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奕銘萬里
-
2 # 冷先生商業筆記
2014年,莫迪當選印度總理後,雄心勃勃的掀起了一場印度經濟改革的浪潮。為印度建設起如同中國一樣發達的高鐵網,成了莫迪頗為關心的事情。
平心而論,莫迪是位出色的經濟型官僚,印度在GDP保持7.3%高增長時,他還把通脹率控制在了4.3%,印度人收入增速高於物價上漲速度,幸福感普遍提高。
但印度的好運也僅僅到此而已了,作為一名經濟型官僚,莫迪能做的改革其實有限,措施停留在擴大對外開放、簡政放權、稅制改革等方面,沒有觸及到印度的根本問題——土地制度。
至今為止,印度仍有4億農民沒有一寸土地!而那些擁有上萬畝土地的地主們是實現莫迪“高鐵夢”的最大障礙。
01、印度基建之痛莫迪在當上印度總理之前,曾在古吉拉特邦做了13年的省長。古吉拉特地處印度半島西面,北鄰巴基斯坦,面向印度洋,離蘇伊士運河很近,非常適合為歐洲做出口貿易。
莫迪抓住了機遇,先後四次來廣東學習外貿加工經驗,回到古吉拉特複製了“廣東模式”,大搞基礎建設,成功把古吉拉特邦建設成全印度最發達的省份,被歐洲人稱作“印度的廣東”。
古吉拉特邦的成功為莫迪贏得了巨大的榮譽,他被譽為“全印度最懂經濟的部長”。
2014年,莫迪參加總理大選,由於前任國大黨辛格乾的實在太垃圾,莫迪沒怎麼費力就高票當選了總理,走上印度政壇的巔峰。
莫迪的改革措施被美國媒體吹噓為“莫迪經濟學”,他從對外開放、簡政放權、財稅改革、經濟外交四個方面下手,改善印度的營商環境。
隨著中國經濟增速的降低,印度迅速取代中國,成為外資第一大投資地。
根據古吉拉特的經驗,莫迪對“要想富,先修路”深信不疑。當時,印度的經濟實力排名世界第十,基礎建設水平卻排68,巨大的懸殊,深深刺痛了莫迪的心。
為了迅速扭轉印度基礎設施落後的現狀,他提出了“鑽石四邊形高鐵網路”計劃。
莫迪計劃將北部的新德里、東部的加爾各答、南部的欽奈、西部的孟買用高鐵連線在一起,構成一個四邊形高鐵網。該網建成後,從北部新德里到南部欽奈時間會從原先的28小時,縮短成6.5小時。
競標印度高鐵訂單的國家主要有:中國、日本、法國、德國。
最先出局的是法華人,法華人做生意有個特點:既要賺錢又要裝X,把自己包裝成貴族,明明技術是四國中最落後的,法華人開出的價格卻是最高的。
莫迪問以後能不能轉讓技術給印度,法華人表示:到時再說。莫迪直接叫法華人“滾蛋”。
德華人則抱著試試看的心情來的,他們知道自己的技術和中國日本比已沒有優勢,唯一能殺出重圍的辦法就是價格,所以德華人把價格報的很低。
論價格戰,華人和日本人完全不懼,立刻開出更低的價格,德華人也黯然退場。
最後只剩下中日兩國競爭了。
02、莫迪耍手段讓日本中標中日兩國在高鐵技術上各有千秋。
中國的高鐵技術自不必說,我們都坐過高鐵,在中國時速300km/h以下的列車只能叫動車。
目前,中國高鐵正步入第二期的“八橫八縱”,技術成熟,運營穩定。
而且,中國高鐵的建設成本很低,只有其他國家的三分之二。
日本是全世界第一個搞高鐵的國家,1964年就開通了首條從東京到大阪的新幹線,時速達200公里,發展到今天,日本擁有3500多公里的新幹線,時速達320公里。
日本新幹線的商業化程度最高,擁有穩定的盈利。
日本著名的“子彈頭”列車與中國和諧號相比,採用了分散式動力系統,不靠列車頭牽引,它把動力分佈在每個車廂上,這麼做的好處是執行時對鐵軌壓力較小,容易提速。
印度人不懂高鐵技術,他們只在乎如何花小錢,辦大事?
為了挑動中日兩國間的競爭,莫迪丟擲了第一個大單:印度首條高鐵將橫貫整個印度,長達1700公里,造價預計高達200多億美金!
2014年11月,印度官方展現出青睞中國的姿態,宣稱即將與中國企業簽訂框架性協議。訊息傳回國內,鐵路股票應聲大漲。
莫迪滿意的點了點頭,丟擲了最後一個問題:“建成之後,能否轉讓新幹線全套技術?”安倍豁出去了,點了點頭用幾乎聽不懂的日式英語回答道:“sure(當然)!”
2015年底,印日雙方正式簽訂高鐵合同,安倍笑了,可很快他就笑不出來了,因為印度人將向他展現出什麼叫“印度特色”。
03、徵不到的土地2016年,日本施工人員抵達印度開始沿途勘測地形,為印度設計出首條高鐵最合理的路線方案。
誰料,莫迪搖了搖頭說:我們政府仔細考慮了一下,第一條就建1700公里的高鐵有點太冒險了,其中要跨越十幾個邦,各個邦法律還不同,徵收土地的補償也不同,所以我們決定先建一條400公里的短途高鐵試試。
安倍晉三懵了:“你們拿的貸款可是1700公里的貸款,這就改成400公里了?”
