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羅蕭弋

    西漢時,紙已開始製作和使用,東漢後,蔡侯紙廣泛應用,到了唐宋,奏章不可能再用竹簡了。

    如果部分地方真的還用竹簡的話,可能是因為當時的社會紙還沒有普及,為什麼沒有普及呢,就是因為紙太貴了。

    竹簡在中國歷史上使用時間比較長,據說竹簡起源於西周,歷史上有記載的竹簡是先秦到西漢,西漢時期,紙已經被廣泛使用。至於五代十國、隋唐時期,都已經普及紙張了,唐朝時期已經竹簡已經退出歷史舞臺了。

  • 2 # 金融帝哥

    紙只在王公貴族使用,且 利於驛站間傳遞(如果遇到雨雪天氣,紙質公文容易損壞毀滅)。用竹間類方便運輸和儲存。

  • 3 # 保祿路加

    可能因為是紙的成本比較竹子來說成本要貴的多,任何時候都要講究成本,還有就是當時的紙儲存工藝不是很成熟,不如竹子的儲存工藝成熟,竹子可以儲存更長的時間

  • 4 # 仙莊俠影

    竹簡,是古代用來寫字的竹片,戰國至魏晉時代的書寫材料。竹簡多用竹片製成,每片寫字一行,將一篇文章的所有竹片編聯起來,稱為“簡牘”,這是中國古代最早的書籍形式。

    竹簡是削製成的狹長竹片(也有木片,稱木簡),牘比簡寬厚,竹製稱竹牘,木製稱木牘。均用毛筆墨書。冊的長度,如寫詔書律令的長三尺(約1687.5px),抄寫經書的長二尺四寸(約1400px),民間寫書信的長一尺(約575px),因此人們又稱信為“尺牘”。

    早期的文字刻在甲骨和鐘鼎上,由於其材料的侷限,難以廣泛傳播, 所以直至殷商時期,掌握文字的仍只有上層社會的百餘人,這極大地限制了文化和思想的傳播,直到竹簡的出現才得改變。簡牘起源於商代,《尚書·多士》:惟殷先人,有冊有典。到了戰國時期,竹簡的使用變的十分廣泛,目前考古所發現的竹簡最早只能到這個時代。

    竹簡是中國歷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書籍形式,是造紙術發明之前以及紙普及之前主要的書寫工具,是我們的祖先經過反覆的比較和艱難的選擇之後,確定的文化儲存和傳播媒體,這在傳播媒介史上是一次重要的革命。它第一次把文字從社會最上層的小圈子裡解放出來,以浩大的聲勢,向更寬廣的社會大步前進。所以,竹簡對中國文化的傳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正是它的出現,才得以形成百家爭鳴的文化盛況,同時也使孔子、老子等名家名流的思想和文化能流傳至今。

    竹簡的字型可以分為四類,第一類常見於楚國簡帛,字形結構是楚國文字的本色,書法體勢則帶有“蝌蚪文”的特徵,可以說是楚國簡帛的標準字型;第二類出自齊、魯儒家經典抄本,但已經被楚國所“馴化”,帶有“鳥蟲書”筆勢所形成的“豐中首尾銳”的特徵,為兩漢以下《魏三體石經》《漢簡》《古文四聲韻》所載“古文”之所本;第三類用筆類似小篆,與“古文篆書”比較接近,應當就是戰國時代齊、魯儒家經典文字的原始面貌;第四類與齊國文字的特徵最為吻合,保留較多齊國文字的形體結構與書法風格。竹簡書法俊朗,疏密得宜,對研究中國書法史有很重要價值。

    東漢時出現了用紙抄寫的書籍,紙既輕便又易於書寫,價格也比較便宜,於是逐漸流傳開來。公元4世紀左右(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紙已廣泛使用,簡牘才為紙抄本所代替。到東晉,已經規定官方文書一律用紙書寫了。

    所以理論上來說,唐宋時期用竹簡竹簡書寫公文的情況應該很少了,基本都是紙質,比如中國出土的《敦煌進奏院狀》是世界上最早的報紙,裡面記載了各個地方的駐京辦人員(邸吏)收集到的中央政令動態和刺探到的各類訊息並傳給地方節度使閱覽。印刷術在唐初已經初具規模,比如武則天時期的《金剛經》,北宋畢昇發明雕版印刷術以後,紙質得以徹底走進社會百姓人家。(參考來源:1.《中國印刷通史(修訂版)》2.《中國古代新聞史》3.百度百科)

  • 5 # 醫道傳真陳皮

    竹簡是中國歷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書籍形式,是造紙術發明之前以及紙普及之前主要的書寫工具,是我們的祖先經過反覆的比較和艱難的選擇之後,確定的文化儲存和傳播媒體,這在傳播媒介史上是一次重要的革命。它第一次把文字從社會最上層的小圈子裡解放出來,以浩大的聲勢,向更寬廣的社會大步前進。所以,竹簡對中國文化的傳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正是它的出現,才得以形成百家爭鳴的文化盛況,同時也使孔子、老子等名家名流的思想和文化能流傳至今。

  • 6 # 大李冠軍侯

    紙的製作成本大大減少是在東漢時期沒有錯。但是由於工藝的侷限性,無法造出大張潔白程度令人滿意的紙。真正紙的工藝進步的年代是在晉朝。而且紙張嬌貴,怕溼,怕火,不利於運輸,而羊皮又稀少!竹製品雖說重一些,但當時來說利大於弊

    總結一句,唐宋時期紙的價格對於一般人家還是昂貴的,同時品質不夠優秀,又黑又糙又小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缺鐵會出現哪4種嚴重後果?