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懷信同學

    楚國處境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戰爭不斷,為爭霸天下霸主而互相爭伐。想要稱霸一方,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一一擊敗敵國。而在各方混戰的局勢下,出現了一個實力強勁的國家。“槍打出頭鳥”,這個出頭鳥就是楚國。齊桓公如此,晉文公如此,宋襄公也是如此,楚國儼然成了春秋霸主檢驗石。強者遭人妒,楚國被各方圍攻自然是因為它的國力強盛到達一定程度,才成為了各國的眼中釘肉中刺。

    實想要當霸主,就必先尊王攘夷。其中的“夷”,不只是對周王室有直接威脅的西戎和北夷,還有南方的楚國,它向來被中原視為蠻夷。這也是楚國被當成眼中釘的一部分原因。周王室和楚國的關係一直都不好,西周時期有過三次南伐楚國。春秋時期,諸侯只是為公為侯,唯有楚君稱王,與周天子並肩,權傾一時。

    會盟伐楚

    齊桓公任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一和兵民合一的制度,使得齊國逐漸強盛。齊國經過改革發展成為了春秋首霸,這樣一位霸主卻聯合各國,先後有北杏會盟、霸魯會盟、鄄地會盟等“九合諸侯”來攻打楚國,最有說服力的是召陵之盟,這場戰役中,齊桓公率領齊、宋、陳、衛等八國軍隊擊敗楚的盟友蔡國,陳兵楚國邊境。雖然楚國最後和齊國求和,但是能負隅頑抗諸侯國聯盟,其實力也可見一斑。

    齊國和楚國在邊境上打打鬧鬧,而吳王卻很直接,他把戰火帶到楚國境內。吳王曾率領三萬吳軍進攻楚國,五戰五捷,最後終於攻陷了郢都。把楚國這個絆腳石擺平後,吳國爭霸之路才變得非常平坦。一系列鬥爭之後,夫差順利成為了春秋末期霸主。

  • 2 # 楊朱學派

    對於春秋時期的歷史,很多人有一個誤區,就是楚國是霸主的試金石,所有稱霸的國家都打楚國。

    造成這一誤解,是有原因的。因為周天子是周王。其他諸侯國君是諸侯。楚國稱王,是僭越之行。管仲提出尊王攘夷的口號。顯然是尊的周王,而非楚王。

    楚國稱王,確實是僭越之行。但周王才是天子。楚王僅僅是諸侯。管仲率諸侯討伐楚國時,藉口就是楚國未向周天子進貢。楚國承認錯誤。保證以後準時向周天子進貢。齊國撤軍。

    此事,是以事實證明,楚國是一個諸侯國。周天子才是真正的周王,是天下共主。

    之後,晉楚之間的多次爭霸戰,以及吳楚之間的爭霸戰。晉國、吳國都沒有依次為藉口討伐楚國。說明楚國一直向周天子進貢。

    春秋諸侯爭霸戰,有齊楚爭霸戰、晉楚爭霸戰、吳越爭霸戰等。但主體是晉楚爭霸戰。

    並且,晉楚爭霸戰,不是打楚國。而是打鄭國。鄭國處於大國之間,屢次被攻伐,在夾縫中艱難生存。就連宋楚爭霸戰。宋襄公也是打鄭國。楚國援宋。

    此外,楚國也知道縱橫捭闔。聯合其他諸侯,對抗晉國。

    楚國在與晉國的爭霸中處於下風。楚國聯合秦國、齊國,對抗晉國。晉國當然不會坐以待斃。先在鞌之戰中戰勝齊國,瓦解了齊楚同盟。齊國只得與晉國結盟。又在麻隨之戰中戰勝秦國。瓦解了秦楚同盟。【晉國卻不與秦國結盟。鄙視你,不帶你玩】

    楚國除了與晉國爭霸外,還與吳國為敵。為了鉗制吳國,楚國與越國結盟,合力對抗吳國。

    這個提問應改為:諸侯爭霸,為什麼老是打鄭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vivo x7和x7plus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