原來砍斷的位置嗎?
媽媽:只是把長得比較高的枝條給修掉了。
琪燁:又有一次,因為颱風要來了,爸爸把它長得比較高的枝條砍了。
葉老師:然後呢?
琪燁:颱風一過,它又長出新的枝葉了,又很茂盛。
葉老師:避免重複第一次說過的話,簡要概括“它又興旺了”或“它又發達了”。要結尾了嗎?你打算怎麼收尾?
琪燁:這株三角梅,我們全家都很喜歡它,捨不得賣掉它。
媽媽:那時候有人出價兩百,我說,不賣,兩百隨便賺也賺到了,幹嗎要賣它!
琪燁:那我說,這株三角梅,我們全家都很喜歡它,曾經有人出價兩百購買,我們都不同意。
葉老師:那出多少錢願意賣呀?[笑臉]
琪燁:即使有人出大價錢,我們也捨不得賣掉它。說完了。
葉老師:很好。可是這句話不適合作為全文的最後一句。再加一句。
琪燁:它已經成為我們家最珍貴的東西。
媽媽:哪裡?難道我們家沒有更珍貴的東西啦?屋裡隨便找找,也有更珍貴的。
瑞涵:它已經成為我們家的傳家之寶![狡猾的笑臉]
眾人鬨笑。
瑞涵:它已經成為我們家的寶藏![哈哈大笑]
媽媽:可以說是不可或缺的一員啦。
琪燁:它已經成了我們家不可或缺的一員。
三角梅
劉琪燁
我家門口有一棵三角梅,一年四季都開放。花的顏色會變化,剛開放的時候是深紅色,後來慢慢變成了玫紅色,差不多四周後,它就變成淡粉色,一兩天後就脫落了。每一季花都開得很鮮豔,開得很熱鬧,一株三角梅就開出了一個花海。
你可能會說,這樣的三角梅在廈門並不罕見,可是我告訴你,它和別的三角梅不一樣。它經歷了風風雨雨,花卻越開越多。五六年前,我們家為了蓋房子,把它攔腰砍斷,可是,過了一個季節,它就長出了新的枝葉,一天比一天茂盛,很快我就發現枝頭上佈滿紅點,仔細一看,原來是花蕾!它開得比之前還美了!
又有一次,因為颱風要來了,爸爸把它長得比較高的枝條砍了。颱風一過,它又興旺了。
這株三角梅,我們全家都很喜歡它,曾經有人出價兩百購買,我們都不同意。即使有人出大價錢,我們也捨不得賣掉它。它已經成了我們家不可或缺的一員。
回覆列表
其實寫作就是把自己的口語化的語言書面化,很多孩子在寫作文或者寫日記的時候半天都寫不出一句話來,但是如果讓他們聊天卻會口若懸河,侃侃而談。
幫孩子突破這個障礙,有一個非常適用的方法,就是全家人在一起做遊戲,沒人說一句話,要都是表達同一件事情,或者同一個人,或者描述同一個物品或者景點等等都可以,還要求下一個人要比前一個人多一句話或者多一個詞。
例如:
爸爸說:今天,我們去了植物園。
媽媽說:今天,我們在做公交車去的植物園。爺爺說:今天,我們全家人一起做公交車去了植物園
奶奶說:今天,我們全家一起坐公交車去了植物園,在植物園看到了很多鬱金香。
孩子說:今天,我們全家一起坐公交車去了植物園,在植物園看到了五顏六色的鬱金香。
爸爸說:今天,我們全家一起坐公交車去了植物園,在植物園看到了五顏六色的鬱金香,被園藝師擺放成了各種的圖案,有圓形的‘,橢圓形的,有環形的,有長的……
媽媽說:今天,我們全家一起坐公交車去了植物園,在植物園看到了五顏六色的鬱金香,被園藝師擺放成了各種的圖案,有圓形的‘,橢圓形的,有環形的,有長的……好看極了!
爺爺說:……大家一起用這樣的方式聊天,幾番下來孩子的作文素材和語言就有了,也豐富了。繼而把口頭語變成書面語就可以了。
任何的作文題目都可以用這樣的方式試一下,漢語是我們最熟悉的語言,也是最能靈活運用的語言,所以幾次下來,孩子定能才思日進,妙筆生花!當然,廣泛的閱讀也是豐富語言的有效積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