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影印機的畫精
-
2 # 比活的長
德國為了成為超級大國才有的二次世界大戰。
德國想要的資源市場都被其他歐洲國家佔領了,德國根本進不去,當時可沒有自由貿易一說。
-
3 # 動漫江湖
其實這樣說更準確一點,德國就是追求成為一個超超級大國才發動戰爭,這個超超級大國就是統治世界,因為一二戰前德國只能是區域強國,相對於英法海外廣闊的殖民地資源,德國的殖民地資源相當小。如果德國沒發動戰爭,最後的結果會是與英法的距離越拉越大,有了實力就會壓榨你的戰略空間,發展空間,別想發展起來。英法海外殖民地廣闊,德國是後起之秀,大航海時代與及工業革命都被英國搶了先。德國就是想和英法重新瓜分世界才發動的一戰,二戰更是一戰的延續,所以,不是沒有一二戰德國會不會成為超級大國的問題,是德國不發動戰爭別想成為超級大國,可喜的是,他失敗了,不過也是因為這兩場戰爭,英法也衰落了,殖民地基本獨立。
-
4 # 汪淳浩瀚
提問者忽略了兩次世界大戰的原因,可以說兩次世界大戰是新興國家挑戰守成國家的戰爭。如果拋開這個因素不談,我認為德國如果不發動世界大戰也不會成為世界超級大國。
透過這張地圖,我們可以看到德國在歐洲的地理位置。可以說德國在歐洲是處於四戰之地,已經沒有可以擴充套件的空間,本土的發展潛力已經挖掘完畢。如果想成為世界超級大國,不在歐洲開戰的話,就必須在亞非大陸上尋找新的殖民地,但是當時的世界已經沒有多餘的殖民地留給德國,中國作為列強口中最後一塊兒肥肉,被當時的所有的列強盯在眼中,德國根本沒有能力獨吞。
由於德國的發展已經引起了英法俄等國的防備,加上經濟危機的影響,各國對自己殖民地進行嚴格的管控,採用封閉的單獨市場政策,嚴防其他國家的商品進入本國殖民地。在缺少原材料產地和工業品銷售市場的情況下,本土缺少能源和礦產,本國的市場不能滿足迅速發展的工業生產,德國的發展之路必然被打斷,德國不開戰永遠不可能在英法美俄的包圍中成長為超級大國。
-
5 # 中學地理楊老師
德國在近代的崛起,確實耐人尋味,德國在近代策劃的兩次世界大戰,也讓世界刻骨銘心,而德國在兩次大戰之後迅速的再次崛起,也是世界矚目。
德國從19世紀後期完成統一之後,就一直是世界舞臺上的重要一份子,今天的德國雖然算不上超級大國,但是絕對是一個響噹噹的強國,雖然他在一些資料上比日本要差一點,但是日本的經濟比德國要脆弱很多,日本相對於德國來說,更依賴世界市場,更需要和平的世界形勢。德國的綜合實力肯定是要強於日本的,當然,可能一些人並不認同這一點。
如果沒有兩次世界大戰,現在的世界格局肯定不是現在的這個樣子。
首先蘇聯能否崛起,甚至有沒有十月革命,很難說。大英帝國的解體肯定要減速,甚至要保留相當長的時間。英國衰落推遲,美國也就不會提前成為世界霸主,甚至不會成為世界霸主。所以如果沒有兩次世界大戰,整個世界格局可能完全不是後來的樣子了。個人認為德國應該不會是超級大國,但是肯定是數一數二的強國。雖然國家的強大需要領土,資源,人口,市場,這些德國和美國,俄國,中國相比不佔優勢,但是德國是歐盟中的最重要成員。
談到德國,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一戰二戰,希特勒。一提到二戰,想到的就是戰爭魔王,殺人狂魔,奧斯維辛等等。但是很少有人會想到,德國的歷史上其實曾經多災多難。德國的歷史上,曾經一度被周邊國家欺負了幾百年之久。在中國封建社會達到最後一個盛世,也就是康乾盛世的時候,德國的土地上仍然有上百個邦國,雖然他們名義上是一個國家,但是國家四分五裂,很多邦國就幾個城市,甚至就一個城市。