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靜待花開花自開1
-
2 # CestLaVie161920951
在美國,一部電影或者電視劇的選角是前期製作中最重要的部分,除了試鏡、預演等形式以外,還有劇本圓桌試讀等許多方式。而負責這一切的人,就是選角導演(casting director)。如何從一堆堆的演員裡挑出最合適的一個,將一開始只存在於劇本中的角色毫無違和地融合在他身上——天,這真是像魔法一樣的工作。但選角導演卻紛紛表示:施魔法?哪有那麼容易的事情!
選角導演的日常工作之一——組織試演
選角導演經常面對種種問題,首先就是要滿足工作室、編劇和導演的要求。比如,2006年,編劇兼導演Nancy Meyers寫《戀愛假期》的時候,她腦子裡已經有了一張四人的演員表:Cameron Diaz, Kate Winslet, Jack Black and 和Hugh Grant.
Diaz很喜歡這個劇本但已經決定要休假一年,Winslet不想去好萊塢拍戲因為她的孩子們當時在英國上學。Black的行程與電影拍攝日程衝突而Grant拒絕扮演一個和他以往的角色性格太過相似的人物
這個時候就輪到選角導演出場。在Diaz最終同意出演後,他們馬上去尋找另一位女主角的扮演者。她需要是個英華人、漂亮風趣而有明星氣質。Maggie Gyllenhaal臺詞功力好但不是英國腔,Minnie Driver雖然是英華人但導演Meyers覺得她並不適合角色。就這樣找了幾個月之後,Winslet突然表示她現在能來好萊塢,更幸運的是Black的工作行程也發生了改變,這兩個人都簽下了這部電影。
於是剩下的就是找別人頂替英俊瀟灑又風趣的Hugh Grant。於是 Daniel Craig, Robert Downey Jr., Brendan Fraser等將近20位大明星都參加了劇本試讀,隨著時間逐漸逼近開機日,Meyers終於決定由Jude Law出演。當演員全部定下來之後,這部電影的前景也一片大好。
最終成為男主角的Jude Law和兩位女主角
為角色選到對的演員無疑能使一部電影起死回生,而除此以外選角導演還得幹什麼?還需要什麼樣的技能?首先來看看他們的職責好了。
選角導演(性別基本為女)實際扮演著中間人的角色,他們為電影、電視劇、戲劇、商業廣告甚至MV中的角色尋找合適的演員。此時,工作室、出品人、導演在一頭,而演員和經紀公司在另一頭——中間的就是選角導演。選角導演通常被戲稱為“中間夫人“。業如起名,在整個娛樂界中,這的確是為數不多的由女性占主導地位的行業之一。
導演還會參與電影的前期製作等等一系列工作。大概按照以下順序:
•和製作人、導演甚至編劇見面,弄清楚整個計劃的請況。
•和製片會計見面,搞清楚片子的預算,以及演員成本。
•讀劇本,然後為所有的角色做標註。
•為有可能參演的演員按照人氣高低排個序,這是一開始最重要的一步。
•聯絡這些藝人的機構來判斷他們的能力
•為製片人和導演提供一個列表,表上排名靠前的演員可能不會被安排試鏡
•列出主演、其他演員和他們拍攝日程的表格
•為可以參演的演員安排試演或者劇本試讀
•進行試演
•根據試演嚮導演推薦每個角色合適的演員讓他們進行最後的篩選
•和經紀公司討價劃價,留意演員成本
•打電話組織配角的演員面試
•在合同簽署後,充當導演和演員中間的聯絡人
•為了防止由演員不能履行合同,提前找好替代的演員
這看起來有條不紊,但實際上困難重重。
•為了替1939年的《飄》選定一個女主角,該片的選角導演在美國本土的試鏡長達三年,而最後斯嘉麗的角色還是被英國女演員Vivien Leigh奪得。
•要找一個又能踢足球又能演戲的小姑娘出演《格雷西》,試鏡導演面試了幾千個女孩兒才挑出了Carly Schroeder。
•為了讓《地獄男爵》的電影形象儘量地接近漫畫,編劇和導演要求:我們的男演員一定要和漫畫人物長得像!
•對於像《豪斯醫生》或者《急診室的故事》這樣的周播劇,選角導演每週要為劇組找到幾十個友情客串的演員。
這大概就是選角導演的日常工作,現在你還想當一個選角導演麼?
