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TonyDeng
-
2 # 麟州捉鬼
這個真的是美麗的傳說!現代經濟學對生產要素的分析已經非常到位了,人口,技能,工具,生產條件,組織形式等等,宋朝只有勞動人口多一些,江南農業條件好一些,其它沒有優勢。
-
3 # 簡單的歷史
這樣說吧!說宋朝GDP佔世界70%這資料有一定道理,大概在45%——60%比較靠譜,因為以宋朝的個人生產力水平遠遠高於世界的情況算(當時宋朝為世界貿易中心,也就是除了農業人口自給自足的部分人還產生了剩餘勞動力,所以可以按照宋朝人均GDP是世界的1.5%——20%甚至更多,所以宋朝GDP至少佔世界45%。
-
4 # 先知867
傳自西方的GDP演算法真實可靠嗎?這是西吹的說法。在中國大一統的朝代中,最瞧不起的就是兩宋。重文輕武,屈辱求和,割地賠款,腦袋讓人家按在地上摩擦,皇帝老兒都被人家生擒活拿,GDP再高有何用。多宣揚大秦,大漢,大唐,大明還能鼓舞人心,淨美化小宋有何用。
-
5 # 懷信同學
在公元1100年左右(北宋元符三年)華人口大約1億,當時世界人口約3億,按照人口來說宋朝GDP最少也要佔33%左右,當然宋朝的生產力應該是優於當時世界整體水平多的,我們從兩個方面來看:
農業《齊民要術》作為北魏時代的書在這本書中記載了37種水稻已經在宋朝被高產的水稻代替,西方直到文藝復興開始普通人才能吃到稻米也基本能夠溫飽,這點宋朝領先太多已經小康了。
工業宋朝的遠洋航船有4~6根桅杆,船員多達上千人,當時北歐的維京海盜使用的維京長船,長度為10-30米,其平均排水量為50噸。
宋朝的銅幣制造量從983年的3億枚到1007年的18.3億枚,數量已經翻了6倍還是不夠用,只能說宋朝物質還是非常發達。不久之後宋朝也就運營而生產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比西方早了進六七百年。
宋朝非常注重知識(活字印刷術),在11世紀,宋朝農村就能買到工廠印刷的廉價書籍。在《農書》中記載的大型紡織機的設計和400年之後歐洲所設計的很像。1078年,宋朝的鐵產量就達到了12.5萬噸,遙遠的歐洲在700年後才達到了這個數字。
綜上所述,就算不懂經濟學,簡單看完對比,很多方面輕鬆領先了幾百年,雖然古代的幾百年水分比較大,而且還麼有中國自古以來最棒的幾樣東西瓷器、絲綢以及茶葉。宋朝的GDP佔當時全世界的70%可能有些多,但是50%是很有可能性比較大。
-
6 # 平天下聚人心
最早是英國著名經濟史學家麥迪森給的,你問這個問題,不會是以為宋朝GDP這個說法是咱華人自己提出來的吧。當然,其實現在也沒人能給出具體資料,只能憑藉部分史料模糊推測,但計算這東西,大家也知道,差一個小數點資料都能變好多,所以壓根沒法算。宋朝那個年代的資料,現在只有鬼才能找的全所有資料了PS:GDP的三種計算公式:1、生產法。計算公式為:國內生產總值=總產出-中間投入(物質產品投入+服務投入)。2、收入法。計算公式為:國內生產總值=勞動者報酬+固定資產折舊+生產稅淨額+營業盈餘。3、支出法。計算公式為:國內生產總值=總消費+總投資+貨物和服務淨出口=(居民消費+政府消費)+(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存貨增加)+(貨物和服務出口-貨物和服務進口)。
-
7 # 愛國2016000
其實研究歷史 不能僅僅的只是研究古代自己的國家多麼發達 先進, 歷史的最大作用在於警醒後人要以史為鑑, 不要重蹈歷史。
-
8 # 紀錄影像
宋朝GDP佔當時世界的70%的說法,也不知道到底是哪位高人最早提出來的,反正在網路上流傳甚廣。但憑常識便可以判斷,這個資料是胡說八道,估計是某位通俗歷史寫手信口胡扯出來的,而許多網友則以訛傳訛。
宋朝GDP真的佔當時世界70%嗎?軍事實力很弱嗎?
