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陸步軒不僅是檔案局的文史編輯者,也是屠夫學校的校長,他經營的眼鏡肉店累計已經為北大捐款九個億。
沒有人再議論陸步軒的失敗,也沒有人再質疑他“讀了北大有什麼用”。
然而,作為曾經北大中文系的高材生,在陸步軒的心裡始終有一根刺。
他對自己的職業道路感到自卑,總覺得賣豬肉這個工作不體面,自己愧對了北大的名號。
登上講堂,陸步軒幾近哽咽地說:“我給母校丟了臉,抹了黑,我是反面教材。”
其實,這些年奮鬥在豬肉行業的陸步軒已經實現了無數名牌大學生不敢企及的夢想。
雖是個丑角,但是有滿滿的正能量。
1966年,陸步軒出生於西安市長安縣的一戶普通人家,家裡幾代都是布衣,父親把光宗耀祖的期望寄託在他身上。
陸步軒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從小就聰慧過人,學習成績在班裡總是名列前茅。
就這樣一直到了高考,陸步軒的父親滿懷期望把他送到考場上。
他相信經過這次考試兒子一定可以進入名牌大學,而且還盤算著等錄取通知書下來了,先去祖墳上好好的放掛鞭炮感謝已故的先輩們。
很多時候,總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那一年的高考,陸步軒的成績很一般,最後只收到了西安師專的錄取通知書。
而和他一起參加高考的一個親戚家的孩子被國防科技大學錄取了,陸步軒的心裡五味雜陳。
望子成龍的父親也像是被霜打的茄子蔫了,陸步軒看到父親失望的眼神就像鞭子打在了自己的身上。
一氣之下,陸步軒撕掉了錄取通知書,決心再復讀一年。
復讀的日子,陸步軒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學習上,經歷過一次失敗,他不敢再有任何疏忽。
天道酬勤,第二年的高考,命運給了陸步軒一個完美的答卷。
1985年,陸步軒以總分第一的成績成為了長安縣的文科狀元,被北京大學中文系錄取。
陸步軒的父親心裡樂開了花,在家裡擺了好幾桌宴請親朋好友,逢人就說自己的兒子要去北大了。
在中國的傳統思想中,學而優則仕,陸步軒的父親那時候對兒子的未來充滿了美好的嚮往。
也許兒子畢業就能在仕途上一帆風順,對一個布衣百姓而言也算是光耀門楣了。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北大畢業的陸步軒沒有按照父親的願景走下去。
甚至可以說,混得很“慘”。
1989年,陸步軒從北大畢業了。
那個年代大學生還是包分配的,然而這種制度也有弊端。
工作分配的過程中有很多因素會影響公平,沒有家庭背景的大學生往往走向了最不吃香的工作崗位。
陸步軒被分派到西安市裡,他滿懷信心能在市裡的政府單位謀一個鐵飯碗,畢竟北大畢業的只有他一個。
然而,找工作的過程中陸步軒處處碰壁,甚至還被有家庭背景的專科生頂替。
無奈之下,陸步軒回到了長安縣。
縣裡把陸步軒分配到了一家瀕臨倒閉的柴油機配件廠,陸步軒去了一趟,發現和自己心目中的工作相差十萬八千里,就賭氣離開了。
後來,政府為他安排了一份在計經委的工作,但也只是個端茶掃地的臨時工。
可臨時工的工資微薄甚至難以養家餬口。
那個時候,陸步軒開始懷疑自己那張北大文憑到底有什麼用,雖然有遠大的理想,可現實還是把他拍在了沙灘上。
為了改善生活,1992年,陸步軒從體制內辭職開始下海經商,嘗試了幾個行業後都以失敗而告終,錢沒掙到反而欠了一屁股債。
本來衝著陸步軒的北大畢業生身份嫁給他的妻子,也忍受不了家徒四壁的苦日子,和他離了婚。
曾經篤信“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陸步軒嚐到了一敗塗地的滋味。
他經常捫心自問,學富五車、讀盡聖賢書究竟是為了什麼?
