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飛翔的青魚
-
2 # 尹禾
最是無情帝王家,一場政變過後,要考慮的不是親情,而是成敗。皇帝這個職業,自古都是稀缺資源,所以我們不能做到設身處地的為李淵想一想,只能從歷史事件加以分析了。
關於玄武門之變這段歷史是最難以考證的,因為關於這件事情的記載,唐太宗是有干涉的,他是個明君不假,但是也有自己最不願提及的過往,那就是玄武門之變,他對這段歷史必然做了修改。有的說這次政變就是李世民設計除掉李建成,有的說政變是李世民與李淵的鬥爭。無論哪一樣,嗜兄或者犯上,都是有悖於禮法的。而玄武門之變的結果,無論如何是改不了的:李建成、李元吉被殺,李淵讓位(被囚禁)。李淵作為政治鬥爭的失敗者,已經無暇痛惜兩個死去的兒子了。那麼玄武門之變為什麼會發生呢?這事也怪李淵。
李淵一直在利用李世民從始至終,李淵是沒有想過立李世民為太子的。拋開自古立長不立賢的古訓,單從李淵來講,就不可能立李世民,因為殷鑑不遠,楊廣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他為了上位,不僅害死太子楊勇,還殺死了楊堅。試想,現在同樣站在楊堅位置上的李淵,怎麼可能讓歷史重演。李淵在完成統一的過程中,不得不倚重李世民,一面對他做過暗示,讓李世民更加賣力地表現自己,一面又對其進行打壓,調走他的門客幕僚,離散他的勢力,還縱容李建成排擠李世民。可以說玄武門之變就是在這種矛盾激化下產生的,你給我希望又讓我絕望,那這個時候就只能反戈一擊了。如果此時李世民不抗爭,他就會進一步被奪權,最後要麼被軟禁,要麼被弄死。
李淵的私生活前面說過李淵是以楊堅為例,不願立李世民為太子。但在私生活方面,著實不如楊堅。楊堅是出了名的節儉,也不沉迷女色,一生五子五女。而李淵呢?晚年在這方面是極其幸福的,一生22個兒子,縱然長子和其他兒子份量不同,那又能分得多少父愛呢?
萬事皆空對於一位皇帝來說,失去權力無疑是最痛苦的。這一刻他一定覺得自己的身體被掏空了。他在第一時間因該是後悔的,要麼後悔沒有選定實力最強的李世民,要麼後悔沒有先拿下實力最強的李世民,總之要經過一系列經驗總結之後,他才能真正認識到,一切都已經結束了,萬事皆空。這個時候,他才能拋開一切,成為一位真正垂暮的老人,他會想念自己的三個兒子,李建成李元吉已死,李世民雖然沒死,但是已經不是他的兒子了,而是皇帝。如果他真的放下了,那麼此刻他還算幸福,畢竟還有十多個兒子可以孝順他,畢竟他衣食無憂。如果他沒放下,那麼他一定會在痛苦掙扎中,直到生命的終結。
-
3 # 張生全精彩歷史
太子李建成被秦王李世民殺死,兄弟相殘,當爹的是怎麼想的呢?這個我們不能猜測,我們需要從史料中找答案。
(李淵劇照)
話說頭天晚上,李世民去對李淵說,李建成、李元吉與你老人家的後宮淫亂,而且李建成、李元吉說我功勞大,要殺我。你老人家要為我做主啊。
於是李淵決定,讓三個兒子第二天去臨湖殿當堂辯論。為此,他還把裴寂、蕭瑀、陳叔達、封德彝、宇文士及、竇誕、顏師古等一眾大臣召集起來,讓大家參與聽辯。
第二天,李淵及眾大臣都到了,三個兒子卻遲遲沒來。正疑惑間,忽然外面一陣大聲吵嚷緊接著,尉遲敬德滿身鮮血披甲持矛衝了進來。
《舊唐書》是這麼記載的:敬德擐甲持矛,直至高祖所。高祖大驚,問曰:“今日亂者誰邪?卿來此何為?”對曰:“秦王以太子、齊王作亂,舉兵誅之,恐驚動陛下,遣臣宿衛。”高祖意乃安。
《資治通鑑》裡的記載和這個差不多。
(玄武門之變)
這裡寫到了李淵聽說李建成、李元吉被殺後的態度:“高祖意乃安”。也就是說,聽說原來是李世民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後,李淵心裡才安定下來。這個話實在是奇怪,李淵似乎一點兒也沒有為他的兒子被殺感到心痛,反而是鬆了一大口氣的感覺。似乎那殺的不是自己的兒子,而是敵人一樣。
於是李淵問眾大臣怎麼辦?蕭瑀、陳叔達對李淵說,秦王功勞大,又人心歸附,乾脆把皇位讓他算了。《資治通鑑》上李淵的回答是:“善!此吾之夙心也。”《新唐書》上李淵的回答是:“此吾志也!”
