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漢朝將公主嫁到匈奴是為邊關不起戰事,那蒙古部族和清朝似乎沒有什麼利益衝突,為何還要嫁公主過去?
9
回覆列表
  • 1 # 燈火闌珊19110957

    漢族的朝廷和匈奴和親是因為打不過,是弱勢者幹不過強者的低頭的表示。清朝的和親是強者對弱者的恩典是賞賜。和親的公主的地位也就不可同言而語

  • 2 # 順德公18948164

    漢朝和親是因為匈奴相比較強大,不斷侵入,漢朝疲於應付,為了和平,無奈只能用美女換和平,和親是被迫的無奈之舉,是屈辱。而滿清和蒙古是同盟關係,為了吞併中原,滿族和蒙古必須聯合起來,而聯盟最有效的方式是聯姻,蒙古貴旅娶清朝公主,清朝皇帝同樣要蒙古王公的女兒,著名你孝莊皇太后就是蒙古人。每一位清朝皇帝都有蒙古藉的妃嬪甚至皇后,滿蒙叫聯姻,是平等的,漢女嫁匈奴是屈辱,不平等約。

  • 3 # HuiNanHistory

    清朝的滿蒙聯姻政策與漢朝的和親相比有很多不同點:

    第一,聯姻是一種雙向的行為,而和親是單向的行為。清朝不僅出降公主、格格到蒙古,反過來皇帝、宗室也會娶蒙古王公之女;漢朝的和親則是漢室為求邊境安穩,單方面嫁女給匈奴單于。換言之,滿蒙聯姻是主動的,漢朝和親是被動的。

    第二,滿蒙聯姻的規模、地域範圍、參與人數、持續時間都遠遠超過僅在漢代史書上有十數次文字記載的和親。因此,清朝皇室與蒙古建立了穩定和長期的姻親關係,這是和親所無法帶來的。

    第三,清朝有獨立的行政機構,包括宗人府、內務府、理藩院等,協助辦理公主出嫁到蒙古前後諸如冊封、婚禮、建府邸、撥胭脂地、省親、朝覲等等各項事務,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流程制度。

    值得一提的是,清中期以來還實行“備指額駙”制度。這種做法類似於我們熟悉的娃娃親,即選定部分蒙古王子到內廷教養,以備將來指婚。據《理藩院則例》記載,這些蒙古王子出自漠南蒙古的七部十三旗,其中七部為科爾沁部、巴林部、喀喇沁部、奈曼部、翁牛特部、土默特部、敖漢部;十三旗包括科爾沁左翼中旗、右翼中旗、左翼前旗、左翼後旗、右翼前旗,巴林右翼旗,喀喇沁右翼旗,奈曼旗,翁牛特右翼旗,敖漢旗,土默特左翼旗,喀喇沁中旗、喀喇沁左翼旗。

    第四,清中後期,蒙古額駙的家族被准許駐京。

    第五,蒙古額駙及子孫多被朝廷委以要職。

    以上是滿蒙聯姻與和親的不同之處。

    清朝為何要與蒙古聯姻呢?實際上,這是一種對蒙古王公的籠絡手段,清朝透過這種方式鞏固其在邊疆地區的統治,不少蒙古額駙也成為清朝的股肱之臣,例如喀爾喀蒙古賽音諾顏部的超勇親王額駙策稜、科爾沁部左翼後旗額駙僧格林沁等,都為清朝立下了汗馬功勞。

    關於這一問題,我推薦大家閱讀杜家驥教授的《清朝滿蒙聯姻研究》。

  • 4 # 靜夜史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經歷過了“不和親、不稱臣”的“剛明”之後,清朝再次拾起了“和親”的制度,和蒙古各部進行廣泛而漫長的“和親”,從清朝建立前到清朝滅亡,300多年時間,清朝和蒙古聯姻總計達586次,入關前32年間為84次,入關後268年間為502次。共有達430名的清朝皇家女子嫁到蒙古,滿族皇帝及宗室王公子弟娶蒙古王公之女156名。

    在滿蒙和親的背景下,“北不斷親”成為清朝對蒙古的基本國策之一。

    其實“和親”早在漢朝就有實行,當時的漢朝多次將公主嫁給匈奴單于。

    1、目的不同

    漢朝和清朝的和親最大的區別就是目的不同。漢朝為延緩匈奴的進攻,對匈奴進行“賄賂”,而清朝則是為了籠絡蒙古,增加蒙古對清朝的向心力。

    漢朝初建時,國力孱弱。前200年的白登之圍讓漢太祖劉邦認識到漢朝與匈奴的巨大差距,遂開始聚精會神謀發展,一心一意搞建設。但是匈奴不會給漢朝臥薪嚐膽的時間,從漢朝建立到前133年馬邑絕親這70多年時間,匈奴幾乎年年南下侵擾,對漢朝邊境發動襲擊,漢朝無力抵擋。

    針對這樣的“不勞而獲”,匈奴單于樂於接受,但是這些金銀財寶對於整個匈奴而言就是杯水車薪,所以改南下還是南下,該搶劫還是搶劫,漢朝只能繼續妥協退讓,繼續進行“和親”。

    漢朝前期,漢朝共進行了16次和親,終於幫助漢朝完成了韜光養晦。到前133年,漢武帝終於掀開了反擊匈奴的大幕!

    而清朝的和親,就是為了強化滿蒙的聯盟。後金作為少數民族,和蒙古天然親近,從努爾哈赤到皇太極,終於征服了漠南蒙古。為了加強對漠南蒙古的控制,增加蒙古對於清朝的認同感,清朝皇室和蒙古王公進行廣泛的聯姻。這種聯姻和漢朝的單向和親不同,它是雙向的,不僅清朝公主要嫁到蒙古,蒙古王公之女也嫁到了清朝。

    透過這樣的血脈聯盟,蒙古和清朝成為堅固的同盟,幫助清朝拱衛北疆,成為清朝的得力助手!

    2、地位不同

    匈奴之所以願意接受漢朝的“和親”,很多時候是為了漢朝陪嫁的金銀珠寶,換句話說,漢朝陪嫁的公主,有時候地位還不如自己身後的金銀珠寶。

    所以漢朝公主在匈奴的地位可想而知。加上漢朝皇帝捨不得將自己的親骨肉嫁到匈奴,所以雙方本質上沒有互信,更多的將:“和親”看作是一次交易,所以,指望漢朝的“公主”掌握權力繼而組織匈奴南下侵略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可能的!

    漢匈和親的過程中,漢朝的地位實際上是低於匈奴的,和親對漢朝來說是莫大的恥辱,遠嫁的公主也得不到匈奴的尊重,這就是“弱國無外交”。

    而當漢朝具備了反擊匈奴的實力後,漢武帝果斷放棄了屈辱的和親政策,開始對匈奴還以顏色,漢朝才開始掌握主動!

    而滿蒙和親和漢匈和親不同,因為清朝和蒙古都屬於清朝的政體之下,所以雙方的和親是一個國家內的內部事務,因此和親就是國內的人口流動,在地位上雖然是清朝坐江山,但是本質上是平等的,蒙古本質上是清朝的聯盟者。

    這種背景下的和親,公主雙方都能受到尊重,比如孝莊文皇后,出身科爾沁部,在皇太極駕崩後,輔佐順治和康熙兩代帝王,為康乾盛世打下了基礎!

    因為地位不同,所以造成的影響自然不同,漢朝對於這樣的和親深感恥辱而不願提起。而清朝對於這樣的和親則高唱讚歌,使其成為滿蒙一家親的最好見證!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諸葛亮在《出師表》裡為何沒有提到姜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