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冷先生商業筆記

    說起接地氣的國民食品,康師傅泡麵必須擁有姓名。

    作為縱橫食品界數十年的老牌泡麵品牌,康師傅幾乎陪伴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長,也成為無數無暇下廚的人們最快捷的就餐神器之一。

    然而,人們在享受康師傅泡麵帶來的快捷時,卻很少有人知道,紅遍大江南北的康師傅,背後的老闆其實不姓康,而是臺灣人魏氏兄弟。

    更讓人吃驚的是,魏氏兄弟來內地投資,本來是想做食用油。誰知陰差陽錯之下,倒是讓康師傅泡麵火爆天下。

    那麼,魏氏兄弟究竟是如何打造出康師傅品牌的呢?一碗康師傅泡麵的背後,到底有多少故事?

    01、北京之行

    魏氏兄弟的故事,要從1988年的一趟北京之旅說起。

    那一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吹向了海峽對岸,也吹到了魏氏兄弟的心裡面。

    當時,魏氏兄弟四人,在臺灣經營著一家小型油脂廠,聽說祖國改革開放後,按捺不住的魏氏兄弟們,當即推舉老四魏應行前往內地考察市場。

    當時,魏應行對內地唯一的認知是,內地是擁有12億人的廣闊市場。如果真能站穩腳跟,那他們的油脂廠生意必然火爆。

    於是,帶著對美好未來的嚮往,魏應行懷揣多分籌集來的一億五千萬新臺幣,踏上了飛往北京的航班。

    這是魏應行第一次來到首都,他對這裡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帶著強烈的好奇心,魏應行細緻地考察了北京的油脂品市場,還將附近的天津、秦皇島、內蒙古也走了個遍,以便深入瞭解內地的市場環境。

