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財經黑幕

    因素分析法是依據分析指標與其影響因素的關係,從數量上確定各因素對分析指標影響方向和影響程度的一種方法。因素分析法既可以全面分析各因素對某一經濟指標的影響,又可以單獨分析某個因素對經濟指標的影響,在財務分析中應用頗為廣泛。

    因素分析法是財務分析方法中非常重要的一種分析方法。運用因素分析法,準確計算各個影響因素對分析指標的影響方向和影響程度,有利於企業進行事前計劃、事中控制和事後監督,促進企業進行目標管理,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

    因素分析法的方法:

    1、連環替代法

    在進行分析時,假定眾多因素中的一個因素髮生了變化,而其他因素則不變,然後逐個替換,分別比較其計算結果,以確定各個因素的變化對成本的影響程度。一、計算步驟與原則先實物量,後價值量;先絕對值,後相對值。即:“數量→價格→比率”二、計算過程。

    【例題】講義某工程材料中鋼筋的目標消耗量100t,單價4000元,損耗率5%。實際消耗量110t,單價4 200元,損耗率3%。運用因素分析法,計算單價提高使成本增加了多少?

    (1)影響因素依次為:消耗量、單價、損耗率

    (2)原價格=消耗量×單價×損耗率=100 × 4000 ×(1+5%) = 420 000元

    ① 第一次替代:110×4000×(1+5%)=462000元 , 462000-420000=42000元。消耗量提高引起成本增加42000元。

    ② 第二次替代:110×4200×(1+5%)=485100元, 485100-462000=23100元。單價提高引起成本增加23100元。

    (3)各因素影響程度之和=42000+23100-9240=55860元

    2、差額分析法

      它是連環替代法的一種簡化形式,是利用各個因素的比較值與基準值之間的差額,來計算各因素對分析指標的影響。

    某一個財務指標及有關因素的關係由如下式子構成:

    實際指標:Po=Ao×Bo×Co;

    標準指標:Ps=As×Bs×Cs;

    實際與標準的總差異為Po-Ps, 這一總差異同時受到A、B、C三個因素的影響,它們各自的影響程度可分別由以下式子計算求得:

      A因素變動的影響:(Ao-As)×Bs×Cs;

      B因素變動的影響;Ao×(Bo-Bs)×Cs;

      C因素變動的影響:Ao×Bo×(Co-Cs)。

      最後,可以將以上三大因素各自的影響數相加就應該等於總差異Po-Ps。

    【例題】某施工專案某月的成本資料如下表,應用差額計算法得到預算成本增加對成本的影響是(  )萬元。

    【2015】某專案施工成本資料如下表,根據差額計算法,成本降低率提高對成本降低額的影響程度為( )萬元。

    成本降低率提高對成本降低額的影響為(3.5%-3%) x 240=1.2萬元。

  • 2 # 財稅閒談

    因素分析法,也稱 因素替代法,是以一定的經濟指標為物件,從數值上測定各項因素變動對其差異的影響程度的一種分析方法。投資者利用這種方法可以衡量各項因素影響程度大小,有利於分清差異變動的原因和責任,正確地評價公司各方面的經營管理工作。

    在公司的經濟活動中,財務指標具有高度的綜合性,一種財務指標的變動往往是由多種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在財務報表分析中,需要經常瞭解某項財務指標是受哪幾個因素共同影響,其影響程度有多大,這些問題投資者都可以透過因素分析加以解決。

    因素替代法是因素分析法的一種具體分析方法,是把影響某一財務指標數值的有關因素進行分解,用以測定它們對財務指標影響程度的一種方法。由於綜合性財務指標形成的差異是由多種因素同時變化所致,在測定幾個因素各自變化對差異的影響程度時,首先要把各個相關因素列成關係式,以確定替代順序;爾後把其中一個因素當可變因素,暫時把其他因素當成不變因素,依次替代,直至把各因素都替換成變數為止,將各因素變動的影響值與該因素替代前的指標值相比較,所得的差異,就是各種因素對所分析指標的影響程度。因素分析法的具體分析流程如下:

    (一)建立分析模型,確定分析物件

    可能有的讀者一聽要建立分析模型,腦袋就發漲,認為這是一件十分艱苦的工作,其實並不很難。首先根據影響某項經濟指標完成情況的因素按其依存關係列出關係建立分析模型,這些模型只是些加減乘除運算,非常容易理解;在建立模型的基礎上,將經濟指標的基數(計劃數或上期數)和實際分解為兩個指標體系,並將該指標的實際數與基數進行對比,求出實際脫離基數的差異,即為分析物件。

