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手機使用者6198297150
-
2 # 阿你駝佛
興趣是唯一的老師,閱讀是一種習慣,是一種能力,是靠家,校,孩子共同培養出來的,不能被教出來!問題本身就有問題。
-
3 # 拉布貝貝
“閱讀是教師教會的嗎?”這個問題可以從三個層面來理解或回到:第一,閱讀是教會的嗎? 第二,閱讀是教師教會的嗎? 第三,教師如何教會孩子閱讀的?一個問題緊靠一個問題,前面的每一個問題都是後面問題的基礎,如果前面問題的答案是否定的,後面的問題將不存在。
閱讀是“教會”的嗎?要回答這個問題,其實就是要弄清楚孩子的閱讀是否是天生的?如果不是天生的那孩子的閱讀到底是如何發展的?
孩子的閱讀是天生的嗎?顯然不是!普瑞斯特科說“從來沒有一個孩子會主動喜歡上閱讀,通常都必須有某個人引領他們進入書中奇妙的世界”。松居直說“幸福是什麼,一本又一本的書已經用不同的方式講得一清二楚。但是,最重要的是父母要用自己的嘴巴,自己的聲音告訴孩子書中所講的事”。艾登.錢伯斯提出了著名的“閱讀迴圈圈”理論,指出孩子的閱讀要經歷一個由選書到閱讀,最後到反應的迴圈過程,而居於這個迴圈過程核心位置的就是“有協助能力的大人”。如果要找,還有很多的人都表達過類似的觀點,也還可以找得到很多的理論支撐,所有的這些都最終指向一點:孩子並不是生而會閱讀,閱讀是一項基本的能力,需要在後天逐漸的培養。而在培養的過程中,成人起著重要的作用。
那孩子的閱讀是如何發展的呢?一般認為,0-8歲前是孩子“學習閱讀(learn to reading)”階段,8歲以後是“閱讀學習(reading to learn)”階段。在“學習閱讀”的過程中,孩子又需要經歷“Aloud reading”(聽別人大聲朗讀)、“Reading with”(共享閱讀)、“Guide reading”(指導式閱讀)和“Autonomous reading”(自主閱讀)四個階段。無論是在哪個發展階段,成人的作用都不可獲取,雖然每個階段所起的作用有所不同。
閱讀是“教師”教會的嗎?成人在孩子閱讀學習和發展的過程中不可或缺,那這個成人包括“教師”嗎?在討論孩子閱讀發展的時候,大家都在關注和強調父母和家庭的作用,對於教師和學校(或幼兒園)的作用關注較少。孩子閱讀能力的發展是學校和家庭共力的結果,教師的作用不可忽視。
閱讀的過程是一個符號解碼和意義建構的過程,孩子閱讀能力包含了對印刷物的認識,閱讀行為(習慣)的建立,符號解碼、閱讀策略和閱讀反應能力的發展等等眾多的方面。孩子閱讀的有效發展需要較強的專業性和系統性。相比較而言,教師無疑更有優勢,也更合適。用艾登.錢伯斯的“閱讀迴圈圈”來講,孩子閱讀發展的核心是“有協助能力的大人”,毫無疑問,一般情況下,教師的“協助能力”是好於家長的。so,孩子閱讀能力的系統發展這件事情需要交由學校(幼兒園)來主導。
教師的“教”並不意味著就是用集體教學的方式來“上課”,孩子在學校(幼兒園)的閱讀應該是形式多樣的,除了“上課”之外,還應該有大量的小組閱讀、區角閱讀和個體的自主閱讀。“上課”更多的是“精讀”,是對某本書的深入的,(同伴)共同的閱讀,主要目的在於“學習閱讀”。“泛讀”,即大量閱讀對於孩子的閱讀發展也是非常的重要的,甚至可以說孩子的閱讀發展最終是建立在大量閱讀的基礎之上的。
需要強調的是家庭的親子閱讀和學校(幼兒園)的閱讀教育是不一樣的,前者更側重“親子”,需要更強調閱讀的“量”,後者更側重“閱讀”,更強調閱讀能力的系統發展和促進。沒有教師的“教”,僅僅依靠家庭或是自己,閱讀能力也會得到一定的發展,但發展必然是有限的。教師的“教”和家庭的“教”二者相輔相成,共同促進孩子閱讀的發展。
教師“如何”教會孩子閱讀?教師“教會”孩子閱讀,並不等同於教師就“直接”教孩子怎麼閱讀。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有“明晰性”和“促進性”兩種基本的教學方式。所謂“明晰性”就是教師透過示範和解釋向孩子展示如何進行閱讀;所謂“促進性”就是教師在和孩子一起閱讀的過程中,透過教師的引導讓孩子伴隨著閱讀的過程潛移默化、自然而然的學會閱讀。無論是“促進性”還是“明晰性”,一個大的前提都是教師和孩子一起閱讀,在和孩子一起閱讀的過程中“協助”孩子閱讀能力的發展。
教師和“教”和家庭的閱讀或是孩子自己的閱讀相比,有一點特別不一樣,那就是教師是引導一個班級的孩子共同進行閱讀的。在一個團體的閱讀中,一本書的意義往往是由群體共同來決定的。換言之,教師“教”閱讀的過程就是一個團體“共同建構”閱讀意義的過程。在“共同建構”的過程中,團體中的每一個讀者都會看到別人所使用的閱讀策略及方法,都會聽到他人對於所閱讀文字的理解,進而引發質疑、對話等等,孩子可以向同伴學習,可以獲得更多的資訊和方法,這對於孩子的發展是極其有意義的。
SO,教師“教”的過程,本質上是一個教師和孩子一起閱讀的過程,孩子和孩子一起閱讀的過程。在“共同”閱讀的過程中,孩子逐漸的“學會”閱讀。
小結一下:孩子的閱讀不是天生的,孩子閱讀的發展需要成人的引導;學校和家庭共同促進孩子閱讀的發展,教師重在閱讀的深入和系統;在和教師以及同伴共同閱讀的過程中,孩子“學會”如何閱讀。
回覆列表
平時的講讀課教學中,實際上也就是教會學生怎樣閱讀,每一個單元都有閱讀課的教學,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運用這一能力,學生以致長大後都可以閱讀,所以我認為閱讀是教師教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