陸步軒的父親開了個賣豬肉的檔口,苦悶至極的陸步軒到父親的肉攤上幫忙。
去了幾次後,陸步軒發現,賣豬肉也有不少學問,他產生了一探究竟的想法。
於是,陸步軒決心擺個案子賣豬肉。
得知陸步軒的想法後,父親火冒三丈,他覺得兒子堂堂北大高材生去賣豬肉太丟臉,熟悉陸步軒的親朋好友也都持反對意見。
可是,此時已經二婚娶妻並且還有了女兒的陸步軒決心靠自己的努力為家人改善生活,他執意開了個檔口開始賣豬肉。
陸步軒為自己的檔口取名“眼鏡肉店”,操起殺豬刀做起了真正的屠夫。
雖然決心做個屠夫,陸步軒的內心還是有深深的自卑,他甚至不願意和別人提起自己是北大學生的往事,只告訴別人自己是個目不識丁的文盲。
陸步軒賣豬肉價格公道,童叟無欺,總是以最低的價格為顧客挑選質量最好的豬肉。
很快,他的檔口就積攢了不少人氣,很多人成了回頭客,更有顧客慕名而來只為買眼鏡肉店的豬肉。
豬肉生意為陸步軒的生活帶來了質的提高,不僅還清了債務買房買車,而且還開起了分店。
在多年的屠夫生涯裡,陸步軒對人生、對豬肉買賣都有了全新的認識,他還一邊賣肉一邊寫了本《屠夫看世界》的書。
在書中,陸步軒以一個拿著殺豬刀的屠夫的視角講述了世間永珍。
從一個胸懷大志的北大畢業生,到整日在豬肉案板上揮刀宰肉的屠夫,陸步軒開始屈從於命運的安排。
即使在夜深人靜時會為自己的選擇而感到自卑,但他也隱約覺得做個戴眼鏡的屠夫也許是他的宿命。
然而,陸步軒沒有想到的是,一個偶然的事件讓他的命運再次發生了轉折。
2003年,陸步軒的一個同學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無意間透露有個叫陸步軒的同學在北大畢業,現在正在賣豬肉。
北大畢業生竟然去賣豬肉,這個事情引起了媒體的極大興趣。
於是,有媒體專門對陸步軒進行了採訪,還發了一篇《北大畢業生長安賣肉》的文章。
忽然之間,陸步軒就火了,大街小巷的人都在議論這個賣豬肉的北大才子,越來越多的人對陸步軒的人生充滿興趣。
那段時間,“讀書無用論”的話題也甚囂塵上。
很多人說,既然去了北大還要回來賣豬肉,那讀書有什麼用,直接去賣豬肉就好了。
甚至有的家長把陸步軒作為反面教材,告誡孩子即使上了大學也要好好學習爭取找個好工作,別像陸步軒一樣去賣豬肉。
由於圍繞著陸步軒的相關話題的熱度越來越高,他所在的地區政府也開始重視這件事情。
經過多方面的考量後,政府決定把陸步軒這個曾經的北大才子招聘進體制工作。
對文史編撰很有興趣的陸步軒選擇了檔案館的年鑑編輯工作,正式成為體制內的公務員。
陸志軒脫去那一身油膩的工作服,穿上體面的衣服坐到了政府部門的辦公室裡。
從公務員變成屠夫,再從屠夫成為公務員,這就像一場夢。
雖然離開了賣肉的案板,陸步軒還是放不下屠夫的工作,他把門店生意託付給自己的弟弟,對於門店的經營也會親自過問。
作為文史編輯人員,陸步軒的工作也可圈可點。
在工作期間,他參與了兩部年鑑和一部地方誌的編輯,不僅得到上級的肯定還獲得了國家的獎勵。
陸步軒開始了一隻腳在廟堂一隻腳在市井的雙重生活,廟堂裡有他的抱負,市井中有他的生計。
而當他遇到了陳生,人生又一次有了轉折。
2008年,陸步軒機緣巧合認識了同是北大畢業的校友陳生。
和陸步軒的經歷相似,陳生也是經商賣豬肉的。
兩個賣豬肉的校友在一起有很多共同話題,對豬肉行業都頗有感悟,甚至萌生了開個屠夫學校的想法。
2010年,屠夫學校正式成立,陸步軒擔任校長。
憑藉著多年賣肉的經驗,陸步軒還編寫了一本《豬肉營銷學》的教材。
至此,陸步軒在豬肉事業上又有了一個很大的進步,在蒼蠅亂飛的肉案收穫了一份值得驕傲的榮譽。
在賣豬肉發家的那些年,陸步軒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母校,累計捐款給北大有九億之多。
2013年,陸步軒作為“榮譽校友”回到了北大,為學弟學妹們講職業素養的問題。
