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這句老話,小時候就聽大人說起過,也一直是這樣來勸說年輕人的,那到底是什麼意思?
7
回覆列表
  • 1 # 農村大炮8899

    農村有句俗語說:“早起三光,晚起三慌”,是什麼意思?在農村這是真的嗎?

    “早起三光,晚起三慌”是一句農村俗語,是過去家裡父母長輩勸告教育子女晚輩,種田要勤儉,天天早晨要起早,才能把田種好,每天早晨貪睡懶惰,田種不好,日子難過。古人有句話說,“早起三日當一工”,也就是說,一連三天起早,就等於多做一個工日的農活。這句俗語告訴我們,每天堅持早起,農田、旱地和菜園都會種得非常好,光溜溜的,一棵雜草都沒有;若是每天早晨貪睡,生性太懶惰了,將會田荒、地荒和菜園荒蕪,雜草叢生,莊稼生長得非常差,收成少,將會捱餓受窮。這是農村長輩教育勸告晚輩,成人後一定不要養成懶惰的性格,種田要起早貪黑,才能把農田、旱地和菜園子種好,收成好,家裡就富有,生活就會好起來,就不會受窮。~~

    “早起三光”,是說堅持天天早起,就能把水田、旱地和菜園種得有條有理,無一棵雜草。“光”是指莊稼地裡無雜草,莊稼長得好的意思。一般江南地區,每家都有水田,夏季種水稻,冬季種小麥;旱地是地勢高的地方又缺少水源,只能種植耐旱作物,如小麥、油菜、大豆、花生、玉米等等作物;菜園是農家專門用來種植蔬菜的土地。這三處莊稼地裡,由於每天起早貪黑,勞動時間寬鬆,雜草鋤掉得乾乾淨淨,一株不剩,因此水田、旱地和菜園“三光”,莊稼種得非常好,生長良好,收穫在望。在農村,想過好日子,就必須每天早晨要堅持起早貪黑,勤爬苦做,多收穫,糧食、瓜果、蔬菜多,生活富裕農家日子就好過。

    “晚起三慌”,是說每天早晨睡懶覺,起不了早,農活幹不好,導致田荒、地荒和園荒,到處荒蕪,莊稼種不好。這裡的“慌”是指“荒蕪”的意思。過去農村家庭裡的父母長輩經常告訴晚輩,要養成好的習慣,每天早晨要早起,不要貪睡。每天早晨貪睡,起得晚,一天的大好時間已經過去了。

    農村有句俗話說:“一日之計在於晨”,早晨是一天中最重要的時候。早晨起晚了,作為農民種田,每天損失三分之一的時間,用於貪睡,使勞動時間縮短了許多,必然造成水田、旱地、菜園,雜草叢生,造成荒蕪,莊稼生長不良,產量低,產出少,使家庭日子過得非常艱難。因此,在農村只有能吃苦耐勞,任勞任怨,堅持每天起早,把農活幹好,多打糧食,多收穫農產品,家庭生活才富裕,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 2 # 農夫也瘋狂

    農村裡的老話“早起三光,晚起三慌”是什麼意思?什麼是“三光”?

    在農村裡,農民朋友也一直有著早睡早起的習慣。尤其是老一輩人,更是如此。他們也常常教育我們晚輩,要養成這個好習慣。那這句老話是什麼意思呢?

    早起三光

    字面意思就是說,早起的話就能早早洗好臉、刷好牙、梳好頭,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這樣就面子光,衣服光、整體形象也是亮光光的。不過這句話還有另外一種解釋,那就是這個“三光”中的三並不是實數,而是指多的意思。就是說早上起來能多做很多的事情,這樣幹什麼都不會手忙腳亂。

    晚起三慌

    相信不少的年輕人都有在週末愛睡懶覺的習慣,有些人就連平時上班日,也喜歡在早上睡懶覺。鬧鐘一響再響才會起床。可是,這個時候才發現馬上就要遲到了,於是匆匆忙忙穿衣服、洗臉刷牙,有的連早餐都來不及吃,就慌慌張張去上班了。正是因為慌慌張張,越慌越亂,很容易犯錯。比如一些該帶的檔案沒帶,有的把遙控器當手機帶去辦公室了等等。而這個也就是“晚起三慌”的意思。就是說晚起了,那很容易慌慌張張,導致出錯。

    其實,農夫認為這句老話是有道理的,每天早起的話,確實要多幹很多的事情,感覺一天都要長一些。而晚起的話,雖然多貪睡了幾分鐘,但是很容易犯錯。

    各位朋友們,你們是喜歡早起,還是晚起呢?

