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斑斕的烏賊
-
2 # 娛看
1、我對文藝電影的定義是:有的電影讓人爽,有的電影讓人歡喜,有的電影引發邏輯性思考,有的電影刺激出腎上腺素,探索邊界,讓人恐懼,有的電影是普及有趣的知識,有的電影是圈錢(...)。文藝電影是屬於畫風優美,臺詞趣意,電影背後更有一層深意,讓人思考問題,諸如情感中的關係,人生的去留走向,人和人、世界的聯絡與互動等的電影。
2、其實我也沒有看很多,不過我每一部都比較挑,還有很多是身邊喜愛電影的人的推薦(也是很幸運遇到了不少),有的是看過介紹和評價然後會存著等一個契機去看,有時候會不停的看很多遍的比如王家衛,低俗小說,愛在三部曲什麼的。
3、比如好導演李安的作品
電影有家庭三部曲(推手,喜宴,飲食男女),斷背山,色戒,臥虎藏龍,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
別的大家看過的都很多了,特點在一個情字上。情之細膩,平常,若有似無的表現和從無到有,由淡到濃的拿捏極到位。
-
3 # 鍛彰趣義
文藝或影視作品存在的意義太多了,娛樂、傳喻、挑戰……我只提一點,試想一下,如果沒有這些作品,一個人在當代社會中的生活體驗得有多貧乏。
當代生活,是建立在空間、時間高度分割基礎上的生活,人們在固定的時間出門上班、購物、休假,去特定的空間裡健身、消費、體驗,原來有個笑話,有人嘲諷城裡人閒得蛋疼,下了班開車去健身房健身。這沒什麼好蛋疼的,這就是適應都市中空間高度分散的當代生活的表現,恰恰相反,蛋疼的是那些摘道邊的玫瑰,在公園裡撞樹,搶佔籃球場跳廣場舞的前現代人類。
由此而來的問題就是,在時間和空間被高度分割的情況下,人和人的關係也是疏離的。在村子裡,來來回回就是這些人,這麼幾棟房子,想見誰,往村口小賣部牆根裡一蹲,不出半個小時就都見到了,在都市中就沒辦法,你得預約,得通勤,得跨越艱難險阻,才能見一個朋友,見面的頻度是無論如何不會有在村裡那麼高的。這樣的交往頻度,當然不利於培養出什麼深厚的革命情感,這樣的交往難度,也篩選掉了那些沒有足夠意願、動力折騰半天出門去交朋友的人,而這才是大部分。試想想,自己的朋友有多少真的花時間瞭解過,又有多少不過是社交app上的點贊之交?
這些越來越宅、生活位面越來越窄,生活中新鮮的事情隨著年齡增長越來越少的孩子們,和人的交往都不怎麼多,讓他怎麼作出那麼多事兒來,怎麼獲得豐富的生活體驗?看電影、看劇、刷動漫嘍。沒有經歷過愛情,可以看看《愛在黎明破曉前》《愛在日落黃昏時》《愛在午夜降臨前》,相識、相愛、中年危機,都有了。沒有經歷過早早輟學,百無聊賴的青年生活,《猜火車》。沒有經歷過因為國籍問題不能出航站樓的窘況,《幸福終點站》。沒有經歷過作為父親,一個人帶著孩子身無分文四處奔波,《當幸福來敲門》。沒有經歷過四處飛來飛去,生活光鮮,卻總也找不到家庭的溫暖,《在雲端》。
有些經歷是一般人無論如何不可能有的,武器商人,《戰爭之王》,間諜,《諜影重重》,超級英雄……在光影中,藉由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物和豐富多彩的故事,人們經歷戰爭、死亡、危險、荒謬、絕望、幸福、喜悅、寬容、諒解、正義……如果沒有這些故事,有多少人在週末,只能困坐愁城,在家裡堆撲克塔玩?
故事對於當代社會的意義,編劇麥基說得很好了。“我們去看電影,從而進人一個令人痴迷的新世界,去設身處地地體驗初看起來似乎並不同於我們但其內心卻和我們息息相通的另外一個人的生活,去生活在一個虛構的現實,從而照亮我們的日常現實。我們並不希望逃避生活,而是去發現生活,以一種煥然一新的試驗性的方式去使用我們的頭腦思想,去激盪我們的情感,去欣賞,去學習,去增加我們生活的深度。”
回覆列表
鼓舞或激勵人心,讓人獲得生活的美感!無論故事是激勵或壯烈,抑或是悲傷悽慘,還是平靜舒緩,等等,故事情節的演繹中,有一種能體現華人的生活之美或精神之美的東西,在裡面!這樣的文藝或影視作品,不失為一個好的文藝與影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