在談到自己賣豬肉這件事情時,陸步軒黯然失色,他覺得自己是反面教材,他的行為為母校抹了黑。
當然,這只是陸步軒個人的想法,因為其他人都已經看到這些年他作為一個屠夫所取得的成就和創立的事業,這些都是北大的榮耀。
北大校長許智宏說:“北大的學生可以做政治幹部,可以做科學家,也可以賣豬肉。”
這句話,或許是對陸步軒最大的撫慰和鼓勵。
在接受柴靜採訪時,談到自己的夢想,陸步軒說自己想在某個領域能夠深入鑽研,成為一個“大家”的身份,就算身處市井賣豬肉他依然沒有放棄這個想法。
事實證明,陸步軒確實成為了術業有專攻的“大家”。
成立了屠夫學校後,陳生又創立了“壹號土豬”品牌,朝著高檔豬肉的定位發展。
對豬肉行業已經難捨難分的陸步軒在2016年離開了他曾經嚮往的體制工作,加入了陳生的“壹號土豬”公司。
“壹號土豬”品牌在陸步軒和陳生的努力經營中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門店開到了一千多家。
到2018年,他們的銷售額達到了18億。
豬肉的行業裡,陸步軒已經成為他心目中的專家,終於不再擔心自己為北大抹黑了。
就像陸步軒曾經說的,讀書改變了人的思維。
那些透過讀書獲得的知識早晚都會變成幫助我們披荊斬棘對抗命運的能力,能夠讓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
從無處安身的北大畢業生到肉店裡揮刀賣肉的屠夫,再到今天豬肉行業的集大成者。
陸步軒的經歷是對讀書無用論最好的反駁。
如果讀書無用,又是什麼支撐著陸步軒在窮途末路時仍奮勇向前,在委身市井肉案後依然有一份崇高的理想呢?
讀大學,獲得的不僅是一紙文憑,格局、眼界、平臺都會有很大的提升。
至於如何光宗耀祖,如何成為成功者,就通通都留給時間吧。
現在的陸步軒不僅是檔案局的文史編輯者,也是屠夫學校的校長,他經營的眼鏡肉店累計已經為北大捐款九個億。
沒有人再議論陸步軒的失敗,也沒有人再質疑他“讀了北大有什麼用”。
然而,作為曾經北大中文系的高材生,在陸步軒的心裡始終有一根刺。
他對自己的職業道路感到自卑,總覺得賣豬肉這個工作不體面,自己愧對了北大的名號。
登上講堂,陸步軒幾近哽咽地說:“我給母校丟了臉,抹了黑,我是反面教材。”
其實,這些年奮鬥在豬肉行業的陸步軒已經實現了無數名牌大學生不敢企及的夢想。
雖是個丑角,但是有滿滿的正能量。
01、寒門學子蟾宮折桂1966年,陸步軒出生於西安市長安縣的一戶普通人家,家裡幾代都是布衣,父親把光宗耀祖的期望寄託在他身上。
陸步軒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從小就聰慧過人,學習成績在班裡總是名列前茅。
就這樣一直到了高考,陸步軒的父親滿懷期望把他送到考場上。
他相信經過這次考試兒子一定可以進入名牌大學,而且還盤算著等錄取通知書下來了,先去祖墳上好好的放掛鞭炮感謝已故的先輩們。
很多時候,總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那一年的高考,陸步軒的成績很一般,最後只收到了西安師專的錄取通知書。
而和他一起參加高考的一個親戚家的孩子被國防科技大學錄取了,陸步軒的心裡五味雜陳。
望子成龍的父親也像是被霜打的茄子蔫了,陸步軒看到父親失望的眼神就像鞭子打在了自己的身上。
一氣之下,陸步軒撕掉了錄取通知書,決心再復讀一年。
復讀的日子,陸步軒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學習上,經歷過一次失敗,他不敢再有任何疏忽。
天道酬勤,第二年的高考,命運給了陸步軒一個完美的答卷。
1985年,陸步軒以總分第一的成績成為了長安縣的文科狀元,被北京大學中文系錄取。
