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鋼板俠

    一般商業app開發相比工業設計類軟體實在太簡單,app開發教一教初中生也乾的了。app無非就是頁面路由跳轉和伺服器crud操作而已有相當多的正規化可循。而工業設計軟體的難度,都是數學、機器機制、電路、加工製作裝配設計方面的,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一般程式設計師給一個曲面上某一點算個法向量都費勁,更別提把曲面在軟體控制下在車床上車出來,還有模擬和模擬等……要把這各種機制有機地組織起來想想就複雜頭疼[捂臉]簡單來說,工業軟體相比一般app就是個天坑

  • 2 # 英語點點通

    使用者群不一樣,各種app都是面向個人使用者,大型軟體面向企業。

    盈利模式不一樣,app免費使用,靠流量賺錢;相對來說注重產品。大型app則需要依賴關係等。你做的再好,沒關係也沒有人會買的。這就是為什麼某些部門天價做的網站,卻爛的無法使用的原因。因為領導又根本不會去用它。

  • 3 # 流浪的心

    專業軟體的市場很小的。人家一套就賣你普通軟體上百套上千套的價格。一般企業閒的蛋疼才採購那些新出來的軟體。工作人員換軟體成本太高,而且你也不能保證跟你對接的人員會使用這個軟體,只能自娛自樂。

  • 4 # 機器人觀察

    工程軟體不是單純的軟體,是工藝的資料庫積累。其次複雜程度不在一個數量級上面,同時企業級軟體使用者生態非常關鍵。

    工業軟體的複雜等級——堪比作業系統

    按照達索公佈的資料,達索有8000名開發人員,歷經3年把他們的各類產品,重新編寫實現整個軟體互通。也就是各個軟體之間可以互通,實現開發,使用無縫對接。

    工業軟體的開發是一個系統的過程,我們以比較常見的CAD作為介紹,CAD經歷了很多版本的迭代,各類工具,乃至外掛的開發,都需要基於原有的底層軟體架構。這種大型的工業軟體,開發應用都不是最近10年才有的,基本都是具有20年以上的年齡。

    我們經常能夠見到和聽到的工業軟體企業,甚至我們在使用的一些工業軟體。

    主流廠商包括達索系統(Dassault Systemes)、西門子數字工業軟體、歐特克(Autodesk)、PTC、新思(Synopsys)、CADENCE、Aveva、ANSYS、Altair、海克斯康(Hexagon)、ESI、ZUKEN、Altium、ARAS、Numeca等都是在上世紀就已經開始工業軟體的開發。

    SAP、ORACLE、INFOR等管理軟體主流廠商也有PLM相關軟體,EPLAN是電氣設計領域的領導廠商,CADENAS則是三維零件庫領域的領導廠商,Bentley Solutions是AEC行業主流廠商,Materialise專注於增材製造的設計、優化等軟體與增材製造服務,MathWorks公司的MATLAB軟體則是全球主流的工程計算軟體。全球主流增材製造裝置廠商3DSYSTEM旗下有面向模具行業的CAD/CAM知名軟體CIMATRON,逆向工程軟體Geomagic等。在三維模型的視覺化領域,Unity3D公司提供了開發引擎,應用廣泛。Tebis、HyperMILL(Openmind公司)、Esprit(DP Technology公司)和Mastercam(CNC Software公司)是目前為數不多的獨立的CAM軟體主流廠商,CGTECH是領先的數控模擬軟體。

    全球工業軟體,主要品牌,你聽過幾個?

