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風吹雞蛋殼199577973
-
2 # 徐大乎
謝謝。曾幾何時,趙本山也如此。小品也好,相聲也罷,往雅裡說是一種藝術形式,用郭德綱自己的話說就是掙飯吃的一門手藝,因此,無關乎道德。第一,郭德綱相聲說得好,是他有本事,多掙點錢也是應該的。有些人悟性差,說得不如郭德綱,掙的少,不丟人,哪行那業都有高低,倒是相反,自己有了點成績就覺的了不起,目中無人,反而是無恥。第二,在國家的文藝團體工作,拿工資,不丟人,也不該被責罵。出去巡演,為了擴大宣傳面,發票贈票是善舉,怎麼反而有罪了?有錯了?郭德綱說,他的相聲有人聽,票都買不到,而別人都不行,真的又如何?想當初,他沒人看的時候,他如何了?事實求是的說,郭德綱的相聲確實說的不錯,說得好就好好說。即便是真的主流相聲界擠壓你,你也應該忍受,與整個相聲界為敵絕沒有好果子吃,粉絲是看客,好看才是客,徒弟是依附,可依才行。
-
3 # 華齡科技
除了德雲社全國還有很多的專業和業餘的曲藝團體在努力的默默無聞的創作和表演。有時候,一個團體或者藝人確實需要機遇和媒體的助力,但是你沒有真本事和沉得下來的一顆真心,把你送上春晚也是白費。如今無數藝人明星靠各種炒作醜聞真人秀保持熱度,無可厚非,他們選擇做更容易的方式維繫知名度從而得以保值增值。只不過這些於文藝本身並無意義,無意苛責,只希望從藝的朋友,出名賺錢之餘也能為曲藝、文藝花些功夫。少拍爛片、少演爛戲、少說除了不可樂哪裡都正確的相聲…對於你們,上面說的一如商家賣假貨、工廠做次品一樣,都是少德之行為,我可以不做假貨,你們能少出點假演、假唱、假笑、假哭、假頌、假高大上嗎?我們一起努力,讓世界變得真實有趣一點,如何?
-
4 # 粟有粟樣
先說明我的個人觀點,目前相聲我聽郭德綱和德雲社的多,其他相聲團體或是段子聽的很少。
我是一個挺喜歡聽相聲的人,小時候聽馬季,馬三立,楊少華,馮鞏,包括姜昆等人的相聲都聽,那時候覺得挺有意思的。後來慢慢越聽越沒意思了,估計是笑點高了?還是相聲創新少了?還是網路讓各種段子層出不窮了?反正結果就是好幾年沒再聽了。直到有一天我在網咖點開了一個叫《白事會》的相聲,不誇張的說,當時真的多次笑出聲,然後我就記住了這個名字郭德綱。一直到現在,我的手機裡還下載了不少他的相聲,經常聽聽。
個人認為,現在的相聲界,如果沒有郭德綱,根本不會有現在的繁榮,在他把相聲重新帶入大眾視野後,很多相聲團體也都應運而生。以後不敢說,但至少目前為止我認為沒有任何人或團體能超越郭德綱及德雲社。對相聲這門藝術而言這不一定是好事。但這卻是目前的事實。
任何有生命力的藝術一定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衷心希望相聲也會出現幾個“郭德綱”,給相聲注入活力,給大家帶來歡樂!
-
5 # 阿旺美食
現在一說相聲好像只有德雲社,只有郭德綱,不可否認,郭德綱確實說的好,德雲社,也幾乎壟斷了相聲市場,遍地開花。但是其實除了郭德綱還是有好多優秀的相聲園子和藝人的。我比較喜歡聽天津相聲,偏傳統,平鋪直敘,鋪平墊穩,包袱可能不算密集,但是標準的相聲說法。天津自古就是曲藝窩子,太多太多說相聲的大家和優秀演員了。故去的馬三立,絕對泰斗級別。現在的,馬志明,田立禾,尹笑聲,佟守本,李伯祥,等等,都是郭德綱的前輩,相聲說的都可以的。聽相聲還是聽天津相聲,這才是相聲
-
6 # 氍毹紀夢
如果論當前某個相聲演員和團體的影響力,毫無疑問,無論是體制內的還是體制外的,都很難與郭德綱先生和他所帶領的德雲社匹敵。當然,影響力自己然也包括了市場號召力,粉絲,效益等各方面。
但是如果單純的論及相聲演員的傳統功力和純度(注意,是純度,不是寬窄度),以及作品的質量上,結果就是未必的了。
