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手遊修煉地

    我覺得這是一個有點自我矛盾的問題。讀書的目的是什麼?實踐的目的又是什麼?

    在我的理解裡,讀書為了求知,實踐是在強化知識,二者並沒有高低優劣之分,所以不如也談不上了。

    很多人從心裡鄙視讀書,覺得沒用。那什麼是有用呢?給你1個億就有用了?不見得吧,如果你沒有足夠的理財能力,1個億隻會越來越少,甚至將你帶入深坑。不是危言聳聽,就拿如今的富二代來講,如果突然將他們的生活來源掐斷,他們會很痛苦!因為現在所能做的事都做不了了。其實他們並沒有失去什麼,只是一種慣性,消費慣性讓他們難受。可是如果一個億給了有理財能力的人,他可能將這一個億越變越多。

    而且,讀書還能給我們提供比較正確的經驗。為什麼人不能飛?這個問題很多人小時候都想過。但長大了沒人會為此困擾,為什麼不困擾了呢?難道每個人都親自飛過一次嗎?沒有吧。因為沒有飛行條件嘛,這些知識大多從書本上學來的。所以說,不是沒有用,是我們將書本上學來的那部分習慣性地忽略了。

    最後就是讀書可以修身養性,還能鍛鍊邏輯。如果你一直躁動,你是沒辦法讀書的,而你如果真正讀進去書了,你肯定就安靜下來了。如果一直在讀書,習慣養成自然,你的心性會安靜不少。至於鍛鍊邏輯,舉個簡單例子。每個人都學過1+1=2,這個數學公式很簡單,但它傳達了一種遞增邏輯,也就是說一個事物加一個事物,一般情況下是會有更好的結果。這種思維邏輯是潛移默化的。不知道是不是所謂的有用!

    只有讀書少的人才會大言不慚地說讀書無用,因為你壓根就沒讀夠。

  • 2 # 青丘靈墟

    無論是讀萬卷書,還是行萬里路,其實都是為了增長見聞,拓寬自己人生的廣度。讀書是學習的代表,走路是實踐的代表,兩者其實各有長處,對於不同的人,不同的情況來說,所能發揮的作用也是不一樣的。

    雖然我們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但是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有條件去四處環遊,進行各種體驗。那麼對於沒有這個條件的人來說,那學習就是增長見識的最好方法。讀書只是學習的一種方式,現在網路發達,從網路上也可以獲得很多自己需要的知識。

    所以本著從實際出發的理念,讀書與走路之間沒有誰更好,只有誰更適合自己而已。

  • 3 # 海叔侃教育

    人人都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隨著人們經濟條件的逐步改善,很多家庭都加大了對孩子教育方面的投入,而旅遊也成了教育投入的重要組成部分。

    無論週末,還是節假日,在休閒遊玩之地總少不了家長和孩子們的身影。

    很多家長寧願平日裡省吃儉用,也要帶孩子外出遊玩,走遍大江南北,甚至世界各地,去見所謂的“世面”。

    他們始終深信:“行萬里路”勝過“讀萬卷書”,孩子游歷天下,自然就萬卷在胸,腹有詩書了。

    這種想法與做法實際上是在走教育的極端。

    直接經驗深刻而持久,固然難得,但它永遠也不能代替間接經驗,因為間接經驗獲取途徑更多,更便捷,效率更高。

    每個孩子的經歷都是極其有限的,不可能什麼事都經歷一番,藉助行萬里路,去親自嘗試一下。再者,行萬里路的途中,孩子們獲取的直接經驗也不一定全是健康適宜的。

    所以,筆者提醒各位家長朋友,孩子們“行萬里路”很有必要,但歸來別忘了叮囑他們把更多精力投入到“讀萬卷書”當中,只有“用兩條腿走路的人”,才能行得更穩也更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餐廳開業,有什麼好的營銷活動,可以分享一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