作為一份最有樂趣的工作,如果你想當選角導演,除了必須“腳踏實地,仰望星空“,還得有人際關係和一些運氣。你不需要特訓,而只需要一些經驗、知識和好個性。
知識:
為了瞭解娛樂工業,在大學裡學習一下與電影、導演相關的課程是有用的,商業管理也可以。一個選角導演得知道怎麼去談判並且和工會的成員打交道
戲劇課也是必要的。選角導演Kim Petrosky就在《影視界的100種工作》一本書裡提到,學習演戲能讓你明白拍戲的程式,判斷演技高低以及為演員安排一個舒適的試演環境讓他們進行發揮。事實上,有些選角導演就是演員出身。
經驗:
當一個選角導演,通常意味著你們要從產業鏈的最低端做起,比如說在選角公司做實習,或者當選角導演的助手。從這些工作裡,你可以藉助和導演的交往慢慢地往上走,記住當你沒有能證明你是個成功的選角導演時,就沒有製片人、導演或者工作室會願意聘請你。
如果想尋找高階一些的製片導演或者機構,去美國演員工會的“修理站“公司看看,那是一個專業的選角導演的協會,能提供成員目錄,專業術語以及電影製作的許多資料。
網路:
和其他的娛樂工作相比,這個工作更注重你到底認識誰。建立良好的關係可以讓你的事業更順利,你需要他們來幫你做出一個好的選角決定,並且迅速而容易地聯絡到你所需要的好演員。也就是說,除了要和演員很熟,你還要和經紀公司保持良好的關係。
個性:
選角導演是一份“女人活兒“嗎?選角導演Juliet Taylor在《美國戲劇界的女人》一書裡提出,女人的確更適合這個工作。你需要有好奇心和耐心來了解一個人,還要有判斷一個演員是不是能勝任的直覺。
-
3 # 新說電影
好萊塢一部選角都有單獨的選角導演去挑選,而且好萊塢有演員工會,所以選取演員方面還是會簡單很多,一般會根據以往的作品或者新演員的各種資料,這些資料演員工會都會有,而選角導演會根據資料進行面試,再配合電影劇本的人設選出最合適的人選。當然,某種規則的除外!
-
4 # 性感奈布線上調戲傑克
首先演員要用得合適:
演員必須合乎角色要求,其形象、氣質最好角色形象要求一致。角色是24歲的男演員,演員的年齡範圍需要在24歲上下浮動,太小太大都不行,有的劇組嚴格要求演員的實際年齡和角色的年齡必須一致;在這個基礎上,可以根據製作方要求或電視臺需求,選取年齡偏大的當紅演員,這樣給造型、化妝、服裝提出了更高要求。一般來說,現有的影視劇組是需要拿來就能用的演員,而不是拿來需要打造了才能用的演員。有的演員說自己什麼型別的角色都能演,那麼劇組還得這樣考慮:如果用一個形象偏重於武生的演員來扮演白面書生,那麼還得選取一個形象更“糙”更粗獷的演員來扮演武生,這樣搭配才能相得益彰。
選演員首先要看臉,看面部形象,其次看身材,然後看氣質內涵。鏡頭裡的人肯定有變化,如果是偶像劇,還得考慮經過攝像機檢驗,臉是否變大等等之類因素,不是所有的帥哥美女都適合偶像劇的。說到哭戲,有的人哭相難看,讓所有的人都走遠,有的人卻能哭得梨花帶雨惹人同情惹人憐憫。
2
其次要看演員的表演;
表演沒有固定的模式,每個人有每個人說話行事的方式,演員的戲質量好不好,不是一句話兩句話的問題,也沒有一個權威能說演員表演必須用他她的思維方法。我喜歡選擇有天生鏡頭感的演員、表演有特點的演員、反應靈敏並能結合自身條件表達的演員。演員需要把自己所學和自己的人生經歷結合起來,表演才有根底,不用腦子演戲是不行的。我個人喜歡自然鬆弛的表演,用聲音表演舉例:我個人不大喜歡話劇腔和話劇份濃厚的演員,演員是“聲臺形表”的綜合,每個人都是話劇腔或者話劇份說話、走路,我們的影視劇也就脫離現實了。聲音表演也是有獨特個人色彩的,如電影《梅蘭芳》中王學圻飾演的十三燕,電影《畫皮》中趙薇扮演的佩蓉,都很好地利用自己的聲音塑造了真實可信的人物。
劇組的演員導演或者演員副導演選角,大多憑藉自己看過的別的影視劇印象、或者是報刊網路的文字圖片介紹、或者是當面見組試戲。
曾經有個劇組同仁這樣跟我說:見到演員的第一反映就應該有這個演員到底有多深,他能演主演還是主配還是特約!所以,提醒演員朋友們:要重視見組。
3
選角重點是看演員人品;
劇組小社會,希望劇組每一個成員都有勤奮工作、同心協作的態度。演員更得要以協作同心的精神參與劇組,大家都對演員耍大牌、遲到曠工深惡痛絕,沒有一個人喜歡不尊重別人勞動的藝人!要知道:劇組從製片人、導演到場工和群眾演員都是為整個戲的成功而工作,為了讓演員以最好的精神面貌出現在鏡頭前、他們都付出很多甚至更多。所以我所在的劇組都不歡迎演員化妝遲到、出發到……提倡行業自律,尊重他人勞動。演員不怕戲不好,就怕人不好!戲方面差一些不要緊,我們可以調教;人品不好就沒救了,如果我們有相應的行業協會,可以定期通報各自所在劇組演員情況;我們也可以提倡劇組和劇組之間、製作公司之間還有媒體之間經常通氣,促進演員隊伍健康發展。
沒有藝德的演員是沒有前途的,僥倖成名也是一時的流星。寧可選一個演戲有待進步的藝人,也不要人品不好的藝人,中國的演員這麼多,用誰都是用。不用一線大腕、可以用二線的;二線的沒有,可以多選幾個三線的藝人或者熟臉藝人;實在不行,可以找一批實力外型兼具的青年藝人,外請一大批老藝術家來襯托,不乏成功的先例!