當然,也有嚴肅的歷史學者也在研究宋朝的GDP。儘管他們估算出來的具體資料或有爭議,但都是基於史料,不算離譜。我這裡可以提供兩個學者關於宋朝GDP的統計:
一是香港科技大學的劉光臨先生,據他的統計與推算,宋朝的人均國民收入位於歷代最高峰,為7.5兩白銀,遠遠高於晚明2.88兩,要到十九世紀的晚清,才追上宋代的水平。
二是英國的經濟史學家安格斯·麥迪森,他認為:“在960~1280年間,儘管華人口增加了80%,但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卻由450美元增加到600美元,增加了1/3;以後一直到1820年都保持著此水平。歐洲在960~1280年間,人口增加了70%,人均國內總值則從400美元增至500美元,只增加了1/4。”也就是說,宋代的經濟與生活水平,不但在縱向上優於其他時代,而且在橫向上遙遙領先於同時代的歐洲。
-
9 # 嘟嘟一俠
我認為宋朝的經濟是古代的最高的,在當世也是世界第一經濟的。
著名歷史學家漆俠先生曾指出:“在兩宋統治的三百年中,中國經濟、文化的發展,居於世界的最前列,是當時最為先進、最為文明的國家。”
農業方面在農業方面,是非常發達的,人們都非常的勤勞,開墾荒地有非常的農業方面的技術。
一方面在於政府的支援和獎勵制度,還有引進外國的一些比較好的種植技術和種植水稻的型別。第二方面在於,生產技術的迅猛發展。從越南引進佔城稻,從北韓引進黃粒稻,還有書籍《陳農書》。這都表明了宋朝農業發展是必然的。
商業方面宋朝出現交子,比西方早幾百年。由於商業過於發達,產生了紙幣,這表現了商業方面的發達。在稅收方面,田業佔40%,對外貿易商業方面佔60%。
商業方面發達的表現:
1.買賣打破了市坊的界限,大街小巷店鋪林立。
2.海外貿易發達,宋朝的造船業居世界首位。
3.宋朝紡織業發達,蜀地紡織業名冠天下、江浙地區絲綢產量非常高。
4.宋朝的瓷器也非常發達。景德鎮在當時是非常有名的。
工業方面在造船業方面,造船技術世界第一。船隻也非常大。在冶煉方面,製造鐵的噸數也是世界上最多的。
此外,還有手工業也是在世界上非常發達的。
總而言之,宋朝在世界上是當之無愧的頭號強國,但它的GDP應該達不到70%,40-50%,我覺得應該是可以的。
回覆列表
這個說法,似乎源自西方的什麼作者,用GDP核算農業社會的經濟規模,匪夷所思。本來有頭腦的人都不至於信,但它勝在有麻痺性,滿足某些狹隘民族主義者急於找到自豪G點的心理需要,彼此共鳴,正能量膨脹,迅速擴張。
記得早十多年,就有用GDP算晚清和民國經濟的,也是名列前茅,近年,再進一步,到宋朝了。
自從唐朝劉晏提出“因民所急而稅之則國用足”理論後,後代所謂理財者無不以此道而行。這個理論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民眾急需用什麼(剛需),政府就拿什麼徵收稅費,當時開徵食鹽稅就是這麼來的。宋代,由於三冗,開支太大,就開徵各種商業稅,逼著百姓從商賺錢繳納稅費,只要你繳得出,就是有相應的收入,人民是為政府打工,這種表面上的高收入其實是沒什麼用的。宋朝在民族矛盾如此尖銳的情況下,儘管轉移了很多視線,但仍然有各種各樣的起義和反抗,就是民不聊生。司馬光和王安石的分歧,前者是“量入為出”,後者是“量出為入”,王安石搞“青苗法”就是強迫人民全體向政府借高利貸,收到這些貸息,就是“富國”了,此處國是政府國庫,然而問題是人民為什麼莫明其妙地要向政府貸款?你強制收這些款項,除了拼命幹活賺錢,沒其他辦法,這樣GDP就上升了,不過,用這個指標來衡量說這個社會很值得期待和生存,腦子進水了的才會。
說宋朝富裕,它不及元朝!元朝用金箔寫佛經,廟宇的佛像,很多是真金佛,多次發生被盜案件,哪個朝代富裕到這個程度?你說元朝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