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春茂華堂
-
2 # 尹說家居
張伯駒——王世襄,是個天才;張中行——王世襄所治之學是絕學,奇得稀有,高不可攀;啟功——王世襄,研物立志;尚崗——在當代玩家中,王世襄是最通製作、最知材料、最善遊藝的一位;馬未都——王世襄,我最佩服的人;世人——21世紀可以再出一個錢鍾書,卻再無可能有第二個王世襄。
享有京城第一大玩家盛譽的王世襄,是怎樣將五花八門的玩修煉成絕學的呢?
王老曾自嘲——自幼及壯,從小學到大學,始終玩物喪志,業荒於嬉。玩家王世襄,於1914年生於一個鐘鳴鼎食之家。其父王繼曾任職外交部,母親金章是著名魚藻畫家,大舅金北樓為畫壇領袖,二舅靳東溪、四舅金西崖皆是著名竹刻大師。王世襄在這樣的家學環境下恣意成長,年少輕狂的王世襄活潑好動,極喜歡不著四六的古怪玩意兒,與三教九流都成朋友,展露出“燕趙紈絝子弟”的特有風貌,是長輩眼中的問題孩子。
兒時就讀北京美僑小學,常常一連數週的英文作文,篇篇言鴿,足見其痴。
稍大又秋鬥蛐蛐,冬懷鳴蟲,常常深夜至墳場抓蛐蛐,他抓的蛐蛐頭大、腿粗、身圓、須長,是蛐蛐界的常勝將軍。
後又師從晚清善撲營布庫學習摔跤,還跟他們學會了熬鷹和獾狗。
在燕京大學求學時,常懷揣鳴蟲、肩掣大鷹、手牽獾狗到學校上課,是同學們眼中的異類,更是老師眼中的問題學生。
王世襄極愛美食,他善吃、善做、善品,享有烹調聖手的美譽,極受美食大家汪曾祺的推崇。王老自幼跟家廚學藝,各地名菜手到擒來,他做菜從不在意原料的貴賤。一次老有相聚,要求每位現場各燒一菜,有魚翅、有海參、有鮮貝……王老卻做了一個冷門菜【燜蔥】,最受大家喜愛,一搶而空。
玩成絕學,奇得稀有,高不可攀馬未都先生說他生在上流社會,卻一生關注社會底層的樂趣。
王世襄愛好五花八門,詩詞、書畫、蟋蟀、大鷹、獾狗、摔跤、美食、火繪、漆器、竹刻、銅爐、葫蘆、竹刻、明式傢俱……他喜歡他們不是為了消遣,而是真心熱愛它們背後的文化,常常對它們窮究底裡,著書立說,玩成一門門奇得稀有的絕學。
研物成痴,全靠一股狠勁
王世襄曾長期供職故宮博物院,他做學問從不只靠書本,他看遍故宮藏品還不夠,常在閒暇時遊遍北京大大小小的古玩市場。
為了蒐集古玩傢俱,他不顧嚴寒酷暑,常騎腳踏車奔波於北京各大衚衕乃至近郊的通州、涿縣、保定……
有一次他在通州鼓樓巧遇一對明式黃花梨杌凳——直腿無束腰、四足外圓內方、用材粗碩、簡練質樸,王老非常喜歡。老太太要價20元,見王不還價,改口不賣。兩日後在掛貨鋪又見到它們,王老覺得不能再錯失機會,貨主卻要價四十,王老身上連定金都不夠,待回家取錢,貨主已把杌凳賣給梁家。王老為了得到這對杌凳,鍥而不捨,一再登門購買,一次次不斷加價,往來竟歷時一年,終用400元購得,比老太太的20元足足貴了20倍。王老極看重這對杌凳,在他的專著《明式傢俱研究》有專門講述以及有實物照片。
少有所好,老有所用,用有所成。王老憑一己之力,填補了國內許多文物古董領域的空白。
他的《明式傢俱研究》,更是作為中國明清傢俱研究的奠基之作,被稱為繼郭沫若青銅器、沈從文服裝史之後,中國文物研究的第三個里程碑。
繁華落去,錦灰三堆。王老一生,著述等身:
喜愛書畫美術,著有《中國畫論研究》;研究漆器,著有《髹飾錄解說》、《中國古代漆器》;一生鍾愛明式傢俱,著有《明式傢俱珍賞》、《明式傢俱萃珍》、《明式傢俱研究》;秋鬥蟋蟀,著有《蟋蟀譜整合》;放飛鴿子,是其一生的癖好,著有《北京鴿哨》、《明代鴿經 清宮鴿譜》;其他雜項遊藝,著有《說葫蘆》、《廣陵散》、《竹刻鑑賞》……晚年更是把畢生把玩古玩、吟誦詩詞、故友往憶以及學術研究,集結成《錦灰堆》系列。將玩的精神用自己的方式堅持,形成自己的人生哲理,滋養並支撐著自己的人生意義,驀然回首,處處是精彩。 -
3 # 我給老傢俱擦擦灰
王老的成功是“玩,努力與興趣”共同的結果,除了自身因為專業和工作均與文博相關,他寫明式傢俱研究都是工作之外的業餘時間,接觸到大量實物,大量的老匠師…把一手的實物和口述回憶等素材,再與書本比對研究,這可比閉門造車搞研究的人牛太多了。當然,老物件還很多且不是很貴的時代,加專業的治學態度,與因為自己濃厚的興趣而肯鑽研的精神,是他練成的原因。推薦想了解王世襄的朋友看看他的著作,錦堆灰,明式傢俱研究,髹飾錄。他徒弟田家青寫的回憶王世襄那本書也值得推薦。
-
4 # 西窗雅藏