    當時的內地方興未艾,油脂類市場更是一片藍海。這樣的市場環境,讓魏應行十分滿意。

    魏應行當即在北京成立了“頂好”食用油公司。此後3年間,魏應行陸續在秦皇島、內蒙古通遼等地開辦了多家合資企業,將帶來的一億五千萬鉅款花得所剩無幾。

    企業的主打產品,自然是魏家一直經營的食用油。魏應行為這款產品取名為“頂好清香油”,並出巨資在中央電視臺高頻率投放廣告,誓要打造出頂好清香油的高階形象。

    不僅如此,魏應行還請來熱播劇《星星知我心》中“媽媽”的扮演者吳靜嫻擔任廣告女主角。

    當吳靜嫻拿著頂好清香油,說出那句著名的廣告語:用頂好清香油,頂有面子的一瞬間,頂好的形象頓時高大到有些不接地氣了。

    可惜,頂好清香油的高階路線,老百姓卻並不買賬。彼時許多人還吃著自己去糧油店打來的散裝油,一斤價格不過幾角錢。

    但行走於高階品牌的頂好清香油,售價卻高達一斤2元錢。這對於剛剛富起來的百姓們來說,無異於天價。

    結果,頂好清香油的有面子,到底比不上老百姓填飽肚子的樸素心理。魏應行就這麼初戰敗北,將本錢賠了個七零八落。

    然而,清香油出師未捷身先死,似乎並沒有影響魏應行在內地創業的決心。不甘心失敗的魏應行,很快又推出了蓖麻油產品,試圖反敗為勝,重新開啟銷售局面。

    令人遺憾的是,蓖麻油的銷量比清香油更慘。魏應行不僅賠光了本錢,還背上了2000多萬的債務,不得不關閉各地的企業,狼狽返回臺灣。

    02、康師傅泡麵

    1991年,魏應行關閉了通遼的最後一家企業後,在返途的火車上隨意打開了一包從臺灣帶來的泡麵果腹。

    誰知,泡麵的香氣瞬間吸引了整節車廂的人們。大家一邊讚歎著泡麵方便快捷又味道香濃,一邊打聽著這種一泡就能吃的稀罕貨究竟是什麼。

    人們的反應,讓魏應行敏銳地發現,泡麵才是真正的藍海。他不禁萌發了轉型做泡麵的想法。

    回到臺灣後,魏應行將他的見聞和想法告訴了幾個哥哥。魏氏幾兄弟全都鼎力支援魏應行。

    沒有技術,魏氏兄弟就四處招聘有經驗的工人;沒有資金,二哥魏應交便找到戰友的父親,借來800萬美元,然後全部交給魏應行。

    1991年12月,魏應行帶來好不容易籌集來的錢重返內地,這一次,他決心要做一個紅遍天下的明星企業。

    很快,魏應行便在天津投資建設了天津頂益國際食品有限公司,專門生產銷售泡麵,還給泡麵取了個好聽的名字——康師傅。

    為了更好的適應消費者的口味,魏氏兄弟深入進行市場調研,並透過上萬次嘗試,推出了主打產品“紅燒牛肉麵”。

    與市場上只有一包調理的袋裝泡麵不同,康師傅泡麵別出心裁地用碗來裝面,還在碗中配備了叉子,讓許多旅途出差的人們,都能更方便地吃到熱騰騰的泡麵。

    不僅如此,康師傅泡麵還在工藝上大膽創新。

    當時,市面上大多數袋裝泡麵總是泡不熟,需要另外加熱才能食用,可康師傅泡麵卻採用全新的生產線,製作出來的泡麵只需要加入熱水便能將面完全泡開,因此廣受消費者好評。

    工藝上領先的同時,康師傅還在配料上不斷升級,率先在泡麵裡增加了牛肉醬包。一下子就和其他品牌的泡麵拉開了距離。

    靠著強大的實力,康師傅泡麵迅速打開了市場。魏應行抓住這難得的機會,在電視臺瘋狂投放康師傅的廣告。

    一時間,“康師傅泡麵,好吃看得見”的廣告語,如一陣風般傳遍了大街小巷。

    洗腦廣告配上充滿創新工藝的泡麵,就是康師傅泡麵賣到脫銷的火爆場面。那時候天津頂益公司門口,時刻可見排長隊訂貨的經銷商們。

    眼看生意如此火爆,魏氏兄弟們便商量著擴大產能,加蓋工廠。

    然而,蓋工廠意味著大額資金投入,幾兄弟一時意見相左,就連一手創下泡麵銷售奇蹟魏應行本人,也認為應該先鞏固天津周邊的市場,再徐圖擴張。

    關鍵時刻,魏氏兄弟的大哥魏應州力排眾議,拍板決定增加生產線,將康師傅打造成全國品牌。

    戰略目標定下了,可資金卻成了康師傅發展道路上的攔路虎。

    為了儘快籌集建好新工廠,魏應州一邊在臺灣賒賬購裝置、一面要求內地的經銷商先款後貨,苦心週轉下終於完成了康師傅從地區型小公司到全國型大品牌的華麗轉型。

    這一切,僅僅只有三年時間。三年中,康師傅相繼在廣州、杭州、武漢、重慶、西安、瀋陽等地建設了七大生產基地,形成了一個區域化的產銷格局,一舉成為泡麵行業的龍頭老大。

    這次走向全國的成功轉型,讓康師傅名聲大噪。此後康師傅泡麵的銷量再度登上一個新臺階,提貨車隊經常將廠區圍得水洩不通。一些經銷商為了能早點提到貨,甚至不惜託人找關係,乃至加價提貨。康師傅泡麵的暢銷,由此可見一斑。

    然而,康師傅泡麵稱霸江湖之際,其他的泡麵品牌早已在暗中積攢實力。比如統一泡麵就暗暗摩拳擦掌多年,只盼有朝一日能有機會魚躍龍門,將康師傅取而代之。

    統一品牌的等待沒有白費。1998年,原本銷量一直不錯的康師傅泡麵遭遇了滑鐵盧,泡麵銷量一落千丈。

    魏氏兄弟急得猶如熱鍋上的螞蟻。為了挽救銷量,魏氏兄弟不停地加大廣告投放力度,並嘗試改變產品包裝,但卻收效甚微。

    後來,魏氏兄弟專門派人前往全國各地調研,這才發現銷量下滑的原因,是消費者厭倦了單一的泡麵口味。

    於是,魏氏兄弟急忙重金聘請高手匠人,試圖將地方菜系的特色與泡麵融合,打造出全新的泡麵口味。

    同時,為了應對統一的挑戰,魏氏兄弟還打出“用心讓美味加分”的口號,在泡麵中贈送火腿腸,與統一泡麵打響了一場促銷大戰。

    靠著火腿腸大戰與改良的新口味,康師傅泡麵終於戰勝了統一,重新拿下了泡麵江湖的霸主地位。不過,這場曠日持久的促銷戰,直接導致康師傅的毛利率同比下降1.89%,可以說是一場慘勝了。