4
第四是演員技能豐富。
作為演員,有的演員文戲武戲都拿捏得當,有的演員只能演文戲,有的演員只能演武戲打戲。我想,如果一個演員有多種技能,必然能促進其表現力。作為演員,駕駛技能、騎馬、游泳、舞蹈、聲樂演唱、武術等等,多多益善。想找替身來代替,戲份少的時候還可以應付,碰到成吉思汗的角色,不會騎馬的已經退出了競爭圈;碰到浪裡白條和阮氏三雄的角色,不會游泳的演員也只有走開的份。
八十年代的明星龔雪的國畫、張金玲的陶藝繪畫,許還山、唐國強、張鐵林一手驚豔的書法,章子怡有舞蹈功底演打女有基礎,徐帆、秦海璐、王馥荔、蔣勤勤有京劇功底,陶慧敏、石小群、何賽飛、李玲玉有越劇功底。
藝多不壓身,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1996級八個女生,四個有舞蹈功底,四個有戲曲功底,成功走出章子怡、袁泉、梅婷、秦海璐、胡靜等,可見一斑。
回覆列表
銀幕上形形色色的專業演員,以精湛的演技牽動著觀眾情緒的高潮迭起,引領我們深入虛擬的敘事世界、探索戲劇魅力。一份成功的演出,甚至能讓人們在觀影過後依然對故事回味無窮,並把飾演者視為角色化身。那麼你是否好奇這些飾演者當初是如何被挑選出來的呢?Eyde Belasco在美國好萊塢,這項重責大任被交付給專業的“選角導演(Casting Director)”。他們閱人無數、獨具慧眼,從茫茫人海中挑選出擁有獨特氣質、貼合角色的明日之星。為了瞭解這份工作的具體內容和選角過程,時光網專訪了在洛杉磯在擁有25年資歷的選角導演Eyde Belasco。Eyde Belasco曾替無數優秀的獨立電影選角,例如《來自美國的莫里斯》、《吸入》、 《妙筆生花》等,都曾被選為聖丹斯電影節的展映片。同時她也負責多部6大片場的商業片,包括大受歡迎的清新愛情小品《和莎莫的500天》、《深入敵後》等。她也是流媒體巨頭亞馬遜所出品的獲獎劇集《透明人生》幕後的選角主力,還以此拿下專門肯定選角工作成就的Artios Award大獎。今年是Belasco擔任聖丹斯學院西岸選角導演的第20年,快來聽聽她的經驗談吧!
Q:好萊塢的電視和電影試鏡過程是什麼樣的?A: 兩者的過程是差不多的,選角導演首先要閱讀劇本丶確定角色,併為主要角色列出所需要的演員特質和要求。我會和導演導論選角想法和方向,瞭解有什麼特定需求,是要鎖定有名的演員還是進行傳統的試鏡途徑。如果是後者,那麼就會由我招募演員丶組織試鏡會議,並從中挑選出最適合的讓導演稽核。Q: 在電影製作的過程中,選角和試鏡通常從什麼時候開始?會持續多久?
A: 通常是在劇本完成丶資金確定以後開始。如果是全新電視影集的試播集,可能在開拍前的8-10周開始,因為需要演員們提早到場排練丶訂裝;如果是新季節目的新角色,在開拍前的4-5周開始就行了,甚至可以邊拍邊選;至於長篇電影,一般會從6到12周開始並持續到開拍前。有些電影需要進行大規模的對外招募,特別是當對主演有特殊需求或是包含小孩子時,那就要提早好幾個月了, 甚至比主體拍攝(Principle photography)還要早好幾個月。Q:你是如何發掘童星的?過程和成人演員有什麼不一樣?