王世襄被稱為“京城第一大玩家”。無論哪個領域,他是一玩成專家,有著各種豐厚的著作為證。類似在古代音樂方面,著有《中國古代音樂書目》《廣陵散》(說明部分);在研究中國畫方面,著有《畫學彙編》;在竹刻領域著有《竹刻藝術》《竹刻鑑賞》;在明清傢俱領域著有《明式傢俱珍賞》《中國古代漆器》《明式傢俱研究》《美國中國古典傢俱博物館精品選》。除此玩蟋蟀,著有《蟋蟀譜整合》;玩鴿子則著有《明代鴿經清宮鴿譜》《北京鴿哨》等著作。曾經翻譯家楊憲益為王世襄賦詩一首:“名士風流天下聞,方言蒼泳寄情深。少年燕市稱玩主,老大京華輯逸文。”這首詩勾勒出的是大玩主王世襄最精髓的人生故事。
那麼王世襄究竟是怎樣成就為“京城第一大玩家”的?這可以從王世襄的家庭開始說起。王世襄的父親是位外交官,任職外交部條約司,工作之餘喜歡逛古玩店,買些殘缺的古瓷標本,而母親金章則是位著名的魚藻畫家。家庭環境是極為優越的。
不過王世襄小時候的心思不在學業上,他曾說自己是“我自幼及壯,從小學到大學,始終是玩物喪志,業荒於嬉。”優越的環境和年少好奇好動的性格,使王世襄特別喜歡和京城諸多玩家交遊,展露出“燕市少年”的特有風貌,他成日養蛐蛐、種花草、養魚鳥……
不過王世襄最大的優點是,他從小就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特別上心,不但要玩,還要玩得有水平。為此在玩的同時,他其實是花了很多心思來研究這些“業餘愛好”。
而王世襄從業餘愛好的玩到專家級別的玩,其實也是經歷了家庭中對其感情頗深的母親去世的影響。在大學畢業那年,因為母親的去世,王世襄覺得不能辜負母親的厚望,再一味地玩鬧下去。於是,他開始研究母親的畫,繼而研究《畫論》,此後更是寫出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本著作《中國畫論研究》。
此後,1941年,王世襄加入營造學社,跟隨梁思成到了四川李莊,學習研究中國古代建築。那段經歷對王世襄的影響極大,在對中國古代建築的研究過程中,王世襄不僅培養出一種嚴謹的治學精神,也對明清傢俱產生了興趣。
晚年的王世襄則對鴿子產生了極大熱忱,進行極為專注的研究。為了這個偏門的鴿子研究,王世襄可是攜帶相機踏遍了北京的鴿市,去外地開會時也不忘逛鴿市、會鴿友。而王世襄之所以是王世襄,在“行萬里路”研究鴿子外,還有“讀萬卷書”的踐行,他還翻閱了沉睡在故宮書畫庫中的宮廷畫家繪製的鴿譜,創作出《明代鴿經清宮鴿譜》《北京鴿哨》等著作。
回覆列表
王世襄少年時期玩物玩到極致的性格,為他後來從事文物收藏和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大學畢業進入社會之後,他主要的經歷也與文物和文化遺產有關。他先是在中國營造學社工作,學習古代建築,抗日戰爭勝利後,在國民政府教育部清理戰時文物損失委員會駐平津區辦事處任助理代表,清理追還抗戰時期被敵偽劫奪的文物。一年中,經過偵察調查,奔走交涉,追還、徵購數批文物,總數達2000餘件,一律由故宮博物院接收保管。
1946年底任中國駐日本代表團第四組專員,負責調查交涉歸還文物事宜。次年初追還被劫奪的原中央圖書館所藏善本圖書106箱,由日本橫濱押運到上海。後任故宮博物院古物館科長及編纂。1948年6月,被派赴美國、加拿大考察博物館一年,期滿後,返回故宮任原職。
王世襄的藏品,除了他的舅父和母親所作書畫和師友饋贈的翰墨文物外,多揀拾於攤肆,尋訪於舊家,沒有聲名顯赫的國之重寶,也沒有價值連城的法書名畫,在別人眼中,可能不過是“敝帚”,而作為王世襄與袁荃猷夫婦多年的珍藏,每一件背後,都有令人難忘的經歷。
如明金漆髹木雕雪山大士像,“1951年3月,已不記何事赴津,奔波竟日,傍晚經勸業場古玩店,入門即見此像坐櫃頂,問價後即如數付值。在車上已難按捺,取出審視,引得乘客圍觀。一日疲勞,已全消矣。”無情的歲月如流水般逝去,藏家所珍愛的,就是經過歲月淘洗後的真情回憶。
為了研究明式傢俱,他經常冒著嚴寒或酷暑,騎著腳踏車奔波於北京的街頭巷尾,車後裝著一個能承重一兩百斤的大貨架。遇到明式傢俱,或捆在車上帶回;或拍照或畫下圖來。他的足跡遍至北京方圓幾百裡,連通州、涿縣、保定也時時遠征,不肯放過。為了從農家買到一件舊傢俱,他放棄全家吃年夜飯的歡樂,在鄉下睡冷炕,將鞋墊在炕沿上做枕頭,度過了除夕之夜。
收藏和研究這些文物,王世襄可以說是散盡家財。當時王世襄窮到何種程度?收藏家馬未都曾回憶說:“王世襄有一張黃花梨方桌,購於北京通縣,價格僅5元,捨不得運輸費,自己一手扶車把,一手扶桌腿,將桌扣在背上,騎車運回家,因此獲‘窮王’美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