    急速下跌的利潤率,迫使康師傅坐穩行業第一的寶座後,立刻叫停了促銷大戰。但,這一切都太遲了。

    03、魏氏帝國

    靠著泡麵起家後,魏氏兄弟放眼快消行業,漸漸覺得康師傅品牌還能有更廣闊的舞臺。

    為此,魏氏兄弟決定走上多元化經營之路。在確保泡麵市場份額的基礎上,帶領康師傅高調進軍糕餅與飲料板塊。

    誰料,在泡麵領域登峰造極的康師傅,進軍飲料業之路卻一波三折。

    一開始,魏應州堅持走激進擴張路線。一口氣拿下味全、德克士、福滿多、全家便利、INHON智慧手機等眾多品牌的股權,投資橫跨兩岸。

    大膽的跨界經營策略帶給康師傅可觀的利潤。2009年,頂益集團登上《福布斯》亞太頂尖50強企業。

    次年,頂益集團的飲料業務規模超過泡麵,一舉創下總銷售額增長31%,淨利潤增長25%的神話。

    嚐到了甜頭的魏氏兄弟,繼續一路高歌猛進。2011年,康師傅與百事簽下協議,收購百事在中國內地的非酒精飲料裝瓶業務的全部股權,同時轉讓康師傅飲品5%的權益給百事。

    話雖如此,可魏氏兄弟該花的廣告錢卻一點也不含糊。

    比如推廣旗下一款冰紅茶飲料時,康師傅就先後請了任賢齊、張惠妹、飛兒樂隊、TWINS等等大牌明星代言,全天候密集投放廣告,很快打響了品牌知名度。

    除了投放海量廣告,康師傅還聘請了大量的線下推廣人員。

    這些員工的任務就是每天不斷拜訪經銷商與網點,一邊實時瞭解渠道需求,一邊向全國的經銷商承諾康師傅產品一週內即可全渠道鋪貨。

    有時,這些業務員還不忘強調康師傅為包裝產品請來明星代言,強大實力註定康師傅飲料輕輕鬆鬆就能進入全國大中型賣場,到時經銷商們就可以閉著眼睛數錢了。

    頗為諷刺的是,業務員的豪言壯語猶在耳畔,康師傅卻遇到了成立以來的最大危機。大舉擴張的路線,嚴重影響了康師傅的財務健康,造成企業資金週轉不靈。

    幾乎是一夜之間,康師傅便從天之驕子,變成了負債一億三千萬美元,資金缺口達一億美元的落魄公司。破產對康師傅來說,不過早晚問題。

    危機時刻,魏氏四兄弟頂住壓力,共渡難關。一直掌權的大哥魏應州當即引咎辭職,將康師傅帝國交給弟弟魏應交,他則專心尋找資金救企業。

    魏應州四處找投資人之際,幾兄弟的自救也在同步上演。魏氏兄弟四人,拿出所有身家成立家族信託,作為四人共用的財富,以示兄弟不離不棄。

    或許是魏氏兄弟間的情誼打動了投資人,日本三洋製藥毅然出手,斥資近一億三千萬美元買下康師傅三分之一股權,這才讓康師傅得以繼續企業神話。

    共患難易,共富貴難。古往今來,因為利益造成兄弟反目的事情,真是多如過江之鯽,不可勝數。

    可魏氏兄弟卻抵住了金錢的誘惑,不管商海如何沉浮,不管世事是何境遇,四兄弟在公眾面前永遠擰成一股繩,共同推動著家族企業不斷前進。

    這樣的兄弟情誼,或許是比康師傅品牌名揚天下,更難得的成就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宇宙中最恐怖的天體是哪個?恐怖之處在於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