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歡樂橘子號

    你應該說是孔子的儒家文化,其實並不是人人都需要的,孔子只是儒家文化,如果你不崇尚儒家文化,自然不需要!

    先秦諸子百家,為什麼要束縛自己的思想獨尊儒術呢?

  • 2 # 5米月光

    我摘抄一個你看一下吧:

    《論語》,2500多年前的經典語錄,今天還能啟發我們的心智嗎?還能對我們今天的心靈產生觸動嗎?北京師範大學于丹教授緊扣21世紀人類面臨的心靈困惑,結合其深厚的古典修養,運用女性特有的細膩情感,從華人的宇宙觀、心靈觀、處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養之道、理想和人生觀等七個方面,從獨特的個性視角出發來解讀

    《論語》。全書以白話詮釋經典,以經典詮釋智慧,以智慧詮釋人生,以人生詮釋人性,以人性安頓人心。穿越2000多年的時間隧道,體悟經典的平凡智慧。

    《于丹論語心得》序

    這是2006年11月12日的下午,地點是“百家講壇”的演播室,話題則圍繞著于丹的“論語心得”展開。服裝未經設計,訪談也很自由。但我看著這一對桃紅李白,總不知孔老夫子見了會作何感想,便不懷好意地問:你們美女也喜歡孔子嗎?在你們這些美女的心目中,孔子是什麼樣的?

    誰知于丹並不上當,應聲答道:我不主張從性別的角度去看孔子。在我的心目中,孔子只有溫度,沒有色彩。

    好聰明的小妮子,好精彩的回答!我也立即迴應:那我今天就有點兒像孔子了。我這一身灰,等於沒有色彩。不過,灰色也有灰色的好處,那就是和任何色彩都能搭配,比如你們的鮮紅和潔白。

    觀眾大笑。

    訪談在笑聲中結束,我卻有點兒意猶未盡。事實上,我要問的問題是:孔子是不是眾人都需要的?如果是,那麼,他應該是什麼樣的?

    答案其實就在剛才的笑談中:一個大家都需要的孔子應該是灰色的。

    我不知道于丹對於“色彩”和“溫度”的定義,但任何人都不可能沒有色彩。所謂“沒有色彩”,無非就是灰色。灰色的色彩感不強,可以視為不是色彩的色彩,但同時又是最具普適性的色彩,因為它可以和所有色彩搭配。所謂“需要一位灰色的孔子”,無非是說,在這個多元的時代,我們需要一位最具普適性的孔子。

    實際上,真正偉大的思想決不會只適用於一時一地或一人。它們總是具有普遍的意義,也應該具有普遍的意義。人們喜歡譏諷地說,生命之樹常青,而理論往往是灰色的。他們不知道,理論如果不是灰色的,就沒有普適性;而沒有普適性,也就沒有生命力。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希望孔子是灰色的。或者說,我們願意把他看作是灰色的。

    但是,沒有人會喜歡只有灰色的世界。灰色也只有在和其他色彩搭配時,才能顯示它的普適性,顯示它的高貴和純粹。因此,灰色的孔子又必須連結多彩的世界。這世界充滿生命活力,奼紫嫣紅,千姿百態,萬類霜天競自由。正因為有了生活的五彩繽紛,理論的灰色才不顯得死寂;也正因為有了思想的高貴純粹,紛繁的世界才不至於俗不可耐。灰色提升著品位,而多彩保證了活力。這也就是和諧。

    于丹為我們講述的就是這樣的孔子,一位連結了多彩世界的灰色孔子。連結是廣泛的,東西南北,古今中外。主題卻是單純的,單純到沒有色彩,沒有性別,沒有時間和空間,只有溫度。

    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學者的孔子,也不知道這是不是歷史的孔子,更不知道這是不是真實的孔子。但我知道,這是我們的孔子,大眾的孔子,人民的孔子,也是永遠的孔子。

    向古典致意

    應當看到傳統古典精神中所包含的人的完整、莊嚴是一種永恆的、不朽的東西。在20世紀人類心靈歷經破碎、彷徨之後,在愈走愈遠的現代藝術對人的感覺的開發已顯得蒼白無力的時候,一種向本回歸、向古典、向傳統的迴歸趨勢已勢不可擋。藝術史永遠都是行走於兩個極點之間。即:開發、收縮,再開發、再收縮。

