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權理論,企業理論,制度變遷理論。
薩繆爾森《宏觀經濟學》。
卡爾門格爾《經濟學原理》。
羅伯特盧卡斯《理性預期與經濟計量實踐》各有什麼異同點和矛盾點?
回覆列表
-
1 # 我是小九
-
2 # 邁幫林海舟
產權理論
新制度經濟學家一般都認為,產權是一種權利,是一種社會關係,是規定人們相互行為關係的一種規則,並且是社會的基礎性規則。產權經濟學大師阿爾欽認為:“產權是一個社會所強制實施的選擇一種經濟物品的使用的權利。”這揭示了產權的本質是社會關係。在魯賓遜一個人的世界裡,產權是不起作用的。只有在相互交往的人類社會中,人們才必須相互尊重產權。產權是一個權利束,是一個複數概念,包括所有權、使用權、收益權、處置權等。當一種交易在市場中發生時,就發生了兩束權利的交換。交易中的產權束所包含的內容影響物品的交換價值,這是新制度經濟學的一個基本觀點之一。產權實質上是一套激勵與約束機制。影響和激勵行為,是產權的一個基本功能。新制度經濟學認為,產權安排直接影響資源配置效率,一個社會的經濟績效如何,最終取決於產權安排對個人行為所提供的激勵。企業理論科斯運用其首創的交易費用分析工具,對企業的性質以及企業與市場並存於現實經濟世界這一事實做出了先驅性的解釋,將新古典經濟學的單一生產製度體系——市場機制,拓展為彼此之間存在替代關係的、包括企業與市場的二重生產製度體系。科斯認為,市場機制是一種配置資源的手段,企業也是一種配置資源的手段,二者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在科斯看來,市場機制的執行是有成本的,透過形成一個組織,並允許某個權威(企業家)來支配資源,就能節約某些市場執行成本。交易費用的節省是企業產生、存在以及替代市場機制的惟一動力。而企業與市場的邊界在哪裡呢?科斯認為,由於企業管理也是有費用的,企業規模不可能無限擴大,其限度在於:利用企業方式組織交易的成本等於透過市場交易的成本。制度變遷理論制度變遷理論是新制度經濟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其代表人物是諾斯,他強調,技術的革新固然為經濟增長注入了活力,但人們如果沒有制度創新和制度變遷的衝動,並透過一系列制度(包括產權制度、法律制度等)構建把技術創新的成果鞏固下來,那麼人類社會長期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是不可設想的。總之,諾斯認為,在決定一個國家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方面,制度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制度變遷的原因之一就是相對節約交易費用,即降低制度成本,提高制度效益。所以,制度變遷可以理解為一種收益更高的制度對另一種收益較低的制度的替代過程。產權理論、國家理論和意識形態理論構成制度變遷理論的三塊基石。制度變遷理論涉及制度變遷的原因或制度的起源問題、制度變遷的動力、制度變遷的過程、制度變遷的形式、制度移植、路徑依賴等。個人認為三者之間是沒有衝突的,只是分析和判斷的角度不同罷了。產權理論強調的是關係屬性、企業理論強調的是主體屬性、制度變遷理論強調的是轉變的動態屬性。
199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科斯是現代產權理論的奠基者和主要代表,被西方經濟學家認為是產權理論的創始人,他一生所致力考察的不是經濟執行過程本身(這是正統微觀經濟學所研究的核心問題),而是經濟執行背後的財產權利結構,即執行的制度基礎。他的產權理論發端於對制度涵義的界定,透過對產權的定義,對由此產生的成本及收益的論述,從法律和經濟的雙重角度闡明瞭產權理論的基本內涵.以馬克思對產權的定義為指導,全面深刻地從正反兩個方面分析研究科斯產權理論(主要是\"科斯第二定理\")的實質和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