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葫蘆金剛爸爸
-
2 # zzw133849905
鳳雛,就是龐統,字士元的雅號,三國時期,龐統的文才武略不亞於諸葛亮,只是與之不同的是龐統相貌醜陋,不象諸葛亮眉清目秀,仙風道骨,能言善辨。因此未能受到劉備的重用,更兼諸葛亮當時在三國政壇上已不可一世,暗含排擠之心。龐統自知自己的滿身才華未能得以施展,於是乎借用劉備的坐騎裝扮成劉備,在落鳳坡吸引孫權的兵馬,以身殉國,激起劉備達到其戰略目的。
-
3 # 者患獨孤
龐統,子士元。感覺龐統的才能不在諸葛亮之下,但為人恃才放曠,有時目中無人,一個軍師,行軍打仗的時候衝鋒陷陣。而且狂妄自大,也可能是三國演義設計的情節,讓他死於落鳳坡。不過後來想一下,諸葛亮和龐統兩人在當世是數一數二的謀士。正所謂一山不容二虎,龐統的存在讓諸葛亮地位受到威脅,所以龐統的死,對諸葛亮來說應該是件好事兒。個人見解,歡迎交流探討!
-
4 # 季我努學社
熟悉《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劉備為光復漢室求賢若渴,而德才滿天下的美譽讓許多謀士、大將也為之傾心,諸如關羽、張飛三人桃園結拜,一生追隨劉備。劉備寄居荊州時,曾與東漢名士司馬徽交情甚深,恰逢劉表在荊州設立學校,廣納人才,而這件事均交由劉備負責,在此期間,司馬徽向劉備推薦了徐庶、諸葛亮、龐統等一干人。
潁川名士司馬徽
在得到徐庶的幫助下,劉備如魚得水,但是因曹操將徐庶親母挾持,故不得不離開劉備,前往魏營。在離別之際,徐庶曾諫言劉備光復漢室,最重要的在於把握人才,而當今天下人才,莫過於臥龍鳳雛,並稱“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而後劉備三顧茅廬,才將諸葛亮請出山擔任軍師。諸葛亮之才,無需多言,那麼這個龐統,究竟是何許人也,又有何才華,足以和諸葛亮比肩而立?
劉備
龐統,字士元,別號鳳雛,潁川人士,早年遍讀群書,深得東漢末年潁川名士司馬徽賞識,由此宣告鵲起,並在吳國擔任功曹,在這期間,龐統就曾耳聞劉備如何禮賢下士,心之所向已久。也有人認為龐統去吳國擔任官職,其實是為了去諸葛亮、徐庶形成三方策應,以便解赤壁之圍。所以在赤壁之戰結束後,龐統便受到諸葛亮的推薦,前往荊州投靠劉備。但是具體因由是否如此,已經不以易考察。這並非是重點,重點在於龐統在投靠劉備之後,所做的事情對於三國格局形成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
龐統和諸葛亮像
有趣的是,龐統前往荊州投靠劉備時,劉備見龐統其貌不揚,認為並不像世人所講的那樣才學淵博,只是讓其擔任耒陽縣令一職,龐統心中不平,便故意無心於政務,結果被免掉官職。這時魯肅諫言劉備,認為龐統之才不在百里,只是讓其擔任縣令太過於屈才,加之之前司馬徽、徐庶、龐統等人的推薦,才委之於大任。
赤壁之戰後,諸葛亮用智謀幫助劉備在荊州暫時穩住了腳跟,可是對於光復漢室這樣的雄偉計劃而言,立足荊州是遠遠不夠的。劉備早有佔領西川之意,但是苦於仁義,諸葛亮對於劉備也是無計可施。龐統的到來,則解決了劉備心中所焦慮的問題。龐統定然瞭解劉備心中之所想,便諫言到,立足荊州,仁義不可謂不重要,但是要想成就宏圖霸業,荊州遠不能承載如此沉重的擔子,唯有西進取西川,才是長遠之計,可以採取“逆取順守”的方法,這樣既保全了仁義之名,同時也可以得到西川。劉備聽後心中釋然,便讓諸葛亮、關羽等人留守荊州,親率黃忠、魏延等人發兵西川。
龐統之才,不在於百里,而是運籌帷幄千里之良才,劉備能夠順利的奪得西川,與龐統的建言獻策息息相關,令人嘆息的是,這位千古良士在西征途中被流失射中,英年早逝,年僅三十六歲。
參考文獻:
1. 陳壽:《三國志》,中華書局,2011年。
2. 汪宏華:《劉備身邊的龐統與諸葛亮》,《領導文萃》,2009年第10期。