這裡多嘮叨幾句,我是從2006年開始接觸郭德綱的相聲的,那會兒他的《西征夢》,《竇公訓女》,《揭瓦》等異常爆笑,包括後來的《我要旅遊》等,真可以說是讓人笑的眼含淚花。個人認為,這一時期,郭的相聲作品保留著明顯的天津相聲的痕跡,尤其可見的是受馬三立先生影響頗深。都是以小人物我的視角,受了社會的凌辱,透過自嘲、宣洩來表達對世界的看法和態度。可以說,正是那幾年的郭德綱和德雲社,讓相聲有重新回到大眾視野,這一點郭德綱和德雲社功不可沒,無論是當時春晚的相聲還是北京的週末相聲俱樂部,都沒有起到郭德綱和德雲社對相聲的那種影響。
但是郭德綱的作品,斜茬兒多,許多笑料都安排在了這些地方,這本無可厚非,許多相聲名家也都如此,但是一旦過多,就容易造成干擾一段作品的整體性。郭的相聲前期存在這個問題,到現在很多網上流出的演出影片,一段相聲基本上都是瑣碎的笑料的堆砌,甚至離開了于謙家那點事,就沒有別的。這在純度上就出現了一個問題。
再比如,我個人認為郭德綱改的不錯的一個傳統相聲《黃鶴樓》,但與馬三立先生的《黃鶴樓》相比,細品起來,還是高下立見的。有人說《黃鶴樓》這樣的段子,在相聲的行話中,叫做腿子活,就是演一段戲,有人物情節,進人物出人物。按說這樣的段子,多帶幾句唱,可是馬三立的嗓子不好,中後期,更是基本上不上柳活(帶唱的相聲)。可是,馬三立高就高在他是大師,它能夠巧妙的避開自己的弱點,來揚自己的長處。馬的長處就是說功。透過他的表演,把一段腿子活,轉變成自己風格的說活。這本身就是個技術活。 再加上馬先生這段相聲的墊話很短,簡短几句,但每句都有用,透過“馬”口中對幾句京劇行話的解說,給乙方(捧哏)和觀眾一種錯覺,就是“馬”是一個京劇內行。這是馬的墊話作用。有了這種錯覺,乙才會對“馬”內心崇拜,誠心誠意的邀請他一起唱戲。可是在之後的表演中,馬破綻百出,在這個過程中,乙由開始的崇拜轉變成懷疑,最終直到識破馬的假行家的真面目。這一切,無論從情節,還是人物性格都是合理的。 然而,在郭德綱的《黃鶴樓》中,郭成了一個“超級瑪麗”(超過馬連良,厲慧良兩位京劇大師級的人物),這一點是進步,他顯然更接近年輕人口味,而在後來的敘述劉備的過程中,還加入了劉備頂蘑菇然後變大的情節,可以說很好的呼應了超級瑪麗的這個創意。由此一點,可見,郭是下了功夫的。只是後邊開始,出現了大量的不合理。首先郭敘述他去馬連良家和厲慧良家去說戲,郭唱的本身就是賣包子的叫賣聲,並且乙(捧哏)也識破了他,可是,既然識破了,為何後來還要一味的邀請他和自己唱戲呢?並且,從始至終,這個賣包子人的身份就一直貫穿著郭德綱,這就使得在人物的塑造上,沒有馬先生那種變化,由假內行,到被懷疑,到被識破。再反過來說墊話,郭德綱墊話幾乎佔了整段相聲的一半,雖然笑點百出,但是都出在了斜茬兒上,這也是歷來老先生的大忌,就是“寧可少,不可過”。寧肯少一個包袱(笑點),也不能因為一個包袱而影響相聲的整體。郭的問題就在於,他的其他作品也都存在這樣的毛病。尤其現在的段子,幾乎正題和墊話都分不出來了。這些問題,在郭的其他相聲改編上也同樣存在,比如《賣吊票》,《大保鏢》,《戲劇雜談》等作品上。
其實純度就是演員對作品整體性的把我和表現力,這一點郭德綱先生較他的師父侯耀文先生差距還較大,像《京九演義》這樣的歌頌型作品,按理應該是很不好說,但是如果聽過侯先生這一段的人,應該能夠感受到他對作品整體性和人物的那種詮釋和把控力。
其他的一些比較好的演員如天津的一些名家功力都是很純厚的,可惜在全國的知名度或影響力不高,比如馬志明先生,田立禾先生,尹笑聲先生,佟守本先生,趙津生先生等等都是功力很深厚的先生演員,年青一代的裘英俊非常不錯。團體如哈哈笑,眾友等(幾年前是這樣,現在不知道有沒有變化)。
以上只是個人觀點。
回覆列表
老郭的奮鬥史很勵志啊,標準草根逆襲的過程,沒有背景,不被主流相聲界所承認,甚至打壓,硬生生的靠著自己的本事打出自己的生存空間,現在更是執相聲之牛耳。而主流相聲界,包攬著全國的媒體,拿著編制領著工資,卻不思進取使相聲江河日下,朝不保夕。這就是草根奮鬥史和敗家子敗家記,你是觀眾你喜歡哪個?而且觀眾也不糊塗,你說相聲可以貫口會幾段?太平歌詞會麼?啥都不會你這就是冒牌的!跟瘦肉精和蘇丹紅有什麼區別?不給你轟下去,還捧著你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