  • 3 # 農人解說

    農村裡的老話“早起三光,晚起三慌”是什麼意思?什麼是“三光”?

    農村有關勸誡後人要奮發圖強,積極向上的老話真的是太多了,“少年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少年不識愁滋味,老來望天空流淚”等等,都是在告誡後來的年輕人,要努力了,這句早起三光,晚起三慌也是類似的老話。

    早起三光

    農村關於早起的老話還有句常說的話“早睡早起,身體好”,這說明啊,早起對身體好,身體好才是革命的本錢。三光以前指的是頭、臉、腳,特別是舊時候的女人,頭要梳、臉要洗、腳要裹,整完了才能光鮮亮麗,所以三光指的是早上起來把一天的事整理的妥妥當當,在面對一些工作、生活上的突發事情,才能遊刃有餘。

    晚起三慌

    從讀書到工作,這個我們算是深有體會了,早上起的晚,敢去上課、上班,那就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鬥,刷牙不過2秒、洗臉不過3秒、穿鞋不過4秒,還美其名曰234生活有規律,事實上,起的晚,什麼都是急急忙忙,時間不夠用,辦事自然馬虎些,更主要的是每天慌慌張張,身體也吃不消。

    也有說三為虛數,泛指多、普遍,總而言之,這句老話就是告訴年輕人,不要睡懶覺,比你有天賦又有錢的人,還比你努力,沒出息沒有錢,敢問,還能怨天尤人?

  • 4 # 龍百曉生

    對於農村老話“早起三光,晚起三慌”,我感覺更適合古代女性,其字面意思就是說:清晨起床比較早的話,就會有時候洗臉、梳頭和裹腳。如果起床比較晚的話,就會沒有足夠的時間整理了,就會手忙腳亂,每天活得慌里慌張!

    因此,這裡的“三光”可以指人體的頭髮、面部、腳部。

    所以說,對於這句老話的道理,我感覺就是說:

    如果每天起床比較早的話,就會早準備辦事比較周祥,對於身體也比較有益處,整個人也會煥發光彩,心情愉悅的迎接一天開始!

    而如果起床比較晚的話,就會時間比較短會手忙腳亂,對於賴床也不利於身體健康,而且慌里慌張也會搞砸心情,就會一天諸事不順!

    其實這句老話還是有一定道理可言的,畢竟“一日之計在於晨”,只有早上良好的開始,一天工作才會有條不紊,才會利於個人身心健康與事業方面的蒸蒸日上!而一旦早上起晚了,就會打亂一天的行動安排,就很容易產生糟糕的情緒,也會把事情做得一塌糊塗。另外,也就會無形中形成了壓力和壞脾氣,就會帶來身體健康方面的隱患!所以說,有時候“早睡早起”還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對於現代人來說,混亂不堪的作息時間往往就是造成疾病的重要根源!

  • 5 # 小馬話三農

    老話“早起三光,晚起三慌”該怎麼理解?什麼是“三光”?有什麼典故嗎?

    “早起三光,晚起三慌”這句俗語在小時候起床太晚了,奶奶就會用這句俗語唸叨我,當時歲數小,就特別喜歡睡懶覺,有時候連早飯都不吃,後來上學工作以後才知道早起的好處。三光和三慌在這句話並不是特定三件事,而是一個泛指。

    早起三光:農村人特別喜歡早起,我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每天早上五點多鐘就會起床,早起以後收拾完自己就開始做飯,通常是媽媽做飯,爸爸會趁著媽媽做飯的時間將院子打掃乾淨。如果地裡需要除草的時候,早飯就由爺爺奶奶做,爸爸媽媽會趁著夏天早上涼快將地裡的草除乾淨,當太陽昇起來天也變熱的時候,家裡的飯也做好了,吃完飯並不耽誤一天的工作。對於正在上學的孩子們來說,早上是一天中頭腦最清醒的時候,所以大人都希望孩子們早睡早起,趁著頭腦清醒多背一些單詞課文等等。需要上班的上班族,如果每天早起一小時,便可以趁著這一個小時做好飯,洗漱好,一天便會精神滿滿。