3. 李美雲:《試論<三國演義>中的龐統》,《江淮論壇》,1993年第1期。
-
5 # 不忘初xin方得始zhong
鳳雛,姓龐名統字士元。在三國演義裡最早出現在赤壁大戰之前。給曹操獻了連環計之後就消失了。
直到後來龐統想去投靠孫權,透過魯肅的引薦,孫權見了龐統。龐統度過很多書,所以他覺得有一些禮節是多餘的。只是鞠了個躬。同時他想試探孫權,想看看孫權是否是一個舉賢任能的明君。
當時孫權的心情不好,因為周瑜剛死,他看龐統長得也難看,就有點牴觸了,孫權問了龐統一個問題,你和周瑜的才華比起來誰更厲害,龐統說周瑜和我根本沒法,他說自己的所學比周瑜要好的多。孫權更惱火了,說了句,眼下江東沒有空缺,等缺人了再找先生。
龐統投靠孫權不成,他就去找劉備了,雖然他有諸葛亮和魯肅的薦舉書,但是他沒有拿出來。到劉備這比孫權還沒禮貌,連鞠躬也免了,劉備也看他也不順心, 但是劉備聽說過龐統的名字,正好諸葛亮出差還沒回來,劉備給龐統安排的這個縣官。
當了三個月的縣官,縣裡大小事情一概不管,每天喝酒,劉備知道了,派張飛去檢視。結果幾個月的事半天就處理好了。讓張飛目瞪口呆。
回到荊州後,劉備給龐統賠禮道歉, 後來龐統和劉備攻打西川,在落鳳坡死了。原因是他沒有聽取諸葛亮的勸告,急切進兵。
綜上所述,我覺得龐統是一個學識淵博,不拘小節的一個人。 僅供參考
回覆列表
龐統(179年-214年),字士元,號鳳雛,漢時荊州襄陽(治今湖北襄陽)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重要謀士,與諸葛亮同拜為軍師中郎將。與劉備一同入川,於劉備與劉璋決裂之際,獻上上中下三條計策,劉備用其中計。進圍雒縣時,龐統率眾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僅三十六歲,追賜統為關內侯,諡曰靖侯。後來龐統所葬之處遂名為落鳳坡。
龐統小時候為人樸實,但是表面看上去並不聰明。時潁川司馬徽為人清雅而擅長識人,龐統二十歲時前去拜見。司馬徽坐於桑樹上採桑,而龐統坐於樹下,倆人相互交談一直從白天說到黑夜,司馬徽對龐統大為驚異,說是南州士子沒有人可以與龐統相比。有了司馬徽這句話,龐統漸漸為人所知。
時襄陽龐德公稱龐統為“鳳雛”,諸葛亮為臥龍,司馬德操為水鏡。徐庶曾對劉備說,臥龍鳳雛,得一而可安天下!龐統曾與東吳陸績、顧劭等品評人物好壞,自稱有輔佐帝王的才能。龐統後來被本郡徵為功曹,喜歡評價人物,培養別人的名聲,所以被他評價的人,都往往超過該人實際的才能。人們對此感到非常奇怪,於是去問龐統,龐統說:“方今天下大亂,正義之道逐漸衰退,善人少而惡人多,我想興起這樣的風俗以達到助長正道的目的,所以要宣揚好的榜樣,改善世風,如果不這樣做,善人會越來越少。十個人當中如果可以改善五個人,就可以將此事完成一半,進而達到教育世人的目的,使有志向的人可以自己勉勵自己,這樣難道不行嗎?”
建安十四年(209年),孫劉聯盟於赤壁之戰打敗曹操南下的幾十萬大軍,而後周瑜又擊退駐守在南郡的曹仁,曹操為了製造孫劉聯軍之間的矛盾,假天子之名任命周瑜為南郡太守,次年周瑜準備進攻西川,卻突然暴病,死於巴丘。龐統時為周瑜功曹,送喪至東吳,東吳人大多聽說過龐統的名號,等到龐統準備回去的時候,一起送龐統到昌門,其中包括陸績、顧劭、全琮等人,龐統知道他們的來意,於是告訴他們說:“陸績可以說是一匹駑馬,有逸足之力,顧劭可以說是一隻駑牛能負重遠行。”對全琮說:“你好施慕名,好像汝南樊子昭,雖然智力不足,但也是一時佳人。”陸績、顧劭對龐統說:“如果天下太平了,希望和你一起品評四海之內的名士。”於是東吳陸績、顧劭、全琮等人於龐統深交而還。事後,有人曾問龐統:“照您看,陸績比顧劭好嗎?”龐統說:“駑馬雖然精良,但乘坐的只是一人罷了。駑牛一天走三十里,所負載的哪裡只是一個人的重量呢?”據說,顧劭去見龐統,住在龐統那裡,兩人談論起來。顧劭問:“您有善於知人之名,你說說,我和您相比,誰好一些?”龐統說:“講到陶冶世俗,綜合分析人物,我比不上您,但是,如果論給帝王出謀劃策,我可就比您強一點了。”顧劭認為龐統的話有道理,和他親近起來。