意思都是說,我早就想把皇位傳給他了。
換句話說,之前之所以一直沒有把皇位傳給李世民,是因為有李建成、李元吉在。現在李建成、李元吉不在了,我就可以把這個話說出來,放心大膽地把皇位傳給李世民了。
接著,《資治通鑑》記載了一段更有意思的話:上乃召世民,撫之曰:“近日以來,幾有投杼之惑。”世民跪而吮上乳,號慟久之。
翻譯過來就是,事後,李淵召集李世民,安撫他說,這幾天我差點被謠言迷惑了。李世民跪在地上大哭,又走上去,吸李淵的乳房。
看看,這是一副多麼讓人感動的父子相互疼惜的場景啊!李淵這時候,心裡滿滿裝的都是李世民,老淚縱橫的都是李世民。至於剛被殘忍殺死,屍骨未寒的李建成和李元吉,李淵壓根兒都沒去想過他們。
(李世民劇照)
但是,這種史料記載下來的,是真實的李淵嗎?
如果這樣的李淵,是歷史上真實的李淵,那麼,這樣的李淵顯然是沒有人性的。
但是,如果李淵真的沒有人性,他還會一直在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的問題上猶豫不定,以至於最後他們互相殘殺嗎?
不是的。之所以造成玄武門的悲劇,就在於李淵對他的兒子們都太愛了,誰也捨不得責備,一直想一碗水端平,把愛平分給兒子們。否則的話,他大可以嚴厲處置李世民來保護李建成,或者嚴厲處置李建成,把李建成太子之位,換給李世民。
但是他一直沒有這樣做,李淵的心是柔軟的。
還有一點可以證明李淵的心柔軟的事,就是歷朝歷代開國皇帝都會誅殺功臣,但是李淵完全沒有這樣的情況。有人密報裴寂造反,他直接就對裴寂說,他們是冤枉你的,我根本不信。
如此心地善良柔軟的李淵,會對李建成和李元吉,以及他10個孫子的被殺而無動於衷嗎?
或許,在毫無人性的宮廷殘殺面前,李淵不得不裝成這樣罷了。但是,又有誰真的知道他內心的感受呢?
(參考資料:《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
回覆列表
唐朝建國伊始李淵三個兒子爭權。李建成向李淵建議由李元吉做統帥出征突厥,藉此要把握住秦王李世民的兵馬然後趁機除之。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626年7月2日),李世民在危急時刻決定背水一戰,先發制人。在首都長安城大內皇宮的北宮門——玄武門, 李世民收買了駐守玄武門的執行禁衛總領常何(本是太子親信),親自帶100多人埋伏在玄武門內。
當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一同入朝走到臨湖殿時帶領伏兵喊殺,李世民一箭射死李建成,尉遲恭也射死李元吉。李淵被迫三天後立李世民為太子,2個月後李世民篡位登基號貞觀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