    晚起三慌:剛踏入社會的時候,感覺終於長大了沒人管,晚上不想睡白天醒不了,每天都需要鬧鐘才能醒,雖然人事醒了但是魂還沒回來,所以早上飯顧不上吃,臉也是隨意洗一下就風風火火上班,所以那段時間常常遲到。如果是要上學的學生早上起不來,早飯隨意糊弄一下,一天便會沒精神。農村需要去地裡幹活的農民,尤其是在夏天睡到日上三竿,簡單收拾一下就去地裡幹活,沒一會就會被曬回來,因為地裡莊稼打理不到位,所以收成也會不好。

    所以呢,老人們常會拿“早起三光,晚起三慌”這句話來教導小孩子,早一點起床把今天一天要準備的東西準備好,這一天便不會手忙腳亂。起床太晚休息不好,整個人一天便會沒精神,不管是學習還是工作都會受到影響。

  • 6 # 科學興農

    在古時候“早起三光,晚起三慌”的作用是什麼?

    在古代其實“早起三光,晚起三慌”多是用來勸誡婦女,因為婦女作為操持一家老小衣食住行的人,不僅要管理好自己還要為一家人一天的生活做好安排,尤其是早上。在梁秋實的散文《雅舍菁華》裡這樣解釋這句話:這裡的三光和三慌是用在婦女的頭、臉和腳上。意思是婦女要早早起來梳好頭、洗好臉、裹好腳,把自己的“婦容”展現出最好的狀態,使自己保持體面,整潔。如果起床晚了,就手忙腳亂,頭、臉、腳都沒時間收拾,或者收拾的時候慌亂不堪。也可以說這是激勵或者勸勉古代婦女不僅要早睡,更要早起。

    現代人都用“早起三光,晚起三慌”勸誡什麼呢?

    在現代這句話不僅僅是勸誡人們要早起,而且這裡的“三”也不僅僅是指頭、臉、腳等體面問題,更多的是還是告誡現代人尤其是年輕人什麼事情都要早做準備。相信我們很多年輕人都有這樣的經歷,本來只需要早起十分鐘就可以不慌不忙,把所有事情都準備妥帖之後去上班,結果就因為懶惰弄得自己慌慌張張,丟東忘西,不僅影響自己一整天的心情,還會給單位領導留下不好的印象。都說“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可能就跟這句俗語有異曲同工之妙。“早起三光,晚起三慌”不僅僅用於勸誡我們要早起,還延伸到做其他事情要未雨綢繆提前做好準備。不都說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嘛,我們部分年輕人除了愛賴床,還有拖延症的壞毛病。什麼事情總是拖到不能再拖才開始著手去做,這樣一來不僅影響工作質量,更不用談工作效率了,所以這句話還可以用來勸誡年輕人做事趁早,這樣做出來的工作不僅體面,效率也高。

    如果能夠“三光”就儘量不要選擇“三慌”了。流傳幾千年的老話還是很有哲理的,看來古代人早早就悟透了許多這樣的生活哲理,不僅指導古人早睡早起,身體健康,身心愉悅,又可延伸到現代勸誡我們做事早著手,講究體面,展現效率。