陸步軒的父親心裡樂開了花,在家裡擺了好幾桌宴請親朋好友,逢人就說自己的兒子要去北大了。
在中國的傳統思想中,學而優則仕,陸步軒的父親那時候對兒子的未來充滿了美好的嚮往。
也許兒子畢業就能在仕途上一帆風順,對一個布衣百姓而言也算是光耀門楣了。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北大畢業的陸步軒沒有按照父親的願景走下去。
甚至可以說,混得很“慘”。
02、北大畢業生轉行成了賣肉的屠夫1989年,陸步軒從北大畢業了。
那個年代大學生還是包分配的,然而這種制度也有弊端。
工作分配的過程中有很多因素會影響公平,沒有家庭背景的大學生往往走向了最不吃香的工作崗位。
陸步軒被分派到西安市裡,他滿懷信心能在市裡的政府單位謀一個鐵飯碗,畢竟北大畢業的只有他一個。
然而,找工作的過程中陸步軒處處碰壁,甚至還被有家庭背景的專科生頂替。
無奈之下,陸步軒回到了長安縣。
縣裡把陸步軒分配到了一家瀕臨倒閉的柴油機配件廠,陸步軒去了一趟,發現和自己心目中的工作相差十萬八千里,就賭氣離開了。
後來,政府為他安排了一份在計經委的工作,但也只是個端茶掃地的臨時工。
可臨時工的工資微薄甚至難以養家餬口。
那個時候,陸步軒開始懷疑自己那張北大文憑到底有什麼用,雖然有遠大的理想,可現實還是把他拍在了沙灘上。
為了改善生活,1992年,陸步軒從體制內辭職開始下海經商,嘗試了幾個行業後都以失敗而告終,錢沒掙到反而欠了一屁股債。
本來衝著陸步軒的北大畢業生身份嫁給他的妻子,也忍受不了家徒四壁的苦日子,和他離了婚。
曾經篤信“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陸步軒嚐到了一敗塗地的滋味。
他經常捫心自問,學富五車、讀盡聖賢書究竟是為了什麼?
陸步軒的父親開了個賣豬肉的檔口,苦悶至極的陸步軒到父親的肉攤上幫忙。
去了幾次後,陸步軒發現,賣豬肉也有不少學問,他產生了一探究竟的想法。
於是,陸步軒決心擺個案子賣豬肉。
得知陸步軒的想法後,父親火冒三丈,他覺得兒子堂堂北大高材生去賣豬肉太丟臉,熟悉陸步軒的親朋好友也都持反對意見。
可是,此時已經二婚娶妻並且還有了女兒的陸步軒決心靠自己的努力為家人改善生活,他執意開了個檔口開始賣豬肉。
陸步軒為自己的檔口取名“眼鏡肉店”,操起殺豬刀做起了真正的屠夫。
雖然決心做個屠夫,陸步軒的內心還是有深深的自卑,他甚至不願意和別人提起自己是北大學生的往事,只告訴別人自己是個目不識丁的文盲。
陸步軒賣豬肉價格公道,童叟無欺,總是以最低的價格為顧客挑選質量最好的豬肉。
很快,他的檔口就積攢了不少人氣,很多人成了回頭客,更有顧客慕名而來只為買眼鏡肉店的豬肉。
豬肉生意為陸步軒的生活帶來了質的提高,不僅還清了債務買房買車,而且還開起了分店。
在多年的屠夫生涯裡,陸步軒對人生、對豬肉買賣都有了全新的認識,他還一邊賣肉一邊寫了本《屠夫看世界》的書。
在書中,陸步軒以一個拿著殺豬刀的屠夫的視角講述了世間永珍。
從一個胸懷大志的北大畢業生,到整日在豬肉案板上揮刀宰肉的屠夫,陸步軒開始屈從於命運的安排。
即使在夜深人靜時會為自己的選擇而感到自卑,但他也隱約覺得做個戴眼鏡的屠夫也許是他的宿命。
然而,陸步軒沒有想到的是,一個偶然的事件讓他的命運再次發生了轉折。
03、被媒體宣傳的北大屠夫,甚囂塵上的讀書無用論2003年,陸步軒的一個同學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無意間透露有個叫陸步軒的同學在北大畢業,現在正在賣豬肉。
北大畢業生竟然去賣豬肉,這個事情引起了媒體的極大興趣。
於是,有媒體專門對陸步軒進行了採訪,還發了一篇《北大畢業生長安賣肉》的文章。
忽然之間,陸步軒就火了,大街小巷的人都在議論這個賣豬肉的北大才子,越來越多的人對陸步軒的人生充滿興趣。
