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大奶媽銀幣,本名為瑪麗亞·特蕾莎-塔勒銀幣,至今仍由奧地利造幣廠製造。
奧地利瑪麗亞·特蕾莎-塔勒銀幣,份量很重,並在1780 年首次鑄造,直徑40毫米,28.14克、含銀83.3%,面值1泰勒(THALER)正面是當時的奧匈女王特蕾西婭。最早發行於1780年。此類銀幣鑄造量達3.9億枚,是除了西班牙雙柱銀幣十多億的鑄造量之外,存世最多的銀幣,曾在中國流通,在大約150 年前的鼎盛時期,曾經作為付款貨幣應用於80多個國家,被稱為商業錢幣,是世界上著名的貿易銀幣之一。
目前該銀幣分為前鑄幣(老版)和後鑄幣(新版)兩個型別,前鑄幣價格一般品相在300左右,根據錢幣的評級品相一般在XF(美品)45及以上的MS(原光未流通),價格在500-1500元之間,後鑄幣目前好品價格在150-200之間。我們可以回顧一下該銀幣的前世今生,就知道新老版本為何有如此差異了?
1.技藝精湛
1780年正好是瑪麗亞·特蕾莎女王逝世的年頭,顯然是奧地利為了紀念瑪·特蕾莎才發行這枚銀幣的。該銀幣比袁大頭、站洋、坐洋等都略大且略重,鑄造技術極為精湛。
該銀幣的主圖為女王右側的頭像,捲髮上披著一條頭巾,人物豐滿富態,具有18世紀歐洲婦女的明顯特徵。背面的主圖雕刻極為細膩,線條密集,細如髮絲,顯示了極為高超的鑄造工藝。(圖一)
2.銀幣圖案細節
最上面的圖案為綴有十字的CROWN,顯示了宗教的地位,下面是兩隻雄健的老鷹,象徵皇權的威嚴。(圖二)
雄鷹的翅膀刻畫得非常飄逸,富有動感和層次感,銀幣中間的盾牌上還有一隻站立的獅子。(圖三)
銀幣的邊緣也沒有浪費,佈滿了裝飾圖案和文字。這枚鑄造極為精緻細密的銀幣,成為名聞天下的著名銀元。(圖五,圖六)
後來的奧匈帝國和一戰後的奧地利,又重鑄了一批特蕾西婭銀幣,已不用於流通,主要是作為紀念幣,幣上的年號始終是1780年。(圖四)
面值:1奧地利塔勒
材質:銀(28克/40毫米/厚2毫米)
造幣廠:奧地利造幣股份有限公司
3.反對戰爭
瑪麗亞·特蕾莎-塔勒,其實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六世的長女,1717年生於維也納附近。23歲時,其父逝世。因查理六吐沒有兒子,所以,就由瑪·特蕾西婭繼承王位,成為哈布斯堡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的女皇,同時,也是匈牙利的女皇和奧地利的大公。
1740年和1744年,普魯士軍隊先後兩次襲擊奧地利,年輕的女皇以堅忍不拔的氣概,從容應變,力挽狂瀾,展開全方位的外交,積極爭取周邊國家的支援和援助,努力避免流血和衝突,她積極倡導和平、反對戰爭的立場,贏得了不少國家的支援。
在她執政的40年裡,為奧地利的和平發展、為文藝和音樂黃金時期的形成,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著名的大奶媽銀幣,本名為瑪麗亞·特蕾莎-塔勒銀幣,至今仍由奧地利造幣廠製造。
奧地利瑪麗亞·特蕾莎-塔勒銀幣,份量很重,並在1780 年首次鑄造,直徑40毫米,28.14克、含銀83.3%,面值1泰勒(THALER)正面是當時的奧匈女王特蕾西婭。最早發行於1780年。此類銀幣鑄造量達3.9億枚,是除了西班牙雙柱銀幣十多億的鑄造量之外,存世最多的銀幣,曾在中國流通,在大約150 年前的鼎盛時期,曾經作為付款貨幣應用於80多個國家,被稱為商業錢幣,是世界上著名的貿易銀幣之一。
目前該銀幣分為前鑄幣(老版)和後鑄幣(新版)兩個型別,前鑄幣價格一般品相在300左右,根據錢幣的評級品相一般在XF(美品)45及以上的MS(原光未流通),價格在500-1500元之間,後鑄幣目前好品價格在150-200之間。我們可以回顧一下該銀幣的前世今生,就知道新老版本為何有如此差異了?
1.技藝精湛
1780年正好是瑪麗亞·特蕾莎女王逝世的年頭,顯然是奧地利為了紀念瑪·特蕾莎才發行這枚銀幣的。該銀幣比袁大頭、站洋、坐洋等都略大且略重,鑄造技術極為精湛。
該銀幣的主圖為女王右側的頭像,捲髮上披著一條頭巾,人物豐滿富態,具有18世紀歐洲婦女的明顯特徵。背面的主圖雕刻極為細膩,線條密集,細如髮絲,顯示了極為高超的鑄造工藝。(圖一)
2.銀幣圖案細節
最上面的圖案為綴有十字的CROWN,顯示了宗教的地位,下面是兩隻雄健的老鷹,象徵皇權的威嚴。(圖二)
雄鷹的翅膀刻畫得非常飄逸,富有動感和層次感,銀幣中間的盾牌上還有一隻站立的獅子。(圖三)
銀幣的邊緣也沒有浪費,佈滿了裝飾圖案和文字。這枚鑄造極為精緻細密的銀幣,成為名聞天下的著名銀元。(圖五,圖六)
後來的奧匈帝國和一戰後的奧地利,又重鑄了一批特蕾西婭銀幣,已不用於流通,主要是作為紀念幣,幣上的年號始終是1780年。(圖四)
面值:1奧地利塔勒
材質:銀(28克/40毫米/厚2毫米)
造幣廠:奧地利造幣股份有限公司
3.反對戰爭
瑪麗亞·特蕾莎-塔勒,其實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六世的長女,1717年生於維也納附近。23歲時,其父逝世。因查理六吐沒有兒子,所以,就由瑪·特蕾西婭繼承王位,成為哈布斯堡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的女皇,同時,也是匈牙利的女皇和奧地利的大公。
1740年和1744年,普魯士軍隊先後兩次襲擊奧地利,年輕的女皇以堅忍不拔的氣概,從容應變,力挽狂瀾,展開全方位的外交,積極爭取周邊國家的支援和援助,努力避免流血和衝突,她積極倡導和平、反對戰爭的立場,贏得了不少國家的支援。
在她執政的40年裡,為奧地利的和平發展、為文藝和音樂黃金時期的形成,做出了卓越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