    對中國近代藝術而言,傳統在“五四”運動後已被逐漸瓦解。其實,真正的中國傳統精神是在宋以前。我們一代人對於真正的中國古典傳統並不曾真實的領略和掌握過,因此我們距傳統不是太近,而是太遠。我們所反的所謂傳統只是近代混亂狀態中的文化。

    應該說,中國古典傳統精神是儒雅高貴的,是一種地道的貴族文化,這樣說的意思並不是菲薄市俗文化就不好,對藝術而言,一切只是不同而已!但不管怎麼說,這貴族文化卻是我們民族傳統文化的特質。

    貴族文化指定典型屬於文人士大夫的作品,是這些精神貴族們自己心靈的產物。它細膩、高貴、溫柔、敦厚、儲蓄,乍一看並沒有市俗文化的賞心悅目,但卻優雅、超脫、韻味無窮。它是中國文化人精神境界超越表象的時空,追求象外之象的崇高、明達、澹泊的胸襟的展示。另外它永遠體現著一種脫塵超俗的人格精神。對物質的鄙視,對權貴的輕蔑,但對獨立個性,對大自然卻充滿了無限熱愛和景慕。

    相對西方文化而言,這種文化的獨特性正是他真正能與西方文化鼎足比肩而立的。但一個不幸的事實是:這種文化特點在中國古代(宋以前)的文字、繪畫中體現的很強烈,但在宋、元以後,尤其在近代中國文學繪畫中卻顯得太少、太弱。一個民族的文化價值在於它是否強烈、突出地體現著本民族的精神特點,並透過這一特點深刻體現著某種人類共同深邃的東西。從而為世界文化提供著某種有價值的積澱和啟迪。

    對一個當代畫家而言,向古典迴歸並不一定意味著“出世”,要如古人般遁跡山林去遠離現實生活,陶淵明講“心遠地自偏”、禪學也講“滅掉心頭火自涼”。今天的藝術家更應在於遠眺俯視中國文化和世界文化之後,有認清本民族傳統中屬於人類整體的、精神性的東西,充分理解它並堅持以一個20世紀90年代的人的嚴肅目光去關照它,從而有效地繼承、發展它,繼而在真正的古典與真正的現代交叉點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21世紀將是人類與自然和解,再也不願以征服自然為目的了,這是一個偉大的進步。21世紀的藝術將是徹底的、客觀的,最本質的把握世界,歸於自然。也將是那種悠遠、浩渺、深邃、靜寂的宇宙意識的提升,是天與人、物與我絕對融合默契的古典傳統意境的發展,它顯示了藝術家對於色彩紛呈的現實生活沉重的思索,顯示了21世紀人類在物質文明高速發展的同時,理性思維不斷探索的精神深度。

  • 3 # 職場前沿思維喬春雨

    我很喜歡于丹的說法,“孔子只有溫度,沒有色彩。”我還要加一句孔子只留下他的思想沒有留下他的形象,所有我們看到的樣子都是後人心目中的樣子。

    1988年,當年全球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會議上發表宣言稱: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從2500年前的孔夫子那裡汲取智慧。‘仁義、誠信,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等一系列的思想是他的精髓,形象只留與心中。

    實際上,真正偉大的思想決不會只適用於一時一地或一人。它們總是具有普遍的意義,也應該具有普遍的意義。人們喜歡譏諷地說,生命之樹常青,而理論往往是灰色的,生澀的。他們不知道,理論如果不是灰色的,就沒有普適性;而沒有普適性,也就沒有生命力。

  • 4 # 張老師在涼山

    孔子的思想你覺得好就好,不好也就不好。我反正覺得一般,還是莊子比較符合當今懶散,浮誇的社會風氣。我不喜歡孔子,太迂腐。什麼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我反正不會在生命問題上聽任何人忽悠。

  • 5 # 墨清愛杏花

    我覺得這個思想的東西是人各有志,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

    不一定所有人都喜歡孔子,孔子的思想也有他的侷限性,因人而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哪一種程式語言比較好學啊,想學習一門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