德意志人不僅在自己的土地上混戰不止,甚至常常替周邊國家作戰,在自己的土地上,殺戮自己的同胞。西邊的法國,東邊的俄國,北邊的瑞典,無一例外的都希望中歐的德意志永遠不要統一。在中國最後一個盛世過去之後,鴉片戰爭已經慘敗的時候,華人開始反思,開始希望睜眼看世界的時候,德國的土地上依舊還是邦國林立,沒有完成統一。直到1871年,德國才完成統一,這個時候,英國工業革命已經過去了一百餘年,成為日不落帝國,而法國也緊隨英國之後,擁有廣闊的殖民地。西班牙雖然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光輝,但是畢竟作為一個統一的國家,基礎要好於德國。俄國雖然落後,但是擁有2000多萬的遼闊土地,資源豐富。奧地利,也是歐洲大路上的梟雄,統轄的土地也很廣闊,美國經歷了內戰之後,奴隸制已經廢除,崛起只是時間的問題。此時,恐怕沒有多少國家會認為德國不僅能成為日後的強國,甚至能攪得歐洲乃至世界天翻地覆。
所以德國的崛起真的是一部後來居上的最好教程,因為德國的先天可以說是嚴重不足。但是德國就是神奇的後來居上,後發制人了。
德國的崛起有很多原因。
首先,德國地處歐洲的十字路口,交通便捷,且資源豐富,煤,鐵,化學資源都很豐富,魯爾薩爾煤田,普法戰爭中收回的阿爾薩斯洛林鐵礦,讓德國擁有了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中最重要的資源,德國很好的將兩次工業革命結合在一起,跳躍式發展,只用了30多年的時間,就站在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尾巴上,完成了第二次工業革命。成為歐洲科技強國,工業大國。
第二,學習先人的自由經濟,但是在自由經濟的同時,德國其實是較早採取國家干預,或者說國家指導經濟的國家之一,在政府的指導甚至是領導下,德國的經濟發展非常迅速。事實上,很多國家後來都在學習德國,比如晚清時期的李鴻章,自稱東方俾斯麥,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大久保利通,自稱東洋俾斯麥,可見當時渴望崛起的國家,很多都在模仿德國模式,自然說明當時的德國模式有很多值得借鑑之處。同時德國也是世界列強中,較早的建立國家福利的國家之一,對貧困人口給予一些人道主義的幫助,幫助困難百姓,這些恐怕是很多人想不到的,因為大多數人一想到德國,就會認為歷史上的德國政府多麼的強硬,血腥,但是其實早在普魯士時期,政府就比較關心下層民眾的疾苦了。統一之後,德國就建立了全世界最早的社會福利制度。
第三,德國高度重視教育,而且是切切實實的教育。在德國,早在普魯士時期,義務教育就已經免費,孩子們上學不僅不需要花錢,逃課甚至還要罰款。相對於德國,現在很多國家甚至都不能做不到這一點。普魯士再被拿破崙帝國打的瀕臨亡國的時候,仍然不忘記發展教育,皇室甚至把宮殿捐獻出來,辦大學。國王威廉三世強調,越是窮困,越要辦教育。與夾縫裡的德國(普魯士)相比,現在很多自稱多強的國家仍然做不到這一點,實在讓人唏噓不已。德國能夠在統一之後,迅速成為世界科技強國,歸根結底的原因恐怕就在於這個國家對於國民素質的提高,對於教育的重視實在是太看重了,這樣的國家也不可能不成為科技強國。正是因為如此,德國後來的科技發達,一批又一批的高科技,甚至是網友嘴裡的所謂黑科技都最先誕生在德國。
最後,德國統一之後,世界相對和平。德國在1871年完成統一,之後的近30年時間,整個世界的形勢相對不錯,西方國家對殖民地的掠奪暫時進入了緩和期,反抗也相對較少。新興的國家也沒有嶄露鋒芒,破壞地區局勢,主要的強國都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關鍵時期。德國可以說在一個最適合統一的年代裡完成了統一,趕上了後發制人,後來居上的最後好時光。
