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陽光下的哆來咪發梭

    其實父母是孩子的榜樣,當孩子出現問題時,首先不應該找孩子的原因,而是父母要找自身的原因。孩子做事磨嘰,那是因為沒有養成好的行為習慣,反省自己是不是也這樣?如果父母一旦有了好的習慣,孩子跟著效仿,那就什麼都省事了,所以說,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不要等孩子出現問題了再抱怨和煩惱

  • 2 # 紅豆154735724

    任何技能,都是從生疏到熟悉的過程。就像小鳥學飛,沒有摔傷翅膀, 呲破過臉 是不能展翅飛行的。

    我的孩子上幼兒園後,每天早上像打架一樣,吼著他起床,洗臉,穿衣,吃飯。我也多次替代他,直接幫他做了本該他自己做的事情。半學期後,老師開家長會,和這些家長做了個小遊戲。一共分成兩組,一組自己穿外套,另一組別人幫助穿外套。看哪隊用時短。結果是自己穿外套組用時短。

    其實這個遊戲也就在說自己做事總是比別人幫助更快一些。 當然孩子也是一樣,我們家長要給予充分的成長時間。要允許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慢一些,才能真的做到快。

  • 3 # 巴布拉

    依我的經驗,這個說法有點片面了。

    我是一個14歲男孩的繼母,他的磨蹭就不是我催出來的,而是由他的成長環境造成的。

    他六七歲的時候,他的父母就離異了,他從此變得不喜歡跟別人說話,每天就喜歡一個人躲在角落裡自言自語,做作業也不像以前那麼積極了,每天都要做到很晚,現在上初中了,科目多,每天更是做作業到凌晨。

    每到週末又喜歡睡懶覺,十點多才起床,建議他每天讀英語,也從沒聽到他讀過,週末都是宅在家裡玩手機,作業也是非要等到週日晚才做完。

    還有一點,他奶奶始終認為他缺少母愛,恨不得什麼事都幫他做好,他都14歲了,每次洗腳還要爺爺幫忙打洗腳水。內褲襪子不主動自己洗,跟他說過,內褲不要放地上,就像沒聽到一樣,下次依然如此。

    之前,他上小學六年級時,還比較聽我的話,那時我懷著小女兒還每天輔導他學英語,早上給他做早餐。後來因為一點小事他奶奶當他的面說我對他不好了,從此也就不再聽我的話,成績剛有起色又下降了。

    由此看出磨蹭的孩子各有原因,並不僅是大人催的。

  • 4 # 克里斯兔

    不催不是更磨蹭?根據經驗,小孩子就是不知道著急,不是他特別願意做的事情,他就會磨蹭。如果他願意做的事情,準備的比誰都快都積極。但一直催其實效果不明顯,可以多加一點其他的方式慢慢引導。比如磨蹭的時候和他說,休息2分鐘,然後多少分鐘之類做完,規定時間。但肯定不會那麼聽話,所以還是要不斷的提醒。可能現在一天提醒100遍,每天這樣,一兩年後就不用提醒了。

    但是很急躁的催促,還是不要的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龍珠很少能見到二打一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