沒辦法,考慮到印度是大客戶得罪不起,安倍同意改建400公里從孟買到艾哈邁達巴德的高鐵。
日本工程隊跋山涉水,態度認真,2017年給出了詳盡的建設計劃:全程508公里,共建12座車站,涉及土地徵收1400公頃。
莫迪拿到方案稱讚了日本人工作的細緻,立刻召開了一場新聞釋出會宣佈:“全國首條高鐵即將於明年(2018年)開工,預計2022年通車!”
印度公務員風風火火趕到施工現場,按照日本人的規劃開始徵收土地。按照2015年印度剛剛透過的《新土地法》,被徵地的地主將得到相當於土地價值3倍的補償!
徵收的土地主要集中在古吉拉特邦和馬哈拉施特拉邦。可是地主說什麼都不肯走,他們的理由很簡單:雖然徵地我們能得到3倍的補償金,可我們也失去了世世代代居住的土地。
在印度普通農民失去土地只有一個下場——住進城市貧民窟。3000人共用一個廁所的貧民窟,誰會想去?不如老老實實在家守著土地收租。
2018年,徵地工作開展一年後,計劃徵收1400公頃土地,實際交付0.9公頃!
日本工程隊懵了:這可怎麼開工?
更過分的是馬哈拉施特拉邦的省長薩克雷,他衝在反對建設高鐵的第一線:“我們邦暫時不需要高鐵,它太快了,超出了人民能承受的範圍。”
薩克雷這麼說的原因是在印度普通火車票價非常便宜,如果願意掛在車外,甚至不用花錢,高鐵取代了普通火車,窮人坐不起火車了,自然會影響他的支援率。
迫不得已,莫迪提出讓日本施工隊建一條10公里的“示範軌道”:向印度人民展示什麼叫高鐵技術,用網際網路話說就叫“沉浸式體驗”,另一方面可以在這裡先培訓印度高鐵技術員。
日本工程隊很快建好了一條沒頭沒尾“示範軌道”,彷彿一段高鐵模型。
印度媒體、官員、學生紛紛前來學習參觀,他們似乎對高鐵技術並不感興趣,只在乎在模型車廂裡擺出各種造型自拍。
如一波波潮水,來了又退,沒留下一點痕跡。
04、如何收場?截至2020年1月,1400公頃土地中已完成548公頃的徵收工作,只完成了全部徵收的40%。
由於徵地補償過高,原先從日本貸款的資金不夠用了——可能也沒全部用在高鐵上,被挪用到其他地方了。莫迪希望安倍能再批一筆新貸款。
安倍只能打碎了牙齒再往下嚥表示:日本政府目前沒有計劃提供額外貸款,0.1%利率是不可能了,只能提供0.75%的低息貸款。被印度坑成這樣,日本也算仗義了。
如今,印度國內一團糟,莫迪已沒有心情與安倍溝通高鐵建設事宜,專案陷入徹底停擺,2022年通車是不可能了,能開工就萬事大吉了。
縱觀這次印日高鐵合作,安倍為了拿到訂單,使出了渾身解數,不僅送出幾乎零利率的貸款,還外加全套新幹線技術,其實,安倍看上的利益不侷限在高鐵一項上。
就如上世紀80年代,日本人為中國提供了上千億低息貸款,幫華人建起寶鋼,從此日資打開了進入中國的大門,40年來日資在中國賺得盆滿缽滿。
安倍也想在印度複製這種模式,乘上印度經濟發展的快車,帶動日本經濟的增長。
可惜,從2018年開始,曾經風頭無限的“莫迪經濟學”遭遇了危機,GDP增速滑落至5%,外界預期的長期高速增長的局面並沒有出現。
僅以高鐵一項,我們就能找到印度難以真正崛起的原因:目前印度仍有4億無地農民,他們被迫進入城市貧民窟艱難生活,3000人共用一個馬桶;2億人口是文盲,無法提供合格的勞動力。
而農村坐擁上千畝土地的地主是既得利益者,他們根本不關心國家發展,自己住在富人區,坐著收租就可以了,這些土地要世世代代傳下去。
更可笑的是印度對中產階級的定義:月收入超過630人民幣的,就能稱為中產階級,如此低的標準,中國14億人全員中產了,要知道印度的物價並不比中國低,孟買的房價比上海還貴。
印度真正的有錢人是前10%的高種姓人群,雖然法律廢除種姓制度已經70年,可經濟上的種姓制度絲毫沒有緩解,反而越來越嚴重——
富人可以在孟買蓋起一棟20層的私家大廈,窮人沒有立錐之地。
不從制度上根本改變印度的經濟結構,印度的崛起遙遙無期。
回覆列表
印度第一高鐵終於起步建設了,全長約508km,設計時速350km,連線孟買和艾哈邁達巴德。印度鐵路總里程約6.4萬公里,約為中國的1/2,但鐵路裝備和行車密度比中國差多了,再者印度鐵路軌距不一,線路多年代久遠,病險段多,鐵路事故頻發,(我們就不說那種搞笑的車裡車外都是人的運輸了,其實這指是個別的現象)。別說建高鐵投資巨大了,印度把這些老線路逐步改造資金就成了難題,印鐵道首長直言,與中國相比我們差遠了,中國把GDP的2%用於鐵路建設,印度則不足0.4%,印度的GDP約為中國的1/5左右,資金缺乏是印度高鐵很難起步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