因而德國成為世界強國,是歷史的必然,這些從他統一之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中就已經決定了歷史的走向。
然而,德國挑起世界大戰,似乎也是必然。德國在崛起之後,很快就成為了一個不安定的因素,成也容克,敗也容克。帝國骨子裡就有侵略的土壤,因為崇尚武力,德國才得以統一,統一之後怎麼可能放棄武力擴張,何況德國曆史上飽受周邊國家欺辱。別的不說,西邊的法國就多次欺負過德國,和德國可以說是世仇,歷史上可以說是每隔幾年就要打一戰。如同中國與日本一樣,甚至超過中日的積怨。德國四分五裂的時候,法國從德意志土地上拿走了太多,現在德國統一了,必然想著要拿回來。就算不拿回歐洲的領土,你的殖民地也要分給我一點。至於英國,看不慣任何國家崛起,自然也是德國的眼中釘。再說俄國,這個外強中乾的強國最希望的就是吞併土地,積極向東歐和南歐擴張勢力,自然與同為德意志民族的德國以及奧地利水火不容,因此德國挑戰老的世界秩序,用最簡單的方式——武力,打破原有格局是必然的選擇,世界大戰其實是遲早的事情。
所以有沒有兩次世界大戰,德國都肯定是世界性的強國,但是由於德國領土,資源,人力等方面的劣勢,德國不發動戰爭,不擴張,就沒有條件成為超級大國,發動戰爭,又難以以一國之力挑戰英,法,美,俄等眾多國家。所以德國註定是一個地區性的大國,強國。至少目前歐洲還沒有統一稱為一個國家的情況下,德國還會長期成為歐洲聯盟重要的領導者。
-
6 # 任笑遙
一戰二戰前,美國和歐洲,類似於今天中國和美國。美國是生產基地,英國是世界霸主但走向金融科研高技術裝備中心,德國是歐洲生產和高技術裝備中心。
-
7 # 我是一個從遠方來的人
這個問題我認為,世界大同,有可能全界都移民去別的好星球上去了。沒有戰爭,沒有殺戮,世界和平。還要什麼超級大國,集全世界的先進科技,可能換星球已實現了。
-
8 # 東望臨江
不會。超級大國的必備要素:人口,國土面積,地緣,德國沒有一樣佔優。俾斯麥對於德國的定位非常準確:做歐洲的核心。後面的歷史從正反兩面都證明了這一點。
-
9 # 熊不平何以平天下1
德國要發展,要地盤,必然和老牌國家抗爭,所以一戰是必然的結果,但是二戰我就不知道了。你說的超級大國,我覺得不可能。
-
10 # 關東俠客
曰爾曼民族是優秀的民族,兩次世界大戰能夠在廢墟中迅速崛起就是最好的證明。1914年薩拉熱窩刺殺事件點燃了歐洲的火藥桶。幾十個國家,幾億人口捲進了戰爭。改變了德國命運,改變了世界發展方向。奧托馮,卑斯麥當上普魯士兵王國首相後,統一了德意志把奧地利排出外,德國的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世界科技經濟中心由英國倫敦轉移到德國柏林。普法戰爭從法國奪得阿爾薩斯和洛林。這兩個地區有著豐富的煤礦和鐵礦資源,為德國工業革命提供了資源保障。對外關係上,在非洲取得坦噶尼克和那密比亞,在太平洋上取得馬紹爾群島,索羅門群島等三大群島,事實上已經擁有了曰光下的地盤和海外殖民地豐富的資源。那個時候德國本土還沒有被刮分,國土戰略餘地比較大。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當然會成為世界大國。一戰前後美國的軍事實力還相當弱小,一戰爆發後,美華人一邊在戰場上觀模,一邊學習打仗,一邊組織擴大軍事實力。一戰前美國是債務國,欠了一屁股外債,在戰爭中販賣軍火和戰略物資,大發戰爭橫財,攥得是盤滿盂滿,由債務國變成債權國。