    所以很多人可能會說中國沒有大型的專業軟體,中國其實也有,只是比較少,並且普及型並不如國外的高。中國的工業軟體,基本起源於高校研究所和央企。民營企業的工業軟體,起步較晚,並且多數是研究所改制後發展起來的。

    中望軟體的二維CAD和三維CAD/CAM軟體已在國際市場具有一定影響力,客戶遍及製造業和AEC行業,海外市場的營業額約佔一半,在9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展了近300個合作伙伴,近期也進入了電磁模擬軟體領域,已經拿到兩輪融資;CAXA軟體在二維CAD、三維CAD領域有較大的市場份額,也有自主的PDM/PLM軟體;思普軟體長期專注於PDM/PLM軟體領域,實現了可持續健康增長,具有很強的競爭力;開目軟體是中國第一家推出商品化CAPP軟體的公司,在CAPP和工藝管理方面實力很強,形成了三維結構化工藝和可製造性分析軟體,PDM/PLM系統也有諸多使用者;天喻軟體(及蘇州同元軟控)在PDM和加密軟體等領域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在國內首創了系統模擬軟體,還推出了三維瀏覽器;華天軟體在三維CAD領域也具有較強實力,華天的三維瀏覽器SVIEW受到業界廣泛關注,PDM/CAPP系統也有很多使用者,目前正在研發完全基於雲的三維CAD系統;天河智慧不僅在CAD、CAPP領域實力強勁,而且也進入了智慧物流和MES領域;中車資訊(原清軟英泰)提供一體化的PDM/PLM解決方案,轉型後的中車資訊致力於推動中車集團智慧製造轉型;神舟航天軟體主要立足於航天和軍工行業,在PDM領域有很強實力;浩辰軟體在AEC行業和製造業擁有眾多二維CAD使用者,也進入了國際市場,浩辰CAD看圖王有海量的下載;艾克斯特也有CAD/CAPP/PDM等完整的解決方案;深圳傑為最近釋出了新一代基於雲的PLM平臺。用友、金蝶、鼎捷等管理軟體龍頭企業也有PDM產品,其它中國產PDM品牌包括三品、華喜科技、浙大聯科等;杭州新迪提供了三維零件庫的雲平臺;華大九天在EDA領域擁有很強實力;上海望友專注於電子行業工藝設計與模擬軟體,贏得了Intel等國際巨頭的青睞;利馳成為中國產電氣CAD的領先企業;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旗下的上海東欣軟體公司歷經20多年自主研發的SPD船舶設計軟體在業內有廣泛的影響力;在AEC領域,有PKPM、廣聯達(A股上市公司:002410)、天正等知名軟體公司。(引用自:e-works《全球視野下的中國工業軟體:家底有多厚,差距在哪裡,出路在何方?》)

    工業軟體是工業生產的積累——沒有彎道超車的機會

    大部分的朋友可能會覺得,軟體開發的難度再搞,難道有阿里雲的飛天系統高嗎?難道有手機系統難度高嗎?華為已經發布了鴻蒙作業系統,我們肯定是可以在工業軟體上面彎道超車的。

    答案很無情:“想彎道超車絕對不可能”。

    所有軟體都有一個共同性,那就是解決使用者需求,工業軟體的特點就是使用者需求多邊形以及不確定性,以及你需要開放性為使用者提供儘快多的工具及應用平臺,以便使用者可以在你這個軟體的基礎上開發複合自己的應用。

    舉一個非常恰當的例子:

    有在公司使用過辦公軟體OA系統的都有這種體會,剛接觸的時候,對於這種系統非常排斥,感覺整個就是一個傻瓜的系統,非常的難用。當企業的體量一旦超過一定的規模,我們就發現,OA系統的流程非常的關鍵,精細化,流程化會成為一個1000人企業的運營生命線。

    工業軟體,對應的是工業製造,從工業大類分,可以分為:離散製造行業(典型行業是機械、汽車、電子、電氣、家電、造船等)、流程製造行業(典型行業包括鋼鐵、化工、石化、水泥等工業原材料製造)和混合製造行業(結合了離散和流程兩種行業特點,生產是流程製造,包裝是離散製造,主要包括製藥、食品飲料、菸酒、日用消費品等)。

    不同的行業,需要解決的問題不同。

    不單單是我們看到的設計類的軟體,離線模擬軟體,還包括各類過程控制軟體,客戶管理系統,研發管理系統等。

    整個工業軟體的開發同消費軟體的開發最大的不同是,工業軟體的開發需求,全部都是來自於下游工業應用場景,並且需要不斷的完善。而消費領域的開發,是可以做到引導使用者使用習慣,可以自建整個流程。