那段時間,“讀書無用論”的話題也甚囂塵上。
很多人說,既然去了北大還要回來賣豬肉,那讀書有什麼用,直接去賣豬肉就好了。
甚至有的家長把陸步軒作為反面教材,告誡孩子即使上了大學也要好好學習爭取找個好工作,別像陸步軒一樣去賣豬肉。
由於圍繞著陸步軒的相關話題的熱度越來越高,他所在的地區政府也開始重視這件事情。
經過多方面的考量後,政府決定把陸步軒這個曾經的北大才子招聘進體制工作。
對文史編撰很有興趣的陸步軒選擇了檔案館的年鑑編輯工作,正式成為體制內的公務員。
陸志軒脫去那一身油膩的工作服,穿上體面的衣服坐到了政府部門的辦公室裡。
從公務員變成屠夫,再從屠夫成為公務員,這就像一場夢。
雖然離開了賣肉的案板,陸步軒還是放不下屠夫的工作,他把門店生意託付給自己的弟弟,對於門店的經營也會親自過問。
作為文史編輯人員,陸步軒的工作也可圈可點。
在工作期間,他參與了兩部年鑑和一部地方誌的編輯,不僅得到上級的肯定還獲得了國家的獎勵。
陸步軒開始了一隻腳在廟堂一隻腳在市井的雙重生活,廟堂裡有他的抱負,市井中有他的生計。
而當他遇到了陳生,人生又一次有了轉折。
2008年,陸步軒機緣巧合認識了同是北大畢業的校友陳生。
和陸步軒的經歷相似,陳生也是經商賣豬肉的。
兩個賣豬肉的校友在一起有很多共同話題,對豬肉行業都頗有感悟,甚至萌生了開個屠夫學校的想法。
2010年,屠夫學校正式成立,陸步軒擔任校長。
憑藉著多年賣肉的經驗,陸步軒還編寫了一本《豬肉營銷學》的教材。
至此,陸步軒在豬肉事業上又有了一個很大的進步,在蒼蠅亂飛的肉案收穫了一份值得驕傲的榮譽。
在賣豬肉發家的那些年,陸步軒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母校,累計捐款給北大有九億之多。
04、王者歸來,北大豬肉哥終成“大家”2013年,陸步軒作為“榮譽校友”回到了北大,為學弟學妹們講職業素養的問題。
在談到自己賣豬肉這件事情時,陸步軒黯然失色,他覺得自己是反面教材,他的行為為母校抹了黑。
當然,這只是陸步軒個人的想法,因為其他人都已經看到這些年他作為一個屠夫所取得的成就和創立的事業,這些都是北大的榮耀。
北大校長許智宏說:“北大的學生可以做政治幹部,可以做科學家,也可以賣豬肉。”
這句話,或許是對陸步軒最大的撫慰和鼓勵。
在接受柴靜採訪時,談到自己的夢想,陸步軒說自己想在某個領域能夠深入鑽研,成為一個“大家”的身份,就算身處市井賣豬肉他依然沒有放棄這個想法。
事實證明,陸步軒確實成為了術業有專攻的“大家”。
成立了屠夫學校後,陳生又創立了“壹號土豬”品牌,朝著高檔豬肉的定位發展。
對豬肉行業已經難捨難分的陸步軒在2016年離開了他曾經嚮往的體制工作,加入了陳生的“壹號土豬”公司。
“壹號土豬”品牌在陸步軒和陳生的努力經營中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門店開到了一千多家。
到2018年,他們的銷售額達到了18億。
豬肉的行業裡,陸步軒已經成為他心目中的專家,終於不再擔心自己為北大抹黑了。
就像陸步軒曾經說的,讀書改變了人的思維。
那些透過讀書獲得的知識早晚都會變成幫助我們披荊斬棘對抗命運的能力,能夠讓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
從無處安身的北大畢業生到肉店裡揮刀賣肉的屠夫,再到今天豬肉行業的集大成者。
陸步軒的經歷是對讀書無用論最好的反駁。
如果讀書無用,又是什麼支撐著陸步軒在窮途末路時仍奮勇向前,在委身市井肉案後依然有一份崇高的理想呢?
讀大學,獲得的不僅是一紙文憑,格局、眼界、平臺都會有很大的提升。
至於如何光宗耀祖,如何成為成功者,就通通都留給時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