劉備佔據荊州,領荊州牧,龐統以從事的身份試守耒陽縣令。在任期間不理縣務,被免官。東吳魯肅寫信給劉備,告訴劉備龐統不是百里之才。諸葛亮也對劉備說起過龐統。於是,劉備召見龐統,經過一番交流過後,劉備對龐統大為器重,任命他為治中從事,親密程度亞於諸葛亮,後龐統和諸葛亮同為軍師中郎將。
有一次,劉備與龐統閒談,問他:“你曾經擔任周瑜的功曹。聽說那次我到吳國,周瑜曾上秘信給孫權,讓孫權扣留我,不知是否真有此事?在誰的手下,當然就該忠於誰,你不必隱瞞。”龐統回答:“確有此事。”劉備慨然嘆息:“當時我正在危急之中,有求於孫權,所以不能不去見他。去了,竟差一點落到周瑜手中!”劉備還說:“天下智謀之士,所見略同。孔明那時也勸我不要去,而且一再堅持,想來也是怕孫權扣留我。我當時卻認為孫權所要提防的是北面的曹操,應該希望有我做他的援手,所以才堅持去見他,一點也沒有疑慮。現在想來,這確實是一步險棋,並非萬全之計。”
建安十六年(211年),法正奉益州牧劉璋之命到荊州,迎接劉備入益州共拒張魯。法正私下向劉備獻秘計,請劉備藉機謀取益州。劉備猶豫再三,不能決斷。龐統進言,他說:“荊州荒蕪殘敗,人物流失殆盡。而且東有孫權,北有曹操,難以有大的發展。益州戶口百萬,土地肥沃,物產豐饒,如果真能奪取此地,以為根基,可成就大業。”劉備仍然擔心:“如今與我水火不同的是曹操,曹操峻急,我便寬厚,曹操暴虐,我便仁慈,曹操狡詐,我便忠誠。凡事與他相反,才有今天的成就。如今為得益州,失信於天下,能行嗎?”龐統說:“如今正當亂離之際,凡事不能墨守成規,要隨機權變才好。況且吞併弱小,攻擊闇昧,逆取順守,報之以義,正是古人所重視的。只要事定之後,封還他一塊土地,還有誰能說您有負信義呢?不趁現在攻取益州,到時就會被別人佔了先機。”劉備認為龐統說得有理,決定留諸葛亮、關羽等鎮守荊州,而自己則帶領龐統,率領數萬兵士進入益州。益州牧劉璋和劉備在涪城相會,龐統勸劉備於宴席中挾持劉璋,但劉備以自己初來蜀中恩信未立為由而拒絕。劉璋隆重地招待劉備及其部下,增撥給劉備不少人馬糧草和軍用物資,連戰略要隘白水關也交給他督理,命他率兵去進擊張魯。劉璋交代完畢,就回了成都,劉備則率部到了葭萌關。建安十七年(212年)十二月,劉備已經在葭萌關屯駐一年,龐統就戰略問題,向劉備獻上三條密計:“挑選精兵,晝夜兼行直接偷襲成都,可以一舉而定,此為上計計也;楊懷、高沛是蜀中名將,手下有精銳部隊,而且據守關頭,我們可以裝作要回荊州,引他們輕騎來見,可就此將其擒殺,而後進兵成都,此為中計;退還白帝,連引荊州,慢慢進圖益州,此為下計。如果猶豫不前,將會有大難,不能在此地久留。”劉備認為中計有道理,依計而行。斬楊懷高沛,揮兵直指成都,一路勢如破竹,所經過的地方都順利攻克,很快便打到了涪城。在涪城,劉備大會將士,置酒作樂,志得意滿。他乘著酒興對龐統說:“今天這場宴會應該快了吧。”龐統卻說:“把討伐別國當作快樂,不是仁者之兵。”時劉備已醉,怒道:“武王伐紂,前歌後舞,難道不是仁義之師嗎?你話說的不好,快點出去。”於是龐統起身退出。但是劉備馬上後悔,請他回來。龐統回到原來的位置上坐下,不看劉備,也不道歉,只顧自己吃喝。劉備問道:“剛才我們的討論是誰的過失?”龐統說:“你我兩人共同的過失。”劉備大笑,酒宴上又恢復了歡樂的氣氛。建安十九年(214年),劉備調諸葛亮、張飛、趙雲等人帶兵攻克白帝、江州、江陽。不久,劉備包圍雒城(現今的德陽廣漢一帶)。龐統率眾攻城,被飛箭射中,死去。時年三十六歲。劉備極為痛惜,一說到龐統就流淚。為表彰他的功勳,任命他的父親為議郎,後升任諫議大夫。劉備追賜龐統為關內侯,定其諡號為靖侯。
龐統死後,葬於落鳳坡,墓地只有簡單的維護,據說這是劉備為其親選的墓地,可府北看南,是一塊風水寶地,現有墓碑一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