    (二)採用因素替代,計算替代結果

    以基數指標體系為計算基礎,用實際指標體系(實際數)中每項因素的實際數順序地替代其基數;每次替代之後,實際數就被保留下來,有幾個因素就替代幾次;每次替代後計算出由於該因素變動所得的新結果。

    (三)比較替代結果,確定影響程度

    將每次替代所計算的結果,與這一因素被替代前的結果進行比較,兩者的差額,就是這一因素變化對經濟指標差異的影響程度。

    (四)加總影響數值,驗算分析結果

    將每個因素變動的影響數值相加,其代數和應同該經濟指標的實際數與基數的總差異數(即分析物件)相等,據此校驗分析結果是否正確。

    在實際分析中,凡乘積組織關係(計算乘積)和商除組織關係(計算除法)的因素分析,都可以採用因素替代法。一般來講,因素替代法多用於利潤分析和成本費用分析,投資者可以利用因素替代法,分析各因素對公司利潤增減變化的影響程度,或各種成本費用對公司總成本費用變動的影響程度。

    在進行因素替代法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一)因素分解的相關性,確定分析指標構成體系或分析模型,必須是客觀上存在一定的因果關係,要能夠反映形成該項指標差異的內在構成原因,否則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

    (二)因素替代的順序性。替代因素時,必須按照各因素的依存關係,排成一定的順序依次替代,不得任意地顛倒,否則就會出現不同的結果。因此在分析中,必須從可能的替代程式中確定比較正確的替代程式。在排列替代程式時,應注意:

    1、在數量因素與質量因素同時存在的情況下,應是數量因素在先,質量因素在後;

    2、在因素較多且數量指標、質量指標同時存在的情況下,應是主導因素在先,派生因素在後。

    數量因素是指實際的使用數量脫離設立的模型內標準數量;質量因素指涉及價格等與事件質量相關的因素脫離設立的模型內標準數量;主導因素是對事物的發展起主要作用的因素,也可以認為是重要因素;派生因素是指次要因素,是隨主導因素產生的因素。

    (三)順序替代的連環性。在替代時,必須順序地逐一進行計算。如果替代順序不連環,就會使各項因素的影響程度之和不等於分析物件,即分析指標變動總差異。

    (四)計算結果的假定性。由於連環替代計算的各因素變動的影響數,因替代順序不同而各有差別,因而計算結果不免帶有假定性,即它不可能使每個因素的計算結果,都能達到絕對的標準。它只能說明是在某種假定前提下的影響結果,離開了這種假定前提條件,影響的結果也不相同。因此在分析中,力求使這種假定合乎邏輯,保證分析的有效性。

    下面我們看一例子,你可以從中瞭解如何利用因素替代法進行公司淨利潤增加的因素分析。

    例6-1 某公司的資料如下:

    顯然,2001年淨資產收益率比2000年增加2.6個百分點,這是資產淨利率和權益乘數兩個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你可以利用因素分析法,分析這兩個因素的影響程度。

    公式:淨資產收益率=權益乘數×資產淨利率

    (一)假設資產淨利率不變,權益乘數發生變化

    7.5%×2.2=16.5%

    16.5%-15%=1.5%

    單獨變化權益乘數,使淨資產收益率增加了1.5%。

    (二)假設權益乘數不變,資產淨利率變化

    8%×2=16%

    16%—15%=1%

    資產淨利率單獨變化使淨資產收益率增加1%。

    (三)資產淨利率和權益乘數都改變

    17.6%-15%=2.6%

    資產淨利率和權益乘數的共同變化使淨資產收益率增加了2.6%。

    (四)透過以上分析可以發現:淨資產收益率差異可分解為權益乘數單獨變動引起的純差異、資產淨利率單獨變動引起的純差異和混合差異(2.6%-1%-1.5%=0.1%)。混合差異是指不能確定是由哪個因素變動而導致的差異,一般數值較小,我們往往可以將其忽略。

    (五)公司淨資產收益率的增加主要是由於權益乘數增加而變化的。

    在分析中,我們還可以採用連環替代方式,先變動一個因素,計算影響值,然後再變動一個因素,計算出影響值。

    (一)變動資產淨利率,引起的差異為: 8%×2-15%=1%

    (二)繼續變動權益乘數,引起的差異為:8%×2.2-8%×2=1.6%

    (三)資產淨利率增加使淨資產收益率增加1%,權益乘數增加使淨資產收益率增加1.6%,兩個因素共同作用,使淨資產收益率增加了2.6%。

    以下為講解例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上學時,你的同桌或者好朋友說是為你好,不給你抄襲作業,你會恨他(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