  • 7 # 有書課堂

    “早起三光,晚起三慌”是一句俗語,意思非常淺顯易懂。

    是說早晨早點起床,可以從容不迫地做好許多事情;反之,要是起晚了,那就會慌慌張張的,什麼事情都不能很好完成。

    從小,我們就被父母告誡:早睡早起身體好。的確,早起不無裨益。

    首先,早睡早起,能提高睡眠質量。早起的人,大多精力充沛,熱愛運動。而運動能促使大腦皮質產生一種叫做內啡肽的物質,讓人心情更愉悅。

    其次,早起的人,是自律的人。據科學家觀察,他們大多具有主觀能動性,更積極主動,能為自己制定清晰明確的目標,併為之努力。

    早起的人,更多為熱愛生活的人。他們能為自己和家人準備豐富的早餐,補充一早上所需的熱量。因此而讓思維更敏捷,行動更迅速。

    早起的人,在規律的生物鐘的幫助下,擁有良好的睡眠習慣,他們能更好地管理時間。

    對於學生來說,早起的人學習成績明顯高於夜貓子。職場人士,工作效率會更高。

    說了這麼多“早起三光”的好處,對於“晚起三慌”也就不難理解了。

    起得晚了,許多原先做好的計劃便不得不取消,越是慌慌張張的,越是容易忙中出錯。

    這或許也是現代人的一大通病。特別是年輕人,晚睡晚起已是生活的常態。而這,從長遠的角度來看,的確是健康的殺手。

    許多人是否都有這樣的經歷:每一個工作日的早晨,捱到上班時間臨近了,才慌慌張張地起床。一邊穿衣服,一邊洗漱,然後著急忙慌地衝出家門。

    有時間在路邊攤買個早點的已算不錯,更多的人連早餐也來不及吃,便急匆匆地打卡上班。餓著肚子工作,注意力都集中不起來,整個人顯得無精打采的。

    有書君的一個朋友便曾有過“晚起三慌”所引發的痛徹心扉的體驗。

    頭天晚上,她睡得太晚了,以至於第二天早晨醒不過來。直到同事電話打過來,才猛然驚醒,急匆匆的起床,騎上電動車衝出去。

    想到這個月的全勤獎又泡湯了,而領導不知會給她什麼臉色看,她心下更加著急,在過一個沒有紅綠燈的十字路口時,也沒顧得上仔細看,依然全速前進。

    不料這時有一輛車子轉彎過來,把她撞了個正著,當場昏迷了過去。

    不幸中的萬幸,那汽車車速不快,沒有造成致命傷,但也導致頸椎受損,進行了手術。

    後來在床上躺了幾個月,才恢復過來。

    瞧瞧,因為晚起而產生的慌亂,有時候真的會導致很可怕的後果呢。

    說到這裡,也許有小夥伴會好奇,這“三光”可有什麼說法,有典故或者出處嗎?還真有,且聽有書君道來。

    “早起三光,晚起三慌”語出自《增廣賢文》,原本是用作訓誡古代婦女的句子。

    在古時候,女子社會地位低下,家庭就是她的所有。

    如果已嫁作人婦,便需要悉心打理一切家庭事務。在家人起床之前,她需要梳妝完畢,安排好一天的吃穿用度,再去向公公婆婆請安。

    於是便有了“五更雞唱,起著衣裳”之說。

    富貴人家的女子,晨起往往需要花大把的時間在打扮上,這不僅是為了保證美麗動人,更是必須的生活禮儀。

    即使是平民人家,也要保證“三光”,這三光便是指:臉光、頭光、腳光。

    臉面清爽,頭髮一絲不亂,這都能理解。最麻煩的是“腳光”,那是因為古代婦女多纏足,只有上床休息了,才有雙腳放鬆的機會。

    而第二天早上,要將長長的裹腳布整整齊齊的裹回去,是頗費功夫的。所以若不早點起床,又怎能保證把自己拾掇得清清爽爽呢?

    如果因為起床晚了,來不及梳洗,衣衫不整,蓬頭垢面,慌慌張張的出去,少不得會挨公公婆婆的一頓訓斥。

    只有早起,才能顯得光鮮亮麗,並保證從容不迫地料理好一切家務。

    反之,則有可能遭到公婆及鄰里的恥笑。這或許也是封建社會對婦德的一大考驗吧。

    當然,古人所謂的“三”,不一定是實指,也可以表示許多事物的意思。“早起三光,晚起三慌”,意味著早一點起床,做事才能遊刃有餘。

    隨著時代的發展,這句話已不僅僅是狹義的針對古代女性,更適合所有人。

    我們通常愛說“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其實與這句俗語有異曲同工之妙。更進一步可引申為: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早做打算,未雨綢繆,方能保證立於不敗之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只有茅臺鎮能生產醬香型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