    這因為為什麼美國工業軟體品牌,在取消華為晶片設計軟體後,我們再一次看到中國工業軟體市場存在的極大空缺,但是仍然無力迴天的原因。

    中國工業類關鍵的出路

    從新一輪的貿易戰爭,我們基本能夠看出來一個情況。生態會賦予一個基數很強的生命力。

    這句話怎麼理解?2010年,阿里雲曾經短暫的推行過阿里雲OS作業系統,但是由於系統bug較多且不穩定,逐步的流失了客戶,國內市場基本上只是將阿里雲OS的嘗試當做了一個不知量力的一個笑話。但是在9年後今天,我們再一次的看到,當別人想制約我們發展的時候,已經不是你出高價購買對方產品,對方就樂意賣給你,對方不單單要收錢,還不給貨物。

    有從事過工業自動化領域的朋友,都了解一個經歷。沒有一家的產品是完全沒有問題,下游的整合商,代理商同上遊的廠家一同攻克難關,不斷的優化產品,最後守住這個客戶,拓展新的客戶,才能打造出一個非常好的產品。你們熟知的西門子,施耐德,ABB到目前也都還有各種各樣的產品問題。甚至也會出現產品批量性的出現品質問題。

    這個時候生態就非常關鍵,你的合作伙伴,能夠及時的解決問題,這種生命力就能夠得到非常充分的體現。

    由於消費領域競爭歸於激烈,同時消費領域資本及熱錢的衝擊,要求一切都要快,要好,要能夠爭搶到更多的使用者,實現更大的業務流水。

    這就造成了,與基礎性科技產品像背離的產業發展思路。

    我們也只能建議行的給國內廠商提出一些想法,可以考慮在研發,以及生產環節將中國產的工業軟體引入進去,至少作為一個備用及輔助,驗證等工業軟體。實現一個雙線的備份,以應對不時之需。

  • 5 # 投條啄木鳥

    現在國內教育脫節,尤其最近幾年急功近利。

    搞物理的不會計算機,搞計算機的不會物理。

    工程軟體需要同時理解物理和計算機。

    計算機的浮點計算功能,在國人的計算機上基本沒用,天天網購外賣app,當然視訊壓縮解壓還是需要的。

  • 6 # 微笑白菜

    之前的工作就是在一家公司做CAE軟體,我做圖形建模這塊,類似於visio,simulink中的圖形建模,就單單這塊我就做了一年多,離職了還有很多需要做的,裡面的細節很多也很麻煩,後面出去面試給面試的人講了一下這個功能,很多面試的人都說這不簡單,不就是拖拖幾根線,畫個框嘛。所以現在工作就感覺他們的東西才很low。

  • 7 # developer2018

    看中國產wps的情況就知道了,有求伯君,雷軍這樣的神人帶領下,苦逼了多少年,這才剛做上市,為了對抗微軟的office,其中熬過多少艱難困苦,這最終才九死一生活到現在。你讓國內其他哪個公司敢再來一次??!

    做一款成功的軟體不是一般難,目前又有這麼多已經佔領市場的成熟產品,誰能投這麼巨大的資金做研發成本?

    除非涉及到國家戰略或者重大的國家利益,國外也進行封鎖,那樣也許有可能。。。。。,

  • 8 # demonhenry911

    基礎工業軟體不是會編個程就能做的,需要強大的相關行業理論基礎。比如3d建模,需要的數學流程就非常多,每個步驟又是一大堆不同效能的演算法。舉個例子,僅光照運算一項就夠一些專家玩兒一輩子了,圖形學發展也牽動了英偉達,intel,amd,猶他大學等機構幾十年研究和貢獻,所有演算法和標準幾乎都是美國定製的。這些基礎軟硬體都是建立在相關學科體系上的,而不僅僅是一個軟體產品這麼簡單,那只是程式碼實現,純屬招人搬磚幹活而已。中國應該注重理論和實踐並舉,將產學研成果轉換作為高校和高新企業資質認定的最高標準才能真正推動中國產技術發展,積累沉澱幾十年未來有機會形成中國標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用一條絲巾玩轉整個衣品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