A: 美國法律會根據未成年人的實際年齡,限制他們只能在鏡頭前工作幾小時,還有他們不上鏡時又需要保證多少小時的上學時間。這些都是選角時需要考慮進去的。我通常會從經紀人(agent)和經理人(manager)下手,把 “breakdown”發給他們,因為他們代理全國各地的專業演員和還沒演過戲的新演員。除此之外,我也會自己挖掘沒有代理人的演員,透過普通高校丶戲劇學校丶網上招募 。特別是現在科技這麼發達,我們會開放演員寄來試鏡視屏,整個過程更寬廣丶開放了。
Q: 請幫讀者介紹一下什麼是“breakdown”。A: Breakdown是選角導演整理出的一份招募演員的資料,會列出例如外形丶特殊才藝等相關條件。好萊塢有許多供業內人士分享break down的服務網站,例如Beakdown Services, Now Casting, LA casting等,我會在這些平臺上公佈專案內容和需要的演員要求,所有訂閱戶都會收到這些訊息。
《透明人生》劇照
Q: 選角導演和經紀人丶經理人的關係是什麼樣的?
A: 是雙向的合作關係,他們會定期和我聯絡瞭解我在負責的什麼新專案丶需要什麼樣的演員。同樣的,我會準備好”breakdown”併發送給所有的經紀人和經理人,他們會代表客戶用網路投遞資料,或是打電話來向我推薦人選,提出想參與試鏡的意願。
Q:我相信每個專案的情況一定都不一樣,不過總體來說,通常一個角色會讓你收到多少份申請檔案?其中又有多少人會被邀請參加試鏡?A:如果是電影主角的話,導演和資方通常會希望是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明星”,那就不會是我去找人了。但如果他們只要求“好演員”,不必自備投資丶票房吸引力的話,就會交給我負責。電視方面,我感覺是比較開放的,我可能會為了一個主要角色對上百名演員進行試鏡,光是收到的資料就可高達上千張照片和履歷表丶電話,再一步步篩選到最後幾名
Q: 試鏡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A: 不論是電視或電影,我都會提供幾個試鏡片段讓演員提前準備,到了現場在鏡頭前表演一次。我還會根據他們的演出提出要求, 有時是將他們導向導演希望的感覺,有時是試探他們有沒有彈性,能及時根據反饋做出調整。因為正式拍片時常常要不斷地重新塑造和修改,這種情況在電視劇拍攝中特別明顯。我還會要求一些即興表演,那也是在電視影集中常見的 。不過我很少要求演員準備獨白戲,除非那是試鏡的一部分。
Q: 什麼是“化學測試”?用意是什麼?
A: “化學測試”是指讓兩位演員一起對戲,看他們之間的互動好不好,有沒有火花。他們必須讓觀眾信服他們真的是夫妻丶閨蜜丶男女朋友丶師長,相信他們之間的關係和歷史,看起來是感情融洽丶有二十年交情的。分開試鏡的話很難知道兩位演員是否合拍,所以有時要把他們放在同一個房間對戲。Q: 試鏡時除了選角導演以外,還有哪些人士會參與?誰做出最終決策?A: 如果是片場大片的話,通常製作人和導演會先決定好一兩位主演,等資金到位丶專案拍板了,再讓包括選角導演和其他的劇組人員加入。獨立片則相反,選角導演早早加入,幫助片方決定主演人選,再籌募資金。這種情況下,第一輪試鏡只有我和一臺攝像機, 我要從大批人選中挑出幾個拔尖的,推選他進入後期的試鏡。影片導演和我都會在,有時編劇也會加入。我們當然都希望在場人士能達到一致的結論:“對!就是他!” 但許多時候不管是獨立片還是片場大片,都要經過資方的稽核。
Q: 資方在多大程度上能影響選角過程?
A: 每個專案都不一樣,但資方都會希望參與其中。他們當然希望聘用具有票房吸引力的明星確保投資回報。影片的預算越大,越希望請來大牌明星。而在如今的市場上,不管是獨立片或電視影集,都越來越流行找大牌來拉抬,這對尋找投資或宣傳效果上都是很有利的。人們希望拍出成功的電影,投資人認為大牌加盟是票房靈藥。
Q:大牌明星還會參與試鏡嗎?
Q: 選角導演和演員的合作關係是什麼樣的?
A: 選角導演是站在演員這一邊的,希望優秀的新星能獲得成功。當我遇到一位強大丶新鮮丶讓人興奮又有天賦的演員時,我會盡量讓他們參加所有試鏡,一位擅長搞笑片的演員不代表他們不能演好劇情片。當我遇到一位全方面丶什麼都會的好演員時,我想給他們機會看他們如何掌握不同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