二戰時美華人同樣大發戰爭財,交戰雙方向美國購買武器,現金支付,概不賒帳,條件是自行載運。戰後世界經濟和科技中心轉移到美國紐約一直到現在。如果沒有叄與兩次世界大戰,美國軍事實力不可能如此膨脹,至多是地區性大國,更不可能當世界警察。英法如果不叄與兩次世界大戰,就不可能丟失海外殖民地。靠一次工業革命積累的科技技術,搜刮來的資本,廣大的殖民地市場,經濟也會快速增長。不繼續當大哥大起碼也能和美華人平起平地,而不會淪為看別人臉色的小弟。俄羅斯不管走什麼樣的道路,都得重視德國這個巨天霸。而無睱東顧,最起碼外蒙古不會丟失。中國和德國關糸密切。袁世凱在天津小站煉兵,聘請德國教官,德式訓練,購買德國武器裝備。如再引進德國技術資金和人材發展幾十年,中國會提前幾時年實現工業化。曰本人沒有機會和膽量侵華。北方中國會收回失去的外東北地區,收回廣闊的西伯利亞。1
1
|11
-
11 # 歷史風暴
先說結果,再說過程,如果沒有一戰二戰,德國將會有無限可能。
…(一戰前德國皇帝檢閱部隊)
先看一戰的發起原因,普魯士統一德意志,打敗法蘭西之後,成了歐洲最強大的國家之一。可惜自己崛起過晚,張望四周發現連遙遠的東方都已經被分割一空。作為後起之秀,德國是最悲催的,南方是強大的法國和奧匈帝國,東方是強大的俄國。北方是苦寒之地挪威瑞典。西方的海外有老牌帝國主義英國。說他是處於四戰之地一點沒錯。
(一戰前歐洲)
所以,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德國,已經擴張到了極限。這就導致他和周邊國家的矛盾日益深重,最後爆發了大戰。一戰也被稱為歐戰,因為其他地區的國家並沒有被捲入太多。
(戰場上的德軍)
德國發起二戰的原因和一戰差不多,都是為了爭奪領土。只不過由於一戰的失敗,又被加入了強烈的民族主義色彩。
兩次大戰讓德國損失慘重,最關鍵的是便宜了美華人。
(一戰中的美軍)假如沒有一戰二戰,那說明德國用一種比較和平的方式在解決矛盾,很可能會提前成立歐盟。與歐洲大陸上的各國聯合起來,讓英國的大陸均衡政策破產。
如果德國這麼做歐洲將會一直保持穩定,世界將會變成以德國為首的歐盟VS英國及其殖民地VS美國這三方勢力三足鼎立的局面。
可惜這對中國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沒有帝國主義的內訌,廣大殖民地將會永無出頭之日,今天亞洲很可能會和非洲一樣貧窮落後。
-
12 # 琺大庶吉士
能不能成為超級大國不清楚,但沒有一戰二戰拖累的德國一定會是歐洲最為重要的國家持續到今天。
德國剛剛統一的時候,領土面積遠比現在大,更是佔據歐洲中心的位置。經濟上,當時的德國已經躍居歐洲地區的第一位置,德國工廠出產的商品流通於全球。現今德國僅存的部分大企業就是源於那時期的德國。政治上,德國也成為世界舉足輕重的大國,諸多國家會議都有德國的身影。在科技文化上,當時的德國已經成為世界科學中心,眾多重要科學家都和德國有淵源,當時的德語已經成為世界通用的科學語言。
如果德國沒有經歷世界大戰,那麼其必將慢慢奪走當時英國的國際地位,即使不是世界第一強國,也很可能成為歐洲地區的第一強國。奈何當時的德國統治者過度需要殖民地,錯誤地選擇和英法爭奪全球殖民地,後續的摩擦最終使得德國走向了戰爭。也陸續決定後續德國的命運,現今的德國幾乎無法再重現曾經的輝煌,只能保持一箇中等強國身份。
回覆列表
不會,人口和資源都不夠,如果沒有一戰二戰,全世界可能會有5個超級大國,蘇聯,美國,英國,中國和法德為主體的歐盟(這個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